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重庆育才中学2025-2026学年初三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 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 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chá)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kuāng)骗。
B. 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jiǎo)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
C. 否则,鸩(zhèn)毒有朝一日终会遍及坟茔(yín)。
D. 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bīng)纷和谐、相得益彰(zhāng)的局面。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亵渎 恣睢 与日俱增 李代桃僵
B. 阔绰 潮讯 不省人事 如坐针毡
C. 拮据 褴褛 腐草为莹 顿开茅塞
D. 惘然 端祥 箪食壶浆 面面相觑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论述严谨而深刻,其见解可谓不言而喻,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B.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依然能随机应变,带领团队迅速走出困境。
C. 这部小说情节抑扬顿挫,人物形象鲜明,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 他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令老师和家长痛心不已。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能让我们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
①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② 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③ 如今,全民阅读蔚然成风,中国人的精神品格不断塑造提升。
④ 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A. ②①④③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②④
5.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4分)
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名著阅读(6分)
(1)下面是《水浒传》中一段关于“打虎”的描写,请判断打虎的好汉是谁,并简述与该情节相关的另一事件。(3分)
“原来但凡世上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
打虎好汉:________
相关事件:________
(2)艾青的诗歌中,“土地”和“太阳”是其作品中最常见的意象。请任选一个意象,结合具体诗句谈谈其象征意义。(3分)
7. 综合性学习(8分)
班级拟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设计】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两项具体活动内容。(2分)
活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探究】阅读下面关于“重庆吊脚楼”的简介,概括吊脚楼的三个主要特点。(3分)
【材料】重庆吊脚楼是巴渝地区独特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多依山就势,沿江而建。房屋构架多为穿斗式木结构,底层架空,以木柱或砖石柱支撑,“占天不占地”,有效适应了山城陡峭的地形。吊脚楼形式自由,高低错落,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体现了古人巧妙利用自然条件的智慧。随着城市发展,传统吊脚楼逐渐减少,但其作为山城记忆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特点一:________
特点二:________
特点三:________
(3)【倡议书写】活动结束时,需拟写一份保护身边文化遗产的倡议书。请补全倡议书的空缺部分。(3分)
倡议书
同学们:
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我们倡议:
一、增强保护意识,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
二、________;
三、________。
让我们行动起来,争当文化遗产的守护者!
XX班委会
2025年10月8日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默写(10分)
8. 根据积累,填写句子。
(1)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因思杜陵梦,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3)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积极乐观、坚定信念的人生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________
(2)太守自谓也 谓:________
(3)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既:________
(4)因为本其山川 本:________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1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甲文开篇总写滁州山景,由远及近,逐步推出醉翁亭,层次清晰。
B. 甲文点出“醉翁”的深意在于寄情山水,排遣因被贬而产生的抑郁之情。
C. 乙文写了欧阳修在滁州时,因政务清简,故能寄情于山水,与民同乐。
D. 两段文字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12. 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欧阳修为什么能以“乐”的心态面对滁州的生活?(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13-17题。(22分)
故乡的灯火
李汉荣
①夜深了,我独自走在山野里。翻过一道梁,前面有了光亮。那是几户人家的灯火,在无边的黑暗里,像几颗惺忪的星。
②我加快脚步,向灯火走去。我知道,那灯火下,是温暖的炕头,是絮絮的家常,是等我归来的亲人。想到这些,寒冷和疲惫似乎都减轻了。
③离灯火越来越近,已经能看清窗户的轮廓,甚至能听到隐隐的狗吠。那光,是橘黄色的,从贴了窗花的玻璃里透出来,显得格外柔和。在灯下做针线的,是母亲吗?还是在温习功课的弟弟?每一盏灯火后面,都有一个安详的世界。
④我终于走到了自家的院门前。大黄狗亲热地扑过来,屋里传来母亲的声音:“是汉荣回来了吗?”我推开门,一股暖流裹住了我。桌上,一盏油灯捻亮了灯芯,火苗欢快地跳跃着。母亲就坐在灯下,正为我缝补刮破的衣裳。那光晕笼罩着她花白的头发,像一个温暖的光环。
⑤“妈,我回来了。”我轻声说。
⑥“回来就好,饿了吧?锅里有热着的红薯。”母亲抬起头,脸上是慈祥的笑容,在灯光下,那笑容仿佛也镀上了一层光。
⑦许多年后,我离开了故乡,在城里有了自己的家,用的是明亮的电灯。可是,我常常在深夜想起故乡的灯火,那如豆的、摇曳的、却无比坚韧的光亮。它照过我童年的夜路,也照过我少年时苦读的夜晚。它不像城里的灯光那样炫目,却更能照进人的心里。
⑧有一次,我带孩子回老家。夜里,山村的电力线路故障,四周一片漆黑。我点燃了久已不用的煤油灯。孩子好奇地看着跳动的火苗,问:“爸爸,以前你们就用这个照亮吗?”
⑨“是啊,”我说,“就是这小小的灯火,陪爷爷奶奶过了一辈子,也陪爸爸长大了。”
⑩孩子盯着灯火,若有所思。那微弱而坚定的光,映在他清澈的眼睛里。我想,他也许在想象,在还没有电的年代,这一星火光,曾给予人们多少安慰、勇气和希望。它照亮的不只是房屋,更是生活本身。
夜深了,电还没有来。我和孩子坐在油灯下,给他讲我小时候的故事,讲这灯火见证过的岁月。窗外,是墨一般的黑夜;窗内,是一盏灯,两个人,和一段被灯光照得温暖的时光。我突然觉得,这古老的灯火,仿佛一位沉默的亲人,它见证着生命的来路,也守护着家族的记忆。
也许,每一盏从旧时光里透出的灯火,都不仅仅是为了照明。它承载着情感,链接着血脉,告诉我们从哪里来,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归途。无论走多远,那一片光亮,永远是游子心中最柔软的念想,是夜海里永不沉没的灯塔。
13.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梳理文中“我”与“灯火”相关的经历及感受。(4分)
(1)深夜归家途中,看见灯火,感受是温暖、充满希望;
(2)________;
(3)多年后身在城市,想起故乡灯火,感受是________;
(4)________,感受是亲切、温暖,并引发对灯火深层意义的思考。
14. 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第④段画线的句子。(4分)
母亲就坐在灯下,正为我缝补刮破的衣裳。那光晕笼罩着她花白的头发,像一个温暖的光环。
15. 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觉得故乡的灯火“不像城里的灯光那样炫目,却更能照进人的心里”?(4分)
16.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 段画波浪线句子“无论走多远,那一片光亮,永远是游子心中最柔软的念想,是夜海里永不沉没的灯塔”的理解。(5分)
17. 本文题为“故乡的灯火”,文中却多次写到母亲。请分析“灯火”与“母亲”形象的内在联系。(5分)
(二)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8-22题。(18分)
“数字遗产”:我们留给未来的新型财富
【材料一】
“数字遗产”是指互联网用户在网络上留下的个人网络数字信息,包括账户密码、照片、视频、电子邮件、个人信函、社交网络内容等,其形态可以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随着互联网深度融入生活,人们创造的数字资产快速增长,“数字遗产”的处理日益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与实物遗产不同,数字遗产具有虚拟性、依赖性(依赖特定平台和服务)、易逝性以及价值认定的主观性等特点。目前,世界各国对数字遗产的法律界定、继承规则等尚在探索中,缺乏统一明确的规定。
(根据相关文章改编)
【材料二】
数字遗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感与文化价值。个人社交账号记录的生活点滴、家族群分享的照片视频、个人创作的文章等,承载着个人与家庭的情感记忆,甚至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史料价值。二是经济与财产价值。例如,网络游戏账号内的虚拟货币、装备,网店店铺,具有知识产权的数字作品(如原创音乐、小说、设计图),以及比特币等数字货币,都具备实际或潜在的经济价值。
然而,数字遗产的继承面临诸多障碍。技术层面,隐私保护、数据加密、账户安全是首要难题。法律层面,数字遗产是否属于法律意义上的“财产”,其所有权、继承权如何界定,服务商在用户去世后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都存在模糊地带。伦理层面,是否应该尊重逝者意愿将其数字痕迹完全删除,还是作为纪念永久保存,也容易引发争议。
【材料三】
——面对数字遗产,我们应有的态度与准备
首先,个人应树立数字遗产意识。认识到自己在网络空间的活动也在创造价值、留下痕迹,有必要对重要的数字信息进行整理和备份。
其次,可以考虑设立“数字遗嘱”。明确指定数字遗产的继承人,并告知相关账户密码及处理意愿(如希望账号被注销还是作为纪念保留)。虽然其法律效力仍在讨论中,但这至少为亲人提供了处理依据。
再次,网络服务提供商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平台方应探索建立用户去世后的账户管理机制,提供“纪念账号”等功能,在保护隐私和满足家属情感需求之间找到平衡。
最后,国家层面需加快立法进程。明确数字财产的属性、继承范围、继承程序以及各方权责,为数字时代遗产继承提供法律保障。
数字遗产是信息时代的新命题,需要个人、企业、社会和法律共同面对,才能让这份特殊的“遗产”得到妥善安放,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慰藉。
18.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数字遗产”的主要特点。(4分)
19. 材料二指出数字遗产的继承面临诸多障碍,请分条概括这些障碍涉及哪些层面。(3分)
20.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数字遗产形态多样,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类网络数字信息。
B. 数字遗产都具有经济价值,如游戏装备、网店店铺和个人的社交账号内容。
C. 数字遗产的虚拟性、依赖性等特点,使其继承问题比实物遗产更为复杂。
D. 目前“数字遗嘱”的法律效力尚未完全明确,但可作为处理数字遗产的参考。
21. 材料三提出了应对数字遗产问题的建议。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将下面的框架图补充完整。(4分)
(1)个人层面:树立数字遗产意识,________。
(2)________:设立“数字遗嘱”,明确继承人和处理意愿。
(3)网络服务商层面:________。
(4)________:加快立法进程,明确数字财产属性和继承规则。
22. 你的同学小渝认为:“数字遗产都是虚拟的,没什么实际价值,没必要重视。”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对他的观点进行反驳。(4分)
四、写作(55分)
23.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时候,告别是一种结束,也是一种开始;是一种感伤,也是一种希望。我们告别童年,走向青春;告别故土,奔赴远方;告别旧习,迎来新我……每一次告别,都可能伴随着成长的阵痛与喜悦。
请以“告别,也是为了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的经历,可抒发你的真情,也可阐述你的思想。
(2)阅读下面的情景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印象重庆”主题班会上,老师展示了许多关于重庆的“名片”:比如穿楼而过的轻轨、横跨两江的索道、热气腾腾的火锅、依山而建的吊脚楼、棒棒军的精神、红岩魂的传承……每一张“名片”都承载着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
假如让你推荐一张最能代表重庆的“名片”,你会推荐哪一张?它引发了你怎么样的思考和情感?
请以“推荐一张重庆的名片”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时,请充分呈现这张“名片”的特点,并写出你推荐的理由以及它带给你的独特感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