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 (第一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 (第一课时)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10.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 (第一课时)
本课内容分析
“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是第四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第一个学习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在公共场所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为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公共环境是人们共同的生活空间。正确的公共生活观念、良好的公共行为以及关爱、同情的社会性情感是学生作为公民应具备的公共道德素养。本课对学生的公共道德行为提出了基本要求,不仅为后续学习“关爱他人” “遵守规则”等内容奠定了重要基石,更为帮助学生构建了系统理解公共生活的认知框架,引导学生在公共生活中逐步提升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强化责任意识。
本课共有三个话题,分别是“公共场所在哪里”“爱护公共设施”以及“维护公共秩序”。
“公共场所在哪里”这一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寻找身边的公共场所,能够说出常见公共场所的名称,感受公共场所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另外,教材通过呈现“我在公共场所发生的故事”,引导学生回忆在不同公共场所发生的趣事或难忘瞬间,感受到这些公共场所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还蕴藏着许多成长的足迹,从而拉近学生与公共场所的情感距离。
“爱护公共设施”这一内容重在引导学生自觉爱护和保护公共设施。教材通过拟人化叙事手法,以公共设施的“自我介绍”构建沉浸式学习场景,引导学生懂得公共设施为社会大众提供了各种生活上的便利,进而明确每位公民自觉爱护公共设施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公民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另外,教材通过呈现公共设施受损后的“委屈”案例与“阅读角”案例,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公共设施受损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与安全隐患,激发学生同理心与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延伸至实践层面,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及社区公共设施现状调研,将爱护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社会参与能力。这种从认知建构到情感共鸣,最终落实为行为实践的递进式教学设计,切实推动保护公共设施理念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教学活动准备
学习目标设计
1.通过公共场所大搜索活动,理解公共场所的内涵,关注身边的公共场所有哪些,了解公共场所的类型。
2.通过故事分享,回忆公共场所的经历,感受公共场所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通过我为公共设施做介绍活动,了解公共设施为社会大众提供的各种便利,激发公民自觉爱护公共设施的责任意识。
4.通过交流和讨论,懂得破坏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学会爱护公共设施,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5.通过回顾以往的生活,知道在不同的公共场所要遵守不同的公共秩序。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公共场所有哪些,认识公共设施,体会公共设施的作用。知道在不同的公共场所要遵守不同的公共秩序。
2.难点:知道个人与公共场所之间的紧密关系,了解生活中公共设施的使用现状,自觉爱护公共设施。愿意主动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活动设计(共3课时)
第1课时 公共场所在哪里
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背着书包走过校园小径,当我们在公园与家人共享周末时光,当我们搭乘公交开启城市探索……生活就像一幅绚丽的画卷,每一处场景都是展现文明素养的舞台。在本单元的学习之旅中,让我们化身“文明小侦探”,一起寻找藏在生活中的四颗闪耀之星——用礼貌用语点亮 “文明之星”,用善意举动温暖“爱心之星”,用自觉守序守护“规则之星”,用安全意识点亮“自护之星”。现在,就让我们擦亮双眼,开启这场发现文明之光的奇妙探索,向着“四星小公民”的闪耀称号勇敢出发吧!
“四星小公民”称号图
设计意图
将文明素养具象化为四颗“闪耀之星”,即文明之星、爱心之星、规则之星和自护之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为后续学习提供明确的目标导向,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去观察、思考和实践,逐步培养自身的文明行为习惯和素养。
活动一 公共场所大搜索
导入新课
教师:在这四颗璀璨的星星中,“文明之星”就像指引我们前行的一盏明灯,它是我们展现良好素养的基础,也是打开其他美好品质大门的钥匙。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用实际行动努力去获得这颗宝贵的星星吧!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获得这颗宝贵的“文明之星”!
“文明之星”评选标准
评价维度 (加油) (良好) (优秀)
文明之星 知道公共设施和公共场所有哪些,经过提醒可以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 能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感受它们带来的便利,并主动爱护公共设施。 理解公共设施和公共场所的内涵,能说出它们带给人们和社会的便利,能够在生活中主动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和文明。
学习活动
1.提问:同学们,生活中的很多活动都发生在家庭以外的各种场所,你知道是哪里吗?
2.学生回答预设:公共场所。
3.小结:公共场所犹如空气与水,早已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存在。让我们一起去搜寻它们吧。
设计意图
通过对话直接引出“公共场所”这一关键词。
4.出示一段视频,展现公园、商场、居民小区、博物馆等不同场景。
5.提问:你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地方?
6.学生回答。
预设1:我看到了公园。
预设2:我看到了商场。
预设3:我看到了医院。
预设4:我看到了公交车站。
7.提问:人们可以在这些地方做什么呢?
8.学生回答。
预设1:可以在公园遛弯儿,锻炼身体。
预设2:可以在商场购物、吃饭。
预设3:可以去医院看病、取药、做手术。
预设4:可以在公交车站乘坐公交车。
9.过渡:想一想这些地方都有哪些共同点呢?
10.学生回答。
预设1:这些地方都是对大众开放的,人们都可以自由进出。
预设2:这些地方可以为大家提供服务,满足人们一定的需求。比如医院可以给人们提供医疗服务。
预设3:这些地方通常会有大量的人员同时在场,是人员比较聚集的地方。
预设4:这些地方是供人们共同使用的。
11.小结:就像同学们说的一样,公共场所是供公众从事社会活动、满足公共需求的场所,是人们进行社交、娱乐、学习、工作等活动的共享空间。(板书:满足需求)
12.提问:你身边还有哪些公共场所呢?
13.学生回答。
预设1:游泳馆是公共场所。
预设2:餐馆是公共场所。
预设3:游乐场是公共场所。
预设4:地铁站是公共场所。
14.小结:公共场所作为大家共同活动的场所,见证着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在这里,人们交流互动、休闲娱乐、获取服务……大家因公共需求相聚,共同编织出充满烟火气的社会生活图景。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学生对公共场所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公共场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课堂评价
能够通过观看视频及讨论,知道公共场所在哪里,知道公共场所有哪些特点,能够说出身边的公共场所。
活动二 辨一辨公共场所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公共场所的种类繁多,接下来就是考验大家的眼力和反应的时候了,看看谁能又快又准地判断出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公共场所,敢不敢来挑战一下?
学习活动
1.出示不同类型公共场所的照片。小组活动,将图片上的公共场所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公共场所图片
2.小组汇报。
预设1:我们把图书馆和学校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学习的地方,属于学习教育类的公共场所。
预设2:我们把公园和广场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休闲娱乐的地方,属于休闲娱乐类的公共场所。
预设3:我们把火车站、机场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方便人们出行的地方,属于交通类的公共场所。除此之外,地铁站、公交车站也属于公共交通类的公共场所。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对公共场所进行分类,从而加深其对公共场所的认识和了解。
预设4:我们把商场、步行街、超市归为一类,在这里人们可以购物、吃饭、消费,它们属于商业类的公共场所。
预设5:我们把长城和旅游景区的游船归为一类,它们属于旅游类的公共场所。
3.小结:你们都是分类小达人,拥有一双“火眼金睛”。公共场所的类别可谓丰富多样,不同类型的公共场所承载着不同的功能与意义,满足着人们生活、社交、休闲和娱乐等各式各样的需求。
4.追问:你觉得网络属于公共场所吗?
5.学生回答。
预设1:网络是面向大家开放的,任何人都能自由进入网络平台,我认为网络是公共场所。
预设2:网络虽然是虚拟空间,但是我们能在其中聊天、交朋友、获取知识,这与现实中和小伙伴交流、去图书馆找资料是一样的。因此,我也认为网络属于公共场所。
6.小结:公共场所就是大家共同活动的地方,这些地方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娱乐和健康保障,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课堂评价
能够对公共场所进行简单分类,从而加深对公共场所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三 分享我在公共场所经历的故事
导入新课
教师:在我们的记忆中,有很多生活故事就发生在公共场所。这里承载着我们的回忆,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记录着我们生活的一个个足迹。
学习活动
1.教师:同学们,你在公共场所有哪些回忆呢?请和大家分享一个你在公共场所经历的故事。
2.学生交流。
预设1:春天,我经常和爸爸妈妈去公园里放风筝、野餐;夏天,我经常去公园里观赏荷花、捉蜻蜓;秋天,我和爷爷奶奶去公园里捡五彩斑斓的落叶;冬天,我和小伙伴们在公园里打雪仗、堆雪人,别提有多开心了。
预设2:我特别喜欢小区里的凉亭。每当夏天的时候,我会和小伙伴们在凉亭集合,一起玩捉迷藏、跳格子等游戏。美丽的凉亭陪伴着我长大。
预设3:我特别喜欢参观博物馆,每到周末,我总会和爸爸妈妈去博物馆参观学习。博物馆里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每次都能让我在大饱眼福的同时收获很多新知识。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公共场所的故事,建立学生与公共场所之间的情感纽带,使学生更加关注公共场所,提升其对公共场所的情感认同。
3.阅读故事《公园里的约定》。
在我家不远处,有一座充满生机的公园,它就像一位亲切的老友,静静地见证着我的成长,承载着我无数温暖的回忆。
小时候,公园的那片草地是我的欢乐天地。春天,我总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草地上放风筝。爸爸高高举起风筝,我则拉着线在草地上拼命奔跑,伴随着春风的吹拂,风筝越飞越高。那时,湛蓝的天空、嫩绿的草地与家人的欢声笑语,构成了一幅无比美好的画面。每次成功放飞风筝,我都觉得自己仿佛能触摸到天空,那种成就感至今难忘。
上小学后,公园的角落有了新意义。我和小伙伴们约定,每周六都在公园角落的那棵大树下集合,一起分享新发现的有趣故事和小零食。我们会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着书中的奇妙世界,分享自己在学校里的点滴趣事。有一次,我在考试中失利,心情低落,小伙伴们得知后,在大树下为我举办了一场特别的“鼓励大会”。他们纷纷分享自己克服困难的经历,给我加油打气。在他们的鼓励下,我重新振作,努力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
随着年龄增长,公园又成为我挑战自我的地方。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演讲比赛,我为了克服紧张情绪,每天傍晚都会来到公园,对着湖边的垂柳练习演讲。微风轻拂,湖水泛起涟漪,仿佛也在认真倾听我的演讲。就这样,经过一次次练习,我最终在比赛中表现出色,获得了好成绩。
如今,每当我走进这座公园,那些美好的回忆便如电影般在脑海中放映。公园的每一处角落,都记录着我成长的足迹,见证着我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孩童,逐渐成长为一个自信勇敢的少年。这座公园,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场所,更是我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我的欢笑、泪水与梦想,永远在我心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公园里的约定插图
(1)提问:听了这个故事,想一想为什么这座公园永远在“我”心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呢?
(2)学生回答。
预设1:这座公园陪伴着“我”长大,所以“我”对它的感情很深。
预设2:这座公园承载了“我”的很多回忆,有欢笑、泪水和梦想。
(3)出示学习单:你是否有过与作者类似的经历?画-画并写一写,简单记录下你在公共场所的难忘回忆吧。
我在公共场所的难忘回忆学习单
画一画 写一写
(4)学生分享。
预设1:我画的是图书馆,我在图书馆里留下了很多阅读和学习的美好回忆,谢谢它给予我学习的空间。
预设2:我画的是公园,我在公园里和家人朋友一起创造过很多快乐的时光,我很喜欢这座公园。
预设3:我画的是美术馆,在这里我欣赏到了很多好看的作品,真是让我流连忘返。
(5)提问:为了保护这些美好的回忆和经历,你会倡导大家在公共场所怎么做呢?
(6) 学生回答。
预设1:我会倡导大家爱护公共环境,不乱扔垃圾,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
预设2:我会在公共场所提醒大家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
4.小结: 一处处公共场所,就像一本本故事书,翻开便是我们成长的足迹,每一页都写满了独属于我们的珍贵回忆。
课堂评价
能够分享自己在公共场所发生的故事,增进学生对公共场所的情感链接。
课堂小结
公共场所无处不在,已然成为我们日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是我们交流、学习、娱乐的平台,与人类生活紧密交织,不可分割。公共场所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公共设施的支持。下节课,我们将一同探寻公共设施背后的故事,这也是我们争夺“文明之星”的关键一课懂得公共设施的重要性,自觉爱护、合理使用它们。以实际行动维护公共场所的文明形象,正是“文明之星”的必备素养。期待大家在学习中收获知识,在实践中展现文明风采,向着“文明之星”的荣誉奋勇前行!
板书设计
公共场所在哪里
满足需求
类型丰富
承载回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