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我们都是热心人 (第二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我们都是热心人 (第二课时)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11.我们都是热心人(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设计
1.通过交流和分享活动,发现生活中人们互相关爱的行为,感受公共生活因爱心而更美好。
2.通过了解雷锋等优秀人物的爱心故事,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
3.通过讨论,愿意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献出自己的爱心,成为公共生活中的积极分子,培养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
4.通过辨析、换位思考等,反思自己在关心和帮助他人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学会关爱他人的正确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热心人,感受生活中来自他人的关爱。
2.难点:将帮助他人的正确方法和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树立乐于助人、传递关爱的意识,在生活中做一个热心人。
教学活动设计(共2课时)
第2课时 善于帮助别人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关爱就像春日的暖阳,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当我们向他人伸出援手时,不仅照亮了别人的世界,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与成就感。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份关爱更智慧、更贴心地传递出去呢?同学们,“爱心之星”正在向我们发出召唤!让我们用行动,让“爱心之星”在成长的天空中闪耀出最动人的光彩!
活动一 助人有方法
情境创设
1.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做一个热心人,就一定能收获快乐吗?明明最近遇到了一些烦心事,你能帮帮他吗?
2.出示图片。
未正确帮助他人图片
设计意图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人们互相关爱的美好,本节课提出“在生活中做一个热心人,就一定能收获快乐吗”这样的反问,旨在引导学生反思现实生活,激发探究兴趣。
学习活动
1.提问: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明很有爱心、喜欢帮助别人,可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接受明明的帮助呢?如果你是图片中需要帮助的人,心里会是什么感受?
2.学生回答。
预设1:明明对别人说话时用语不文明,没有尊重别人,会使需要帮助的人心里不舒服。
预设2:明明说别人走路真费劲儿,是在嘲笑别人,需要帮助的人心里会很难过,因为没有得到尊重与理解。
预设3:明明话语中透着嘲讽,如果我是需要被帮助的那名同学,我会和图片中的同学一样,不愿意接受明明的帮助。
3.小结:看来,想要帮助他人只有爱心是不够的。关心和帮助他人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只有做到了善于帮助他人,才能真正给身边的人带去帮助。
4.追问:在帮助他人时,我们该怎么做才合适呢?
5.学生交流。
预设1:我们说话要有礼貌,要尊重别人,用真诚的态度去帮助别人。
预设2: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能嘲笑别人,因为大家都是平等的。
预设3:应该像帮助自己的好朋友那样,以诚相待,语言要亲切、热情。
6.小结:就像大家说的一样,关心、帮助他人时,我们要以尊重他人为前提,应该秉持平等、友善、热忱的态度,这样才能让人乐于接受,恭喜大家获得了智慧助人的第一个小锦囊。
7.教师:请和你的同桌把图片中的情景用你们认为正确的做法再表演一下,看一看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8.采访表演者和观看者。
预设1:我帮助了一个不认识的小伙伴,当他对我说“谢谢”的时候,我特别开心。
预设2:我获得了他的帮助,感受到了他的真诚和友善,心里暖暖的。
预设3:看到有困难的同学得到了帮助,不但帮助他的人很开心,我也很开心。我觉得自己受到了他们的感染,也想去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同学。
9.小结:同学们,关心和帮助他人其实还有许多好方法,掌握这些好方法,你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就能更顺利,可以收获双倍喜悦。
设计意图
让学生现场表演助人情景,与图片中不当的助人方式形成明显对比,引导学生体验什么是平等、尊重他人的助人方式。
课堂评价
1.能够对不恰当的关爱行为进行辨析和换位思考,体会关爱他人是讲究方法的。
2.通过表演、讨论,懂得在帮助他人时要以尊重他人为前提。
活动二 助人明需求
情境创设
教师:我们刚刚得到帮助他人的“小锦囊”,一些同学就迫不及待地跑去养老院帮助老人了,可是老人们却并不高兴,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则新闻。
案例呈现
播放新闻《重阳节献“爱心”》。
一些地方,养老院平时很少得到关注,但一到重阳节,各种团体纷纷前来献爱心,来了一拨又一拨。老人们既高兴,又劳累。高兴的是,志愿者都很热情,给他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劳累的是,这么集中接待志愿者,老人们身体吃不消。一位老奶奶感慨地说:“原本是送爱心的活动,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一点呢?”
学习活动
1.提问:新闻中的志愿者在养老院友善而热忱地奉献了爱心,可为什么老人们并不高兴呢?如果你是养老院的老人,你想对志愿者说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
预设1:你们这些志愿者也太热情了,一天来好几拨人,谁来了都要给我们洗头、捶背,还得拍照,这一天下来可真不轻松,我感觉真累啊!
预设2:你们这些志愿者每年只在重阳节来养老院,平时也见不到;养老院里只有在重阳节时才热闹有趣,平时还是冷冷清清的。
预设3:养老院里有专门的护工给我们洗头、洗脚、剪指甲、捶背,你们做的这些其实并不是我们最需要的。
3.追问:那么,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老人住在相对封闭的养老院,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4.学生交流。
预设1:老人们在养老院一定很寂寞,我们可以和他们聊聊天、说说话。
预设2:我们可以去给老人们表演节目、讲讲身边的新鲜事儿,也可以听老人们讲他们过去发生的事情。
预设3:我们可以组建一个爱心敬老志愿队,队员们每月轮流到养老院献爱心,让老人们每个月都能感受到热闹的氛围。
5.小结:看来大家都是善解人意的好孩子,能够用心体会养老院老人的需要,说出了他们最想要的帮助。
设计意图
通过换位思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了解别人的需要和感受,从而给予他人更有效地帮助。
6.过渡:这些志愿者扎堆献爱心的方式实在不可取,好心却没办成好事儿。老师搜集了一些“好心办坏事”的小案例,请大家分组讨论,一起找出案例里存在的问题,像小医生一样,给这些案例开个“药方”,告诉他们下次该怎么做吧。
“善于帮助他人”学习单
案例 处方
案例1:妈妈请她的朋友吃饭,文文为了表达热情,就不停地用自己的筷子给阿姨夹菜,可是阿姨却慢慢皱起了眉头。
案例2:小明看到快递员叔叔的货物摆了一地,就帮他把一地的货物搬到了车厢里,可是快递员叔叔看到后却很无奈。
设计意图
通过案例讨论,将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过有智慧的道德生活。
7.学生交流。
预设1:文文这样做让阿姨感到很为难,可能阿姨并不想吃这么多,而且文文没有用公筷,阿姨也会在意。我们建议文文在帮助他人时,不能只凭自己的热情,还要考虑对方的感受。
预设2:小明没有弄清楚快递员叔叔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就去帮忙,其实帮了一个倒忙。我们建议小明以后得弄清楚别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再伸出援手。
预设3:文文和小明其实都很有爱心,但是在帮助他人之前要尊重他人的意愿,了解他人的真实需求,这是必要前提。
预设4:我认为可以在伸出援手之前问问别人是否需要帮助、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献出自己的爱心。
8.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认识到,帮助他人时只有助人的热情和意愿还不够,更应该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用心去了解他人的需要,恰当地表达友善,尊重他人的感受,这样才能给予有困难和遇到麻烦的人真正的帮助,让对方感受到真正的关心。这也是智慧助人的第二个小锦囊:了解需要。(板书:了解需要)
课堂评价
能够通过对事例的讨论和分析,认识到帮助他人要先了解他人的需要,加深对帮助他人应采用正确方式的思考。
活动三 助人需智慧
情境创设
1.教师:课本第72页的阅读角藏着一个帮助他人的小锦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2.出示教材第72页阅读角故事《特殊的岗位》。
学习活动
1.提问:班主任为什么不把真相告诉方明呢?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班主任呢?
2.学生交流。
预设1:班主任怕方明得知这一勤工助学岗位是专门为他设立的,会不好意思或心里有负担。
预设2:班主任不想让方明心里有负担,希望他通过自己的劳动领取工资。老师为了帮助方明,保护他的自尊心,费了很多心思,是一位有爱心、有智慧的班主任。
3.小结:方明的班主任是一位既关爱学生,又富有助人智慧的老师,他尊重方明的隐私,巧妙地保护了方明的自尊心。(板书:尊重隐私)
4.教师:其实古今中外,这样善于帮助他人的“热心人”还有很多,课前大家也收集了有关智慧助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5.学生分享。
预设1:我和大家分享的故事是《苏珊的帽子》,讲的是一位富有智慧的老师帮助学生的故事。因为化疗而掉光了头发的苏珊不好意思到学校上课,她的班主任就在苏珊到校上课的前一天要求班上每位同学从第二天起,都戴上自己最新奇的帽子来学校上课。苏珊来到学校,看到大家跟她一样戴着帽子上课,便忘记了自己掉头发的事,也忘记了不好意思,每天都开心地和大家一起学习、生活。
预设2:我和大家分享的故事是《王羲之助人卖扇》。讲的是有一次大书法家王羲之看到一位老婆婆因为扇子卖不出去而发愁。王羲之就拿出笔墨,在这些扇子上题字,众人看到这些扇子上竟有王羲之的墨宝,纷纷出高价购买,不一会儿扇子就被抢购一空,老婆婆开心地笑了。
6.提问:听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7.学生回答。
预设1:我特别佩服这位老师,她在帮助学生的时候,还想尽办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希望我以后也可以用智慧去关心和帮助别人。
预设2:他们都是有智慧的“热心人”,我要向他们学习。
8.小结:这些故事让我们在会心微笑的同时也受到了许多启发,希望同学们也能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别人,尊重别人的隐私和意愿,让自己的助人行为闪烁着智慧之光,祝贺大家获得智慧助人的第三个小锦囊! (板书:尊重隐私)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交流学生收集的有关智慧助人的故事,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充分感知智慧助人的魅力所在。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智慧助人的内在动力
课堂评价
1.通过收集和分享古今中外有关智慧助人的故事,能够感知智慧助人的魅力,激发学生智慧助人的内在动力。
2.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智慧助人的方法。
活动四 助人我能行
情境创设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不少智慧助人的方法,光是纸上谈兵可不行,让我们来实战演练一下吧。请大家运用前面我们积累的智慧助人小锦囊来完成以下挑战吧!
学习活动
1.小组活动:每组随机抽取一项挑战。 你们会如何运用智慧帮助他们呢?
“善于助人挑战” 学习单
挑战一:李林同学在踢球的时候脚受伤了,需要在家里养病,他很想念班级里的同学,还很担心自己落下的功课。
挑战二:人行横道上,一位拄着拐杖的盲人阿姨正在行走,前方有一辆共享单车挡住了阿姨前进的道路。
挑战三:浩浩是新转来的同学,性格内向的他,不知道怎么和其他小伙伴交流,总是一个人默默待着。看到大家一起玩耍, 浩浩心里既羡慕又失落,渴望融入集体,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挑战四:学校即将举办演讲比赛,小娜为了这次比赛精心准备了很久。然而,临近比赛,她却因过度紧张,反复忘词,状态越来越差,内心十分焦虑,担心自己在比赛中出丑。
设计意图
通过发起助人挑战,引导学生将课上所学的助人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实现从道德认知到道德实践的转移。
2.学生回答预设:
(1)挑战一。
预设1:我们小组打算每天放学后去李林家为他补习功课,把每天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告诉他。
追问:你们真是-群热心的同学!伤筋动骨一百天,这么长的时间都由你们组去补习功课的话,老师担心你们的身体吃不消啊,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预设2:我们可以在班里组建一个帮助李林补习功课的志愿服务小队。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每天安排一位同学为李林补课,如果李林有不会的问题也可以在群里提问,我们都会积极为他解答。
点评:你们真聪明,知道利用团队协作的力量,还借助了视频连线这一多媒体手段,你们不仅有一颗善良的心,还有一个聪明的头脑。
预设3:我们组想经常给李林打电话,将班级里发生的新鲜事儿告诉他,这样他就不会感到无聊啦。
点评:你们真会设身处地地为李林着想,相信你们的电话一定能缓解李林的无聊。
(2)挑战二。
预设1:我们会走过去告诉阿姨前面有共享单车,然后搀扶着阿姨绕过共享单车。
预设2:如果我在旁边的话,我会悄悄跑到阿姨前面,把共享单车移走,这样阿姨就能顺利地通过了。
追问:这两种方式都能够帮助到这位盲人阿姨,可是哪种方式更合适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预设3:如果我们搀扶着阿姨绕过自行车,我觉得有些突然,阿姨可能会觉得没有受到尊重,心里会不舒服。
预设4:我会选择直接把共享单车移走,因为这样不仅能默默地帮助到这位盲人阿姨,还能给其他行人提供方便。
点评:你们能够把对方的需要和困难放在心上,尤其是在帮助他人时还考虑了对方的自尊心和感受,这就是智慧助人。
(3)挑战三。
预设1:面对新转来的同学,我要做一个热情友善的人。我会主动与他交流,可以从一些简单的话题入手,比如问问他喜欢什么游戏、他的家乡在哪里等,这样也许可以打开他的话匣子。
预设2:我可以寻找与他之间的共同兴趣,比如喜欢某个动画片或某种运动,以此为切入点,让浩浩参与到我们的讨论和活动中。
评价:你们真会想办法,相信浩浩在你们的帮助下一定会早日融入集体。
(4)挑战四。
预设1:此时小娜压力很大,我觉得我们可以多陪伴她,倾听她的烦恼,让她知道自己不是在独自面对压力,她有同学们的支持。比如在课余时间和她一起聊聊有趣的话题,缓解她的紧张情绪。
预设2:我们还可以主动充当听众,帮助小娜进行模拟演讲练习。在练习过程中,给予她真诚地反馈,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她不断完善演讲。
预设3:我们还可以请有经验的同学分享经验技巧,可以将自己克服紧张情绪的方法和演讲技巧分享给小娜,让她从中获得启发。
点评:看来你们都是智慧助人小能手!
3.小结:恭喜同学们,顺利通过助人挑战。你们掌握的助人智慧也在不断增长,为你们点赞!
通过学生对实际生活中关爱他人行为的讨论,将所学智慧助人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共同探索了关怀他人的深层智慧一真正的善意需要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之上。希望同学们始终保持友善热忱的初心,在伸出援手时,既充分尊重他人的隐私边界与自主意愿,又能以共情之心感知对方的真实需求。这份温暖而理性的关怀能力,正是点亮“爱心之星”的智慧,让我们共同珍藏这份珍贵的成长印记吧!
爱心之星
板书设计
善于帮助他人
平等 友善 热忱
了解需要
尊重隐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