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吃饭有讲究 教学设计及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吃饭有讲究 教学设计及反思

资源简介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吃饭有讲究教学设计及反思
01.教材分析:
《吃饭有讲究》是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养成良好习惯”的第二课。本课由四个板块组成,“饭前要洗手”、“听听食物的诉说”、“餐桌上的礼仪”和“我在餐桌上”。本课设计为第一课时教学,主要完成前两个板块的内容。第一板块“饭前要洗手”旨在引导学生知道饮食卫生保障着我们的健康成长,养成饮食卫生的好习惯。第二板块“听听食物的诉说”旨在让学生知道不同食材有不同的营养,我们的健康需要全面、均衡的营养补给,知道有毒、有害食品对我们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危害。
02.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饮食卫生、科学用餐的知识,他们或多或少是懂得一些的,但是懂得离真正的养成好习惯是有差距的。大部分一年级学生都知道饭前要洗手,但并不清楚正确手洗的方法,也没有养成饭前洗手好习惯;在饮食方面,他们大多以“喜欢吃”作为自己选择食物的标准,均衡饮食、科学用餐和食品安全方面的常识较为匮乏,挑食、偏食以及暴食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吃好饭,好好吃饭是儿童健康成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03.教学目标:
1.通过科学验证、动手操作,知道饭前洗手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七步洗手法”,养成饭前洗手的卫生习惯。
2.通过自由搭配晚餐、讨论交流等活动,了解食物各有营养价值,养成均衡饮食、适量饮食的好习惯。
04.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蔬菜水果碰碰碰。
环节一:吃饭讲卫生。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1.谈话创设情境:小朋友们,欢迎再次来到好习惯宇宙。上一节课我们成功登陆了作息星球,这节课一起去吃饭星球看看吧。谁来啦?大家跟他打声招呼吧。
2.引出学习伙伴:大家好,我是大头儿子,欢迎你们来到吃饭星球。妈妈总说我们吃饭星球有许多明亮的星星,只有吃饭讲究的小朋友才能看到它们,可是吃饭那么简单,会有什么讲究呢?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来我家做客帮我找一找吗?
【设计意图】将大单元情境引入课堂,同时以去大头儿子家做客的方式贯串整堂课,使学生在同一情境下探索学习,帮助大头儿子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视频故事,提出问题。
1.视频:大头儿子不洗手吃东西。
2.交流:说一说什么情况下需要洗手。
3.提问:手看起来不脏也需要洗吗?
(三)科学验证,明确洗手重要性。
1.观看实验:小头爸爸专门为此做了一个实验,他请大头儿子用小手在培养基上轻轻按下一个手印,两天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交流感受:在显微镜里你看到了什么?
3.实验结果:一双未洗过的手有80万个细菌。
【设计意图】通过科学实验,让学生亲眼看见细菌,感受细菌的无处不在,同时进行科普。
(四)实践体验,学习七步洗手法。
怎么洗手才能把手上的细菌和病毒都赶跑呢?
1.选一选、说一说,明确洗手前的准备。
(1)选一选洗手前的准备:流动的水和脸盆水;洗手液、免洗洗手液、消毒湿巾
(2)说一说:为什么这样选呢?
2.学一学七步洗手法。
(1)分步教学。
跟着老师模拟七步洗手法,同时引出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板贴)
(2)跟口诀快速巩固。
跟着老师一起念念口诀做一遍吧。内:搓手掌;外:洗手背;夹:擦指缝;弓:扭指背;大:转大弯;立:揉指尖;腕:转手腕。
(3)视频演练。
哇!恭喜大家打败了病毒和细菌,获得胜利!
【设计意图】通过明确洗手前的准备和七步洗手法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洗手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通过分步教学、口诀巩固和视频演练,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七步洗手法的每个步骤。
(五)情境判断:吃饭时还要注意哪些卫生习惯?
小朋友们,饭前要洗手,千万别忘掉,除了洗手,吃饭时还要注意哪些卫生习惯呢?下面的情景如果你觉得对的√,错的打一个大大的×。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引导学生思考吃饭时需要注意哪些卫生习惯,旨在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个人饮食卫生,帮助学生形成好习惯。
小结:小朋友们真是太棒啦,知道的卫生习惯可真不少,成功帮助大头儿子找到一颗卫生星。为你们点赞!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和身边的人吃饭有讲究,吃饭讲健康。
环节二:吃饭讲健康。
(一)小小营养搭配师。
1.音频过渡:小朋友们,谢谢大家,吃饭讲卫生我一定会努力做到。那么吃饭除了讲卫生,还要讲什么呢?
2.围裙妈妈的任务:做做小小营养搭配师,为大头儿子搭配一份营养晚餐。
(1)明确任务要求。
(2)根据表格选一选。
(3)说一说各类食物的营养。
(4)知道有毒、变质的食物不能吃;多油、多糖不怎么健康的食物要少吃。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小小营养搭配师的活动。引导学生知道不同食材有不同的营养,我们的健康需要全面、均衡的营养补给。
(二)吃饭健康歌。
围裙妈妈为了表示感谢,送给大家一首吃饭健康歌。来,让我们拍着小手跟着老师一起来念一念吧。
(三)我的营养健康餐。
1.明确学习要求。
(1)圈一圈:同桌用不同颜色的笔在菜单中圈一圈自己想选择的菜。
(2)说一说:介绍自己的营养餐。
2.同学交流搭配是否合理。
【设计意图】本活动既提高了一年级学生课堂参与度,又检验了他们的学习成果。能初步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会合理搭配餐食,将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小结:小朋友们都太棒了,知道了怎样搭配一顿营养健康餐。我们平时要注意合理搭配食物,(板贴:吃饭讲健康)。恭喜大家帮助大头儿子成功点亮健康星。
3.谈谈收获:今天在大头儿子家做客你有哪些收获呢?
吃饭有很多讲究,吃饭讲卫生,讲健康,我们就会拥有棒棒的身体!吃饭还要讲究什么呢?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寻找点亮更多的星星吧!今天在吃饭星球的旅途结束啦。
05.教学反思:
吃饭是一个非常讲究的行为。良好的吃饭习惯需要从小养成。养成教育不仅是价值观教育,更是导行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养成教育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形成生活的实践智慧。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课堂。
2022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增加了坚持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内容,强调将大主题蕴含在真实的情境与任务中,考查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完成真实任务时体现的综合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以在大头儿子家做客这一生活化的情境为基础,创设了一个关于“吃饭”这一日常生活的主题。在课堂上,我通过动画形式,以生活情境为原型,引导学生了解即使看起来不脏的小手其实也可能携带很多细菌,从而强调洗手的必要性。在大头儿子家做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吃饭”时不仅要注重卫生,还要关注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二、组织生活实践,推动学生认知发展。
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积极组织和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途径。这种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教室的边界,将道德和法治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亲身经历相结合,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并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融入了实际操作和挑战性游戏,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并现场进行反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记住洗手的七个步骤。通过手势的使用,引导学生思考用餐时应遵守的卫生习惯。在“吃饭讲健康”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搭配营养健康餐的活动,先由学生为大头儿子挑选食物,即时了解每种食物的营养,知道每顿饭需要食物种类多样,营养均衡。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口味和营养需求,挑选搭配一顿营养餐。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合理搭配的重要性。这不仅提升了低年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检验了他们的学习成效,使他们学会了如何合理搭配餐食,将教学效果落到了实处。
三、融入评价手段,促进学生习惯养成。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将评价体系纳入教学活动对于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评价,教师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行为特征,同时评价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促进他们形成积极正面的行为模式。
本课作为“养成良好习惯”主题单元的第2课,我结合了大单元情境“好习惯宇宙争星”作为评价手段,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大头儿子找到代表卫生和健康的“卫生星”和“健康星”,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良好生活习惯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够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