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练习试卷(一)【绪论-第二单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东莞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练习试卷(一)【绪论-第二单元】(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练习试卷(一)【绪论-第二单元】
全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的广东非遗、民俗都与“龙”有关,这些与“龙”有关的非遗、名俗在制作或表演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深圳舞草“龙” B.潮汕木雕“龙” C .梅州烧火“龙” D.佛山剪纸“龙”
2.二百多年前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的化学家是( )
A. 道尔顿 B. 拉瓦锡 C. 屠呦呦 D. 张青莲
3.酒精在工业和实验室都应用广泛,运输固体酒精的车上应张贴的图标是( )
4.化学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空气 B. 液氧  C. 五氧化二磷 D. 水蒸气
5.校园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和使用,可以提高同学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污染物
B. 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 积极植树造林有助于提升空气质量
D. 加强空气质量检测,有利于调控工业布局、减少空气污染
“水肺”是一种用于潜水呼吸的设备。常见潜水呼吸气体有压缩空气、高氧空气等。压缩空气是通过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而成,在压缩之前需先将空气净化,后压缩。潜水呼吸气体采用压缩空气时,会导致潜水员出现“氮麻醉”的情况,限制了潜水的时间。因此,潜水时常使用高氧空气,氧气体积分数在32%~36%不等,其余部分全部为氮气,使用高氧空气可减少氮气摄入,从而降低氮麻醉风险,延长安全潜水时间。但是过高浓度的氧气在高压环境下会引起潜水员“氧中毒”。
6. 空气在净化时主要除去空气中的杂质、污染物和有害气体,则不需要除去的是( )
A.灰尘 B.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 D.氧气
7. 关于“水肺”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氧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高于压缩空气
B.高氧空气与压缩空气中的成分不完全一样
C.潜水呼吸气中氧气含量越高越好
D.使用压缩空气潜水时不可在水中停留较长时间
8.在实验室必需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熟悉灭火器、电闸的位置
B. 穿凉鞋、拖鞋进入实验室
C. 将零食、水杯带入实验室
D. 在实验室大声喧哗,追逐打闹
9.规范化学实验操作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正确的是( )
10.变色眼镜既可矫正视力,又可像墨镜一样遮挡刺眼的阳光。其反应原理之一是溴化银 银+溴,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氧化反应 D.其他反应
11.对下列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火焰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
12.下列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性质 氧气有助燃性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氙气通电时能发光 氦气密度小
用途 用于气割和气焊 制造硝酸和氮肥 制作闪光灯 充入探空气球
13.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 目的 氧气的验满 证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含量有关 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测定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
实验 设计
选项 A B C D
14.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用电热丝点燃红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C. 待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D. 实验中红磷的量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15.浓度和质量都相等的a、b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往a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b中不加。当a、b均完全反应后,下列关系图正确的是(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如图为实验室常用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下同);用于搅拌,加速固体溶解的仪器是___________。
(2)欲用容积为30 mL的⑦盛装液体加热,可用于夹持的仪器是____,最多可盛液体_____mL。
(3)量取25 mL液体试剂时,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4)用⑧称取一定量食盐,称量时食盐应放在___________(填“左”或“右”)盘;若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直至天平平衡。
17.【科普阅读】
臭氧(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空气中的氧气在高压放电的条件下能转化为臭氧。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臭氧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研究人员用臭氧分析仪监测紫外灯照射产生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1,还通过实验研究了臭氧浓度与其杀菌效果的关系如图2。
依据上文,回答问题。
(1)写出臭氧的两条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臭氧应用于饮用水杀菌时,利用了臭氧的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臭氧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保护臭氧层,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1条)。
(5)由图1可知,紫外灯照射时间相同时,氧气产生的臭氧量比空气产生的臭氧量 _______(填“大”或“小”)。
(6)由图2可知,臭氧浓度与其杀菌效果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8.【基础实验和跨学科实践】
(1)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i.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ii.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性质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带有火星的小木条自下而上依次复燃 氧气能支持燃烧,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2)了解简易供氧机
某品牌家庭制氧机内桶构造示意图如下,桶上设有制氧剂投入口和出气口。制氧时,在桶内Ⅰ、Ⅱ两室中装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投入试剂,立即将制氧剂投入口关闭,从出气口即可呼吸氧气。
i.已知产生的氧气需通入水中净化,则制氧机中氧气的出口为______(填“m”或“n”)。
ii.根据该装置分析,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表明可以从呼吸口呼吸氧气。
19.化学兴趣小组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如下项目式探究。
探究一:探究红砖粉末能否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1)甲同学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A中,观察到带有火星的木条不复燃;乙同学向试管B中加入a g红砖粉末,再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将试管B中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称重,所得固体为_____g。
【得出结论】甲同学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红砖粉末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交流讨论】(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认为试管A中也产生了氧气,但带有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探究二氧化锰和红砖粉末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效果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如图2所示实验:
【实验现象】实验中观察到试管D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
【得出结论】(4)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分离空气法和膜分离法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氧方法。
(1)图1是分离空气法的简易流程。
①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
②该方法利用了空气中各成分的_______不同,最先汽化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
③分离出的氧气一般储存在___________色钢瓶中。
(2)工业上利用膜分离技术制取氧气的流程如图2。
图2
①气体通过膜分离组件时,氧气能通过薄膜,而其他气体不能通过,从而分离得到氧气。据此推测氧分子比氮分子体积 _______(填“大”或“小”)。
②试推测膜分离组件中的薄膜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③空气预处理器可除去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灰尘等,“富氮”中除了有氮气外,一定还含有_______。
(3)膜分离技术制取氧气与分离空气法制取氧气方法,其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21.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项目式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紫色石蕊试纸是由紫色石蕊溶液浸渍滤纸,晾干后得到;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遇一氧化碳会变蓝,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遇到二氧化碳变红;一氧化碳有毒。
活动一:蜡烛火焰的温度
(1)如图所示,同学们计划用一支白色蜡烛加热化蜡小锅,说明蜡烛的_____低,因此保存蜡烛时应注意__________。
(2)点燃蜡烛后发现火焰呈三层,哪层火焰温度更高、方便加热呢?于是将一张滤纸水平切入火焰中部,1~2 s后移出来,滤纸上呈现的烧灼炭化痕迹最接近的是图____(填字母)。
活动二:蜡烛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
(3)为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了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
①实验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燃烧产物有水和____________________,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说明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长时间在密闭空间内使用蜡烛燃烧照明,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蜡烛高度、烛芯长度对燃烧时间的影响
实验操作:小组同学分别将下列点燃的蜡烛放置于玻璃片上,将集气瓶倒扣在玻璃片上,记录从倒扣集气瓶至蜡烛熄灭的时间。
实验序号 蜡烛高度/cm 烛芯长度/cm 燃烧时间/s
① 1 0.5 17.58
② 3 0.5 x
③ 5 0.5 8.99
④ 2 0.2 16.01
⑤ 2 0.5 12.90
⑥ 2 0.7 11.40
解释与结论:
(4)为了得到正确结论,该小组同学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时还注意了_________的问题。
(5)表中x的取值范围是_____。
(6)实验①②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7)该小组同学认为比较实验①④没有价值,他们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练习试卷(一)【绪论-第二单元】
详解详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解析】梅州烧火“龙”的过程中涉及燃烧,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2.B
3.A
4.
A
5.B
6. D
7. C
【解析】 6. 灰尘、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都属于空气污染物,净化空气时均需除去;氧气是空气的重要成分,净化时不需要除去,故选D。
7.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高氧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32%~36%之间,而压缩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则高氧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高于压缩空气,A正确;高氧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而压缩空气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B正确;潜水呼吸中氧气的含量要保持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浓度太大会造成人体氧中毒,浓度太低则不能有效地供给人体呼吸,C不正确;使用压缩空气潜水时,由于其中氧含量相对较低,氮气含量高,会导致出现“氮麻醉”的情况,因此不能在水中长时间停留,D正确。
8.A
9.D
【解析】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试剂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A操作不正确;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B操作不正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C操作不正确;取用粉末状试剂,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试剂送到试管底部,然后把试管竖立起来,D操作正确。
10.B
11.D
12.B
【解析】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割和气焊,A正确;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B错误;氙气通电时能发光,可制作闪光灯,C正确;氦气密度小,可充入探空气球,D正确。
13.C
【解析】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不能伸入瓶中,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要证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含量有关,需要进行对比实验,控制氧气的浓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C能达到实验目的;图中装置瓶内装满水,气体应短进长出,水从长管流入量筒,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14.A 
【解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必须保证装置不漏气,因此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A正确;木炭燃烧会生成气体,导致装置内压强变化不明显,不能用作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药品,B错误;红磷燃烧完后,需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可打开止水夹,C错误;在该实验中红磷的量要充足,否则无法消耗完装置中的氧气,使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D错误。
15.D
【解析】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且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但是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浓度和质量都相等的a、b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往a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b中不加,a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的时间短,但是最终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A、B不正确;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C不正确、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1) 酒精灯 玻璃棒
(2)试管夹 10
(3)量筒和胶头滴管
(4) 左 继续向左盘中添加食盐
17.(1)淡蓝色 有鱼腥臭味的气体
(2)化学
(3)吸收紫外线,防止地球上的生物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4)不使用含氟利昂做制冷剂的冰箱(合理即可)
(5)大
(6)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臭氧浓度越大,其杀菌效果越好
18.(1)i.集气瓶
ii.BC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iii.密度比空气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2)i.m
ii.Ⅰ室水中的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
【解析】(1)i.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ii.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为固液常温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BC;装置A为加热固体制取氧气,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iii.烧杯中放细沙,将两根长短不同的带有火星的小木条固定在细沙中,向烧杯中倒入氧气,观察到带有火星的小木条自下而上依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2)i.根据产生的氧气需通入水中净化,则制氧机中氧气要经过水后才能逸出,所以氧气的出口为m。ii.产生的氧气进入水中,结合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知,所以当观察到水中的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时,氧气的浓度较高,可进行呼吸氧气。
19.(1)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 水+氧气 a
(2)未验证红砖粉末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将干燥后的红砖粉末装入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后,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中,观察现象
(3)试管A中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很慢,产生氧气的量较少
(4)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效果比红砖粉末好
20.(1)①21%
②沸点 氮气
③蓝
(2)①小
②不与氧气反应(合理即可)
③稀有气体
(3)操作简便(合理即可)
21.(1)熔点 避热
(2)D
(3)①二氧化碳(或CO2) 一氧化碳(或CO) ②一氧化碳中毒
(4)控制其他条件相同
(5)8.99~12.90
(6)探究蜡烛高度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
(7)实验①④变量不唯一
【解析】(1)用一支白色蜡烛加热化蜡小锅,说明蜡烛的熔点低,因此保存蜡烛时应注意避热。(2)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将一张滤纸水平切入火焰中部,1~2s后移出来,与外焰接触的部位最先碳化变黑,因此滤纸上呈现的烧灼炭化痕迹最接近的是图D。(3)①根据资料,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遇一氧化碳会变蓝,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遇到二氧化碳会变红。实验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燃烧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说明产物有一氧化碳。②根据上述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长时间在密闭空间内使用蜡烛燃烧照明,可能造成的影响是一氧化碳中毒。(4)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单一变量,为了得到正确结论,该小组同学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时还应注意控制其他条件相同。(5)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②蜡烛高度为3 cm,其他实验蜡烛高度都不是3 cm,因此利用实验②可以探究蜡烛高度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则烛芯长度相等,蜡烛高度不同,对比实验②③⑤可知,蜡烛高度为2 cm时燃烧的时间是12.90 s,5 cm时燃烧的时间是8.99 s,实验②中蜡烛高度为3 cm,介于2 cm~5 cm,则表中X应介于实验③⑤的燃烧时间之间,取值范围是8.99~12.90。(6)实验①②③的变量是蜡烛高度,其他条件相同,则实验目的是探究蜡烛高度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7)实验①④蜡烛高度和烛芯长度都不一样,变量不唯一,因此没有比较价值。
化学试卷 第页(共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