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新课导入【一网民发布低毁“九三阅兵”言论被警方依法查处】 9月3日,襄阳网警工作中发现有网民孟某某(男,47岁)在微信朋友圈网友转发 央视“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直播”的评论中针对“九三阅兵”活动发表诬蔑、 低毁性不当言论。且在其他网民表达爱国言论时,孟某某进行每辱嘲讽并散布谣 言,引发网民强烈愤慨。 公安机关立即展开调查,孟某某到案后对其违法行为供认不讳。鉴于孟某某的言论 亵卖国家和民族情感,损害网民爱国拥军情结,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涉嫌寻衅滋 事。9月4日,枣阳公安依法对违法行为人孟某某处以行政拘留。 网警提醒:伟大的抗战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任何企图歪曲、亵卖抗战历 史、低毁参阅军人、伤害爱国感情的行为必将受到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对此,你有何启示?我们要谨言慎行,树立法治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公民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6.1 树立法治观念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政治认同:通过了解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理解友善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价值,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意识。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友善待人、宽容他人、换位思考、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将友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法治观念:让学生明确宽容是有原则的,在涉及道德底线与法律等原则问题上要坚守立场,强化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友善行为,营造和谐社会氛围。核心素养目标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认同法治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认同和敬畏法律,积极响应国家法治建设号召,坚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信心。道德修养:将法治观念与道德修养相结合,明白守法是基本道德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以法律和道德双重标准规范自身行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法治观念:理解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意识。责任意识: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营造法治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健全人格:通过树立法治意识,培养自律、理性、负责的人格品质,在面对问题和冲突时,能运用 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学习导航阅读P46-49,主体部分慢读,材料部分快读,找出并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3分钟)法律的含义、要求?法治观念的体现?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如何树立法治观念?生活观察某小区高层发生火灾,消防员小谢在抢险灭火过程中壮烈牺牲,上级部门批准他为烈士。曾某在100多人的网上聊天群里公然发表侮辱性言论,歪曲小谢英勇牺牲的事实。对此,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曾某的行为构成对烈士小谢名誉的侵害,侵犯了社会公共利益。人民法院判决曾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在报纸上公开赔礼道歉。该案判决后,参与审理的人民陪审员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到校园、社区、企业以案释法,助推树立尊崇英烈、尊重英雄的良好社会风尚。思考:曾某的行为给你什么警示?人民陪审员以案释法的行为有什么意义?警示我们要尊重英雄烈士,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规范自身行为,避免触犯法律。以案释法的行为有利于增强公民的观念和意识,学会依法办事,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提升法治素养。同时也有利于营造尊崇英烈、尊重英雄的良好社会风尚。聚焦“生活事件”,红线不可触碰生活观察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法律明确了“尊崇英烈”是 公民的义务,“低毁英烈”是违法行为,这体现出法律作为“行为规 范”的作用:法律通过处罚违法者、 支持维权诉讼,为英烈名誉荣誉提 供保障,体现法律是“评价行为是 否合法的准绳”。课堂笔记思考:你知道哪些法律?法律具有怎样的作用?宪法、刑法、义务教育法等;规范人们的行为。1.法律的内涵、要求?(1)内涵: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民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2)要求: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生活中的这些违法行为是哪些因素造成的?法治观念淡薄,没有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透过社会现象,认识法治观念“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心里。”——卢梭“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习近平结合上述名言,说说法治观念有哪些体现?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法治观念体现为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2.法治观念的体现?198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实施完成了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取得了重要成果。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法治教育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能力明显增强。中宣部委托国家统计局形成的《2020年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人数居第一位,“遇事讲法、遇事找法”逐步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透过社会现象,认识法治观念结合材料,谈谈为什么国家要开展普法活动?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当法律真正铭刻在内心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会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课堂笔记3.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①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国家尊严、实现人民权利与自由的重要保障。(P46蓝色字体)②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会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p47探究与分享拐卖儿童罪在法律上的定义是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儿 童的行为,是拐卖儿童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妇女、儿童罪】拐 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 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 没收财产结合材料,说说余华英的行为触犯了什么法律?她因触犯法律受到制裁说明什么道理??课堂笔记4.怎样树立法治观念?①敬畏和信仰法律。我们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敬畏法律规则,相信法律的力量,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探究与分享近年来,一些学校组织青少年广泛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情景剧展演、法律辩论赛、法律学习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主题活动。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律辩论赛法律学习宣传活动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说说你的收获。活动:法治手抄报、国旗下法治讲话等。收获:学习了法律知识,增强了法治意识,提升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课堂笔记4.怎样树立法治观念?②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正确理解法律;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理性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探究与分享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两名乘客行为的看法两位乘客的做法是错误的。两位乘客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违反了法律规定,也违背了道德和社会责任。他们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谴责。这也警示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列车即将发车,两位乘容却堵住车门,不让列车启动。原来,他们的同伴还未赶到。面对乘务人员的劝阻和其他乘客的谴责,两人不以为意,态度嚣张,导致发车延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两人予以行政拘留十天的处罚。课堂笔记4.怎样树立法治观念?③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从遵守规则做起,如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垃圾分类、杜绝餐饮浪费、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营造尊崇法治的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课堂笔记4.怎样树立法治观念?①敬畏和信仰法律。我们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敬畏法律规则,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②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我们要学习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正确理解法律;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③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从遵守规则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营造尊崇法治的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树立法治观念法律内涵与要求法治观念的体现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怎样树立法治意识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①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国家尊严、实现人民权利与自由,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②只有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会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敬畏和信仰法律积极主动学习法律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课堂练习法治观念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下列行为能体现良好法治观念的是( )①因所乘航班延误,李某大闹候机厅,辱骂机场工作人员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张某严守纪律,坚决保守国家秘密③某私营企业老板赵某自觉缴纳税款,为国家税收作贡献④方某看不惯王某在小区随意占道停车,将其车划伤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B课堂练习2. 下面是某校八年级(2)班开展的法治主题教育活动摘要。☆“法律案例我审判”——模拟法庭☆“法律知多少”——法律知识竞赛☆“法治宣传进课堂”——法律学习宣传活动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 )A.学会独立慎思,守好道德底线B.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C.完善法治思维,学会调控情绪D.锻炼意志品质,增强抗挫能力B课堂练习3.“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这启示我们( )A.法律可以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B.法治时代只需要法律,不需要道德C.要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法律D.遵守社会规则,尊法学法守法用法C课堂练习4. 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不断发生,不少未成年人倚仗自己“未成年人”的身份为所欲为。央媒发声:“年龄不应是违法犯罪的挡箭牌。”从法律角度看,这要求青少年( )①主动学法、用法,自觉遵纪守法②要严惩校园霸凌者,维护校园安定③敬畏和信仰法律,敬畏法律规则④坚持完善各项制度,减少校园霸凌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A课堂练习4. 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不断发生,不少未成年人倚仗自己“未成年人”的身份为所欲为。央媒发声:“年龄不应是违法犯罪的挡箭牌。”从法律角度看,这要求青少年( )①主动学法、用法,自觉遵纪守法②要严惩校园霸凌者,维护校园安定③敬畏和信仰法律,敬畏法律规则④坚持完善各项制度,减少校园霸凌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A【以案说法 启思导行】中学生常某某(16周岁)因琐事与侯某某发生矛盾,伙同刘某某(15周岁)在学校厕所对侯某某(16周岁)进行殴打,造成恶劣影响。根据相关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对常某某、刘某某作出行政拘留并处罚款的决定,责令监护人对该二人严加管教。(1)这一案例给我们哪些警示 (2)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同学们准备为增强中学生的法治观念制订一份行动计划书,请你帮助他们完成。①(道理)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不可违,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②(做法)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行动计划书①在思想上,我打算: ②在行动上,我打算: ①敬畏和信仰法律,坚持宪法法律至上,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②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从遵守规则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尚德守法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1 树立法治观念.pptx 孟某发表不当言论视频.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