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5张PPT)主题二模拟地球运动第二节用地球仪探究地球公转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一边自转,一边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运动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还塑造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地球上的昼夜更替与地球自转的关系是什么?地球自转和公转又是怎样形成昼夜长短和四季变化的?我们怎样才能清晰地再现地球运动并解释由此产生的自然现象?地球仪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地球及其运动。学科素养目标区域认知结合实例,认识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认识地球的环境。地理实践力通过对地球仪的使用,学会自主演示地球公转,并用现实事例证明地球公转的存在,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人地协调观认识地球公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顺应自然规律的进行社会活动的意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观念。综合思维结合现实生活和地球仪,认识地球的公转方向和周期,认识地球自转的影响01020304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四季更替的影响地球公转的过程教学重点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况The revolution of the earth01录目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Seasonal variation02地球公转与五带划分Temperature zone03课堂练习Class-exercise04课堂导入说一说你对不同节气气候变化的感受,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季节变化。《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01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况利用地球仪模拟地球公转的过程,查询资料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况地球仪上地轴的倾斜角度是固定的。在模拟昼夜更替现象的形成时,你可能没有意识到地轴倾斜的作用。但是,在地球公转中,地轴的倾斜角度就显示出它的重要性。用地球仪模拟地球公转夏至冬至春分秋分要想达到图中的演示效果,你在模拟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地球公转概况地球绕地轴自转的同时,还沿着椭圆形轨道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公转周期:365天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概况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而且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被称为黄道面赤道所在的平面被称为赤道面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约成66°64’的夹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被称为黄赤交角,约为23 2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光直射地球表面的位置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地移动。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23°26′N和23°26′S之间来回移动,这样23°26′N和23°26′S就成了太阳垂直照射位置“回归”的界线,所以把它们称为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上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昼夜长短会产生差异,获得的太阳光热也会发生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当某地正处于赤道时它在春分日太阳照射角度最大。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太阳照射角度逐渐减少。在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最少。随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太阳照射角度逐渐增大。在秋分日太阳照射角度达到最大。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太阳照射角度又会逐渐减少。在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再次最小。随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太阳照射角度逐渐增大。再次在春分日太阳照射角度达到最大。根据纬度的不同,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会有5个情况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当某地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该地太阳照射角度会在太阳直射时达到最大。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逐渐减小,在夏至日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逐渐增加,在太阳光线再次直射该地纬度时,太阳照射角度再次达到最大。随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逐渐减小,在冬至日达到最小。然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逐渐增加,直到再次被太阳光线直射。当某地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时,情况与之相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当该地正好位于北回归线或位于北回归线以北该地在夏至日太阳照射角度最大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太阳照射角度逐渐减小,在冬至日最小随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逐渐增大,直到夏至日最大当某地正好处于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以南,情况正好与之相反昼夜长短变化由于太阳直射点的不同,不同地点同一时间的昼夜长短可能会有差异,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昼夜长短也可能会发生变化不同地点同一时间北半球夏至日的昼夜长短状况D黑夜时间大于白天日不升白天时间大于黑夜日不落昼夜长短变化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02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四季变化地球上同纬度地区(除赤道外)在一年之中,因太阳照射角度的不同,昼夜的长短就产生了差异,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经历着季节更替。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春分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赤道,北半球为春季,南半球为秋季,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四季变化夏至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季,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为冬季,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四季变化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赤道,北半球为秋季,南半球为春季,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冬至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为冬季,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为夏季,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导致地球上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例如,气温、降水、河水流量以及动植物的生息繁衍等。四季变化四季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欧美国家通常是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开始。中国传统的四季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起点。03地球公转与五带划分五带划分太阳光直射地球表面位置的变化,使不同纬度地区在一年中接收的太阳热量不同,进而产生了冷暖差别。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带划分我生活在寒带地区。这里终年寒冷,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地面获得的热量最少,气候终年寒冷。五带划分我生活在温带地区。这里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分明。五带划分我生活在热带地区。这里正午的太阳高高悬在空中,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热量最多,全年炎热。案例阅读“北极之门”的极夜特罗姆瑟市位于挪威北部,因位于北纬69°34′而获“北极之门”的称号。1月21日11时45分太阳露脸,4分钟后又匆匆离去。见到太阳的人们欢呼雀跃,大唱太阳赞歌,吃“太阳面包”“太阳巧克力”,选“太阳公主”,参加游行、舞会和音乐会,全城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极夜是研究极光的好机会。每年这段时间,这里都会举行一些国际研究与文化交流活动。极光观察不同日期室内正午太阳的光照状况工具与实践1. 选择一个窗户朝南的教室或卧室。2. 于当地正午(12时),观察通过该窗太阳光照射室内的最远位置,并记录在观察卡上。3. 持续一个月以上,每隔一周观察并记录一次。4. 根据观察和记录的结果,比较太阳光照射的最远位置的差异,并推测一年中太阳光照射的最远位置、最近位置所对应的日期(或节气)。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思维拓展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代中国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人们为了农耕需要,依据太阳变化(周年运动)规律,将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为一个节气,每个节气的名称点出了这段时间的气候或物候现象。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6 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现代中国人生活中的一种文化符号。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歌课堂小结04课堂练习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在成都(31°N,104°E)举办,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A.1天B.1月C.1年D.1星期2.该运动会举办期间,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上的( )A.甲段B.乙段C.丙段D.丁段3.该运动会举办期间,太阳直射点( )A.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且向北移动B.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且向南移动C.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且向北移动D.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且向南移动CBB【答案】1.C 2.B 3.B【解析】1.地球绕着太阳不停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约365天,C正确,ABD错误,故选C。2.运动会举办时间为7月28日至8月8日,据图可知,甲段在3月21日前后~6月21日前后之间,乙段在6月21日前后~9月23日前后之间,丙段在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之间,丁段在12月22日前后~次年3月21日前后之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3.运动会举办时间为7月28日至8月8日。读图可知, 运动会期间在乙段范围内,即夏至和秋分之间,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并且移动方向是向南移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为了更好地认识地球,某校同学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如图所示),通过转动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的运动。读图,完成下列小题。4.手持地球仪围绕光源演示地球运动,应该( )①尽量让球心始终与光源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②以光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③始终保持地轴的北端指向光源 ④同时保持地球仪自西向东自转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地球运行在d段时,同学们可以感受到( )A.晚自习教室窗外天黑的越来越早B.天气越来越冷,同学们穿上厚棉服C.行道树的叶子渐渐变黄、飘落D.校园中正午旗杆影子长度逐渐变短BD【答案】4.B 5.D【解析】4.手持地球仪围绕光源演示地球运动可知演示地球公转运动,可知应该尽量让球心始终与光源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因此同时保持地球仪自西向东自转,①④正确,B正确;以光源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②错误;始终保持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③错误,ACD错误;故选B。5.地球运行在d段时,是位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不断北移,北半球白昼越来越长,晚自习教室窗外天黑的越来越晚,A错误;天气越来越热,穿着衣物逐渐减少,B错误;行道树的叶子渐渐变绿,C错误;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校园中正午旗杆影子长度逐渐变短,D正确。故选D。2025年2月3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标志着新的一年轮回的开始。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6.立春当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处于春季B.我国南方地区高温多雨C.地球公转至图中冬至和春分之间D.佳木斯市昼夜等长7.下列描述地球公转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周期1年,有昼夜更替的现象B.地球公转周期1天,有昼夜更替的现象C.地球公转周期1天,有季节变化的现象D.地球公转周期1年,有季节变化的现象CD【答案】6.C 7.D【解析】6.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立春为2月3日,是北半球冬季,南半球澳大利亚应处于夏季,A错误;2月我国南方地区是冬季,温和少雨,不是高温多雨,B错误;冬至是12月22日前后,春分是3月21日前后,2月3日立春,地球公转至冬至和春分之间,C正确;佳木斯市昼夜等长是在春分和秋分,立春时是昼短夜长,D错误。故选C。7.地球公转周期是1年,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季节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D正确,排除ABC,故选D。同学们下课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