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光学: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知识点专练(原卷版+ 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光学: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知识点专练(原卷版+ 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6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光学: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知识点专练
【知识点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一女同学从远处走近一块直立的穿衣镜(平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她在镜中的像是实像
B.她到镜的距离大于她的像到镜的距离
C.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逐渐变大
D.她与镜中的像的大小相等
2、晚上,小明在客厅的窗户玻璃上看到了客厅里边灯的像,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则小明通过玻璃所看到的像的运动情况和大小情况是(  )
A.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不变
B.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变大
C.静止,像的大小不变
D.静止,像的大小变大
3、如图所示,小明到广水徐家河国家湿地公园游玩时,看到“鱼在云中游,鸟在水中飞”的美景奇观。对于这一现象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云、鸟、鱼都是实像
B.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云和鸟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云和鱼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4、为了避免驾驶员在汽车行驶时低头看仪表造成事故,人们发明了如图甲所示的抬头显示器(简称HUD),如图乙所示是HUD工作原理图,将水平显示器上的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呈现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看作平面镜)往前方观看的时候,能够将车外的景象与竖直呈现的行车数据融合在一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实像
B.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虚像
C.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比原物体小
D.像和物体关于挡风玻璃不对称
5、平面镜的使用历史悠久,现代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镜子,如图所示为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的情景。脸谱在镜子中的像是(  )

A.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D.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6、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7、(2023 温州)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使蜡烛的像成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就能观察到“蜡烛在水中燃烧”(如图甲).若蜡烛的像位置如图乙所示,要使像移到烧杯中,仅移动玻璃板,则移动的方向应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8、有关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黑板“反光”是漫反射的缘故
B.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原因是靠近镜子时所成的像会变大
D.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9、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应该放在平面镜正前方,否则无法成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10、起床后,你开始洗漱,洗完脸照镜子,镜子里出现了你的像。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的像是实像
B.成像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
C.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D.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
11、如图所示,一平面镜竖直放置,镜前A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一物点S以A点为圆心、0.5m为半径沿逆时针做圆周运动,则物点S的像沿    时针旋转;在运动过程中物、像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m。身高1.6m的小杰站立在该平面镜前面,如果他想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忽略他的眼睛与头顶之间的距离,那么该平面镜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小长度为    m。
12、晚上,小明在客厅的窗户玻璃上看到了客厅里灯的像,这是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现象。如图所示,水平向左缓慢推动玻璃窗,则小明通过玻璃窗看到的像    (选填“向左运动”“向右运动”或”静止不动”),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交小”或“不变”)。
13、某标准对数视力表要求被测者站在距离视力表5m处检测,由于室内空间有限,于是在视力表前面3m处竖一平面镜,如图所示,则被测者应面对镜子且距镜子    m检测才符合要求;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像。
14、公园里有一座桥,桥下水深为2m,桥上彩灯距水面3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m;若湖水1h后上涨了0.3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m,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知识点2】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2023·清远佛冈县二模)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应该放在平面镜正前方,否则无法成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2、如图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则所观察到的像是(  )
A. B. C. D.
3、下列选项中可以用如图所示的光路图解释的是(  )
A.人眼看到水中的“蓝天白云”
B.人眼看到水中的“鱼”
C.水中的潜水员看到水面上的“路灯”
D.潜水艇中的士兵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舰艇”
4、如图所示事例不属于平面镜应用的是(  )
A.利用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情况
B.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空间
C.小孔成像
D.舞蹈演员用镜子观察自己的姿势
5、一块仪容镜如图甲所示,放在某学校走廊的AB处,仪容镜靠墙而立,镜面与墙壁平行,在另一面墙壁上的O处悬挂一电铃,如图乙所示。为了总能看到电铃通过仪容镜所成的像O′,小强同学沿着走廊的ae直线走动,若将人和电铃各自看作一个点,则小强同学所在的区间是(  )
A.ab B.bc C.cd D.de
6、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
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②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D.属于虚像的是③④⑤
7、南通濠河水位缓慢上涨时,河面上方的“和平桥”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
A. 实像,像的大小不变
B. 实像,像的大小变大
C. 虚像,像的大小不变
D. 虚像,像的大小变大
8、(2023·江门台山市一模)一女同学从远处走近一块直立的穿衣镜(平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她在镜中的像是实像
B.她到镜的距离大于她的像到镜的距离
C.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逐渐变大
D.她与镜中的像的大小相等
9、某兴趣小组利用两块平面镜做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甲所示,通过该潜望镜观察教室内的挂钟,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挂钟的实际时间是( )
A.8时15分 B.9时15分 C.3时45分 D.2时45分
10、(2023 株洲)图为一个光头的人拿着倒置的扫把照镜子(平面镜)的情景.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
A.人变高了 B.人变胖了 C.人长出了头发 D.人打了领带
11、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镜前10cm处竖立一支铅笔。将铅笔以速度2cm/s水平匀速向平面镜靠近,则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s后像与物的距离为    cm;若平面镜顺时针转到图中虚线位置,则铅笔的像与铅笔的位置关系是    。
12、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5m。小林同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如图所示方式检查,已知她距平面镜2.2m,视力表距离平面镜为    m。检查后小林站起来向靠近镜子方向走了0.5m,此时她与镜中自己像的距离是    m。像的大小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小明做视力检测,如图所示,他通过前方的平面镜观看自己身后的视力表。小明看到的是平面镜所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这个像与小明相距    m,如果小明靠近镜子,该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如图所示,身高为1.6m的某中学生,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处,他在镜中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若他向平面镜靠近2m,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m,此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身高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保持中学生位置不变,将平面镜向右移动1m,则镜中的像相对于人运动了   m。
15、小丽站在平面镜前1.5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应将光源向着    (选填“衣领”或“平面镜”)照射。现将一块和平面镜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小丽   (填“仍能”或“不能”)看到她在镜中的像。同时,她看到时钟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它们的实际时间是:   。
16、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玻璃板应 放置在白纸上;
(2)如图1,点燃蜡烛①后,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蜡烛②,直到它与蜡烛①的像 ,记录蜡烛①和②的位置;
(3)将蜡烛①远离玻璃板,看到的像会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
(2)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用支架把 (选填“薄”或“厚”)玻璃板竖直地架立于白纸上;
(3)将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A,并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重合。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 ;
(4)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观察蜡烛A的像。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蜡烛A位置不变,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时(如图所示),像的位置相对于蜡烛A将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变”);
(5)若将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在玻璃板另一侧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18、小明和同学们一起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因为玻璃板透光,便于 ;
(2)实验中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 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烛焰的像,表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19、小亮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小亮将蜡烛点燃放在位置,拿一支外形相同、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与前面蜡烛的像 ,该位置记为;
(2)若将图乙中前面的蜡烛沿直线向玻璃板方向移动1cm后,前面蜡烛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cm,像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20、某小组在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中: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
①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 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②实验时,使一束光与平面镜夹角为射到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此时,反射角大小为 ;
③如图乙所示,把纸板绕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内。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
②如图丙所示,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这种研究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③将光屏放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知识点3】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1、小旋在照镜子(固定在墙壁上)时,眼睛的位置在A点,固定在天花板上的灯管EF正在发光,如图所示。
①在图中画出灯管EF的像E'F'。
②请画出小璇透过镜子看到灯管E点的像点E'的完整光路图。
2、如图所示,小明在A点通过平面镜MN观察昆虫(S点表示)进食的情景。请在图中画出小明观察到昆虫像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3、王叔叔在理发店理发后想看看后脑勺的头发长短情况,他向服务员要来一面小镜子,如图他背朝墙上的大镜子手握小镜子(未画出)略微仰头,当小镜子处于额头斜上方时他看到了自己的后脑勺。假设一条光线从后脑勺的A点射向大镜子上的M点,反射到小镜子上的N点又反射到人眼。请画出M到N之间的光线、小镜子上的法线以及小镜子的镜面(注意角度)。
4、如图所示,小明家的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小明通过光滑的地砖看到了灯的像。灯用点S表示,小明的眼睛用A点表示,请在乙图中画出小明看到灯泡的光路图。

【知识点4】凸面镜和凹面镜
1、下列对生活中的光现象及其应用的描述合理的是(  )
A.图甲中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在不均匀介质中发生了折射
B.图乙中拱桥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
C.图丙中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起到了减小视野的作用
D.图丁中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传到了该物体上
2、如图,铜镜在中国使用了4000余年。古籍《周礼》中记载的“掌以夫隧取明火于日”即用凹面镜取火。《墨经》有“正鉴”、“异于光”等关于平面镜和影子的描述,“鉴者近镜,像亦近镜”则是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描述。下列关于古籍中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凹面镜能够利用太阳光取火是因为它对光有发散作用
B.影子的形成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发生了折射
C.物体面镜时像会逐渐变大
D.铜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3、关于下图所示的光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是街头路口的反光镜,它是凸面镜
B.图乙中,是爷爷用的放大镜,它是凸透镜
C.图丙中,表示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之后,可以用凹透镜矫正
D.图丁中,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它的目镜和物镜的作用都相当于凸透镜
4、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镜子,如: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以下各生活用具中使用的是哪种面镜:汽车的观后镜:   ;自制潜望镜:   ;手电筒的灯罩:   。
5、中华民族成就了诸多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如图所示,“阳燧”是我国光学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其作用相当于凹面镜,可以用来点火,俗称古代“打火机”。由此可知“阳燧”对光有    (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请你列举出生活中应用凹面镜的一个例子    。
6、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答汽车的相关现象:
(1)汽车的后视镜是一个    镜,是因为它能扩大视野;
(2)汽车后挡风玻璃上面有很多的细条纹,其实那些细条纹都是非常细的发热丝,汽车启动后发热丝就会发热,使后挡风玻璃上的水雾发生    (填一种物态变化),就不会影响司机的视野了,到了冬天水凝固结成冰会把水箱胀破,所以往往在水里添加某种试剂使水的凝固点    (选填“降低”或“升高”);
(3)汽车上的“倒车防撞可视雷达”,通过安装在车尾的摄像头对准车后的障碍物,障碍物经摄像头中的凸透镜成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这个像通过电子调整并传递到显示屏上,司机据此可以准确地了解车后的情况。如果看到显示屏中的障碍物的像变大,则障碍物离车尾的距离变    ;(选填“近”或“远”)
(4)小轿车前面安装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这样做的好处之一是    。(填字母)
A.倾斜放置的挡风玻璃不易被震碎
B.有利于光的反射,便于观察车外的情况
C.避免车内物品的像成在司机的正前方,保证行车安全
D.使车内物品的像成在司机的前上方,有利于观察车内情况
7、身高1.6m的小明站在竖直摆放的平面镜前1m处,他的像距离平面镜    m;如果他远离平面镜,他的像的大小将    。后来小明又来到小汽车前,从小汽车的观后镜中看到自己的像比实际的小,汽车观后镜是    镜。
8、如图所示,F处的点光源发出的任意一条光线FO经凹面镜反射后沿与主光轴CC'平行的方向射出。现有一条与CC'平行的光线AO'射向凹面镜。请作出AO'的反射光线,并用“r”标出其反射角。“中国天眼”就是利用这种原理接收来自宇宙的电磁波的。
9、小明发现金属图钉的光亮表面可以看成是一种称做凸面镜的光学镜子,于是他对凸面镜探究如下:
(1)他用多支激光电筒正对着一只凸面镜照射时,情况如图所示,可见凸面镜对光线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小明依照平面镜成像研究方法,设计如下方案研究凸面镜成的像。
①器材:透明弧形玻璃、光屏、长短不同的多支蜡烛、光具座。
②步骤:在光具座上,在透明弧形玻璃前某位置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先用光屏进行像的承接,然后再选择另一支与这个像长短    的蜡烛,放在玻璃后面,与像    的位置,改变蜡烛的位置做多次实验。
③实验记录如下:
(3)小明得出结论:凸面镜只能成正立、   的    像。
(4)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凸面镜经常用在:   。凸面镜的主要优点是:相同面积的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到的范围    。2026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光学: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知识点专练(参考答案)
【知识点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一女同学从远处走近一块直立的穿衣镜(平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她在镜中的像是实像
B.她到镜的距离大于她的像到镜的距离
C.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逐渐变大
D.她与镜中的像的大小相等
【答案】D
【解析】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中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D正确。
2、晚上,小明在客厅的窗户玻璃上看到了客厅里边灯的像,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则小明通过玻璃所看到的像的运动情况和大小情况是(  )
A.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不变
B.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变大
C.静止,像的大小不变
D.静止,像的大小变大
【答案】C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由于灯在平面镜中成像时,像与灯相对平面镜对称,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看到的像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3、如图所示,小明到广水徐家河国家湿地公园游玩时,看到“鱼在云中游,鸟在水中飞”的美景奇观。对于这一现象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云、鸟、鱼都是实像
B.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云和鸟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云和鱼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答案】C
【解析】水中的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鸟在天上,所以“鸟在水中飞”是鸟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故看到水中的鸟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A、B、D错误。
4、为了避免驾驶员在汽车行驶时低头看仪表造成事故,人们发明了如图甲所示的抬头显示器(简称HUD),如图乙所示是HUD工作原理图,将水平显示器上的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呈现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看作平面镜)往前方观看的时候,能够将车外的景象与竖直呈现的行车数据融合在一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实像
B.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虚像
C.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比原物体小
D.像和物体关于挡风玻璃不对称
【答案】B
【解析】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故A错误;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正确;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故C、D错误。
5、平面镜的使用历史悠久,现代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镜子,如图所示为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的情景。脸谱在镜子中的像是(  )

A.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D.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答案】B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6、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答案】B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选B。
7、(2023 温州)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使蜡烛的像成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就能观察到“蜡烛在水中燃烧”(如图甲).若蜡烛的像位置如图乙所示,要使像移到烧杯中,仅移动玻璃板,则移动的方向应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体等大,等距,关于平面镜对称.要使像移到烧杯中,玻璃板需在蜡烛与烧杯连线的中点处,应将玻璃板向③方向移动.故选 C.
8、有关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黑板“反光”是漫反射的缘故
B.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原因是靠近镜子时所成的像会变大
D.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答案】B
【解析】黑板“反光”是指黑板看起来明亮刺眼,是镜面反射的缘故,故A错误;光的色散指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彩色光带的现象,故B正确;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的大小始终相同,像不会变大或变小,靠近去看是由于视角的原因,物体看起来近大远小,故C错误;“池水变浅”是由于光的折射,故D错误。
9、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应该放在平面镜正前方,否则无法成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答案】D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
10、起床后,你开始洗漱,洗完脸照镜子,镜子里出现了你的像。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的像是实像
B.成像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
C.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D.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
【答案】C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A错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故B错误;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正确,D错误。
11、如图所示,一平面镜竖直放置,镜前A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一物点S以A点为圆心、0.5m为半径沿逆时针做圆周运动,则物点S的像沿    时针旋转;在运动过程中物、像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m。身高1.6m的小杰站立在该平面镜前面,如果他想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忽略他的眼睛与头顶之间的距离,那么该平面镜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小长度为    m。
【答案】顺 3 0.8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距等于物距,物像对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平面镜与人平行,人的像与平面镜平行,由于平面镜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关于平面镜对称”,则人成的像的头、脚及此人的眼睛组成一个三角形,
平面镜的最小长度正是这个三角形“以人的像为底边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底边的一半。
12、晚上,小明在客厅的窗户玻璃上看到了客厅里灯的像,这是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现象。如图所示,水平向左缓慢推动玻璃窗,则小明通过玻璃窗看到的像    (选填“向左运动”“向右运动”或”静止不动”),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交小”或“不变”)。
【答案】反射 静止不动 不变
【解析】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13、某标准对数视力表要求被测者站在距离视力表5m处检测,由于室内空间有限,于是在视力表前面3m处竖一平面镜,如图所示,则被测者应面对镜子且距镜子    m检测才符合要求;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像。
【答案】等大 虚
【解析】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物体和像大小相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14、公园里有一座桥,桥下水深为2m,桥上彩灯距水面3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m;若湖水1h后上涨了0.3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m,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3 2.7 不变
【解析】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所以所成的像是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物像等大。
【知识点2】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2023·清远佛冈县二模)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应该放在平面镜正前方,否则无法成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答案】D
【解析】在平面镜左右前方、上下前方的物体,都能在平面镜内成像,故A错误;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与铅笔还是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的,故像不动,故B错误;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故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不变,故C错误;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即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
2、如图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则所观察到的像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根据潜望镜中使用的是两块平面镜;第一个镜子成正立等大的像,第二个镜子成正立等大的像,最后的像就是跟原物完全一样的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3、下列选项中可以用如图所示的光路图解释的是(  )
A.人眼看到水中的“蓝天白云”
B.人眼看到水中的“鱼”
C.水中的潜水员看到水面上的“路灯”
D.潜水艇中的士兵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舰艇”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A点发出的光线经过水面的反射后到达C点,这是光的反射现象;B为A的像,可以用来解释人眼看到水中的“蓝天白云”,故A符合题意;人眼看到水中的“鱼”、水中的潜水员看到水面上的“路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C不符合题意;潜水艇中的士兵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舰艇”属于平面镜成像,不是水面反射成像,故D不符合题意。
4、如图所示事例不属于平面镜应用的是(  )
A.利用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情况
B.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空间
C.小孔成像
D.舞蹈演员用镜子观察自己的姿势
【答案】C
【解析】潜望镜是两块平面镜,利用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情况,属于平面镜应用,故A不符合题意;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空间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属于平面镜应用,故B不符合题意;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不属于平面镜应用;故C符合题意;舞蹈演员用镜子矫正自己的舞姿,属于平面镜应用,故D不符合题意。
5、一块仪容镜如图甲所示,放在某学校走廊的AB处,仪容镜靠墙而立,镜面与墙壁平行,在另一面墙壁上的O处悬挂一电铃,如图乙所示。为了总能看到电铃通过仪容镜所成的像O′,小强同学沿着走廊的ae直线走动,若将人和电铃各自看作一个点,则小强同学所在的区间是(  )
A.ab B.bc C.cd D.de
【答案】B
【解析】电铃O反射的光入射到A处和B处,经过平面镜反射到b和c两处,为了总能看到电铃通过仪容镜所成的像O′,小强同学所在区域为bc,故B正确。
6、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
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②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D.属于虚像的是③④⑤
【答案】A
7、南通濠河水位缓慢上涨时,河面上方的“和平桥”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
A. 实像,像的大小不变
B. 实像,像的大小变大
C. 虚像,像的大小不变
D. 虚像,像的大小变大
【答案】C
【解析】“和平桥”在水中所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南通濠河水位缓慢上涨时,河面上方的“和平桥”在水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不变,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8、(2023·江门台山市一模)一女同学从远处走近一块直立的穿衣镜(平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她在镜中的像是实像
B.她到镜的距离大于她的像到镜的距离
C.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逐渐变大
D.她与镜中的像的大小相等
【答案】D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她在镜中的像是虚像,故A错误;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她到镜的距离等于她的像到镜的距离,故B错误;女同学逐渐面镜的过程中,其大小不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物像大小相等,故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D正确。
9、某兴趣小组利用两块平面镜做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甲所示,通过该潜望镜观察教室内的挂钟,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挂钟的实际时间是( )
A.8时15分 B.9时15分 C.3时45分 D.2时45分
【答案】A
【解析】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潜望镜的成像原理是2次平面镜成像,因此该挂钟的实际时间是此时挂钟显示的时间,是8时15分,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10、(2023 株洲)图为一个光头的人拿着倒置的扫把照镜子(平面镜)的情景.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
A.人变高了 B.人变胖了 C.人长出了头发 D.人打了领带
【答案】D
【解析】当一个光头的人拿着倒置的扫把照镜子(平面镜)时,由于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人的身高和胖瘦是不变的,A、B错误;扫把的塑料丝在平面镜中成像,在人的光头像的上方,好像人长出了头发一样,C 错误;根据平面镜中的成像可以看出,人的像打了领带,所以人打了领带,D正确.
11、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镜前10cm处竖立一支铅笔。将铅笔以速度2cm/s水平匀速向平面镜靠近,则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s后像与物的距离为    cm;若平面镜顺时针转到图中虚线位置,则铅笔的像与铅笔的位置关系是    。
【答案】不变 12 垂直。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据此分析答题。
12、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5m。小林同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如图所示方式检查,已知她距平面镜2.2m,视力表距离平面镜为    m。检查后小林站起来向靠近镜子方向走了0.5m,此时她与镜中自己像的距离是    m。像的大小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2.8 3.4 不变。
【解析】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13、小明做视力检测,如图所示,他通过前方的平面镜观看自己身后的视力表。小明看到的是平面镜所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这个像与小明相距    m,如果小明靠近镜子,该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虚 4.2 不变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14、如图所示,身高为1.6m的某中学生,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处,他在镜中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若他向平面镜靠近2m,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m,此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身高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保持中学生位置不变,将平面镜向右移动1m,则镜中的像相对于人运动了   m。
【答案】虚 6 不变 2。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④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
15、小丽站在平面镜前1.5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应将光源向着    (选填“衣领”或“平面镜”)照射。现将一块和平面镜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小丽   (填“仍能”或“不能”)看到她在镜中的像。同时,她看到时钟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它们的实际时间是:   。
【答案】衣领 仍能 12 05。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去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知道,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题中没有说镜子是直立放置还是水平放置,我们默认为是直立放置的,作出题中钟表的左右对称图形,即为真实的表的时刻。
16、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玻璃板应 放置在白纸上;
(2)如图1,点燃蜡烛①后,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蜡烛②,直到它与蜡烛①的像 ,记录蜡烛①和②的位置;
(3)将蜡烛①远离玻璃板,看到的像会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1) 薄 垂直
(2)完全重合
(3)不变
【解析】(1)如果玻璃板太厚,玻璃板两个面各成一个像,两个像距离远,会出现重影,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应选择薄玻璃板进行实验;玻璃板应垂直放置在白纸上,否则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不能重合。
(2)点燃蜡烛①后,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蜡烛②,直到它与蜡烛①的像完全重合,则后面蜡烛的位置就是前面蜡烛像的位置。
(3)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将蜡烛①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
1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
(2)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用支架把 (选填“薄”或“厚”)玻璃板竖直地架立于白纸上;
(3)将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A,并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重合。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 ;
(4)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观察蜡烛A的像。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蜡烛A位置不变,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时(如图所示),像的位置相对于蜡烛A将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变”);
(5)若将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在玻璃板另一侧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薄
(3)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4) 不变 不变
(5)玻璃板未与水平桌面垂直
【解析】(1)实验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因为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选薄的玻璃板两个像的距离近,几乎重合,不影响实验,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3)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法,将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A,并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因此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4)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大小相等,因此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将不变。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若蜡烛A位置不变,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时,像的位置相对于蜡烛A将不变。
(5)实验时,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否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位置始终也不能与蜡烛重合,不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18、小明和同学们一起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因为玻璃板透光,便于 ;
(2)实验中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 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烛焰的像,表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答案】(1) 较暗 确定像的位置
(2)蜡烛A的像
(3)虚
【解析】(1)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观察到所成的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有何关系。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A 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不点燃的蜡烛B,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将蜡烛B移去,在相同位置上放上光屏,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19、小亮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小亮将蜡烛点燃放在位置,拿一支外形相同、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与前面蜡烛的像 ,该位置记为;
(2)若将图乙中前面的蜡烛沿直线向玻璃板方向移动1cm后,前面蜡烛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cm,像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答案】(1) 不点燃 完全重合
(2) 8 不变
【解析】(1)为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实验中对两根蜡烛的要求是大小完全相同,将蜡烛点燃放在A位置,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蜡烛A的像与蜡烛A大小相等。
(2)若将图乙中前面的蜡烛沿直线AA′向玻璃板方向移动1cm后,前面的蜡烛距离玻璃板4cm,后面的蜡烛的像与玻璃板的距离也为4cm,则前面的蜡烛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为8cm。
平面镜像与物大小相等,故改变前面的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不影响像的大小,即像的大小不变。
20、某小组在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中: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
①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 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②实验时,使一束光与平面镜夹角为射到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此时,反射角大小为 ;
③如图乙所示,把纸板绕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内。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
②如图丙所示,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这种研究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③将光屏放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答案】(1) ①垂直 ②50° ③同一平面
(2) ①位置 ②等效替代法 ③不能
【解析】(1)①纸板ENF竖直立在平面镜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则此时直线ON作为法线垂直于镜面。
②入射光与平面镜夹角为4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此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90°-40°=50°
③把纸板NOF绕ON向后折,则纸板右侧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没办法在纸板上看到,即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线在同一平面内。
(2)①玻璃板既能反射光又能透光,所以相比平面镜更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物理学中,用易观察或者易测量的物体来代替不易观察不易测量的研究对象的方法就是等效替代法。实验中,使用完全相同的两只蜡烛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使用了等效替代法。
③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在位置,并非实际光线成形成的,所以为虚像,虚像不能出现在光屏上,因此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知识点3】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1、小旋在照镜子(固定在墙壁上)时,眼睛的位置在A点,固定在天花板上的灯管EF正在发光,如图所示。
①在图中画出灯管EF的像E'F'。
②请画出小璇透过镜子看到灯管E点的像点E'的完整光路图。
【答案】
【解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据此画出EF的像;(2)连接E的像E′与眼睛A,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进而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2、如图所示,小明在A点通过平面镜MN观察昆虫(S点表示)进食的情景。请在图中画出小明观察到昆虫像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的对称,画出昆虫S的像S′,然后连接AS′画出反射光线,再连接S与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
3、王叔叔在理发店理发后想看看后脑勺的头发长短情况,他向服务员要来一面小镜子,如图他背朝墙上的大镜子手握小镜子(未画出)略微仰头,当小镜子处于额头斜上方时他看到了自己的后脑勺。假设一条光线从后脑勺的A点射向大镜子上的M点,反射到小镜子上的N点又反射到人眼。请画出M到N之间的光线、小镜子上的法线以及小镜子的镜面(注意角度)。
【答案】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过M点作垂直于镜面的法线,量出入射角的大小,作反射光线MN,光线MN是另一个平面镜的入射光线,根据另一个平面镜的反射光线,作出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是另一个平面镜的法线,过N点作法线的垂线,即是另一个平面镜所在的位置,在其右侧用短斜线标出非反射面。
4、如图所示,小明家的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小明通过光滑的地砖看到了灯的像。灯用点S表示,小明的眼睛用A点表示,请在乙图中画出小明看到灯泡的光路图。

【答案】见解析图
【解析】光滑的地砖可看作平面镜,灯泡为发光点,作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连接交平面镜于点O,OA为反射光线,连接SO为入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上标箭头。如图所示:

【知识点4】凸面镜和凹面镜
1、下列对生活中的光现象及其应用的描述合理的是(  )
A.图甲中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在不均匀介质中发生了折射
B.图乙中拱桥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
C.图丙中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起到了减小视野的作用
D.图丁中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传到了该物体上
【答案】A
【解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或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A正确;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是光的反射,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错误;凸面镜能够扩大视野,C错误;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有光线或反射光线射入人的眼睛,D错误。
2、如图,铜镜在中国使用了4000余年。古籍《周礼》中记载的“掌以夫隧取明火于日”即用凹面镜取火。《墨经》有“正鉴”、“异于光”等关于平面镜和影子的描述,“鉴者近镜,像亦近镜”则是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描述。下列关于古籍中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凹面镜能够利用太阳光取火是因为它对光有发散作用
B.影子的形成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发生了折射
C.物体面镜时像会逐渐变大
D.铜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D
【解析】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的光学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其成像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据此判断。
3、关于下图所示的光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是街头路口的反光镜,它是凸面镜
B.图乙中,是爷爷用的放大镜,它是凸透镜
C.图丙中,表示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之后,可以用凹透镜矫正
D.图丁中,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它的目镜和物镜的作用都相当于凸透镜
【答案】C
【解析】图甲中,是街头路口的反光镜,它是凸面镜,可扩大视野范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物体在凸透镜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图乙中,是爷爷用的放大镜,它是凸透镜,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图丙中,表示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之后,为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可以用凸透镜矫正,故C错误,符合题意;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故它的目镜和物镜的作用都相当于凸透镜,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4、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镜子,如: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以下各生活用具中使用的是哪种面镜:汽车的观后镜:   ;自制潜望镜:   ;手电筒的灯罩:   。
【答案】凸面镜 平面镜 凹面镜
【解析】平面镜能改变光路制作潜望镜,能成像制成潜望镜。凸面镜能使光线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像,制成汽车观后镜,手电筒罩。凹面镜可以会聚光线,同样可以会聚太阳光,将太阳光会聚在一点,温度比较高,可以制成手电筒的灯罩。
5、中华民族成就了诸多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如图所示,“阳燧”是我国光学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其作用相当于凹面镜,可以用来点火,俗称古代“打火机”。由此可知“阳燧”对光有    (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请你列举出生活中应用凹面镜的一个例子    。
【答案】会聚 太阳灶。
【解析】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生活中的太阳灶就是利用的凹面镜的会聚作用。
6、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答汽车的相关现象:
(1)汽车的后视镜是一个    镜,是因为它能扩大视野;
(2)汽车后挡风玻璃上面有很多的细条纹,其实那些细条纹都是非常细的发热丝,汽车启动后发热丝就会发热,使后挡风玻璃上的水雾发生    (填一种物态变化),就不会影响司机的视野了,到了冬天水凝固结成冰会把水箱胀破,所以往往在水里添加某种试剂使水的凝固点    (选填“降低”或“升高”);
(3)汽车上的“倒车防撞可视雷达”,通过安装在车尾的摄像头对准车后的障碍物,障碍物经摄像头中的凸透镜成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这个像通过电子调整并传递到显示屏上,司机据此可以准确地了解车后的情况。如果看到显示屏中的障碍物的像变大,则障碍物离车尾的距离变    ;(选填“近”或“远”)
(4)小轿车前面安装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这样做的好处之一是    。(填字母)
A.倾斜放置的挡风玻璃不易被震碎
B.有利于光的反射,便于观察车外的情况
C.避免车内物品的像成在司机的正前方,保证行车安全
D.使车内物品的像成在司机的前上方,有利于观察车内情况
【答案】(1)凸面;(2)汽化;降低;(3)缩小;近;(4)C。
【解析】(1)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面镜能扩大视野,应用于汽车观后镜;(2)液体吸热,温度升高,会发生汽化现象;添加试剂使水的凝固点降低;(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物体在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时,物体经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4)从车辆行驶的安全角度考虑,把挡风玻璃看作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否干扰观看路况来分析。
7、身高1.6m的小明站在竖直摆放的平面镜前1m处,他的像距离平面镜    m;如果他远离平面镜,他的像的大小将    。后来小明又来到小汽车前,从小汽车的观后镜中看到自己的像比实际的小,汽车观后镜是    镜。
【答案】不变 凸面
【解析】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汽车的观后镜是凸面镜。
8、如图所示,F处的点光源发出的任意一条光线FO经凹面镜反射后沿与主光轴CC'平行的方向射出。现有一条与CC'平行的光线AO'射向凹面镜。请作出AO'的反射光线,并用“r”标出其反射角。“中国天眼”就是利用这种原理接收来自宇宙的电磁波的。
【答案】见解析图
【解析】通过焦点的光线入射在凹面镜上,被凹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平行主光轴射出,因为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入射到凹面镜上经反射后,反射光线会聚于焦点,综上可知,光线AO′沿平行于主光轴CC′的方向入射到凹面镜上,被凹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经过焦点F,即O′F就是反射光线,过O′作∠AO′F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O′F与法线的夹角就是反射角,如下图所示:
9、小明发现金属图钉的光亮表面可以看成是一种称做凸面镜的光学镜子,于是他对凸面镜探究如下:
(1)他用多支激光电筒正对着一只凸面镜照射时,情况如图所示,可见凸面镜对光线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小明依照平面镜成像研究方法,设计如下方案研究凸面镜成的像。
①器材:透明弧形玻璃、光屏、长短不同的多支蜡烛、光具座。
②步骤:在光具座上,在透明弧形玻璃前某位置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先用光屏进行像的承接,然后再选择另一支与这个像长短    的蜡烛,放在玻璃后面,与像    的位置,改变蜡烛的位置做多次实验。
③实验记录如下:
(3)小明得出结论:凸面镜只能成正立、   的    像。
(4)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凸面镜经常用在:   。凸面镜的主要优点是:相同面积的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到的范围    。
【答案】(1)发散;(2)相同;重合;(3)缩小;虚;(4)汽车观后镜;大。
【解析】(1)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够扩大视野,通常用来制作汽车观后镜等,凸面镜同平面镜一样也能成虚像,但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2)光的折射或反射成像可分为虚像和实像两大类,能用眼睛观察,且能呈现在光屏上的是实像;能用眼睛观察,但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是虚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