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我们都是热心人 (第一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我们都是热心人 (第一课时)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11.我们都是热心人(第一课时)
本课内容分析
“我们都是热心人”是本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第二个学习主题,在前一个学习主题的基础之上,逐步推进,有机衔接,主要引导学生发现公共生活中人们相互关爱的行为,感受关爱、传递美好和温暖,愿意在生活中奉献爱心,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做一个热心人,并掌握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善于帮助他人,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
本课共有两个话题,分别是“身边的热心人”和“善于帮助别人”。
“身边的热心人”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关爱他人,或者被他人关爱的经历,这些关爱不局限于校园,也包括校外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满了善良和爱意。通过讲述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引导学生自觉传承雷锋精神。另外,教材通过呈现志愿活动的故事鼓励学生行动起来,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志愿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帮助他人,奉献自己的爱心。
“善于帮助别人”呈现了两个学生虽然有爱心,却不善于助人的情境,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关爱他人是需要讲究方法的,以此引导学生探索正确关爱他人的方法。教材引入真实社会报道,通过剖析鲜活的案例,将助人行为的核心逻辑聚焦于“需求洞察”。这一编排意在让学生直观认识到:唯有精准把握他人实际需求,关爱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避免陷入盲目助人的误区。随后呈现的“特殊的岗位”故事,则展现助人过程中尊重隐私、顺应意愿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助人应以人为本”的观念,从而真正学会帮助他人。
教学活动准备
学习目标设计
1.通过交流和分享活动,发现生活中人们互相关爱的行为,感受公共生活因爱心而更美好。
2.通过了解雷锋等优秀人物的爱心故事,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
3.通过讨论,愿意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献出自己的爱心,成为公共生活中的积极分子,培养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
4.通过辨析、换位思考等,反思自己在关心和帮助他人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学会关爱他人的正确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热心人,感受生活中来自他人的关爱。
2.难点:将帮助他人的正确方法和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树立乐于助人、传递关爱的意识,在生活中做一个热心人。
教学活动设计(共2课时)
第1课时 身边的热心人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凭借出色表现成功点亮了“文明之星”!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大家言行的肯定,更标志着我们已经迈出了成为文明小公民的坚实一步。如今,当我们置身于图书馆、公园、社区等公共场所,会发现这里不仅需要用秩序守护环境,用双手呵护设施,更需要我们用温暖的心传递善意。无论是帮扶跌倒的老人,还是为迷路的小朋友指引方向,每一次互帮互助的行动,都是“爱心之星”闪耀的光芒之源。让我们带着这份责任感共同努力,将下一颗闪耀的“爱心之星”收入囊中!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已有荣誉的基础上,继续在公共场所中践行文明行为,培养爱心和责任感,共同点亮“爱心之星”。
我们先来看看如何获得这颗宝贵的“爱心之星”!
“爱心之星”评选标准
评价维度 (加油) (良好) (优秀)
爱心之星 在生活中愿意帮助他人。 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志愿活动。 愿意在生活中主动献出自己的爱心,并善于帮助他人。
活动一 发现身边的爱
情境创设
教师:生活中处处有爱心,它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出示教材第68页图片)
人们互相关爱的图片
设计意图
本环节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爱,让学生感知爱心并不遥远,爱心就是日常生活中同学、邻里、亲人甚至是陌生人之间的关心和帮助,初步认识和体会日常生活中乐于助人、传递关爱的行为和带来的美好感受。
学习活动
1.教师: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找一找图中的爱心藏在哪里?
2.学生交流。
预设1:放学时,外面下起了大雨,一位同学没有带雨伞,另一位同学和她一起走,共同使用雨伞避雨。
预设2:在小区门口,一位少先队员帮手拿重物的阿姨开门。
预设3:在地铁出站口, 一位阿姨为路人指路。
预设4:在公交车上,一位同学为一位老人让座。
3.提问:回忆一下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得到了什么样的关心和帮助?你当时有什么感受?请你将这份爱,添加在“互相关爱”学习单中吧。
“互相关爱”学习单
“互相关爱”学习单
4.学生交流。
预设1:我不太擅长跳绳,我的好朋友便一直陪我练习,给我鼓励,我特别感谢她的陪伴。
预设2:有一次,我忘了带铅笔,我的同桌二话不说就把他的铅笔借给了我,他的行为让我心里暖暖的。
预设3:我和妈妈去公园玩的时候迷路了,保安叔叔为我们指了路。虽然我们不认识,但是他的热心使我感觉我们并不陌生。
预设4:我和好朋友在公园放风筝的时候,风筝缠在了树上,我们很着急,旁边的叔叔帮我们取了下来,我很开心。
5.过渡:听了大家的讲述,我能感受到大家在得到别人帮助时的感动和感激之情,那大家有没有主动帮助过别人呢?你当时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继续完善“互相关爱”学习单吧。
“互相关爱”学习单
“互相关爱”学习单
6.学生交流。
预设1:我的邻居王奶奶腿脚不方便,我经常帮她倒垃圾。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应该这样做。
预设2:坐公交和地铁时,我会给老年人让座。当他们对我说“谢谢”的时候,我很开心。
预设3:同学忘带文具时,我会主动借给他们,能帮到他们,我感到自豪和开心!
7.小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被别人帮助是快乐的,帮助别人也很快乐。不仅在校园里,在我们生活的任何角落里都充满着善良和热情,原来有这么多热心人在帮助他人传递关爱! (板书:身边之爱)
课堂评价
能够通过回忆生活中互相关爱的画面,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爱,丰富学生对于爱的认知。
活动二 学习雷锋好榜样
导入新课
1.教师:说到热心人,相信大家一定会想起一个人,他这一生中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毛主席曾亲自为他题词,号召大家向他学习。你们猜到他是谁了吗?
2.播放视频《雨中送母子》。(内容:雷锋雨中护送母子回家。)
学习活动
1.教师:你们还知道哪些雷锋助人的故事,课前同学们借助学习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搜集,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雷锋故事我来讲”学习单
故事内容 体现出的美好品质
设计意图
通过课前收集雷锋助人故事,课上分享雷锋助人故事,引导学生感悟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精神,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像雷锋一样,在他人有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个热心人。
2.学生交流。
预设1:雷锋的战友乔安山的母亲生病,雷锋瞒着乔安山给他家里寄了20块钱,直到乔安山的母亲来信,乔安山才知道这件事。雷锋十分关心战友,我们要向他学习。
预设2:雷锋出差时,一上火车就为旅客端茶送水、打扫卫生。他曾在车站发现一位大嫂把车票和钱弄丢了,就用自己的津贴给这位大嫂买了一张火车票。雷锋及时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为他点赞!
预设3:雷锋上小学途中要经过一座小桥,每逢雨季,河水上涨淹没小桥,低年级的同学不敢过桥。这时候雷锋就会蹲下身子,把他们一个一个背过桥,放学后再把他们背回来。雷锋关心爱护低年级学生,用实际行动解决他们的困难,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预设4:1960年辽阳发生水灾,雷锋将平时节省下来的100元钱捐给了辽阳灾区人民。雷锋很有爱心,我们要向他学习。
预设5:雷锋经常把自己的图书分享出来供大家学习,手把手教战友认字。知道战友的裤子被烧了几个洞,他半宿没睡,把自己的帽子拆下来,为对方补裤子。雷锋乐于助人,心里总是想着别人。
3.提问:听了这么多雷锋的故事,你觉得雷锋是个怎样的人呢?
4.学生交流。
预设1:雷锋生活节俭,经常捐款捐物,我认为他是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
预设2:雷锋是个充满爱心的人,心里总是想着他人,经常为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预设3:雷锋做好事不留名,总是默默帮助他人,真是一个无私的人。
预设4:他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他人,是一个伟大的人。
预设5:我觉得雷锋是个热心的人,他为大家做了很多好事。
5.小结:雷锋叔叔虽然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雷锋精神永不褪色,榜样力量代代相传。“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热心帮助他人的代名词,今天我们不仅需要学习雷锋精神,更需要身体力行地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以爱心传递温暖,用爱心激发爱心,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让社会变得更美好。(板书: 学做雷锋)
课堂评价
能够与同学分享雷锋的事迹,共同学习、感悟雷锋精神,能以雷锋为榜样,积极奉献爱心、热心助人,做雷锋精神的传承者。
活动三 传递爱心在行动
导入新课
1.过渡:我们身边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雷锋”, 他们乐于助人,传递爱心,正是因为有这些热心人做的热心事,我们的生活才充满了温情。
2.出示图片。
学雷锋模范照片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紧扣时政热点,以2025年亚冬会为背景,讲述亚冬会志愿者的故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在生活中传递关爱。
1.讲述亚冬会志愿者的故事《亚冬会志愿场上的“钢铁引导员”——优秀志愿者刘明》。
2025年初,哈尔滨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体育盛宴——亚冬会。在这场冰雪盛会中,志愿者们像一片片雪花,悄然融入每一个角落,用高度的热情和专业的技能,为这场盛会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在亚冬会城市侧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上,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志愿者,他叫刘明,是一位退役军人。他用他的坚韧与严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志愿服务传奇。
退役后的刘明秉承着“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信念,并未选择安逸,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加艰难却充满挑战的道路——志愿服务。 在红十字应急保障的培训课堂上,刘明以军人的严谨和专注,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他认真听讲,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考试时,他声音洪亮,动作标准,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军营,赢得了老师的连连称赞。
当亚冬会的号角吹响,刘明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城市的志愿服务活动。在这里,他再次展现出了军人的风采和担当。无论是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的引导服务,还是在室外寒风凛冽中的坚守,刘明都以一种近乎苛刻的标准要求自己。他的站姿标准挺拔,如同松柏般屹立不倒;他的行动迅速果断,带着军人的雷厉风行,让人不禁为之一振。
在刘明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退役军人的风采与力量,也看到了志愿服务的温暖与希望。他的故事,如同一曲激昂的战歌,激励着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优秀志愿者刘明
设计意图
通过讲述志愿者的故事,加深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理解,增强他们主动参与志愿活动的意愿。(1)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学生交流。
预设1:我觉得刘明叔叔很棒,他参与了城市侧志愿服务活动,是一名很棒的志愿者,我要向他学习。
预设2:刘明叔叔是一个热心人,他在志愿活动中做了许多为他人服务的好事儿。
预设3:我也想像刘明叔叔一样当一名志愿者,帮助别人!
预设4;刘明叔叔向世界展示了我们中国人乐于助人的美德,我感到特别骄傲和自豪。
(3)过渡:同学们,志愿服务是润物无声的爱心善举,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像刘明这样的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2.38亿人,展现出我们国家志愿服务的广泛参与度和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积极态度。
2.联系实际:身边的志愿活动。
(1) 过渡:同学们,志愿服务不仅仅包含大型活动中的服务,它也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你或身边的人参加过志愿者活动吗?如果参加过,请分享一下你们的经历。
(2)学生交流。
预设1:我周末的时候会在小区当志愿者,捡拾小区的垃圾,美化小区的环境。
预设2:我参加了学校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定期帮助低年级的弟弟妹妹们打扫班级卫生。
预设3:我和妹妹每年都会帮助农村的留守儿童,我们为他们捐献了衣服、玩具和学习用品。
预设4:我在图书馆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我与小伙伴们一起整理、擦拭书架,把放错位置的书进行归位。
预设5:我的爸爸是一名医生,他是社区义诊的志愿者,会免费帮助社区的居民看病。
(3)提问:你们觉得志愿服务的意义是什么?
(4)学生交流。
预设1:帮助他人,传递爱心。
预设2:提升自我,培养责任感。
预设3:促进社会和谐,传递正能量。
(5)小结:志愿服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帮助他人,更在于通过这些活动,我们能够培养良好的品德,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3.教师:作为一名社会小公民,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请根据下面的问题完成自己的志愿者行动倡议书。
(1)提问:如果你有机会参加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你会怎么做?
(2)学生交流。
预设1:提前做好准备,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预设2:以刘明叔叔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任务。
预设3:用心服务每- -位需要帮助的人,传递友好和热情。
(3)提问: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志愿服务呢?
(4)学生交流。
预设1:参加学校和社区的宣传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志愿服务的意义。
预设2:举办志愿服务活动分享会,分享志愿故事,激发他人的兴趣。
(5)提问:你打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志愿精神?
(6)学生交流。
预设1: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帮助同学、关爱老人等。
预设2: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志愿活动。
预设3: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让更多人参与志愿活动。
4.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完成志愿者行动倡议书吧!
志愿者行动倡议书
5.小结:志愿服务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福。它让我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收获了成长和快乐。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种志愿精神传承下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让爱心和温暖在社会中传递。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板书:爱心行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通过制订志愿者行动倡议书,将文明公民的责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课堂评价
能够讲述自己参与志愿服务或者身边志愿者的故事,加深对志愿服务的认识,愿意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增强参与的积极性。
课堂小结
在今后的生活中,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做一个热心人, 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用实际行动来践行雷锋精神,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你们每一次善意的付出,都是一抹闪耀的星光,而此刻,你们正带着这份珍贵的品质,大步迈向象征着爱与奉献的“爱心之星”!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板书设计
身边的热心人
身边之爱
学做雷锋
爱心行动
他人对我的爱
我对他人的爱
我对他人的爱
他人对我的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