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科技力量大(第二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科技力量大(第二课时)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4.科技力量大(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设计
1.通过“科技产品大搜索”活动,寻找身边的科技产品,从而感受科技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初步体会到科技的重要作用。
2.通过续编故事、小组合作探究“衣食住行的演变”等活动,体会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变,深刻感受科技的重要作用。
3.通过与古代小朋友对话、参与辩论,学习使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等活动,感受科学的魅力。
4.通过为祖国高新技术代言的活动,体会到科技在不同领域飞速发展,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认识科技进步与创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2.难点:知道科技能够改变生活,感受到科技的巨大力量。
教学活动设计(共3课时)
第2课时 科技改变观念
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在招募校园科技节宣讲员的过程中,同学们热情高涨。通过学习,同学们顺利掌握了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然而,科技的世界广阔无垠,仅凭这些还远远不够。这节课,咱们将继续探索科技知识,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技宣讲员。
活动一 AI对话——“神话穿越”
情境创设
1.过渡:科技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还让人们的思维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在科技还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是怎么理解这个世界的呢? (播放音频)
2.古代小朋友(AI): 你们好,我来自中国古代,今天我想给你们介绍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天狗食月”。“天狗”是一种能吞食日月的神兽,它住在天上,偶尔会吞食太阳或月亮。“天狗食月”被视为不祥之兆,当它出现时,预示着可能会出现灾难!因此,我们会敲锣打鼓、放鞭炮,试图吓跑天狗,让月亮重现。
古代小朋友
3.教师:同学们,针对“天狗食月”的神话传说,你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
4.学生回答预设:我想告诉这位小朋友,其实“天狗食月”是非常常见的月食现象,是正常的自然现象,而非不祥之兆。
5.古代小朋友(AI): 我不信,好端端的月亮,怎么能说没就没了呢!
6.学生回答预设:这是因为地球在太阳的照射下会有一个影子。当月亮进入地球的影子里时,太阳光就没办法全部照到月亮上了,因此我们看到的月亮就好像缺了一块,这就是月食现象。根据月亮进入地球影子的位置和程度不同,会出现月全食、月偏食等不同的情况。
7.古代小朋友(AI): 我才不相信呢!
学习活动
1.教师提问:为什么古代小朋友不肯相信我们告诉他的事实呢?
2.学生回答预设:因为那个时代的科学非常不发达,他没办法理解这些自然现象,所以就会用“天狗食月”等迷信说法来解释。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重点是利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使学生初步感受科学发展对人类认知的影响。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因此衍生出一些神话传说和迷信观念。
3.小结:在科技欠发达的过去,日月星辰的周而复始、风雨雷电的骤然降临,常让人们满心困惑,既恐惧又敬畏。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有了科学的思维方式,懂得用科学知识去探索、解释这些自然现象。曾经困扰人类的难题,如今大多都能找到科学的答案,科技正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世界。
课堂评价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受科学发展对人类认知的影响,加深对科技多元价值的认知。
活动二 科技改变观念
情境创设
教师:然而,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探索真理之路充满艰辛,先驱者的思想起初常被忽视,却仍为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请大家观看一场以“地球是不是宇宙的中心”为主题的辩论赛,感受当时人们的不同观点。如果你是围观群众,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让我们一同参加“星球辩论赛——我之见”。
学习活动
1.教师:出示图片。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将开启一场有趣的时空穿越课本剧活动!尽管哥白尼和伽利略生活在不同时代,但今天我们让他们在剧里“相遇”。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及教材第27页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课本剧表演活动。
“日心说”辩论
2.学生做课本剧表演准备,具体内容如下:
哥白尼:根据前期大量的研究,我认为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并不是太阳围绕地球旋转,以前我们的认知是错误的。
路人1:不可能,你胡说。所有欧洲人都知道,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
路人2: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且静止不动,难道著名的哲学家也会判断错误吗?
伽利略:通过使用我制作的天文望远镜,可以观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景观,我可以证实哥白尼的观点是正确的。我们以前一直信奉的理论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路人3: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吗?难道我们都错了吗?不可能,一定是你们错了。
3.提问:如果你是围观的群众,会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预设1:我同意伽利略的观点,因为他已经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了,要尊重事实。
预设2:我同意哥白尼的观点,因为他前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以前的认知是错误的。
4.提问:是呀,大量事实已证明他们的理论是正确的,但当时的人们却不愿相信。因此,从哥白尼提出理论到被人们普遍认可,大约经历了140年。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
通过课本剧的演绎,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当时由于科技不发达,人们思想的固执与局限性。
5.学生交流。
预设1:不能仅凭经验判断,而应依据科学证据作出判断。
预设2:不要排斥新的观念,要相信科学。
预设3:想改变当时人们的想法实在太难了。
6.小结:从哥白尼冲破传统观念提出“日心说”,到伽利略利用天文望远镜为其提供关键证据,再到该理论被广泛认可,这漫长的过程见证了科技的力量。其实,不仅“日心说”改变了人们根深蒂固的看法,下面这个故事也同样颠覆了人们的观念。
7.播放视频《“进化论”的出现》。(视频内容:介绍进化论)
8.小结:科技不仅带来新的发现,更有力地改变着人们的观念,让人们突破认知局限,用全新视角认识世界。
设计意图
从表演课本剧到表达自己的观点再到过程反思,学生体会到科技能够改变人们的想法,感悟到要尊重科学、尊重事实,要勇于质疑、敢于追求真理。
课堂评价
1.能够通过参与活动进行深入思考,发现科学知识可以改变人们以往根深蒂固的思想,感受到科技改变观念的力量。
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包括小组讨论和班级分享交流,表现出对科技浓厚的兴趣。
活动三 科技金句启智慧
学习活动
1.教师:同学们,刚刚我们通过对话古人(AI)、重演“日心说”,感受到科技对思想的巨大力量。其实,古往今来,许多智者名人都曾用精练的语言记载过科技与人类发展的奇妙关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说一说你喜欢的金句,并将其记录在书签上。
2.教师下发书签。
书签
3.教师出示名人名言。
(1)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科学的一大贡献。
——爱因斯坦
(2)能够提出正确的问题,是创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3)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郭沫若
(4)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钱学森
(5)一些陈旧的、不结合实际的东西,不管那些东西是洋框框,还是土框框,都要大力地把它们打破,大胆地创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李四光
(6)万事开头难,但正是从无到有的探索,才造就了今天的辉煌。——邓稼先
设计意图
本环节作为前两个活动的延伸,引导学生将科技认知与生活建立联系。通过阅读、记录金句,学生既感受科技的重要性,又能体会科学家在科技创新中展现的勇气与坚毅,为后续“科学家的品格”一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学生阅读名言。
5.教师:请同学们分享你最喜欢的名言,并说明理由。
6.学生交流:
预设1:我喜欢“万事开头难,但正是从无到有的探索,才造就了今天的辉煌”,这句话让我知道所有人在开始做事时都会遇到困难,给了我坚持的力量。
预设2:我喜欢“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科学的一大贡献”,这句话激励着我勇敢探索未知,面对困难。
7.学生记录喜欢的金句。
8.小结:从古人的奇思妙想到今天的科技奇迹,每一句名言都镌刻着人类思想进步的脚印,都让我们感受到科学家在创新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勇气。科技不仅能改变生活,更能打开思维的大门,未来的你们,也应用智慧和勇气创造出改变世界的新技术!
课堂评价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学习,体会科技与人类思想的奇妙关联,体会科学家在科技探索中所具有的勇气。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科技在不断打破旧观念、重塑认知,在名人名言中汲取到前行的力量。现在请对照科学小达人任务单,回顾自己的表现,给自己的学习成果打个分吧!期待大家继续用科学思维探索更多精彩!
板书设计
科技改变想法
科学技术
以前的想法 现在的智慧
科技领航启智创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