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大家排好队 教学设计及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 第16课大家排好队 教学设计及反思

资源简介

新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大家排好队教学设计
01.教材分析:
《大家排好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讲文明”的第4课。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的文明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追求美好自我的过程中提升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激发责任意识。本课共有两个板块:“还是排队好”和“怎样排好队”。本设计为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板块“还是排队好”。教材旨在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公共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排队,结合活动体验和生活经历,感受、理解并认同排队的积极意义。
0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还处于前习俗阶段,对排队的认知还不够深入。学生对排队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直观的表面现象上,缺乏对排队深层的思考,如秩序、公平和尊重等。同时,学生处于入学适应性阶段,自觉排队的意识和良好的排队习惯尚未形成,在排队时,插队、争抢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需要多次提醒和反复练习才能建立起自觉排队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排队的意义,养成良好的排队习惯。
03.教学目标:
1.通过绘本故事、调查讨论、创编儿歌,知道在哪些公共场所需要排队。
2.通过情境辨析、角色扮演,感受、理解并认同排队的积极意义。
3.形成在不同的公共场合自觉排队的意识,初步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04.教学过程:
一、交流引导,任务驱动:学做排队小标兵。
(一)创设单元情境。
小朋友们,“文明号”神奇校车又开进我们的课堂了。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乘坐“文明号”神奇校车,去学做一名“排队小标兵”,大家愿意吗?
(二)明确本课任务。
引入学习伙伴乐乐: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乐乐。这学期我被评为了学校的“排队小标兵”。你们知道吗?要成为一名“排队小标兵”,要掌握不少本领呢!“文明号”神奇校车会带着大家寻找成为“排队小标兵”的小锦囊,搜集成功,就能成为“排队小标兵”啦!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情境,利用“文明号”神奇校车的神秘感和乐乐的榜样力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成为“排队小标兵”的兴趣。通过设置具体的学习任务,使学习过程具有目标性和趣味性,引导孩子们主动探索和实践,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二、链接生活,自然生发:排队场所我能找。
(一)大自然站。
1.出示绘本《排队啦,排队啦》:观察并交流大自然里哪些地方需要排队。
2.初步感知排队:看着小蚂蚁排队搬运粮食,小鸭子排队去游泳,你有什么感受?
3.出示图片:感受大自然里其他植物、动物的排队画面。
4.小结:小动物们、植物们排好了队,大自然多么神奇、多么美丽。
【设计意图】:通过绘本引入,引导孩子们细致观察大自然中动物和植物的排队现象,将自然界中的排队现象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相链接,欣赏大自然排队之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初步感知排队带来美好。
(二)校园站。
1.同桌交流校园排队场所。
2.分享:学校里哪些地方要排队。
3.出示小朋友们在学校排队的照片,交流感受。
4.儿歌小结:感悟校园生活因排队美好。
(乐乐评价:小朋友们,你们真棒,找到了这么多的校园里的排队场所,把校园排队小锦囊贴在自己的胸口吧。)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校园内的排队场所,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排队在校园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规则意识。同时,利用儿歌这一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校园排队场所编成儿歌,既便于孩子们记忆,又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排队规则的理解和认同,有助于良好排队习惯的养成。
(三)公共场所站。
1.出示课前小调查:离开校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排队。
2.学生分享交流。
3.回顾:公共场所排队图片。
4.创编一句公共场所排队儿歌:排队啦,排队啦!()要排队。
5.小结:大家排好队,公共场所真和谐。
(乐乐评价:小朋友们,你们认真学习的样子真让我佩服,我要为你们点个赞!经过仔细观察,你们已经知道了无论是校园里,还是其他公共场所,都需要大家排好队,恭喜你们找到公共场所的排队小锦囊。)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小调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观察并记录公共场所的排队情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分享交流回顾,创编公共场所排队儿歌,继续加深学生对公共场所要排队的理解和认同,使他们初步感知排队对于维护公共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三、生活在场,活动体验:排队好处我知道。
(一)排队小剧场一:上下楼梯要排队。
1.出示视频:小朋友排队下楼。
2.交流:发现了哪些不文明的行为?
3.思考:小女孩不文明排队会造成的后果?
4.小结:所以在人多的公共场所,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的安全,我们一定要记得排好队,排好队才安全。(板贴:安全)
(乐乐评价:小朋友们,安全排队小锦囊送给大家。)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场景,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排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寻找不文明现象,并思考可能带来的后果,树立“排队即安全”的观念,帮助学生将排队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排队小剧场二:上下车要排队。
1.出示图片:小朋友去春游,准备上车。
2.交流.:发现了什么问题?
3.思考:如果大家都抢着第一个上车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4讨论:不排队上车带给我们的问题可真不少,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5.学生上前给剧中人物排队。
6.随机采访:为什么这么排呢?
7.小结:公共场所要排好队,耐心等一等,这样做事才会更有效、更有序。(板贴:有序)
(乐乐评价:小朋友们,有序排队小锦囊也快快贴起来吧。)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上车的场景,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实际操作,强调公共场所排队的重要性,以及排队带来的有序性。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有序即高效”的观念,认识到排队不仅是遵守规则的表现,更是提高做事效率的关键。
(三)排队小剧场三:玩游戏要排队。
1.出示视频:小朋友玩游戏。
2.交流:剧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3.互动:你们想玩这个游戏吗?谁愿意和老师一起玩?
4.创设情境:哎呀,队伍好长,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玩呀?我到前面去吧,这样就可以先玩了。小朋友们,我可以这样做吗?
5.学生思辨,劝导老师排队。
6.小结:原来,排好队轮流玩,可以让我们玩得更公平。(板贴:公平)
(乐乐评价:小朋友们,公平排队小锦囊现在属于你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展示小朋友喜欢的游戏,将学生带入一个熟悉且富有吸引力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排队的公平性问题。通过让学生劝导老师排队,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说服力,同时加深对排队重要性的认识。学生通过思辨和劝导,树立起“排队即公平”的观念。
(四)交流小结,评选“排队小标兵”。
1.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排队小锦囊呢?
(教师评价,颁发“排队小标兵”徽章)
2.乐乐评价:小朋友们,你们找到了那么多排队场所,明白了排好队能带给我们许多好处,并能自觉排好队,真是一群优秀的“排队小标兵”。
3.学生自评,戴“排队小标兵”徽章。
4.儿歌小结。(板贴:文明)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小结,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对排队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排队重要性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规则意识。通过评选“排队小标兵”,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积极性,鼓励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排队,形成良好的排队习惯。最后儿歌小结,进一步强调排队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社会文明的表现。
四、课外延伸,生活践行:争做“文明小使者”。
1.认识“北京排队日标志”。
2.出示:《中小学生守则》,要求我们“自觉礼让排队”。
3.小结:让我们从自觉排队做起,努力成为“文明小使者”。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北京排队日标志”,让学生了解这一特殊日子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借助《中小学生守则》的权威性,加深学生对排队行为的认知,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觉排队的习惯。同时,回望单元主题“文明”,鼓励孩子将课堂所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生活中继续践行,争做“文明小使者”。
五、课堂总结:
1.总结:愉快的一节课就要结束了,排队小标兵们,我们要怎么回到自己的教室呢?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整理好桌面垃圾,拿好书本,全体起立,门口排队。
2.学生排队回教室。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排队回教室的实际行动,将本节课所学的排队规则应用于现实生活情境中,从而加深学生对排队规则的理解和记忆。这种实践应用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排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秩序感。
05.板书设计:
06.教学反思: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强调,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素养,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在本节课中,我围绕“排队”这一主题,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规则意识和文明习惯方面做了如下思考。
一、立足单元视域,明确教学目标。
在单元视域下,教学设计应注重整体性和连贯性,明确各课时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围绕核心主题展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了解在哪些公共场所需要排队,理解排队带来的积极意义,形成在不同的公共场合自觉排队的意识,初步养成在实际生活中自觉排队的习惯。这些目标紧密围绕“我们讲文明”的单元核心主题,旨在培养学生排队的意识和习惯,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道德水平。
二、创设情境任务,推动学习进程。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多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乐乐这一学习伙伴的角色设定,为学生设定了成为“排队小标兵”的任务目标,并设计了寻找排队小锦囊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排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我创设“文明号”神奇校车的情境,设置了“大自然站”、“校园站”、“公共场所站”多个站点式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交流、体验,从而深刻认识到排队的重要性。
三、链接学生生活,促进道德构建。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的道德认知是通过与社会环境的互动而逐渐发展的。通过链接生活,辨析道德情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
在“生活在场,活动体验”环节,通过三个排队小剧场的呈现,将排队的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辨析这些情境中的道德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在每个小剧场后,都设计了相应的讨论和交流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辨析情境中的道德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例如,在“玩游戏要排队”的小剧场中,通过创设“插队”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辨插队的危害和排队的公平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排队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