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3.1 温度(教学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3.1 温度(教学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冻(冷)死了!
热死我了!
请各用一句简短的话描述甲、乙同学此时的感觉。
乙:
甲:
那么如何准确地判断物体的温度呢
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二、全程探究
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体验1:看图说说,图片中人的感受
体验2:摸一摸两杯水,说一说
探究1:认识温度
体验3:用手指感受中间水杯的温度
探究2:认识温度计
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要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进行测量。
探究3:自制温度计
动手动脑——探究气体温度计的原理
演示实验探究:
老师用双手捂住气体温度计
观察现象?
气体温度计的原理:
气体的热胀冷缩
思考:人们有时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
这种感觉真的可靠吗?
做一做: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再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说出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
用冷、凉、温、热来表述温度准确吗?
放过冷水的手感觉温水是热的
放过热水的手感觉温水是凉的
温度计
自制温度计
  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
自制的温度计它是根据什么原理来工作的?它能测量出液体的具体温度吗?
自制温度计是根据水的热胀冷缩的规律测量温度的
2.温度计
二、摄氏温度
1、温度计上的字母 C 是什么含意?
摄氏温度
100
100
0
0
每一小格
表示1 ℃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摄氏温度
的规定:
0℃和 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为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
摄氏温度
自学内容:课本48页“摄氏温度”
自学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自学时间:1.5min
1.字母“℃”表示的是
2.“1℃”是怎样规定的?
摄氏温度
自制与改进温度计(指向目标2)
摄氏温度规定
⑴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冰水混合物
0℃
自制与改进温度计(指向目标2)
学习新知
自然界的一些温度 氢弹爆 炸中心 5×107℃ 压力锅内最高水温可达 120℃ 我国最 低气温 -52.3℃
太阳表面 约6000℃ 我国最 高气温 49.6℃ 地球表面 最低气温 -88.3℃
金的熔点 1064℃ 人的正常体温 腋窝36.8℃ 口腔37.2℃ 直肠37.5℃ 酒精的凝固点 -117℃
铅的熔点 328℃ 水银的凝固点 -39℃ 绝对零度 -273.15℃
学习新知
温度计的使用

1.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0刻度线
分度值:1℃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温度范围。
分度值:一个最小格代表的值。
使用温度计前,首先要看清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量程:- 20 ℃~100 ℃
+
-
尝试使用温度计
轻拿轻放!
注意安全!
温馨提示:
如何测我们的体温呢?
任务1:观察寒暑表并测室温
任务2:观察实验室温度计并测热水的温度
怎么办呢?!
学习新知
⑤会读
温度计的玻璃泡没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 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⑥会记
记录温度值时,不用进行估读,但不要漏写或错写单位,零下温度不要忘记写负号。
学习新知
正确使用温度计的几个要点: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偏大
偏小
正确



(俯视)
(仰视)
(平视)
怎么读数是正确的?为什么?
讲授新知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知识小结
量程:35℃ ~42℃ ;分度值:0.1℃ 。
1.体温计
特点:测温范围小35℃~42℃;精确度高,每小格为0.1℃;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管段用力下甩。
讲授新知
体温计

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升到直管内。
读体温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遇冷收缩,直管内水银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断开,故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
讲授新知
图 3.1-6 是一种电子体温计,其尖端金属部分是体温计的探头。请参考实验室用温度计的使用要点,编写使用电子体温计的注意事项。
电子体温计使用的时候,需要使用棉球对电子体温计消毒,然后将电子体温计放到腋下,同时需要夹紧,当听到电子体温计发出提示声音时,表示体温测试完毕,可以将电子体温计取出读数。在使用电子体温计的时候需要注意用完以后需要将电子体温计关闭,减少电量消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