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同学相伴(第一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同学相伴(第一课时)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8.同学相伴(第一课时)
本课内容分析
“同学相伴”是本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的第二个学习主题。对于学生而言,与同学相伴是校园生活的重要方面。经过两年半的校园生活,学生已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体会在校园中与同学相处的重要性,感受同学相伴的快乐,认识到同伴间的不同,理解“不同”带给自己生活的精彩,同时能学会理解、宽容、欣赏他人,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技巧。
本课共有两个话题,分别是“不一样的你我他”和“我们在一起”。
“不一样的你我他”这一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到同伴间的不同,并学会与“不同”友好相处。“活动园”用“树叶”来说明班级中的每个同学各不相同,虽有共同点,但性格、爱好、习惯各异,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差异的存在。在这之后,通过三个交往困境的案例分析,如沉默少言、慢性子、缺少共同话题等,引导学生明白与不同的人交往,也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可以学到不一样的东西。最后用三个观点强调,与“不同”的伙伴相处,生活会更丰富、精彩,让学生理解差异能让生活更加精彩。
“我们在一起”这一内容,用学习、玩耍、运动、分享等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同学相伴的快乐,并通过“假如没有同学的相伴”的假设性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同伴、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阅读角”中有两篇故事,“七彩音符”的故事以生动的方式揭示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音符单独存在只能发出单调的声音,组合在一起却能创造美妙的乐章,隐喻个体在集体中才能展现更大价值。“温情的大雁”也阐释了同伴关系的重要性,既让学生认识到同伴支持对个人成长的必要性,又引导学生理解友好相处的核心在于相互支持、互帮互助,学会与“不同”相处。
教学活动准备
学习目标设计
1.通过“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并尝试理解、接纳与他人的不同。
2.通过感受“不同”带来的美好体验,意识到正因为有“不同”,生活才更精彩,从而学会与不同同学相处的方法和技巧,学会理解、宽容、欣赏他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3.通过体会与同学在一起的快乐,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形成集体意识,增强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通过故事的阅读,掌握与同伴团结互助的具体方法,并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
(1)发现并认识自己与同伴在性格、爱好、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掌握与“不同”相处的方法(理解、接纳、欣赏他人),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2)感受与同伴相处的快乐,理解集体生活的重要性。掌握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如互助、包容、尊重,避免忽视或排挤同学。
2.难点
(1)主动将“友好相处方法”迁移到实际交往中,解决真实情境中与同伴相处发生的问题。
(2)真正意识到集体对个人成长的不可或缺性,克服“独自也能行”的片面认知。
(3)将友好相处的方法转化为实际行动,落实到日常交往中(如主动帮助、尊重差异)。
教学活动设计(共2课时)
第1课时 不一样的你我他
导入新课
1.教师:上节课, 我们化身校园寻宝家,成功找到了象征感恩的宝藏钥匙!今天,我们将开启下一阶段的“友谊钥匙寻宝记”。
宝箱、钥匙
设计意图
通过对话,引入情境的同时,引导学生回忆与同学相伴的点滴。
2.提问:上课前, 我们每个人都在校园里收集了一片叶子。现在,让我们拿出来看一看,你们的叶子一样吗?它们各有哪些特征?
3.学生交流。
预设1:我捡的树叶和它的形状不一样。
预设2:我和我同桌的树叶都是在同一棵树底下捡的,形状大致一样,但是树叶上的纹路不同。
4.小结:即使是同一棵树上的叶子,也不完全相同。如果说班级是棵大树,那么每一个同学就像树上的一片叶子,各有不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忆与同学相处的点滴,寻找解开“友谊钥匙”的密码。让我们出发吧!
活动一 寻宝记之发现同伴间的“不同”
情境创设
1.出示探险任务:认识同伴的不同。
2.播放梦想精灵音频:欢迎校园寻宝家们!今天我们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是:发现身边同学的独特之处。只有了解彼此的“不同”,才能找到“友谊钥匙”的宝藏!
学习活动
1.游戏:猜猜他是谁。
2.谈话:之前我们写过一篇作文“猜猜他是谁”,下面老师念一念同学们文章中的部分内容,请你猜一猜文章中所写的人物是咱们班的哪位同学。
“扎着蝴蝶结,总帮大家整理图书,会跳孔雀舞……”
“戴着小眼镜,能背出所有恐龙的名字,画得一手好画……”
“笑起来有小酒窝,跑步特别快,经常帮老师发作业……”
猜猜他是谁
设计意图
通过“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同伴间虽有相同点,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3.提问:你们是怎么快速猜出这个人的?
4.学生交流。
预设1:因为描写得特别细致,我知道这位同学最喜欢恐龙。班级中戴眼镜的人不多,我一听就知道是他。
预设2:我以前就观察到她的酒窝特别好看,而且体育很好,跑步比我快,这些特点结合到一起,只有她符合。
预设3:我知道经常帮大家整理图书的有四个人,在这四个人里面,只有她会跳孔雀舞。
预设4:虽然班里许多人画画都很好,但是只有他最喜欢恐龙,还常常给我分享他看过的有关恐龙的书籍。
5.追问:除了这些,你们还能发现身边同学与我们不同的地方吗?
6.学生交流。
预设1:小杨比我个子高,还比我瘦。
预设2:我和西西都喜欢运动,但是他喜欢踢足球,我喜欢打篮球。
预设3:月月的作文写得最出色,得过很多奖项,但是我写作文就不太行,所以我很敬佩她。
预设4:我喜欢吃,而我的好朋友好像对吃不太感兴趣,他总会把午饭的加餐水果分享给我。)
预设5:我跟我同桌的性格不一样,我看到他下课后总喜欢自己一个人安静地待着。
我想跟他聊天,我觉得自己一个人待着太无聊了。
预设6:我知道妍妍习惯用左手写字,用右手吃饭,而我一般都用右手写字和吃饭。
7.小结:是啊,虽然我们年龄相仿,同在一个班级, 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但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的性格、爱好、习惯、想法都各有不同。
课堂评价
能够从外貌、兴趣、习惯等角度认识到同伴之间的不同。
活动二 寻宝记之寻找与“不同”相处的方法
情境创设
播放梦想精灵音频:恭喜大家完成了第一个任务。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那我们该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呢?校园寻宝家们,请你们继续前进,去寻找与“不同”相处的方法吧!
案例呈现
出示教材第50页内容。
同学1:“我和小东是好朋友,最近他变得沉默寡言,我不想跟他玩了。”
同学2:“我是个急性子,小林是个慢性子,做什么都慢吞吞的,活动时我不愿意和她分在同一组。”
同学3:“我已经掌握了用电脑查资料的本领,然而小雨还不熟悉怎么查,我感觉跟他缺少共同话题。”
设计意图
通过教材中呈现的案例,帮助学生认识到与不同的人交往,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学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也为后读环节寻找与“不同”相处的方法做铺垫。
学习活动
1.案例讨论,接受与“不同”相处。
(1)提问:这三位同学所说的话,你们认同吗?为什么?
(2)学生交流。
预设1:不认同。小东沉默寡言不一定不好,这只是他的性格,既然他们能成为朋友,那他们一定能玩得很开心。这位同学可以尝试和小东沟通,没准只是小东不愿意表达,其实他也是愿意和这位同学成为朋友的。
预设2:不认同。急性子和慢性子只是性格不一样,没有好坏之分。要是两个人成为朋友,急性子的人做事快,慢性子的人能仔细思考,可能两个人还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预设3:不认同。虽然小雨还不熟悉如何用电脑查资料,但不代表他没有其他优点,没准其他方面他能做得很好,不能因为这一个方面就不与他相处。
(3)追问:如果他们尝试与这些“和自己不同的人”相处,会不会有好处呢?
(4)学生交流。
预设1:可能会有好处,我想慢性子和急性子虽然做事情一个快一个慢,但是正好慢性子可以让急性子的人慢下来,多思考,就不容易出现马虎的错误。急性子的人也可以带动慢性子的人快起来,没准也是一件好事。
预设2:虽然小雨在电脑方面不太懂,但是教小雨操作电脑也可以巩固自己的电脑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预设3: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别人身上一定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比如沉默寡言的小东,可能做事情就比较谨慎,没准他更细心,与他合作也不错。
2.小结:大家分析得特别有道理,我们不能只因为一个方面的差异,而放弃与他人相处。与不同的人交往,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可以学到不一样的东西。
3.出示锦囊:我们该如何与“不同”的同学相处呢?老师这里有三个锦囊,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1)锦囊1 (学会理解对方)
①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一看,有几根木棍。
争吵
②提问:他们为什么会争吵?
③学生回答预设:因为他们看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东西数量不同。
④追问:怎么才能避免争吵呢?
⑤学生回答预设: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
⑥小结:换个角度想一想,就会更加理解对方,我们也能与“不同”的伙伴更友好地相处。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图片,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数量不同,引导学生明白“不同”的人所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所不同。
(2)锦囊2 (学会接纳不同)
①学生阅读《两个不一样的好朋友》。
学校的绘画社团里,性格活泼外向的小悠和性格沉稳内向的小宁因为对绘画的热爱走到了一起。小悠每次有新灵感,便会兴奋地在社团里大声分享,手舞足蹈地描绘着脑海中的画面;小宁则习惯静静思考,在角落里默默构思。
有一次,社团组织绘画比赛,两人组队。在创作过程中,小悠提出天马行空的创意,小宁虽觉得有些大胆,但理解小悠的热情,耐心地分析可行性;小悠也注意到小宁的谨慎,尊重她的想法,认真倾听建议。遇到分歧时,小悠不再急于表达,而是给小宁时间阐述;小宁也努力让自己主动交流。最终,她们融合彼此优势完成作品,获得佳绩。在这个过程中,她们因为共同的兴趣相互靠近,又凭借理解包容,让友谊愈发深厚,成为绘画社团里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②提问:为什么两个不一样的人还能相处得这么愉快?这对我们有什么提示?
③学生交流。
预设1:她们两个好多方面都不一样,但是她们有着一样的兴趣爱好,所以她们能成为好朋友。
预设2:虽然她们的性格不同,但她们都在尝试理解、接纳对方。小宁理解小悠的热情,小悠理解小宁的谨慎。
预设3:她们不仅愿意理解对方,也愿意接纳这份不同。小悠不再急于表达,小宁也在尝试更大胆地主动交流,她们都在越变越好。我们也可以去尝试接纳与他人的不同,让自己也越变越好。
④小结:虽然她们的习惯不同、性格不同,但她们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也愿意去理解对方,接纳与别人的不同。这也是我们与“不同”相处的方法之一。
设计意图
通过模拟班级筹备课本剧比赛的人员分工场景,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体会与“不同”相处的技巧。
(3)锦囊3 (学会分工合作)
①思考:班级中需要筹备课本刷的比赛,现在缺一位解说员、 一位做头饰的同学和一个写剧本的同学,你们觉得选谁合适,说出你的推荐理由。
②学生交流:
预设1:我觉得王红可以做头饰,因为她手工比较好;李进做解说员,因为他表达能力特别强。
预设2:我觉得李欣可以做头饰,因为她比较有耐心;王园可以写剧本,因为他作文写得特别好。
③小结:大家都特别会发现身边人的优点。正如大家所说,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在做事时,分工合作,相互配合,这也是与“不同”相处的好方法。
4.小结:生活因为每个人的不同而精彩,与不同的人相处,可以让我们拥有不一样的收获,而理解、接纳、分工合作,都是与“不同”相处的智慧。当我们欣赏他人的优点,包容他人的差异时,就能让友谊更深厚。
课堂评价
1.能够知道与不同的人交往,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可以让我们学到不一样的东西,愿意与“不同”友好相处。
2.能够认识到理解、接纳、分工合作,都是与“不同”相处的智慧。
活动三 寻宝记之解决生活相处问题
情境创设
播放梦想精灵音频:各位校园寻宝家真厉害,与不同的人友好相处的方法这么快就被你们找到了,但是大家可千万不要放松,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呢。能否真的做到与“不同”友好相处呢?准备接受我的考验吧!
问题导入
在我们思考自己的经历之前先来看一看,书中的小同学是如何做到与“不同”相处的呢?
学习活动
1.阅读教材第51页内容。
我认为“不同”的同学可以分工合作。打扫卫生时,我的力气大,负责拎水,力气小的小彤负责拖地,我俩配合得可好了。
我认为“不同”的同学可以相互学习。我特别有想法,和行动力强的小欣交朋友后,我学会了把想法变成行动,这让我更受大家欢迎了。
我认为“不同”的同学可以寻找到共同点。我喜欢打乒乓球,我的好朋友亮亮喜欢踢足球。我们经常分享运动中体会到的快乐。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书中提供的例子,思考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与“不同”相处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学会理解、宽容、欣赏他人。
2.提问:他们都是如何与“不同”相处的?与“不同”相处为他们带来了什么?
3.学生交流。
预设1:我觉得第一个人很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分工合作、相互配合,也能够把值日做好。
预设2:第二个人能够与他人相互学习,主动学习他人的优点,不仅做到了与他人和谐相处,更让自己变得更好。
预设3:第三个人会寻找别人与自己的共同点,这样他们也能一起玩得开心、快乐。
4.小组讨论,完成学习单。
(1)联系自己的生活,讨论分享: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你们是如何与伙伴平等相处的呢?
(2)学生交流。
预设1:我和小明做手抄报,他画画好看,负责插图,我字写得工整,负责文字。
预设2:运动会接力赛时,跑得快的同学当最后-棒,反应快的同学当第一棒。
(3)教师:能够真正接纳不同,发现他人的优势,相互配合,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益处,会有更好的效果。请大家拿出学习单,和身边的同学说一说你是如何与“不同”相处的,从中你能收获到什么,有什么样的发现,并写在学习单中。
“我的友好相处小妙招” 学习单
我发现他人与自己的不同:
我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
与“不同”友好相处,让我收获到什么:
5.学生分享。
预设1:我发现我跟小雨都喜欢音乐,但是我们的不同在于她更喜欢弹吉他,我更喜欢唱歌,有时候我们聊不到一块儿去。我想首先要尊重对方的喜好,同时我也可以去发挥自己的特长,我们可以在之后的元旦演出时共同合作表演一个节目,她弹琴我唱歌。这样比我自己一个人表演要好,也能给大家带来欢乐。
预设2:我发现我们组在做值日的时候分工总是不明确。有人喜欢扫地,有人喜欢擦黑板,有人喜欢摆桌椅。我觉得我们应该理解每个人愿意做的事情,合理地进行分配,不能逼迫别人去做不喜欢的事情。我想我们组的值日一定会做得更好,一定会将教室整理得井井有条。
预设3:我发现我的同桌数学比我好,我语文比他好。我觉得我们可以相互帮助,取长补短,我帮他讲语文,他帮我讲数学,这样也有助于我们的学习。
预设4:我发现有的时候我会的东西,我的朋友如果不懂,我就会不耐烦。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我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因为我也不希望自己被别人不耐烦地对待。我想我们可以尝试聊一些其他话题,这样我们也会很开心。
6.小结:在生活中,同伴间难免会有一些争执与摩擦, 但多一份理解与欣赏,就能化差异为成长的养分。接纳“不同”,才能让我们与同伴间的友谊多姿多彩。能够将学到的与“不同”相处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真正做到尊重、包容、欣赏他人。
课堂小结
到此,今天的“友谊钥匙”发现之旅圆满结束,恭喜大家顺利地通过了层层考验,收获了珍贵的“友谊钥匙碎片”(PPT 出示“友谊钥匙碎片”图片)。我们发现,理解、包容与欣赏是铸造友谊钥匙的核心材料。当我们用放大镜般的目光捕捉他人的闪光点,用海洋般的胸怀接纳差异时,友谊之门已为我们悄悄敞开。不过,真正同伴间的友谊奥秘还不止于此,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索同伴间的温暖点滴,寻找另一块关键碎片。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