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9.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第一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9.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第一课时)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9.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第一课时)
本课内容分析
“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作为本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的最后一课,主要引导学生感受学校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归属感、自豪感与责任感。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基础上,学生围绕与老师相处、同学交往完成了一系列的任务。在本课中,主要从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入手,分享在校园中的成长与收获,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历史和发展变化,在增进对学校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为学校发展作贡献。
本课共有两个话题,分别是“认识我们的学校”和“我为学校出点力”。
“认识我们的学校”这一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环境、回忆校园生活,帮助学生加深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学生在校时间已经有两年多,对校园的一草一木也都比较了解,对学校里的人和物积累了深厚的情感。通过这一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爱的校园一角,把关注的重心从外界逐步转移到自身,回忆校园中的人、事、物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促进学生把对校园的情感具体地描述出来。教材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喜欢的校园角落,并通过为这些地方取特别的名字来表达情感。此外,活动设计注重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校训和荣誉,从而增强对学校文化的理解。通过小组调查和介绍会的形式,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学校的过去与现在,进一步激发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教材通过讨论玲玲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校园生活的重要性以及义务教育的意义。
“我为学校出点力”这一部分强调学生的责任感和行动力,鼓励他们发现学校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建议。通过分组调查、撰写报告或拍摄照片记录问题,并制订行动方案与校长沟通。这样的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从而增强集体意识。活动的重点在于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增强对学校的喜爱与亲切感,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为学校建设出谋划策并付诸行动。
教学活动准备
学习目标设计
1.通过回顾自己在校园中发生的往事和参加的活动,表达对校园的喜爱之情。
2.通过课前调查学校情况,更深入地了解学校历史,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3.通过对比在家学习与在校学习的差异,与同学交流分享在学校的收获,懂得学校对于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
4.通过填写校园问题调查报告,记录自己对学校建设的建议,认识到个人作为学校集体中的一员,有责任关心学校事务,完善大家共同的生活空间,并将自己的想法落实于实际行动中。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荣誉感和归属感。认识到自己作为学校的一员,有责任为学校作贡献。
2.难点:懂得学校对于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自己作为学校的一员,有责任为学校作贡献。
教学活动设计(共2课时)
第1课时 说说我们的学校
导入新课
1.出示校园图片。
2.教师:各位小寻宝家,之前我们突破重重关卡,成功收获了感恩钥匙与友谊钥匙。今天,我们将继续开启寻找“ 责任钥匙”的寻宝之旅!在这趟旅行中,我们要回到熟悉的成长天地——校园。 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藏着许多与“责任”相关的线索,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才能找到这把珍贵的“责任钥匙”呢?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寻宝挑战吧。
宝箱、 钥匙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活动一 寻宝记之分享校园一角
情境创设
1.出示“校园地图任务轴”。
2.播放梦想精灵音频:校园寻宝家们,我刚刚收到一条神秘线索——校园里藏着许多“宝藏角落”,每一个角落都承载着特别的意义,找出自己最爱的校园一角,就能破解这张特别的地图,向着“责任钥匙”更进一步哦!
学习活动
1.出示校园场景图片。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校园中喜爱的角落,唤醒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美好回忆,强化学生与学校的情感联结,以多元场景展现丰富的校园生活,在轻松氛围中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珍惜集体生活的情感。
2.小组分享。
(1)提问:你最喜欢校园的哪里呢?能说说原因吗?
(2)学生分享交流。
预设1:我最喜欢我们学校的葡萄长廊,因为每年到了夏天,老师看到谁有进步,就会奖励一串葡萄给他。我曾经还获得过一串葡萄呢。虽然葡萄吃起来酸溜溜的,但我很开心。
预设2:我最喜欢我们学校的美术教室,因为我们在那做手工,有次老师在教室展出了我的作品,我特别高兴。
预设3:我最喜欢我们学校的篮球场,因为我喜欢打篮球。打篮球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让我长高个儿。以后我要当一名篮球运动员,参加比赛为咱们学校争光。
预设4:我喜欢科学教室,因为我喜欢做科学实验。
预设5:我喜欢我们学校的操场,我可以在操场上和同学一起玩。
预设6:我最喜欢我们学校的图书室,那里有很多书,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学到更多的知识。
预设7:我觉得我们学校的大门口很气派,每天早上来到校门口,都很期待新的一天。
3.小结:是啊,夏天葡萄长廊的绿荫,课堂上我们琅琅的读书声,操场上与伙伴共同拼搏挥洒的汗水,我们收获了许多知识……校园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快乐回忆,听得出来大家都很喜欢我们的校园。
课堂评价
1.能够回忆在校园中发生的点点滴滴。
2.能够把自己的校园生活体验与自己对校园的情感联系起来,表达对学校的喜爱。
活动二 寻宝记之揭开校园面纱
情境创设
播放梦想精灵音频:校园是我们学习成长的沃土,相信每位小寻宝家的心中都藏着情有独钟的校园角落。但要解锁“责任钥匙”,仅有热爱还不够——作为校园的小主人,你对这里了解多少?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那些藏在校园里的专属故事,挖掘更多与“责任”相关的线索吧!
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对我们的学校有哪些了解呢?
学习活动
1.出示课前的学习任务。
(1)历史调查组:重点介绍学校的成立时间、发展历史。
(2)荣誉调查组:学校所获得的荣誉。
(3)环境调查组:校园建筑、教室、场馆等情况。
(4)活动调查组:学校历年举行的有趣的活动。
(5)基本信息调查组:学校的大小、师生的数量、学校的校训等基本情况。
2.学校情况介绍会。
课前我们根据自己的意愿,运用不同方法调查、搜集了许多校园的信息资料。我们可以将自己了解到的内容与小组同学进行分享,选代表汇总好你们的资料,填写在“校园大调查”学习单中。
(1)小组交流,分享搜集到的信息。
(2)成员分工梳理资料,填写学习单。
“校园大调查”学习单
我们小组的成员有:
我们向大家汇报的内容是:
我们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这些情况的:
设计意图
开展“学校情况介绍会”,分设调查组,引导学生用分类思维梳理校园信息,将零散的“角落喜
爱”升华为对校园整体的认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校,增强对学校的热爱、归属感和荣誉感。
(3)有序展示。
①历史调查组预设:通过网络,我了解到我们学校已经有60年的历史,而且知道了我们学校名称的由来。
②荣誉调查组:
预设1:我们不仅在网上查了资料,而且还发现教学楼大厅里就有关于我们学校历年获得的荣誉的介绍。
预设2:我们学校在跆拳道比赛和舞蹈比赛中分别获得了一、二等奖呢。我问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他们还参加了航模比赛,为学校争夺了很多荣誉。
③环境调查组:
预设1:我们通过观察发现,最近学校把教室的门都换成新的了,还为我们安装了“防夹手神器”。
预设2:我发现楼梯处多了许多展示柜,里面有很多我们的作品供人欣赏、学习。
预设3:我发现卫生间的门换成了半包门,而且洗手池上还为我们准备了香皂。
④活动调查组:
预设1:我们组主要是通过询问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和教我们的老师来了解学校开展过的有意思的活动。
预设2:我们了解到,之前学校开展过足球班级联赛、拔河比赛、合唱比赛、科技节等活动,每周-还会举行升国旗仪式。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图书义卖活动”,马上又要举办这个活动了,我很期待。
预设3:我们学校每年都有很多大型活动,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我们的运动会接力比赛,我们班还获得过第一名。
预设4:我还希望学校能够组织美食大赛,举办一个跆拳道比赛等。
⑤基本信息调查组预设:我们找了许多的照片和数据,以前,我们学校的教室只有13间,现在有40间;以前,我们学校的老师只有10人,现在有72人……
(4)提问:听了这些小组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
预设1:我们学校获得的奖项真不少,我为学校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预设2:我从学校的一些变化上,如学校为我们提供洗手用品,楼梯处多了许多展示柜等感受到了学校对我们的关爱。
预设3:学校为我们开设的许多活动我都特别喜欢,我觉得学校就像我的家。
3.小结:是啊,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学校真不简单啊。学校有着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浓浓的书香文化气息,还有这么多可以展现我们奇思妙想的舞台。我们不仅喜欢校园的一草一木,熟悉学校的过去和现在,也了解学校的成就、荣誉和追求。同学们,生活在这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地方,你们真是太幸福了!
课堂评价
1.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课前了解的学校信息。
2.能够认真倾听其他小组成员的汇报,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学校。
3.能够通过回忆学校的变化、开展过的活动,建立对学校的亲切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活动三 寻宝记之感悟校园意义
情境创设
播放梦想精灵音频:恭喜大家揭开了校园的朦胧面纱,相信每位寻宝家都对校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们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倍感幸福。但是,有的寻宝家在完成任务时却抛出了疑问,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吧。
案例呈现
出示玲玲的想法:玲玲认为在家学习更好。她觉得在家用电视、网络、书瓣等也能学习。
问题导入
教师:在家学习,不去学校行不行呢?
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用“在家学习行不行”的争议性问题,打破“必须在校学习”的惯性认知,通过时间占比计算、对比讨论,引导学生理性分析校园的独特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学校的重要性。
学习活动
1.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1:我在家学习也能学到一些知识,但在学校有同学陪着我一起,学习会更有趣。
预设2:在家学习没有人管我,效率没有在学校高。
预设3:在家学习可能也可以。
2.提问:既然我们都要去学校,那我们一起来算一算每天在家和在学校哪个时间更长?
3.学生用彩笔勾画,写出在校时间是多少小时。
4.学生展示钟表图并说出一天的在校时间。
预设:
在校时间
5.过渡:一天当中,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在学校我们可以学到好多知识,可以增长许多本领。
6.出示教材第57页内容。
同学1:“我喜欢和同学一起上课、玩耍。”
同学2:“我喜欢数学。我在数学课上学会了怎样计算时间。”
同学3:“在美术课上,我学会了用红色和黄色调出橙色。”
同学4:“假期里,我特别想念同学和学校里的各种活动。平时我还真不觉得!”
7.提问:在我们两年多的校园生活中,哪些事情令你印象深刻呢?
8.学生交流。
预设1:课间和朋友跳绳、春游时去动物园看孔雀、老师表扬我作业进步,是我最难忘的事。
预设2:第一次当值日生、美术课画卡通画、运动会全班为我加油,这些在学校的事我记得很清楚。
预设3:做科学实验观察植物生长、文艺表演上台唱歌、秋游时认识新植物,都是我这两年多内难忘的事。
预设4:老师关心生病的我、与同学合作做手工作业、跳绳比赛得奖,这些学校生活的事让我印象深刻。
9.追问:这些经历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在家里学习能不能有这样的收获?
10.学生交流。
预设1:在学校,我们能够很开心地学习知识,有老师的指导、同学们的陪伴。如果只是偶尔在家用电脑学习还可以,但是长时间肯定很无聊,没有老师管着我,我也会不认真。
预设2:在学校,科学课上可以做很多实验,美术课老师还会给我们发材料,带领我们画画。如果在家,就没有人陪我,还不如在学校里听老师讲课。
预设3:在学校,我可以和同学一起合作做手工作业,学累了还能跟朋友玩一会儿,在家里用电脑就太枯燥了。
11.小结:无论是课堂上的探索、课间的欢笑,还是活动中的挑战,这些难忘的瞬间,就像小种子一样,在我们心里慢慢发芽,让我们学会勇敢、学会分享、学会坚持。这些都是电脑、网络替代不了的,这就是校园生活的意义呀!
12.教师:当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对此也有着相关规定,谁来为我们读一读?
13.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四条
14.过渡:为了保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上学接受教育,我国特别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来保护儿童的受教育权。国家、法律保障了我们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作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到学校上课、认真学习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15.提问:学到这里,你们觉得玲玲的想法为什么不行?
16.学生回答预设:因为法律要求我们应该在学校学习,接受义务教育,而且我们只有去学校才能更好地成长。
17.小结:校园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塑造品格、孕育梦想的摇篮,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校园对于我们来说十分重要。愿每一次课堂的讨论、每一次活动的参与,都能在我们的心中埋下“热爱校园、珍惜成长”的种子,激励我们不断向阳而行。
课堂评价
1.能够说出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并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能够积极参与到“是否需要在学校学习”话题的讨论中,并能说出学校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
恭喜各位校园寻宝家!经过今天的“魅力校园寻宝记”,我们一起解锁了校园的“宝藏角落”,每个角落都藏着你们对校园的热爱,我们还揭秘了学校的历史、荣誉与发展变化,感受到了校园的底蕴与温度。当我们讨论“在家学习行不行”时,那些课堂上的实验探索、课间与伙伴的合作欢笑、活动中收获的勇气与荣誉,都让我们明白:校园不仅是获取知识的地方,更是学会分享、懂得责任、孕育梦想的成长乐园。不过,探寻“责任钥匙”的寻宝之旅还未结束!今天我们收获了对校园的“热爱与了解”,但真正的“责任”需要每一个人的行动。下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为学校的建设出一份力,用实际行动去拼凑完整的“责任钥匙”吧!
板书设计
认识我们的学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