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程标准:①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②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子目1: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关注“学习聚焦”问题1: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时间是1912-1928年。问题2:通读教材115页-116页;结合学案【拓展1】;了解袁世凯复辟与孙中山革命的基本史实。(课本标注)问题3:袁世凯称帝与晚清以来中央集权式微有何种联系?(课堂探究)【拓展1】:共和与帝制的斗争【拓展2】: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子目2: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关注“学习聚焦”问题1:通读教材116-117页;结合学案【拓展1】;了解北洋军阀时期在政治上、外交上的表现?(课本标注)问题2:阅读学案【拓展3】;“府院之争”的实质是什么?问题3:中国参加一战的目的、表现何和影响。(课本标注)问题4:通读【拓展1】、【拓展2】: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都以失败告终,说明了什么问题?(写在书上)【拓展3】:府院之争:1917围绕中国参加一战问题北洋军阀内部的争斗。以黎元洪为首总统府与以段祺瑞为首国务院的斗争。1917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要求参战,借参战之名,获得日本贷款;黎元洪在美国支持下反对参战。5月,黎元洪免去段祺瑞职务,段祺瑞策划武力倒黎,指使各省督军宣布独立。张勋以调停为名进京,复辟帝制。7月,段祺瑞镇压张勋复辟。黎元洪事后辞去总统职务,冯国璋担任。子目3: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关注“学习聚焦”问题1:阅读教材118页正文和“学思之窗”;结合学案右图;分点概括民资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一时期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表现和影响。(课本标注、自己概括、课堂展示)问题2:阅读教材118页;了解这一时期社会生活新气象的表现(课本标注);呈现何种趋势?(写在书上)【拓展4】“实业救国”思潮1.内含:“实业救国”思潮就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以发展实业为救国救民主要手段的经济思想,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2.发展历程:鸦片战争时期萌发;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投资设厂,以实际行动践行“实业救国”的主张;辛亥革命影响下“实业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与“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五四运动前后,“实业救国”论盛行不衰。3.影响:①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②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③但在近代中国,实业救国道路是行不通。子目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关注“学习聚焦”问题1:阅读教材119页第1段、“史料阅读”;结合学案右图;概括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写在书上);思考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问题2:阅读教材119页;结合学案【拓展:5】;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宣传主张。(课本标注)问题3:阅读学案【拓展6】、【拓展7】;理解新恩恶化运动后期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和影响。(自主理解)问题5:综上所学;你认为北洋时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自主思考、课堂提问)【拓展5】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拓展6】不清楚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宣传主题是不同的 新文化运动前期新文化运动后期内容追求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学、新道德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性质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思想文化运动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思想文化运动领导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初步具备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或马克思主义者范围局限于局部地区、少数知识分子 扩大了区域,有更多人加入进来,且马克思主义还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作用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起到了一定的社会启蒙作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拓展7】新文化运动后期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文化破产,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得部分知识分子开始反思西方民主。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在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中的作用。(2)影响:五四运动以后,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倡导庶民民主(平民主义)的主张得到深入阐述和广泛传播,工农阶级的利益和重要性成为部分知识分子关注的对象,工读教育平民教育得到重视。【拓展8】新文化运动的评价:●●●●(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全面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化革命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2)积极:①沉重地打击了专制主义和守旧势力,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延续)②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青年);③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到来;④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3)消极:①对东西方存在着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片面性。②局限于青年知识分子,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拓展9】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主要原因社会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原因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维新派借用儒家思想,为我所用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弱小,康有为借孔子的名义从内部否定封建专制的合理性资产阶级革命派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图存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认为传统文化禁锢人们思想,应该革新袁世凯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