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9.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课题 9.7.1《促进民族团结》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坚定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立场。道德修养:培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品格,形成民族团结的自觉意识。法治观念:理解宪法关于民族平等的规定,明确维护民族团结的法律义务。健全人格:发展跨文化理解能力,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责任意识: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重点 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的基本方针;难点 国家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所采取的措施。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血浓于水,中华一家亲。五十六个民族和谐相处,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共谋发展,共享繁荣。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第一节 促进民族团结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图片导入本节内容,使学生易于进入本节内容讲授新课 一、幻灯片出示课题、教学目标二、幻灯片出示自学导航,教师巡视指导:自学指导: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 P90-97内容,结合导学案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1、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2、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3、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4、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5、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采取的措施?6、青少年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三、师生合作探究(一) 民族大家庭探究一:播放视频《中华民族唱起来》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中华民族唱起来》歌词巧妙地将56个民族名称串联押韵的诗词。活泼明快的旋律与朗朗上口的歌词,清脆纯净的童声与轻柔委婉的女声,展现出56个民族团结奋进的美好画面,洋溢着各族人民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②歌曲以接地气的艺术风格,传达出广大群众的诉求和理想,以多样的艺术形式,展现出社会各阶层对“中国梦”的追寻,从现实生活各方面抒发了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中的壮志豪情。③歌曲承载丰富历史信息和民族情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探究二:图片探究探究三:材料探究探究四:相关链接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①各民族通过漫长的交往交流交融, 不断增进政治、 经济、 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共同性, 凝聚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 ②中华民族是各民族不断形成的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谁也离不开谁” 的多元统一体。③以中华民族大团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必须适应新的社会结构变迁与人口流动融居趋势, 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推动、 社会基础和文化精神支撑, 不断加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身主体性建设。探究五:知识拓展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点拨: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④2025年3月5日,《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探究六:知识探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基本政治制度和民族关系点拨:①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②将民族区域治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正成了国家的主人;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探究七:相关链接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民族平等是指一切民族的平等,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平等,各民族在事实上的平等。 指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任何民族不能享有特权。②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③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探究八:知识探究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表现?点拨:①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②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探究九:材料探究探究十:播放视频《两万藏族儿女浴血奋战保卫江孜》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①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近代以来各族人民“把我们的血肉筑院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独立。②从江孜保卫战的历史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西藏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无畏和坚定决心;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到了面对强敌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民族气节。③江孜抗英保卫战表现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和祖国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江孜抗英保卫战更是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最深厚的一种情怀,那就是爱国主义情怀,这种永远不屈服于外来压力、勇敢无畏的精神,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探究十一:知识探究我国各民族怎样维护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点拨: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 最高利益。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等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③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但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独立。探究十二:探究分享探究十三:知识探究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③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⑤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P96) (二) 家和万事兴探究一:播放视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2025年9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大会。②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贫穷落后到日益现代化,从偏远闭塞到开放前沿,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文化繁荣。③今年9月24日,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我们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探究二:知识探究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共同繁荣?点拨: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民族地区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②人心思定谋发展,人心思治求幸福。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探究三:图片探究探究四:相关链接探究五:探究分享探究六:知识探究党和国家如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点拨:①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探究七: 播放视频《新疆各族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高》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②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毫不动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构建民生保障服务体系,极大地提升了少数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探究八:探究分享探究九:知识探究 党和国家如何保障和改善民族地区的民生?①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②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探究十:相关链接探究十一:知识探究党和国家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点拨:①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②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探究十二:知识归纳怎样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①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②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③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探究十三:探究分享探究十四:知识探究青少年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点拨:①增强维护民族团结意识,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②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③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关心少数民族同学。 学生读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阅读材料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阅读材料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学生阅读材料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教师巡视,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归纳问题当堂达标 见课时训练 认真做题,同桌互改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民族分布的格局,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因、措施,为促进民族团结做贡献。 说出本节课自己学会什么 归纳知识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9.7.1《促进民族团结》课时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2024年9月27日,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这是因为( )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推动祖国繁荣发展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有利于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④我国形成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4年8月,“全国对口援藏30周年成就展”在西藏自治区会展中心隆重开展,围绕“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这一主题,展现了30年来全国各地对口援藏的显著工作成效。开展对口援藏工作( )①体现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②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消除了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差异 ④有利于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藏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新时代。彻底摆脱绝对贫困,把贫穷落后的旧西藏建设成了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新西藏。上述成就的取得是基于( )①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②各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全面准确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④国家把发展民族关系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工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民族团结友爱,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民族冲突纷争,则社会动荡、人民遭殃。世界上许多国家把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做法称为“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是指( )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②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④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2024年7月14日,由共青团青海省委、青海省青年联合会主办,共青团海北州委承办的“青港青年一家亲民族团结同心圆”主题活动在海北州海晏县举行,来自青海、香港两地的150余名各族青少年共同开展同享一次民族餐、同穿一次民族服装、同唱一曲民族歌、同跳一支民族舞、同温一次民族情活动。此次活动的举办( )①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②彰显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使各族人民将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情感相结合 ④印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协调民族关系的根本政治制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近些年,国家持续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同时推动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民族地区专项,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支教、支医、支农……这一系列的举措( )①体现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②增强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落实民族政策,逐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④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火爆出圈,该剧由李娟的同名散文改编,讲述汉族李文秀一家与哈萨克族牧民守望相助的温暖故事,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该剧出圈的原因是( )①实现了对文学作品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激发人们对祖国辽阔疆域、壮美山河的自豪感 ③继承革命文化、发挥本地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 ④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鲁藏携手同行,共谱山海深情。山东对口支援日喀则市30年来,累计投入援藏财政资金61.8亿元、实施各类项目1608个,分10批选派657名干部人才进藏开展工作,全力推进民生、产业、经贸、生态等援藏工程。这有利于( )①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各民族同步富裕 ②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消除民族差异 ③促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新时代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指出:“截至 2019 年底,累计实现 62.8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2 年起,西藏在全国率先实行 15 年公费教育……累计出版藏文图书 8 794 种、4 685 万册。”透过上述成就就可以看出( )①各民族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③中华文化由各民族共同创造 ④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截至目前,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有代表2956人,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占代表总名额的12%左右,人口特少的民族也有1名代表。这样做是为了( )①使民族地区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②缩小了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差距 ③保障少数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 ④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4年是我国对口援藏工作开展30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科学指引下,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各有关省市和中央单位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援藏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为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对口援藏( )①是党和国家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现 ②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③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各民族同步富裕 ④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民族团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截至2024年8月,经过近10年的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已累计开展新项目、新技术4400多项,打包“移植”先进经验1800多项,填补当地2500多项医疗技术空白。可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 )①促进了西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 ②推动西藏地区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③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 ④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30载援藏暖雪域,接力筑梦谱新篇。30年来,共有近1.2万名干部、人才进藏支援西藏建设;进藏企业1140余家,形成特色品牌数百个;184家支援医院派出10批近2000名专家支援自治区医疗卫生事业……对口支援西藏工作( )①体现西藏自治区依法行使自治权,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②说明实现西藏经济发展、人民幸福是民族团结的前提 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当地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④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截至2024年底,各援疆省市(含兵团)累计援疆资金近1700亿元,1100万各族群众住房条件改善,200多万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这有利于( )①扩大政治权利,推动新疆发展 ②加强民族团结,彰显制度优势 ③坚持民族平等,促进区域自治 ④促进共同繁荣,实现共同发展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5.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取得了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历史性成就。由此可见( )①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西藏的稳定和发展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增强了西藏人民的幸福感 ④各民族团结一致,体现了中华一家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分析说明题16.【民族团结共建和谐】材料一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于2024年9月27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材料二 2024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9周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2023年新疆GDP达到19125.91亿元,比上年增长6.8%。(1)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2)请简要分析新疆地区GDP快速增长的原因。(3)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17.达西村的蝶变达西,在维吾尔语里是“盐碱地”的意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达西村曾经是盐碱严重、人烟稀少的贫瘠之地。十多年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该村采取多种治理措施。尉犁县投资750万元实施改扩建工程,在达西村原来的村道上进行路面硬化、建设休闲游步道、增设停车位、新增绿植花卉等,建成了充满浓郁罗布淖尔地域文化的达西风情园一条街;在达西村建成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达西电商产业园,涵盖尉犁礼物线下体验店、全疆网货选品中心展厅、快递揽运中心、运营管理中心、直播创作中心和孵化培训中心。达西村不仅发展庭院经济、牛羊养殖,还推出达西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达西展览馆作为红色达西景区的核心区域,不仅是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是全国社会科学普及之地。展览馆通过实物展示、现场教学、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让各族群众近距离地感受当地红色文化。2024年,达西村村集体收入230.55万元,达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和民族团结村。达西村何以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和民族团结村?参考答案1.A 2.A 3.A 4.A 5.A 6.B 7.B 8.D 9.D 10.D11.B 12.B 13.D 14.D 15.C16.(1)①兴边富民行动。②西部大开发战略。③对口援疆、援藏行动。(2)①坚持党的正确领导。②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艰苦奋斗。④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3)①增强维护民族团结意识,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②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③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关心少数民族同学。17.①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村道上进行路面硬化、建设休闲游步道、增设停车位、新增绿植花卉等措施都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有助于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②传承和弘扬优秀革命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革命文化是中华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达西村的做法满足了游客的文化需求,传承了中华红色文化。③达西村借助网络,发展多种经济形式,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成电商产业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庭院经济、牛羊养殖等集体经济,电商产业等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方针。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尉犁县的投资体现了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视,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了该村的发展。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8张PPT)(统编版)九年级上7.1 促进民族团结中华一家亲第7课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新课导入血浓于水,中华一家亲。五十六个民族和谐相处,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共谋发展,共享繁荣。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学习目标政治认同: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坚定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立场。道德修养:培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品格,形成民族团结的自觉意识。法治观念:理解宪法关于民族平等的规定,明确维护民族团结的法律义务。健全人格:发展跨文化理解能力,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责任意识: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教学重点 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的基本方针;教学难点 国家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所采取的措施。自主探究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90-97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1、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2、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3、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4、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5、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采取的措施?6、青少年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课堂探究01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唱起来视频探究视频探究①《中华民族唱起来》歌词巧妙地将56个民族名称串联押韵的诗词。活泼明快的旋律与朗朗上口的歌词,清脆纯净的童声与轻柔委婉的女声,展现出56个民族团结奋进的美好画面,洋溢着各族人民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②歌曲以接地气的艺术风格,传达出广大群众的诉求和理想,以多样的艺术形式,展现出社会各阶层对“中国梦”的追寻,从现实生活各方面抒发了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中的壮志豪情。③歌曲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情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宛如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祖国的壮丽河山,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状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分布格局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民族情谊图片探究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材料一:在2977名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42名,占代表总数的14.85%,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专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总书记指出,要扭住工作总目标,把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材料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在一年前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感人至深:“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材料探究给我们什么启示?①中华民族是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各民族只有不断团结融合、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②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也必须由各民族共同维护、巩固和发展。③各地区各民族只有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强经济交流合作,才能更好推动国家经济繁荣、更好实现自身经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相关链接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①各民族通过漫长的交往交流交融, 不断增进政治、 经济、 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共同性, 凝聚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②中华民族是各民族不断形成的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谁也离不开谁” 的多元统一体。③以中华民族大团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必须适应新的社会结构变迁与人口流动融居趋势, 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推动、 社会基础和文化精神支撑, 不断加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身主体性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知识拓展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④2025年3月5日,《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权≠高度自治≠完全自治注意:区别于港、澳、台的高度自治!知识探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基本政治制度和民族关系①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②将民族区域治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正成了国家的主人;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相关链接①民族平等是指一切民族的平等,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平等,各民族在事实上的平等。 指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任何民族不能享有特权。②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③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给我们什么启示?知识探究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表现?①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②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坚持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民族平等≠各民族发展程度相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照顾≠违背了民族平等的原则材料一 在汉明帝初年,北匈奴不断威胁西域各国,甚至寇掠东汉的河西等地。为了稳定局势,永平十六年(73年),明帝决定派遣班超出使西域,去镇抚那些与汉断绝关系长达65年的国家。班超不辱使命,直至永元十四年(102年)才返回洛阳,结束了他的西域之旅。材料二 在唐朝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禄东赞前往长安请求与唐朝通婚。唐太宗应允后,将一位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并命其下嫁松赞干布。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担任主婚使,负责护送文成公主入蕃。材料三 1935年5月,时任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军司令员刘伯承和彝族果基家支头人小叶丹以水代酒,“彝海结盟”。此后彝族同胞护送红军历经七天七夜通过彝区,不仅为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时间,也在彝区埋下了革命火种,帮助彝族人民建立了革命武装。①班超30年的努力巩固了西域地位,并促进了中西亚的文化交流。 班超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对我国西部疆域的巩固及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②文成公主的嫁娶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并促进了文化交融。这一事件不仅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联系,更成为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交流的佳话。③红军在彝族区的政策奠定了民族自治的基础。 “彝海结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首次成功体现。材料探究给我们什么启示?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等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视频探究两万藏族儿女浴血奋战保卫江孜视频探究①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近代以来各族人民“把我们的血肉筑院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独立。②从江孜保卫战的历史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西藏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无畏和坚定决心;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到了面对强敌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民族气节。③江孜抗英保卫战表现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和祖国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江孜抗英保卫战更是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最深厚的一种情怀,那就是爱国主义情怀,这种永远不屈服于外来压力、勇敢无畏的精神,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但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独立。知识探究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 最高利益。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等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③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但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独立。我国各民族怎样维护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探究分享各族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抗震救灾说明了什么?①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②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③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知识探究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③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⑤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P96)02课堂探究家和万事兴视频探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视频探究①2025年9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大会。②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贫穷落后到日益现代化,从偏远闭塞到开放前沿,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文化繁荣。③今年9月24日,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我们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知识探究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民族地区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②人心思定谋发展,人心思治求幸福。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共同繁荣?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天山南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这片166万多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用团结奋斗书写壮丽的时代答卷。②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产业,从戈壁荒漠到新能源基地,从石油之城到算力中心,新疆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③今日的新疆,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团结和谐,天山南北呈现出一派安定祥和、蓬勃发展的新气象。④随着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入实施,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正携手并肩,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疆篇章。辉煌70年·数说“新”变化数据看新疆高质量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图片探究相关链接①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实现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更好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更好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相继实施,边疆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给我们什么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探究分享①彝族山村发展蓄牧业,旅游业,走上了致富路。②新疆地区与时俱进、成立专业合作社,推行电商销售新模式。积极依靠国家和政府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争取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扶持,因地制宜,依据本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发展电商经济,拓展销售渠道。(1)两地为发展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 (2)这些措施对于其他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有什么借鉴意义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知识探究①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党和国家如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视频探究新疆各族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高视频探究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②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毫不动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构建民生保障服务体系,极大地提升了少数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广大民地区人民群众的福祉。探究分享给我们什么启示?①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民族优惠政策的扶持和兄弟省市的全力支援下,西藏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社会环境不断改善,逐步摆脱了教育落后的局面。②党的十八大以来,“组团式”援藏已成为精准补足西藏民生短板、发展短板的“法宝”,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显著优势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西藏教育与全国同步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知识探究①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②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党和国家如何保障和改善民族地区的民生?相关链接给我们什么启示?①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②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得到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学艺术日益繁荣,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初具规模。③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提高各族群众文明素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知识探究①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②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党和国家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归纳怎样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①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②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③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探究分享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可以为促进民族团结做些什么。①我们应树立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意识,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③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④各民族同学之间要平等相处,多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积极为维护民族团结献计献策;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贡献。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知识拓展青少年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①增强维护民族团结意识,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②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③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关心少数民族同学。知识拓展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取得成就的原因?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③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④民族地区人民的艰苦奋斗。⑤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力扶持。⑥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课堂总结课堂练习1、近年来,西宁各族儿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像家人一样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携手开创幸福生活。这得益于( )①深入落实和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②各族人民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共建美好家园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D课堂练习2、2025 年 4 月 29 日,宁夏文旅市集在上海举办,以非遗、美酒、文创为媒,向世界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以下行为能体现积极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是( )①某同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气馁,相信“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②某学校举办“石榴花开校园 籽籽同心向党”主题文化艺术节活动③某同学在学校运动会期间,充分挖掘自身潜能,为班集体争取更多荣誉④某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携手共建和美社区,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课堂练习3、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新疆历史特别是民族发展史,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要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就需要( )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②指引青少年争做新时代民族团结的促进者、实践者、守护者③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消除发展差距,促进共同繁荣④保证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自主管理本民族地区的内部事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课堂练习4、2024年中央财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74亿元近期下达至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县(市、区、旗)。此项资金重点支持民族地区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民族手工业、民族文化旅游等富民增收特色产业。这样的做法( )①加速各民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②表明我国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承担相同的义务③体现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④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D板书设计民族大家庭我国民族分布的格局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家和万事兴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因促进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经济方面民生方面文化方面作业布置【民族团结维护安全】材料 2024年10月7日,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1954年10月,党中央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疆部队大部就地集体转业,在新疆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履行特殊使命。70年来,兵团充分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新疆地区的发展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也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1)结合材料请分析新疆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我国哪些民族政策 (至少写三项)(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为什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 (3)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请谈谈你将如何履行好这一义务 参考答案(1)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各民族共同繁荣政策;③民族团结政策。(2)①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基础,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②民族团结能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③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3)①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②积极参与民族团结宣传活动,向身边的人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③与各民族同学友好相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坚决反对民族分裂行为。47Thanks!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doc 9.7.1《促进民族团结》课时训练.doc 9.7.1《促进民族团结》.pptx 两万藏族儿女浴血奋战保卫江孜.wmv 中华民族唱起来.wmv 新疆各族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高.wmv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0周年.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