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形成性检测化学试卷(时间:60分钟 分值:60分)友情提醒: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规定区域,字迹工整,在其它区域答题无效。亲爱的同学们,请用你的智慧和细心来认真答题,相信你能行!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2025年9月3日,在纪念抗战伟大胜利的80周年阅兵活动中,下列庆典活动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编设方队 B.国旗飘扬 C.彩球升空 D.燃放礼炮2.化学实验操作中也有“横平竖直”之美。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A. 横 B. 平 C. 竖 D. 直3. 科学发展常以如右图所示的方式推进、循环。公元前5世纪,有哲学家猜想:万物是由极其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这属于( )A.观察现象 B.提出问题 C.建立假说 D.实验验证4. 阅读下列资料,完成下面小题。水蒸气在硅、玻璃、金属等材料表面冷凝时,若所得液滴粒径小于10微米,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过氧化氢的产生量与液滴的尺寸及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过氧化氢可用于消毒杀菌,常温下能分解,加热、光照、催化剂等因素会促进其分解。下列有关水和过氧化氢的说法错误的是A. 过氧化氢溶液须低温避光存放 B. 水蒸气冷凝所得液体一定为纯净物C. 水蒸气在冷凝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 D. 水蒸气冷凝所得液滴可用于对某些材料进行消毒5. 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入二氧化锰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用排水法收集时,水槽中刚出现气泡就立即收集C. 产生氧气的质量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有关 D. 将二氧化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有利于获得平稳的气流6.“物质性质决定用途”是化学观念之一。下列关于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丝具有导热性,用于电线 B.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用于灭火C.酒精具有可燃性,用作燃料 D.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用于食品防腐7. 把分别盛有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A. 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B. 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C. 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D. 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8.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知识归纳正确的是( )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铁丝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一定能燃烧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一定有火焰 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9. 学习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探究了O2的性质:实验I将红热的铁丝伸入盛满O2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实验II将少量纳米铁粉加入盛满O2的集气瓶中,发生自燃,生成一种红棕色固体。实验III将一小块金属钠置于空气中,很快变暗,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实验IV将相同大小的金属钠置于空气中加热,剧烈燃烧,生成一种黄色固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I中黑色固体为四氧化三铁B. 实验II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 实验III、IV对比可知:生成物的种类与反应的条件有关D. 实验I、II对比可知:生成物的种类与反应的接触面积有关10.氧烛常为密闭空间应急氧源,某种氧烛产氧药块主要成分为氯酸钠(NaClO3)(化学性质与氯酸钾相似)、金属粉(燃烧时放热,提供氧酸钠分解所需热量)和催化剂等。工作时敲击火帽点燃后即能持续燃烧并放出高纯氧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氧烛在工作时,有一定的照明功能B. 金属粉质量不会影响释放出氧气质量C. 氧气主要来自产氧药块中氯酸钠(NaClO3)D. 氧烛中催化剂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不发生改变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38分)11.(7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①图甲为空气成分示意图,物质B的名称为 ;②图乙的装置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③图丙是利用图乙装置中的传感器技术,测得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的变化趋势。请结合实验原理,写出D点操作: 。(2)工业上从空气中获取氧气,流程如图。①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利用的是液氧、液氮的 不同。②上述流程图中的气体a是 (填物质名称),液体b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12.(8分)自然界中的水以多种形态和类型存在,具有复杂的循环过程,并对地球生态系统至关重要,人类对水的组成认识历史经历了从古代哲学思辨到近代科学实验的漫长过程。(1)下列净水方法中,采用单一操作净化程度较高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 吸附 B. 过滤 C. 蒸馏(2)向所取河水中加入明矾做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 。(3)沉降、过滤后的河水还会有一些有颜色、有气味的杂质,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进行净化。(4)通过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①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②在如图所示电解器玻璃管中加满水,通电一段时间后,a管中产生3 mL气体时,b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___________mL。图1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产生的气体,观察到___________(填“a”或“b”)管中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另一管中气体可燃。利用分解和合成探究水的组成的过程,对形成研究物质组成的思路与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A.图1中,管a、管b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B.图2中,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出现水雾,可知水中一定含有氢元素C.两个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原子种类均发生改变D.本探究得出的结论是水由氢、氧元素组成13.(6分)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1)氧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下列选项中消耗氧气的是___________。A.碳酸氢铵分解 B.煤炭燃烧 C.植物光合作用 D.人的呼吸(2)如图所示“氧气”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反应条件省略)①“箭头”画出了“氧气”应行走的路线,“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你认为甲处的物质是 。A.氦气 B.镁 C.水②除①举例的物质和迷宫中物质外,甲处还可能是 。③氧气在进迷宫过程中,除了甲,还碰到了两种阻止它前进的物质,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14.(11分)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人们一直在寻找各种方法以获得所需的氧气。一、课堂分组实验:实验室制氧气(1)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其中黑色固体的作用是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是___________(填数字编号)。①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②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③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上(3)收集完气体后,测得氧气的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a.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b.收集完成时,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c.未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4)如图所示的“储气瓶”储满氧气,若要将“储气瓶”中的氧气从e管导出,具体操作。(5)若要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可以选择下面的装置___________。二、兴趣化实验:自制“制氧机”兴趣小组在跨学科实践课上制作了一台简易“制氧机”,如下图所示。A是过碳酸钠(白色固体),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B是二氧化锰黑色粉末。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依次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仓内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纯化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6)反应仓中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反应仓的药品可以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b.经过纯化仓的氧气更湿润c.纯化仓可以观察氧气的流速 d.经过纯化仓可去除少量固体杂质(8)同学们又利用两只饮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等日常用品设计并制作了三套装置如图所示。右瓶中所装液体为水,向左侧瓶中加入制氧药品后,发现有缺陷的装置是___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15.(8分)催化剂的相关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催化剂的奥秘”为题展开了项目式学习。【任务一】认识催化剂(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 和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任务二】探究催化剂(2)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CuO)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于是设计了如图实验进行验证,请填写下表:步骤 ①现象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实验结论无明显现象 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 。 氧化铜的质量为 g 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3)步骤 的现象对比可以证明氧化铜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4)步骤⑦的目的是 。【任务三】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小组同学以生成 100mL 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实验。序号 5%H2O2 溶液的体积 催化剂 反应时间① 200mL 2g 氧化铜 a② 200mL 2g 二氧化锰 b(5)若 a>b,可得到的结论是 的催化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