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新课引入提出问题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又是怎么听到的吗?掩耳盗铃的人认为铃声是怎么传播的?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说话时,感觉到喉头部分__________。停止说话,感觉到喉头部分__________。正在振动停止振动1.声带发声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课堂活动与不发声时比较,发声的橡皮筋:变“胖”、变“虚”快速让橡皮筋停止发声的方法:用手按住橡皮筋——正在振动——使振动停止2.橡皮筋发声3.正在发声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课堂活动 通过你的眼睛观察,音叉在发声时振动了吗? 怎样让我们感知到音叉的振动?演示实验:音叉的发声现象课堂活动实验二:我们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进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你又发现了什么?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实验三:我们在鼓面撒上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使其发声,先用肉眼观察正在发声,你发现了什么?实验:逐渐抽出玻璃罩里面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结论:空气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二、声音的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同学们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雷声,这个雷声是怎样传播过来的呢?探究:二、声音的传播探究的几个要素是什么?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学生实验声是怎样传播的?要求:器材:桌子、土电话2人一组,机会均等地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并要记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结一下:自己小组做了哪几个实验,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得出声是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的?声音的传播1、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2、当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区分回声和原声。3、利用回声测距人在房间内讲话的声音比在旷野上讲话的声音大一些,这是因为在房间内讲话时,原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不同物质中的声速不同,一般地,声在气体中传播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更快。2、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温度有关;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声速不同、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固体不仅传声快,而且传声效果好。声音的产生实验探究11.发声物体的什么位置发出了声音?2.物体的发声位置在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特征?3.怎样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想一想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1.左边音叉发声时的微弱振动,可以通过兵乓球的摆动现象显示出来。2.敲击右边的音叉,发现左边音叉边上的兵乓球也发生了摆动。演示实验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如果没有了空气,重做刚才的实验,也发现乒乓球发生了摆动,能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想一想演示实验这个观点正确吗?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将发声的电铃悬挂在密闭玻璃罩内,聆听电铃声音的大小。2.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走,电铃的声音会发生什么变化?演示实验自主探究?固体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把两个手机同时放在真空罩内,同时有波形出现=有声音在传播;接着抽气,波形消失=无法传出声音。再通气,恢复!结合以上的学习,利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及听到回声的条件,请你算一算,障碍物至少和声源相距多少m,能把回声和原声才可以区分开?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距发声体至少17m,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课堂小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产生条件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传播介质声速:空气中15℃的声速为340m/s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汤姆·里德尔的笔记二、声音的传播1. 条件: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2. 真空不能传声(1)验证实验:真空罩闹钟实验(2)实验方法:科学推理法(2)传播方向:四面八方类比法(把声波类比为水波)3. 声音的传播方式(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2)影响因素:①介质种类;②温度4. 声速(1)大小:15℃空气中 340m/s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