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城镇化》教学课件 (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城镇化》教学课件 (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二章 乡村与城镇 第二节
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区域资料,理解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的主要标志,了解城镇化的意义。(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能够通过案例和资料综合分析比较不同国家的城镇化差异。(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活动1】对比下面两图,说出1985年到202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有哪些变化?这是什么现象?
①城镇人口增多,
②城镇数量急剧增多,
③原有的城镇规模持续扩大。
城镇化现象
(1)城镇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1.城镇化的概念及其标志
一、城镇化的意义
人口转化:
城镇人口增加
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例上升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2)城镇化的标志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到二、三产业
地域转化:
产业转化:
【活动2】根据图示分析,一般情况下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关系?是否还有特殊情况?
一般而言,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2.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一、城镇化的意义
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工业化水平不高
城镇水平高
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低
工业化水平低
城镇水平低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两种表现
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南美洲最为突出。
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
滞后城市化
虚假城市化
孟买
里约
城镇化的根本原因——
经济的发展
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和产业变化三者的关系:
产业
经济发展
城镇化
提升
加速
促进
升级
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
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
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3.城镇化的意义
一、城镇化的意义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城镇里建筑密集, 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3.城镇化的意义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城镇化伴随着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3.城镇化的意义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城镇里就业机会众多,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不仅为城镇居民,也为乡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3.城镇化的意义
【活动3】阅读课本P34结合“世界城镇人口的增长及预测图”,描述世界城镇化总体特征
1.时间差异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世界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世界城镇人口比例不断变大;
世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城镇人口比例/100%
时间
0
20
40
60
80
100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快。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村镇,使大城市人口减少
综合世界各国城镇化进程,各国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 形曲线,这条曲线符合一般般城镇化发展的实际
人口开始迁往______,
原因__ _____
乡村
城镇边缘区
(郊区、周边小城镇)
城镇中心区
19世纪 19世纪下半叶 20世纪下半叶 20世纪末
典型迁移方向
现象 人口涌入________, 城镇人口比例______ 由市区迁往_______, 原因__ _____ 迁回________________,
城镇人口比例______
城 区
上升
郊区
①交通拥挤、地价上涨;
②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高;③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④交通不断增强。
乡村
上升
城镇化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再城镇化
活动3: 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阅读教材P36页案例“英国的城镇化进程”,用箭头在示意图中标出不同年代的人口流动方向,归纳不同阶段城镇化的表现。
交通拥挤、地价上涨;
城市中心
【活动4】读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图和世界各国城镇人口的比例图,从时空上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差异。完成表格内容
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图
2.空间差异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目前水平
所处阶段
发展速度
小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过程及主要特点




后期阶段
初期、中期阶段


七次人口普查年份 1953年 1964年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城镇人口比重(%) 13.26 18.30 20.91 26.44 36.22 49.68 63.89
1.据表可知( )
A.农村人口逐渐减少,比重降低 B.城镇化的水平逐年提高
C.2010年城镇农村人口基本持平 D.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后期
2.与五普至七普间城镇人口比重数据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上升最快 B.乡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
C.农业用地面积增加 D.城乡间经济收入差距加大
C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