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件+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件+学案

资源简介

(共73张PPT)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01
02
04
03
问题引领·学识初探
必备知识·自主导学
课堂达标·效果诊断
关键能力·探究思辨
课标·定向
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素养·导向
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产生、国家的本质、经济危机、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等理论
2.科学精神:描述原始社会与各阶级社会的本质特征,理解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理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
01
问题引领·学识初探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是怎样的 人们是如何管理氏族事务的 原始社会是如何解体的
2.阶级和国家如何产生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地主阶级是如何实现阶级统治的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如何理解两个“必然”
02
必备知识·自主导学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
(1)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_____阶段,也是_____阶段。
(2)生产力: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_________为生;新石器时代,原始
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变为_______。
最初
最低
天然食物
生产者
(3)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生产力 _____
生产关系的
特点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_________
的关系,_________劳动产品
上层建筑 在氏族制度下,通过___________管理集体事务,由全氏族
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名词注解]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
低下
平等互助
平均分配
氏族议事会
(4)解体:
根本原因 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_______的发展
具体原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_________,逐渐被以家庭
为单位的_________代替
解体过程 所有制 生产资料由_________转归_________。_____变成私有
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分配 _________加剧
关系 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结果 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生产力
共同劳动
个体劳动
氏族公有
家庭私有
土地
贫富分化
图示如下:
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私有制确立(土地变成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加剧→原始社会解体。
2.奴隶社会:
(1)生产关系的特点:
所有制 _______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地位和
相互关系 奴隶毫无_________,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分配方式 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劳动的_________,奴隶主
只给奴隶_________的生活资料
奴隶主
人身自由
全部产品
最低限度
(2)主要矛盾: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3)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原因 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
_______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意义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_______国家产生
结论 国家是阶级矛盾_________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奴隶阶级
奴隶主阶级
本阶级
奴隶制
不可调和
【指点迷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1)生产力的进步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社会:
(1)生产关系:
地主 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_________等方式,占有农民_______
劳动成果
农民 ①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_________,但不得不依附于地主,
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
②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_____外,
还能留下_______归自己支配
收取地租
大部分
人身自由
地租
一部分
(2)阶级关系:
剥削基础 _______________
剥削方式 ①主要方式:_________。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
和货币地租
②其他方式:利用_______,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
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政治压迫 显著特征:_________、等级森严
主要矛盾 _____阶级和_____阶级之间的矛盾
封建土地所有制
收取地租
高利贷
君主专制
地主
农民
【知识拓展】封建制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1)从所有制看:相较于奴隶制,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2)从分配制看:农民能留下一部分劳动成果归自己支配。
(3)从人与人的关系看:相较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4)评价: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资本主义社会:
(1)生产关系:
萌芽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_________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
内部萌生出来
特点 ①_______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_______,受雇于资本家,
成为_________
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_________
基本
条件 ①要有大批失去_________、有人身自由、能够_______________的人
②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商品经济
资本家
劳动力
雇佣工人
剩余价值
生产资料
自由出卖劳动力
(2)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
了一个_____历史阶段。
(3)历史进步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
主义社会_______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
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的
生产力
(4)经济危机——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基本
特征 生产过剩是_________,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_________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
主要
表现 大量_____卖不出去,大量_________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
大批_____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_____
直接
原因 生产_________的趋势与劳动人民_________________相对缩小之间的
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_________与整个社会生产的___________
之间的矛盾
根本
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_____矛盾
相对过剩
支付能力
商品
生产资料
工人
混乱
无限扩大
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有组织性
无政府状态
基本
(5)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含义 ___________和生产资料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阶级
表现 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对立
地位 是_______与_________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
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_______,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
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趋势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_________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产社会化
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生产力
生产关系
总根源
社会主义
【名词注解】生产社会化
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包括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产品的社会化。生产社会化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时代生产力的理论概括。马克思主要是在生产集中化和大型化上来运用生产社会化这一范畴的。
【明辨是非】
(1)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
分析: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2)在封建社会,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成果。( )
分析:在封建社会,地主通过地租、徭役、高利贷、苛捐杂税剥削农民,农民占有部分劳动成果。
×
×
(3)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资本家占有了工人的劳动。( )
分析: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榨取了工人
创造的剩余价值。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
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
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5)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冲突的总根源。( )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冲突的总根源。
×
×
×
【归纳提升】
1.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2.不同社会形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比较
社会形态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原始社会 新旧石器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分配方式: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共同劳动
③人的关系:平等互助的关系
奴隶社会 金属工具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②分配方式: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③人的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并被奴隶主强制劳动
社会形态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封建
社会 铁器
农耕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分配方式: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高利贷、苛捐杂税以及让农民从事各种徭役等来剥削农民,农民占有部分劳动成果
③人的关系:农民依附于地主,有一定人身自由
资本
主义
社会 机器
生产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②分配方式: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③人的关系: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受雇于资本家
社会形态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社会
主义
社会 社会化
大生产
的发展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分配方式: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③人的关系: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关系
【深化点拨】判断人类社会是否进步的标志
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志: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3.全面评价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1)历史进步性:带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人类思想的极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历史局限性:
①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获得了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②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尽管资产阶级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无法改变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必然趋势。
③新的历史条件下,资本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助推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掠夺,这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行径。
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就其实质而言,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发展道路。
4.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矛盾
(1)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基本矛盾尖锐化,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基本矛盾激化及经济危机的周而复始加剧阶级对立,为埋葬资本主义积累起阶级力量。
(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说明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特别提醒】社会基本矛盾不同于阶级矛盾
(1)任何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2)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其主要矛盾有所不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则是其阶级矛盾。
【体系构建】
【教材探究提示】
1.教材P1【探究与分享】
提示:可以结合历史知识,重点从远古人类的食物、生产工具、劳动场景、居住形式等方面进行描绘。(明确人们今天对远古人类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古代传说等途径获取的)
2.教材P2【探究与分享】
提示: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单个人的力量非常弱小。为了获得食物、求得生存,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并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满足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否则,在劳动成果很少的情况下,有的人得到的多了,另外一些人就可能会被饿死,整个集体就会遭到削弱和破坏。
3.教材P3【探究与分享】
提示:①观点一是正确的。原始社会末期,以金属工具的出现为标志,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手工业从农业分离,畜群、土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取代了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归个体家庭私有,由此私有制逐渐形成和发展。②观点二是错误的。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正是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原始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③观点三是错误的。在原始社会,人们在长期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中,自然把自己的全部生活同氏族连在一起,形成了原始人朴素的道德观念,证明私有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只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一定阶段。
4.教材P4【探究与分享】
提示:(1)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氏族制度的瓦解,战俘成为最初的奴隶,氏族首领则转变为最初的奴隶主。随着石器的改进和金属工具的出现,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导致私有制逐渐发展并盛行,氏族内部不可避免地出现贫富分化,穷人无法还清债务时往往被迫把子女和自己卖为奴隶。战俘奴隶与债务奴隶,是奴隶的两个主要来源。
(2)原始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产品也比较单一,不存在阶级的划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逐渐出现,社会逐渐产生了分工,社会生产出现了剩余,生活资料也逐渐丰富多样,由此出现了交换。交换在促进私有制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奴隶劳动日益盛行,原始社会逐渐解体,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
5.教材P5【探究与分享】
提示:
对比角度 奴隶 农民
异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没有任何生产资料 拥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不完全占有农民,能比较自主地劳动
产品如何分配 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仅得到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劳动的大部分成果除了作为地租缴纳给地主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同 都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与压迫
6.教材P6【探究与分享】
提示:①表现:封建社会的手工业作坊主是小生产者,他们拥有全部生产资料,通常招收部分学徒和帮工,这是封建师徒关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少数在竞争中处于优势的作坊主逐渐突破行会的限制,扩大生产规模、突破市场限制,最后自己脱离劳动,依靠剥削帮工和学徒为生,成为工场主,另一些破产作坊主最后与帮工和学徒一起沦为雇佣工人。由此封建师徒关系就演变为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②特点:生产资料都属于工场主所有,工场主自己不参加劳动,只用钱来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对劳动者进行剥削,劳动者依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这种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大规模生产,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在封建社会内部破土而出了。
7.教材P7【探究与分享】
提示:(1)1640年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以推翻封建政权为目的,由新贵族和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和城市贫民为主力军的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1月,国王查理一世被处决,标志着英国封建王朝被推翻和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789年7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人群占领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最终推翻了君主政体,从根本上动摇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法国范围。
(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的意义:在社会生产方面,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在政治体制方面,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时代;在思想文化方面,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使资产阶级理念深入人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政权的建立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把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8.教材P9【探究与分享】
提示:(1)表现:通过材料和图片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社会生产迅速下降,许多生产企业、商店、银行倒闭,失业人数剧增,工人收入下降。大批失业者排长队领取救济金,许多人饥寒交迫,流离失所。与此同时,很多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自己的利益而大量损毁商品。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东西真的吃不完、用不尽,而是因为这些商品远远超出了工人的购买能力而显得“过剩”。
(2)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03
关键能力·探究思辨
总议题:寻人类社会演进,探生产力何以决定生产关系
议题一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不是历史的倒退
【议题探究】
材料一 周口店遗址是探索人类演化史最重要的宝库之一。原始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以前,大多住在山穴和山洞中。模样有点像猿,会用手劳动,已经演化为人。他们会制造使用打制的石器,已会使用天然火,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由于生活环境恶劣,工具简陋,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创他们的“家园”,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这就是人类最早的社会。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奴隶主集中占有土地和奴隶,是凉山奴隶制剥削的主要形式。基于人身占有和隶属关系的无偿劳役,是奴隶主的主要剥削手段,奴隶都要自备耕牛、农具为奴隶主进行耕种,同时全年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还要为奴隶主服劳役,生活苦不堪言。
探究任务1 请说明材料一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有哪些。
探究任务2 有人认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倒退。请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提示:
1.(1)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新石器时代, 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2)①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分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劳动产品极其匮乏,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角度分析: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氏族长负责处理氏族日常内部事务,他没有强制手段,且同大家一起劳动。因此,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
结论: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生活极其艰苦,维持生存很困难,处于极为野蛮的状态。因此,原始社会尽管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私有观念,但原始社会绝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1)判断一个社会进步与否不看其是否存在剥削,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奴隶社会普遍使用金属工具,出现城乡分离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这都有助于生产发展和文化繁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这是历史的进步。
议题二 封建社会时代是不是人类最黑暗的时代
【议题探究】
材料一 青铜器决定奴隶社会形态,铁器决定封建社会形态。中国的封建地主与奴隶主的不同在于,中国的封建地主对自有土地采取多种经营形式:有的由自己经营,采取剥削童奴或剥削雇工的形式;而主要的是将土地租给他人经营,采取以地租剥削依附农或佃农的形式。依附农在历代有私属徒、部曲、佃仆等类型;佃农在历代有佃客、庄户、田客、佃户等别称。唐宋以后,分租给佃农的形式逐渐排斥和代替依附农形式,成为地主制经营中的典型形式。
材料二 晚唐时有人曾诉说老百姓有八苦:一苦官吏苛刻;二苦高利贷重;三苦赋税繁多;四苦事事摊钱;五苦当差服役;六苦无处申冤;七苦冻无衣、饥无食;八苦病不得医、死不得葬。
探究任务1 与奴隶社会相比,封建社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有哪些变化
探究任务2 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如何对农民进行统治
提示:
1.比较封建社会与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力水平: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普遍使用。封建社会铁制农具广泛使用和推广,和奴隶社会相比,封建社会农业、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2)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能支配一部分劳动成果。
2.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如何对农民进行统治
(1)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2)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3)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议题三 科技革命能否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
【议题探究】
材料一 英国通过“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推动工业革命,让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成为赤贫的产业工人。美国通过西进运动,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和财富,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杀。资本主义列强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把它们变成生产原料来源地和商品倾销地,掠夺殖民地资源,残酷剥削殖民地人民。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曾多次发生局部性经济危机。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二战”后经济危机爆发更加频繁。西方国家开始建立相应的劳动法律体系和各种机制来保障工人的议价能力,通过持股计划使雇员变身“股东”……
材料二 科技革命是对科学技术进行全面的、根本性的变革。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财富的巨额增长,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物质基础,在一系列危机中,延长了资本主义的寿命。
探究任务1 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
探究任务2 科技革命能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
提示:
1.资本主义发展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
(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基本矛盾激化及经济危机的周而复始加剧阶级对立,为埋葬资本主义积累起阶级力量。
2.科技革命能否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
(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3)科技革命使生产更加社会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力。但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说明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04
课堂达标·效果诊断
考向一 原始社会的本质特征
1.距今约7 000至5 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它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大致同一时期,黄河下游出现了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下列对当时社会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②这个时期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了“文明时代”
③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④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先民能够种植农作物,说明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新石器时代属于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①④正确。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了“文明时代”, ②错误。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共同管理氏族集体事务,那时国家还没有形成, ③错误。
考向二 私有制的产生
2.关于国家的产生,下列选项传导正确的是(  )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B.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
C.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解析】选D。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代替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奴隶制国家产生了。所以,D正确,A、B、C错误。
考向三 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
3.土地所有制是指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由国家确认的土地所有权归属的制度。土地所有制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
①在确立之初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③导致农民失去了人身自由,成为地主的奴隶
④会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封建土地所有制在确立之初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这一制度本质上是维护封建地主利益,也造成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①④说法正确。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不是主要方式。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②说法错误。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不是地主的奴隶,③说法错误。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过程“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下图能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是 (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有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和大量资本,因此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奴和圈地运动能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①③正确。②反映了科技的发展,④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皆与题意不符。
考向四 资本主义矛盾
5.“资本家发财致富是由于节约和对于劳役所得作出的牺牲的储蓄,再加上大胆的、富于想象力的、聪明狡黠的投资。”“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人的工资不是越来越高了吗 工人的待遇不是越来越好了吗 ”上述观点(  )
①企图掩盖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②力图美化资本主义制度
③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④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根源在于对雇佣工人的剥削,资本家发财致富是由于节约、储蓄和投资这一观点企图掩盖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①正确。“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人的工资不是越来越高了吗 工人的待遇不是越来越好了吗 ”该观点力图美化资本主义制度,②正确。上述观点不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且③表述错误,排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④错误。
6.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言自己是“一个无产者”。有一次,瘦削的萧伯纳碰到一位大腹便便的资本家,资本家讥讽道:“看见你,人们会以为英国闹饥荒!”萧伯纳回击道:“看见你,人们就会明白闹饥荒的原因。”萧伯纳的话形象地揭示了 (  )
A.工人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养肥资本家
B.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C.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解析】选D。资本家榨取的是工人的剩余价值,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危机,B排除。萧伯纳的回击更多地是对资本家贪婪现象的讽刺,而不是对未来社会制度的预测,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C排除。材料通过对比资本家的肥胖和萧伯纳的瘦削,形象地展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矛盾的尖锐性,D正确。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课标·定向
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素养·导向
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产生、国家的本质、经济危机、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等理论
2.科学精神:描述原始社会与各阶级社会的本质特征,理解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理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问题引领·学识初探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是怎样的 人们是如何管理氏族事务的 原始社会是如何解体的
2.阶级和国家如何产生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地主阶级是如何实现阶级统治的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如何理解两个“必然”
必备知识·自主导学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
(1)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生产力: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变为生产者。
(3)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生产力 低下
生产关系的 特点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上层建筑 在氏族制度下,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名词注解]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
(4)解体:
根本原因 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具体原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
解体过程 所有制 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分配 贫富分化加剧
关系 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结果 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图示如下:
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私有制确立(土地变成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加剧→原始社会解体。
2.奴隶社会:
(1)生产关系的特点:
所有制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地位和 相互关系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分配方式 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2)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3)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原因 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意义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
结论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指点迷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1)生产力的进步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社会:
(1)生产关系:
地主 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 ①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 ②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2)阶级关系:
剥削基础 封建土地所有制
剥削方式 ①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②其他方式: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政治压迫 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主要矛盾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知识拓展】封建制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1)从所有制看:相较于奴隶制,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2)从分配制看:农民能留下一部分劳动成果归自己支配。
(3)从人与人的关系看:相较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4)评价: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资本主义社会:
(1)生产关系:
萌芽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特点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基本 条件 ①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②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2)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历史进步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4)经济危机——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基本 特征 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
主要 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直接 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 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5)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含义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阶级 表现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地位 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趋势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名词注解】生产社会化
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包括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产品的社会化。生产社会化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时代生产力的理论概括。马克思主要是在生产集中化和大型化上来运用生产社会化这一范畴的。
【明辨是非】
(1)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
分析: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2)在封建社会,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成果。 (×)
分析:在封建社会,地主通过地租、徭役、高利贷、苛捐杂税剥削农民,农民占有部分劳动成果。
(3)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资本家占有了工人的劳动。 (×)
分析: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榨取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5)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冲突的总根源。 (×)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冲突的总根源。
【归纳提升】
1.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2.不同社会形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比较
社会形态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原始社会 新旧石器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分配方式: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共同劳动 ③人的关系:平等互助的关系
奴隶社会 金属工具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②分配方式: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③人的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并被奴隶主强制劳动
封建 社会 铁器 农耕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分配方式: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高利贷、苛捐杂税以及让农民从事各种徭役等来剥削农民,农民占有部分劳动成果 ③人的关系:农民依附于地主,有一定人身自由
资本 主义 社会 机器 生产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②分配方式: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③人的关系: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受雇于资本家
社会 主义 社会 社会化 大生产 的发展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分配方式: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③人的关系: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关系
【深化点拨】判断人类社会是否进步的标志
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志: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3.全面评价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1)历史进步性:带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人类思想的极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历史局限性:
①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获得了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②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尽管资产阶级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无法改变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必然趋势。
③新的历史条件下,资本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助推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掠夺,这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行径。
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就其实质而言,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发展道路。
4.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矛盾
(1)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基本矛盾尖锐化,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基本矛盾激化及经济危机的周而复始加剧阶级对立,为埋葬资本主义积累起阶级力量。
(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说明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特别提醒】社会基本矛盾不同于阶级矛盾
(1)任何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2)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其主要矛盾有所不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则是其阶级矛盾。
【体系构建】
【教材探究提示】
1.教材P1【探究与分享】
提示:可以结合历史知识,重点从远古人类的食物、生产工具、劳动场景、居住形式等方面进行描绘。(明确人们今天对远古人类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古代传说等途径获取的)
2.教材P2【探究与分享】
提示: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单个人的力量非常弱小。为了获得食物、求得生存,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并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满足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否则,在劳动成果很少的情况下,有的人得到的多了,另外一些人就可能会被饿死,整个集体就会遭到削弱和破坏。
3.教材P3【探究与分享】
提示:①观点一是正确的。原始社会末期,以金属工具的出现为标志,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手工业从农业分离,畜群、土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取代了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归个体家庭私有,由此私有制逐渐形成和发展。②观点二是错误的。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正是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原始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③观点三是错误的。在原始社会,人们在长期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中,自然把自己的全部生活同氏族连在一起,形成了原始人朴素的道德观念,证明私有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只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一定阶段。
4.教材P4【探究与分享】
提示:(1)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氏族制度的瓦解,战俘成为最初的奴隶,氏族首领则转变为最初的奴隶主。随着石器的改进和金属工具的出现,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导致私有制逐渐发展并盛行,氏族内部不可避免地出现贫富分化,穷人无法还清债务时往往被迫把子女和自己卖为奴隶。战俘奴隶与债务奴隶,是奴隶的两个主要来源。
(2)原始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产品也比较单一,不存在阶级的划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逐渐出现,社会逐渐产生了分工,社会生产出现了剩余,生活资料也逐渐丰富多样,由此出现了交换。交换在促进私有制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奴隶劳动日益盛行,原始社会逐渐解体,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
5.教材P5【探究与分享】
提示:
对比角度 奴隶 农民
异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没有任何生产资料 拥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不完全占有农民,能比较自主地劳动
产品如何分配 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仅得到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劳动的大部分成果除了作为地租缴纳给地主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同 都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与压迫
6.教材P6【探究与分享】
提示:①表现:封建社会的手工业作坊主是小生产者,他们拥有全部生产资料,通常招收部分学徒和帮工,这是封建师徒关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少数在竞争中处于优势的作坊主逐渐突破行会的限制,扩大生产规模、突破市场限制,最后自己脱离劳动,依靠剥削帮工和学徒为生,成为工场主,另一些破产作坊主最后与帮工和学徒一起沦为雇佣工人。由此封建师徒关系就演变为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②特点:生产资料都属于工场主所有,工场主自己不参加劳动,只用钱来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对劳动者进行剥削,劳动者依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这种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大规模生产,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在封建社会内部破土而出了。
7.教材P7【探究与分享】
提示:(1)1640年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以推翻封建政权为目的,由新贵族和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和城市贫民为主力军的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1月,国王查理一世被处决,标志着英国封建王朝被推翻和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789年7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人群占领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最终推翻了君主政体,从根本上动摇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法国范围。
(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的意义:在社会生产方面,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在政治体制方面,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时代;在思想文化方面,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使资产阶级理念深入人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政权的建立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把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8.教材P9【探究与分享】
提示:(1)表现:通过材料和图片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社会生产迅速下降,许多生产企业、商店、银行倒闭,失业人数剧增,工人收入下降。大批失业者排长队领取救济金,许多人饥寒交迫,流离失所。与此同时,很多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自己的利益而大量损毁商品。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东西真的吃不完、用不尽,而是因为这些商品远远超出了工人的购买能力而显得“过剩”。
(2)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关键能力·探究思辨
总议题:寻人类社会演进,探生产力何以决定生产关系
议题一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不是历史的倒退
【议题探究】
材料一 周口店遗址是探索人类演化史最重要的宝库之一。原始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以前,大多住在山穴和山洞中。模样有点像猿,会用手劳动,已经演化为人。他们会制造使用打制的石器,已会使用天然火,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由于生活环境恶劣,工具简陋,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创他们的“家园”,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这就是人类最早的社会。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奴隶主集中占有土地和奴隶,是凉山奴隶制剥削的主要形式。基于人身占有和隶属关系的无偿劳役,是奴隶主的主要剥削手段,奴隶都要自备耕牛、农具为奴隶主进行耕种,同时全年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还要为奴隶主服劳役,生活苦不堪言。
探究任务1 请说明材料一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有哪些。
探究任务2 有人认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倒退。请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提示:
1.(1)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新石器时代, 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2)①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分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劳动产品极其匮乏,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角度分析: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氏族长负责处理氏族日常内部事务,他没有强制手段,且同大家一起劳动。因此,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
结论: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生活极其艰苦,维持生存很困难,处于极为野蛮的状态。因此,原始社会尽管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私有观念,但原始社会绝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1)判断一个社会进步与否不看其是否存在剥削,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奴隶社会普遍使用金属工具,出现城乡分离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这都有助于生产发展和文化繁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这是历史的进步。
议题二 封建社会时代是不是人类最黑暗的时代
【议题探究】
材料一 青铜器决定奴隶社会形态,铁器决定封建社会形态。中国的封建地主与奴隶主的不同在于,中国的封建地主对自有土地采取多种经营形式:有的由自己经营,采取剥削童奴或剥削雇工的形式;而主要的是将土地租给他人经营,采取以地租剥削依附农或佃农的形式。依附农在历代有私属徒、部曲、佃仆等类型;佃农在历代有佃客、庄户、田客、佃户等别称。唐宋以后,分租给佃农的形式逐渐排斥和代替依附农形式,成为地主制经营中的典型形式。
材料二 晚唐时有人曾诉说老百姓有八苦:一苦官吏苛刻;二苦高利贷重;三苦赋税繁多;四苦事事摊钱;五苦当差服役;六苦无处申冤;七苦冻无衣、饥无食;八苦病不得医、死不得葬。
探究任务1 与奴隶社会相比,封建社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有哪些变化
探究任务2 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如何对农民进行统治
提示:
1.比较封建社会与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力水平: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普遍使用。封建社会铁制农具广泛使用和推广,和奴隶社会相比,封建社会农业、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2)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能支配一部分劳动成果。
2.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如何对农民进行统治
(1)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2)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3)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议题三 科技革命能否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
【议题探究】
材料一 英国通过“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推动工业革命,让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成为赤贫的产业工人。美国通过西进运动,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和财富,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杀。资本主义列强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把它们变成生产原料来源地和商品倾销地,掠夺殖民地资源,残酷剥削殖民地人民。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曾多次发生局部性经济危机。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二战”后经济危机爆发更加频繁。西方国家开始建立相应的劳动法律体系和各种机制来保障工人的议价能力,通过持股计划使雇员变身“股东”……
材料二 科技革命是对科学技术进行全面的、根本性的变革。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财富的巨额增长,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物质基础,在一系列危机中,延长了资本主义的寿命。
探究任务1 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
探究任务2 科技革命能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
提示:
1.资本主义发展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
(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基本矛盾激化及经济危机的周而复始加剧阶级对立,为埋葬资本主义积累起阶级力量。
2.科技革命能否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
(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3)科技革命使生产更加社会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力。但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说明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堂达标·效果诊断
考向一 原始社会的本质特征
1.距今约7 000至5 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它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大致同一时期,黄河下游出现了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下列对当时社会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  )
①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②这个时期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了“文明时代”
③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④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先民能够种植农作物,说明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新石器时代属于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①④正确。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了“文明时代”, ②错误。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共同管理氏族集体事务,那时国家还没有形成, ③错误。
考向二 私有制的产生
2.关于国家的产生,下列选项传导正确的是 (  )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B.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
C.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解析】选D。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代替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奴隶制国家产生了。所以,D正确,A、B、C错误。
考向三 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
3.土地所有制是指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由国家确认的土地所有权归属的制度。土地所有制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  )
①在确立之初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③导致农民失去了人身自由,成为地主的奴隶
④会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封建土地所有制在确立之初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这一制度本质上是维护封建地主利益,也造成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①④说法正确。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不是主要方式。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②说法错误。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不是地主的奴隶,③说法错误。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过程“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下图能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是 (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有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和大量资本,因此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奴和圈地运动能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①③正确。②反映了科技的发展,④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皆与题意不符。
考向四 资本主义矛盾
5.“资本家发财致富是由于节约和对于劳役所得作出的牺牲的储蓄,再加上大胆的、富于想象力的、聪明狡黠的投资。”“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人的工资不是越来越高了吗 工人的待遇不是越来越好了吗 ”上述观点 (  )
①企图掩盖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②力图美化资本主义制度
③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④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根源在于对雇佣工人的剥削,资本家发财致富是由于节约、储蓄和投资这一观点企图掩盖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①正确。“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人的工资不是越来越高了吗 工人的待遇不是越来越好了吗 ”该观点力图美化资本主义制度,②正确。上述观点不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且③表述错误,排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④错误。
6.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言自己是“一个无产者”。有一次,瘦削的萧伯纳碰到一位大腹便便的资本家,资本家讥讽道:“看见你,人们会以为英国闹饥荒!”萧伯纳回击道:“看见你,人们就会明白闹饥荒的原因。”萧伯纳的话形象地揭示了 (  )
A.工人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养肥资本家
B.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C.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解析】选D。资本家榨取的是工人的剩余价值,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危机,B排除。萧伯纳的回击更多地是对资本家贪婪现象的讽刺,而不是对未来社会制度的预测,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C排除。材料通过对比资本家的肥胖和萧伯纳的瘦削,形象地展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矛盾的尖锐性,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