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第十课《喜庆的木板年画》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岭南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第十课《喜庆的木板年画》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岭南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喜庆的木板年画》教学设计
课题 《喜庆的木板年画》 单元 三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属于“设计·应用”与“欣赏·评述”相融合的学习领域,是学生首次系统接触“中国传统木版年画”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通过视觉文化切入,让学生在“看—想—做—说”的完整体验中,理解年画的社会功能、艺术语言与美好寓意,为后续剪纸、水印、版画等单元奠定图像识读与文化理解基础。
4.文化理解:借由“谐音”“象征”等民间美术语言,帮助学生体会“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东方美学观念,增强文化认同。
学情分析 在认知方面,三年级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能初步进行抽象归纳,但仍需大量直观形象支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有切身体验,易被鲜艳色彩和故事化题材吸引。部分学生已具备简单漏印、拓印、剪纸经验;使用刻刀需教师重点关注安全。在生活经验上,95% 以上学生有过“贴春联、福字”的经历,但对“年画”名称与门神、娃娃抱鱼等形象不一定能准确对应。学生们容易对传统习俗亲切,但艺术语汇匮乏,动手能力可能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对谐音、象征符号(佛手、回纹、龟背纹)理解表面化,易停留在“好看”层面。
重点 识别年画典型艺术特征(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色彩艳丽、线条流畅)及其吉祥寓意。
难点 理解不同地域年画的风格差异(如杨柳青典雅、桃花坞细腻、朱仙镇粗犷、武强戏趣)并迁移到自己的创作中。
材料准备 教材,PPT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堂提问:过年了!你最喜欢过年干什么?学生作答,引出贴年画的内容。展示王安石《元日》诗句,引出导语:几千年来,年画装点了中国的春节,让泥墙灰瓦的村庄有了喜庆的颜色,让古往今来的美好心愿有了恣意抒发。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利用诗词情境激发学生对任务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1.学习年画的定义和发展 吉祥喜庆的年画,寓意着迎祥纳福。过年时人们常会制作和张贴年画,它们是视觉美感的呈现,展现了人们对未来幸福的期盼。示例图片:门神:秦琼、尉迟恭 山东潍坊杨家埠提问学生: 观察这幅年画,说说看它有什么特点和含义?学生作答,教师分析展示答案 形象特点:以秦琼、尉迟恭为原型,身着铠甲、手持兵器,面容威武。 色彩特征:红袍绿甲对比强烈,金纹点缀,凸显神圣威严。 文化寓意:守护家宅平安,驱邪避凶,体现“门户平安”。学习木版年画的定义与历史定义:以木板雕刻印刷为主要工艺,用于节庆装饰的民间传统绘画艺术。发展历史唐代:起源于门神画,用于驱邪镇宅。宋代:形成独立画种,出现专业化作坊。明清:工艺成熟并达到鼎盛,流派众多。了解木版年画的文化意义祈福纳祥:寄托招财进宝、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驱邪避灾:门神画等是春节重要的民俗符号,守护家宅平安。记录民俗:反映传统生活方式、节庆活动与社会风貌。文化价值:承载民间信仰,连接节日情感记忆,是中华民俗文化的“活化石”。2.艺术欣赏部分赏一赏:年画《和合致样·一团和气》中的图案,说说它们的寓意。(长命锁、回形纹、佛手执书卷、酢浆草结、氣和園壹、龟背纹、样云纹)教师进行部分图案的纹样分析A.纹样寓意分析——长命锁纹样特征:锁链造型,常刻“长命百岁”等文字,搭配莲花、蝙蝠等辅纹。文化寓意:保佑孩童健康成长,是长辈对晚辈关爱的情感寄托。应用场景:多出现于娃娃题材年画中,传递“平安长大”的美好愿望。B.纹样寓意分析——佛手执书卷纹样内涵:象征智慧启迪与文运昌盛,体现“崇文重教”的价值观。造型特点:衣纹飘逸流畅,神态端庄祥和,常搭配祥云、莲花。文化融合:融合佛教慈悲与儒家劝学思想,反映对知识的追求。龟背纹:因其形似龟背而得名,独特的纹理和形态寓意着长寿和稳重。 回形纹:“富贵不断头”,象征着连绵不绝的吉祥与繁荣,同时包含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等多重文化内涵。酢浆草结:在中国传统结艺中主要象征幸运吉祥,其造型源自酢浆草的三叶形态,承载着平安、华贵等美好寓意。纹样寓意分析——祥云纹祥云纹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核心寓意是 吉祥如意、国泰民安 ,象征祥瑞之气与美好愿景。 吉祥和谐。体现“祥瑞之云气”概念,寄托对太平盛世、五谷丰登的祈愿。与龙纹、凤纹组合时,象征天地和谐与权力正统。高升如意。通过“平步青云”等成语,隐喻仕途通达与人生顺遂。卷云纹的螺旋上升形态暗含进阶升迁之意。生命永恒。云气循环特性象征生生不息,常与灵芝、仙鹤等长寿意象组合。佛教艺术中云纹与佛光结合,表达超脱轮回的宗教追求。总结作品:作品背景:明代宪宗朱见深创作,圆形构图象征“圆满和谐”。形象解析:人物手持莲花与盒子(谐音“和合”),体现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艺术价值:融合文人画意境与民间审美,成为传递和谐理念的文化载体。欣赏课本年画作品:九九消寒衣历图(年画)河北武强莲年有鱼(年画)天津杨柳青老鼠嫁女(年画)四川绵竹樊江关(年品)河南来仙镇观察福字图(年画)江苏桃花坞:找一找:你能找到年画中有哪些常用色彩吗?总结年画用色规律:色彩运用与象征木版年画色彩对比强烈,冷暖互补,体现“红红火火”的民间审美偏好。其用色大胆、鲜明,不仅是为了视觉上的中击力,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和吉祥期盼。红色:喜庆吉祥黄色:尊贵丰收绿色:生机平安蓝色:祥瑞宁静紫色:福气尊贵3.实践部分实践活动一:纹样临摹 活动目标:掌握年画纹样基本线条与色彩搭配规律。1.观察经典纹样,分析线条与色彩。2.铅笔轻勾轮廓,注意对称均衡。3.选用3-4种传统色彩平涂。4.黑色勾线突出细节。实践活动二:设计个性化年画创作主题:“我的家庭团圆”包含至少1种吉祥纹样(如蝙蝠、莲花)。使用2-3种传统色彩(红/黄/绿为主)。融入家庭生活场景。小组内分享作品寓意。展示部分学生作品4.知识拓展我国的年画产地及其特色我国的年画产地主要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四川绵竹、广东佛山。天津杨柳青 杨柳青年画始于明朝万历年间,盛于清代中叶。杨柳青采用的是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画面效果接近于院体工笔画,不仅笔法细腻,清新淡雅的色彩也别具一格。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桃花坞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至清代中期而达鼎盛。桃花坞年画兼用着色和彩套版,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地区民间艺术风格,民间称之为“姑苏版”。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川绵竹绵竹年画的兴起离不开当地造纸业的发展,以及绵竹画师的成熟。绵竹年画从不套色制作,最后完成靠手工彩绘,且不同艺人的手笔呈现出不同的趣味。这是绵竹年画区别于其他诸家年画的主要特点之一。广东佛山 佛山年画是岭南传统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其影响远及东南亚及世界各国华人聚居地。佛山木版年画借鉴和吸取了佛山民间剪纸、染色纸、铜凿写衬、木版花纸、神衣、门盏花钱等地方民间艺术制作技巧,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方特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学生学习年画相关的基本知识学生认真欣赏图片,感知年画内容学生学习木板年画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学生欣赏课本年画作品学生学习各纹样寓意学生学习如何分析总结作品学生欣赏课本其他年画作品并试着自我总结学生学习年画中配色的运用和各颜色运用尝试学生创作作品学生学习中国几大年画产地及其特点 置身情境,让学生了解并绘画作品的内容通过图片讲解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绘画作品中的深意,在自主探究中把握知识,教师再进行知识新授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学生也更加印象深刻。通过学习年画的发展,鼓励学生运用自身语言进行绘画描述,培养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对作品的分部分解析和教师讲解,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时不感到无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意愿有助于学生在后续创作中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并尊重传统文化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配色的原则和技巧对知识加以运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他们对本课的理解
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增强了对年画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创作年画的过程中,借由谐音、象征等民间美术语言,帮助学生体会"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东方美学观念,增强文化认同。 学生总结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板书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我国的年画产地及其特色 学生学习拓展知识 在拓展中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动脑、动口、动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学生在创作年画的绘画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还增强了文化认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