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树立法治观念课件(共25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树立法治观念课件(共25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新课导入
【一网民发布低毁“九三阅兵”言论被警方依法查处】 9月3日,襄阳网警工作中发现有网民孟某某(男,47岁)在微信朋友圈网友转发 央视“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直播”的评论中针对“九三阅兵”活动发表诬蔑、 低毁性不当言论。且在其他网民表达爱国言论时,孟某某进行每辱嘲讽并散布谣 言,引发网民强烈愤慨。 公安机关立即展开调查,孟某某到案后对其违法行为供认不讳。鉴于孟某某的言论 亵卖国家和民族情感,损害网民爱国拥军情结,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涉嫌寻衅滋 事。9月4日,枣阳公安依法对违法行为人孟某某处以行政拘留。 网警提醒:伟大的抗战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任何企图歪曲、亵卖抗战历 史、低毁参阅军人、伤害爱国感情的行为必将受到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
对此,你有何启示?
我们要谨言慎行,树立法治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6.1 树立法治观念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政治认同:通过了解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理解友善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价值,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意识。
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友善待人、宽容他人、换位思考、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将友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法治观念:让学生明确宽容是有原则的,在涉及道德底线与法律等原则问题上要坚守立场,强化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友善行为,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核心素养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法治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认同和敬畏法律,积极响应国家法治建设号召,坚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信心。
道德修养:将法治观念与道德修养相结合,明白守法是基本道德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以法律和道德双重标准规范自身行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
法治观念:理解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意识。
责任意识: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营造法治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
健全人格:通过树立法治意识,培养自律、理性、负责的人格品质,在面对问题和冲突时,能运用 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
学习导航
阅读P46-49,主体部分慢读,材料部分快读,找出并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3分钟)
法律的含义、要求?
法治观念的体现?
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
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生活观察
某小区高层发生火灾,消防员小谢在抢险灭火过程中壮烈牺牲,上级部门批准他为烈士。曾某在100多人的网上聊天群里公然发表侮辱性言论,歪曲小谢英勇牺牲的事实。对此,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曾某的行为构成对烈士小谢名誉的侵害,侵犯了社会公共利益。人民法院判决曾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在报纸上公开赔礼道歉。
该案判决后,参与审理的人民陪审员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到校园、社区、企业以案释法,助推树立尊崇英烈、尊重英雄的良好社会风尚。
思考:曾某的行为给你什么警示?人民陪审员以案释法的行为有什么意义?
警示我们要尊重英雄烈士,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规范自身行为,避免触犯法律。以案释法的行为有利于增强公民的观念和意识,学会依法办事,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提升法治素养。同时也有利于营造尊崇英烈、尊重英雄的良好社会风尚。
聚焦“生活事件”,红线不可触碰
生活观察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法律明确了“尊崇英烈”是 公民的义务,“低毁英烈”是违法行为,这体现出法律作为“行为规 范”的作用:法律通过处罚违法者、 支持维权诉讼,为英烈名誉荣誉提 供保障,体现法律是“评价行为是 否合法的准绳”。
课堂笔记
思考:你知道哪些法律?法律具有怎样的作用?
宪法、刑法、义务教育法等;
规范人们的行为。
1.法律的内涵、要求?
(1)内涵: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民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要求: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生活中的这些违法行为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法治观念淡薄,没有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透过社会现象,认识法治观念
“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心里。”
——卢梭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习近平
结合上述名言,说说法治观念有哪些体现?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体现为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2.法治观念的体现?
198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实施完成了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取得了重要成果。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法治教育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能力明显增强。中宣部委托国家统计局形成的《2020年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人数居第一位,“遇事讲法、遇事找法”逐步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
透过社会现象,认识法治观念
结合材料,谈谈为什么国家要开展普法活动?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当法律真正铭刻在内心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会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
课堂笔记
3.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国家尊严、实现人民权利与自由的重要保障。(P46蓝色字体)
②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会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p47
探究与分享
拐卖儿童罪在法律上的定义是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儿 童的行为,是拐卖儿童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妇女、儿童罪】拐 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 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 没收财产
结合材料,说说余华英的行为触犯了什么法律?她因触犯法律受到制裁说明什么道理??
课堂笔记
4.怎样树立法治观念?
①敬畏和信仰法律。
我们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敬畏法律规则,相信法律的力量,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
探究与分享
近年来,一些学校组织青少年广泛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情景剧展演、法律辩论赛、法律学习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主题活动。
模拟法庭
法律知识竞赛
法律辩论赛
法律学习宣传活动
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说说你的收获。
活动:法治手抄报、国旗下法治讲话等。收获:学习了法律知识,增强了法治意识,提升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课堂笔记
4.怎样树立法治观念?
②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
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正确理解法律;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理性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探究与分享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两名乘客行为的看法
两位乘客的做法是错误的。两位乘客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违反了法律规定,也违背了道德和社会责任。他们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谴责。这也警示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列车即将发车,两位乘容却堵住车门,不让列车启动。原来,他们的同伴还未赶到。面对乘务人员的劝阻和其他乘客的谴责,两人不以为意,态度嚣张,导致发车延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两人予以行政拘留十天的处罚。
课堂笔记
4.怎样树立法治观念?
③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从遵守规则做起,如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垃圾分类、杜绝餐饮浪费、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营造尊崇法治的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
课堂笔记
4.怎样树立法治观念?
①敬畏和信仰法律。我们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敬畏法律规则,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
②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我们要学习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正确理解法律;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③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从遵守规则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营造尊崇法治的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
树立法治观念
法律内涵与要求
法治观念的体现
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怎样树立法治意识
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①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国家尊严、实现人民权利与自由,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②只有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会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
敬畏和信仰法律
积极主动学习法律
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课堂练习
法治观念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下列行为能体现良好法治观念的是( )
①因所乘航班延误,李某大闹候机厅,辱骂机场工作人员
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张某严守纪律,坚决保守国家秘密
③某私营企业老板赵某自觉缴纳税款,为国家税收作贡献
④方某看不惯王某在小区随意占道停车,将其车划伤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
课堂练习
2. 下面是某校八年级(2)班开展的法治主题教育活动摘要。
☆“法律案例我审判”——模拟法庭
☆“法律知多少”——法律知识竞赛
☆“法治宣传进课堂”——法律学习宣传活动
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 )
A.学会独立慎思,守好道德底线
B.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
C.完善法治思维,学会调控情绪
D.锻炼意志品质,增强抗挫能力
B
课堂练习
3.“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这启示我们( )
A.法律可以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
B.法治时代只需要法律,不需要道德
C.要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法律
D.遵守社会规则,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C
课堂练习
4. 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不断发生,不少未成年人倚仗自己“未成年人”的身份为所欲为。央媒发声:“年龄不应是违法犯罪的挡箭牌。”从法律角度看,这要求青少年( )
①主动学法、用法,自觉遵纪守法
②要严惩校园霸凌者,维护校园安定
③敬畏和信仰法律,敬畏法律规则
④坚持完善各项制度,减少校园霸凌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A
课堂练习
4. 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不断发生,不少未成年人倚仗自己“未成年人”的身份为所欲为。央媒发声:“年龄不应是违法犯罪的挡箭牌。”从法律角度看,这要求青少年( )
①主动学法、用法,自觉遵纪守法
②要严惩校园霸凌者,维护校园安定
③敬畏和信仰法律,敬畏法律规则
④坚持完善各项制度,减少校园霸凌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A
【以案说法 启思导行】
中学生常某某(16周岁)因琐事与侯某某发生矛盾,伙同刘某某(15周岁)在学校厕所对侯某某(16周岁)进行殴打,造成恶劣影响。根据相关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对常某某、刘某某作出行政拘留并处罚款的决定,责令监护人对该二人严加管教。
(1)这一案例给我们哪些警示
(2)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同学们准备为增强中学生的法治观念制订一份行动计划书,请你帮助他们完成。
①(道理)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不可违,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②(做法)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行动计划书
①在思想上,我打算:
 
②在行动上,我打算: 
①敬畏和信仰法律,坚持宪法法律至上,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②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从遵守规则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尚德守法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