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我爱这土地练习题(含答案)积累与运用1.文学常识填空《我爱这土地》作者 ,原名 ,浙江金华人,诗人。代表作有《 》《光的赞歌》《向太阳》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奋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①汹涌( ) ②羽毛( )3.诗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应改为 。4.解释下列词语。①温柔: ②腐烂: 5.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1)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6.选词填空。(1)这永远 (澎湃 奔流 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2)我也应该用 (沙哑 嘶哑 喑哑)的喉咙歌唱。7.说说下面句子分别象征什么。(1)“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 (2)“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象征: (3)“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象征: (4)“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 8.下列对《我爱这土地》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的歌喉,使人体味到作者经历的坎坷、辛酸及对祖国的挚爱之情。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的意思。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9.仿照例句,运用加点词语写一个句子。(1)例句: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仿句:(2)例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仿句: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10.根据本诗的行文思路,用四字短语将下列方框补充完整。赋鸟人性→ → →直抒胸臆1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它与古代诗歌中具有传统审美意蕴的杜鹃、鹧鸪不同,是作者原创的带有自己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B.生前“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死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写实和象征的交织中,贯注的是“鸟”对土地深沉且执著的爱。C.全诗视角巧妙转换,另辟新境。抒情视角从第一节想象的鸟儿的视角转换为第二节实写的“我”的视角,情感进一步得到了升华。D.全诗表现出“忧郁”的情感特色,这种“忧郁”源自抗战初期民族的苦难,格外感人,遗憾的是,结尾直抒胸臆,诗味稍显不足。12. 怎样理解假设与排比在本诗中所起的作用?13.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作家对生活的敏感程度,决定作家作品是否元气充沛,是否与现实距离近,是否有情趣,是否有朝气蓬勃、热气腾腾的生活等等。一个对生活不敏感的作家,总是在不断地重复自己,写了几十年还是一个样,写一百篇等于一篇,十年后的作品跟十年前的一模一样,哪怕它的题材不一样,乡村、山川、城市,但从作品中折射出来的思想、情调、趣味以及创作手法、技巧等等,从来没有发生过改变。一百篇等于一篇,那是创作的耻辱,在糟蹋自己时间的同时,也浪费了读者的生命。一个对生活高度敏感的作家,会在作品中不断自觉超越自己,每写一个作品都有新的东西,或者是新的语言,或者是新的结构,或者是新的叙事和表达方式。手法的创新还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他笔下写的尽管是唐朝,但也能看出作家对于人生、关于世界、关于生活的思考和探究,存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各种复杂关系,充满对人类自身和人类未来发展的终极关怀。一个对现实不敏感的作家,他所理解的生活是一成不变、波澜不惊的,对于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熟视无睹。这种作家不仅不关心生活,而且也不会读书学习,因此也不会思考。他所进行的文学活动,只能称为写作,还不能称为创作。作家与生活的关系,应当是左手与右手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一个合格的作家,随时对生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我们所说的深入生活,并不是指非得在某个岗位上工作十年八年,或者在某个乡村待上三年五年。一个敏感的作家,买菜的时候能从小贩的口中收集素材,吃饭的时候能从朋友的交谈中收集素材,甚至一个眼神,一次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被用到笔下。他的思想始终保持在一触即发的状态。往往生活中一个很小的细节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便可以开始飞流直下、一泻千里地创作。这样的作家,只恨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写作,很少有创作枯竭的时候。创作需要才华,但才华并非灵丹妙药,才华是额度固定的存款,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有对生活保持高度敏感的作家,才可能把才华变成聚宝盆,才可能凭借才情和勤奋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才华横溢的作品。一个高度敏感的作家,他的世界观、精神境界是发展的、进步的、超前的、与众不同的。面对同一件事情,他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样的作家,面对生活的时候是真诚的,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一样是真诚的。他用真诚的文字表现生活,打动读者。一个作家失去了对生活的敏感,也就失去了最宝贵的真诚。他所构筑的世界哪怕色彩缤纷、奇幻多姿,因为失去了真诚,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小说写得太像小说,是小说的悲哀。真正优秀的小说,其场景是自然而然的,是浑然一体的。作家笔下的生活,是可以在生活中重新被复制和展示的。作家用文字创作了一个立体的世界,这个世界可以用镜头来还原。而那些特别像小说的小说,无处不充满人为的构造,场景、人物和情节如同橡皮泥,他本来想捏一只鸭或者一只鹅,可态度并不严谨,随心所欲,先捏一个鸭头,再捏一个鹅身,接着又捏了一个鸡脚,把这三者生硬粗暴地拼接到一起。他主观认为这就是创造,看似头尾和四肢完整,然而捏出来什么都不是。故事好找,细节难寻。一个对生活保持高度敏感的作家,写的哪怕是前朝往事,能够设身处地地为笔下的人物考虑,借助现实生活的体验,借助图书和资料,对故事发生的背景做考古史的研究,还原一种真实,让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丰沛的细节是让人物活起来、立起来的关键因素。让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地过正常人的生活,必须依靠细节来支撑。细节,考验一个作家的宽阔、深邃和睿智。一部宏大的作品想单凭廉价的想象来支撑,那无异于异想天开。敏感无价,尤其是作家,对生活麻木不仁的人,不可能写出元气充沛的作品。(摘编自李新勇《敏感无价》)材料二:生活中的我是敏感的,常常别人的一个眼神就会引起我下意识的反思。其实这不太好,它让我花费太多心思了。生活中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特别是引人围观、热闹非凡的事,我内心的触动会更大,很多事甚至不希望它发生。可是,生活是个大舞台,喜剧或者悲剧每天都在上演,谁也阻止不了它发生什么。作为作者,特别是喜欢以小小说的形式描摹生活的作者,这样的敏感有时又是好事,它弥补了我生活的不足,扩大了我体验生活的外延。我要做的,就是拿起手中的放大镜,还原生活的本质,探究真相背后的东西,然后揉进自己的思考,把它呈现给读者。如果没有什么感觉,我会把它们记下来,等着自己静下心,认真思考它的来龙去脉。小小说是具有新闻性特质的。关注生活,实际上就是关注新闻事件。曾有理论家定义,小小说是生活的轻骑兵。我想,这样定义小小说的一个特质,是有它的道理的。关注生活或者说关注现实,小小说不能视而不见,装聋作哑,它需要以合适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当然这种声音不是还原生活事件。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有引人深思的观点,想象和夸张也是必要的,这是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的最大区别。生活是复杂的,也是多变多彩的,我们时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多看到新闻事件背后隐藏的东西,它常常只是一粒种子,需要我们施肥、剪枝,促它发芽、结果。因此,做敏感的人,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摘编自田洪波《做一个敏感的人》)1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生活不敏感的作家,只要写的是生机勃勃的新时代,他的作品就会有很高的情调。B.对生活高度敏感的作家、即便写的是古代,他的作品也都有新的语言、结构、手法,以及对生活的思考与认知。C.对生活不敏感的作家,对生活熟视无睹,不关注生活,也不学习思考,尽管他怀着真诚,他的创作也不会持久。D.对生活高度敏感的作家,是生活的有心人,会关注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很少有创作枯竭的时候。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世界可以用镜头来还原”,是说敏感的作家创作了一个立体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真实自然的,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B.细节非常重要。对生活高度敏感的作家,会以丰沛的细节,使其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地过正常人的生活。C.材料二认为,作为小小说的作者,对生活保存敏感有时候是好事,不仅要有对生活的敏感,还要思考与积累。D.小小说与新闻报道,都要求关注生活,对生活高度敏感,但新闻报道要还原生活事件,小小说则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16.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林黛玉是个敏感的人。薛宝钗过生日,史湘云说台上唱戏的小戏子像林黛玉,林黛玉觉得贬低了自己,很生气。B.列夫·托尔斯泰是个敏感的人。俄国的一个真实案件,引起了他的思考,从而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复活》的创作。C.优秀的语文教师往往是敏感的人,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晴,特别注意观察生活,并从生活中发现典型的语言。D.有经验的司机往往是敏感的人,他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能通过汽车运行的声音判断汽车各方面的状况。17.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相同点?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18.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文学工作者,要关注新时代的生活。请结合材料简述文学工作者关注新时代生活的作用。(三)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土 地大地亿万年的静止,此刻在眼里连绵起伏,波涛汹涌祖辈们和树木花草一起扎根草木春茂冬枯人在一代接一代繁衍父母,是一段枯老的树干我就是那横出的新枝站在父母的肩上以向上的姿势飞翔风,从远古吹来我用嫩叶为帆远航漂得再远,根都在父母身上土地的深处19.第一节中“静止”与“连绵起伏,波涛汹涌”是否矛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从诗歌第一、二节中,可以看出“大地”是什么样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诗歌第三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从全诗内容分析,诗人赋予了大地怎样的象征意义?“父母”还可以象征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艾青 蒋正涵 大堰河——我的保姆 2、①xiōng ②yǔ 3、悲奋 悲愤 4、①温和柔顺(多形容女性)。②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5.(1)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6.(1)汹涌 (2)嘶哑 7.(1)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2)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之情。(3)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4)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到这片土地上。8.D 9.(示例)(1)假如我是一片绿叶,我也应该为世界奉献出一丝绿意。(2)为什么我的脸上常带笑容 因为我对这生活爱得真诚……10.抒写现实 表达意愿11. D12.诗歌先运用假设的手法,变“我”为鸟,具体抒情,形象生动。然后又运用以“这”开头的排比句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被侵略者奴役、欺凌的同胞的同情以及中华民族对敌人的愤恨。排比句抒情强烈,气势充沛,增强了全诗的情感。13.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入土地的怀抱,与“我”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14.D 15.A 16.B17.①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材料一用“灵丹妙药”“额度固定的存款”“聚宝盆”,比喻作家的才华,材料二用“一粒种子”,比喻敏感的作家对生活的发现。②都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材料一大量运用正反对比,有段与段的正反对比,有段内的正反对比;材料二是小小说与新闻报道的对比。18.①对新时代的生活高度敏感,可以使文学工作者在作品中不断超越自己。②对新时代的生活高度敏感,可以使文学工作者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才华横溢的作品。③对新时代的生活高度敏感,可以使文学工作者用真诚的文字表现生活,打动读者。④对新时代的生活高度敏感,可以使文学工作者发现并使用真实丰沛的细节。⑤对新时代的生活高度敏感,可以使文学工作者有自己的见解和引人深思的观点。⑥对新时代的生活高度敏感,可以使文学工作者发现新闻事件背后的东西。19不矛盾。“静止”说明大地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状态;而“连绵起伏,波涛汹涌”则描写了大地的外在形式。20 大地有着连绵起伏的外形,在大地上繁衍着生生不息的人类。21.比喻。把“父母”比喻成“枯老的树干”,形象地刻画出父母辛苦过后老去的容颜,饱含着儿女对父母深深的爱;把“我”比喻成“新枝”,表现出“我”作为新生力量的蓬勃生机。22.大地象征着祖国。“父母”不仅可以是生养自己的父母,也可看作是故乡的象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