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简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简介

资源简介

爱沙尼亚共和国(爱沙尼亚语:Eesti Vabariik,英语:Republic of Estonia),简称爱沙尼亚,位于波罗的海东岸,东与俄罗斯接壤,南与拉脱维亚相邻,北邻芬兰湾,与芬兰隔海相望,西南濒里加湾,边界线长1445公里,海岸线长3794公里,国土面积45339平方公里。属海洋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500~700毫米。全国共分15个省,大小城镇254个,首都为塔林。截至2023年,爱沙尼亚人口135.77万。主要民族有爱沙尼亚族、俄罗斯族、乌克兰族和白俄罗斯族。
2024年9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爱沙尼亚外长查赫克纳在纽约联大期间会晤,强调加强合作,维护国际和平安全。中爱双边贸易增长,中国出口轻纺产品,进口造纸原料和有色金属。双方签署《经济贸易合作协定》和《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并成立经贸合作混委会定期会议,促进经济合作。两国在文化、教育、新闻等领域保持友好交流。
爱沙尼亚和中国自1991年建交以来,在政治、经贸、军事、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多个领域稳步扩大合作。尽管两国国情不同,但互利合作不断升温,爱沙尼亚作为欧洲国家中距离中国最近的一个,正与这个新兴消费市场大国携手前进。
自2013年起,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爱合作提供了新机遇。爱沙尼亚乳制品行业因产能过剩寻求新市场,2016年中爱签署乳品议定书,助力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华为在爱沙尼亚受欢迎,并与塔林理工大学合作培养技术人才。两国在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亦不断扩展,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和语言学习在爱沙尼亚日益普及。
中国驻爱沙尼亚大使曲喆强调,两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去年有7个爱沙尼亚文艺团体访华演出。爱沙尼亚语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非通用语种,吸引了更多中国学生学习。爱沙尼亚驻华大使高马腾访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支持爱沙尼亚语教育,并捐赠了新版教材。
塞尔维亚,地处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中部,是一个内陆国家。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西欧、中欧、东欧以及近东和中东的天然桥梁与交叉路口,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有五分之一流经该国境内 。
从自然环境看,塞尔维亚地形丰富多样。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该国自然资源也较为丰富,拥有煤、铁、锌、铜等矿藏,森林覆盖率达 31.12%,水力资源充沛。
在社会经济领域,塞尔维亚近年来积极推进经济改革、私有化进程,并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经济实现了一定增长。2023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 691 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1 万欧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 2.5% 。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占据主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3% 。工业方面,冶金、汽车制造、纺织、仪器加工等部门较为突出;农牧业因土地和气候优势,发展良好,农业用地达 506 万公顷,主要集中于北部平原和中部地区 。在交通上,以铁路和公路为主,铁路总长 3369 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 1290 公里),公路总长 45722 公里(高速公路 928 公里) ,塞尔维亚航空公司拥有 20 架飞机及 6 个机场,主要机场为贝尔格莱德尼古拉 特斯拉机场 。
塞尔维亚与 “一带一路” 倡议有着紧密且深入的合作 。该国是最早同中国签署共建 “一带一路” 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之一,2023 年 10 月,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共建 “一带一路” 中期行动计划(2023 - 2025)》,为合作筑牢根基 。经贸往来成果丰硕,2023 年中国成为塞尔维亚最大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 43.5 亿美元,中资企业在塞尔维亚出口创汇方面名列前茅 。并且在 2023 年 10 月,两国签署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首个自贸协定,该协定于 2024 年 7 月 1 日生效,将进一步推动双边贸易与投资 。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成效显著,匈塞铁路作为标志性项目,塞尔维亚境内贝诺段已开通运营,提升了当地交通基础设施水平 。此外,“多瑙走廊” 等项目,改善了塞尔维亚的交通状况,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 。人文交流也日益密切,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鲁班工坊等项目,促进了两国民众相互了解,塞尔维亚积极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并成为第六届进博会主宾国,企业达成多项合作协议 。
带你了解-----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经历了多个文明的更迭。中世纪时期,塞尔维亚人在巴尔干半岛建立了封建王国,14世纪中叶达到鼎盛。后来,奥斯曼帝国征服了塞尔维亚,开始了长达5个世纪的统治。近代历史上,塞尔维亚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王储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遇刺,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塞尔维亚地处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属于内陆国家。塞尔维亚国土面积约8.85万平方公里,与多个国家接壤,包括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以及黑山。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经其境内。
塞尔维亚地处“东西方交汇的十字路口”,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枢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延伸的必经之路。在这里中塞“铁杆友谊”不断焕发新的光彩。作为最早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塞尔维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
2016年,中国河钢集团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结合自身发展,收购了当时连续亏损7年的斯梅戴雷沃钢厂,成立了河钢集团塞尔维亚斯梅戴雷沃钢厂。在精心经营性,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该厂就实现扭亏为盈,成为塞尔维亚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现如今,这座曾经深陷危机的百年钢厂已完全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是中国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连接黑山出海口的重要通道,是连接巴尔干地区与周边国家的运输大动脉,也是凝聚中塞人民感情的友谊之路。贝苏段通车后,将塞尔维亚西南部大中城市纳入首都贝尔格勒德一小时经济圈,受益人口超过400万。
匈塞铁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匈塞铁路全长近350公里,其中塞尔维亚境内长183公里。连接贝尔格莱德和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全线建成通车后,匈塞两国首都之间的通行时间由8小时缩短至3小时。2024年3月19日,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诺苏段。安全平稳运营满两周年,累计发送旅客超683万次。
塞尔维亚现在既不是北约国家成员,也不是欧盟成员。塞尔维亚一直和我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如今,中塞铁杆友谊,历经国际风云考验,患难与共。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广泛的共同利益,而且两国间民意基础很扎实。
当下,我国一带一路上的经济成果,在塞尔维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使塞尔维亚经济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经济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幸福。走在塞尔维亚的大街上,到处都是中国元素,中国文化的符号,酒店公园餐厅交通…,都可以看到中文的标志,很多塞尔维亚人都会说中文,唱中文歌。塞尔维亚和中国的合作,堪称中国和欧洲国家友好关系的发展典范。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中赛进出口贸易额为43.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3.7%。据商务部介绍,中塞双方将分别对90%的税目相互取消关税,双方最终零关税税目的进口额比例都达到95%左右。根据塞尔维亚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赛接待游客,中国游客9.2万人次。增长182.7%,中国游客过夜数为28.2万人次,增长51.4%。
还有很多关于塞尔维亚和中国合作发展的经典故事,一时间讲不完,总之,中国一带一路好不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不重要,看看塞尔维亚高质量巨变的经济成就,这就是完美的答案。
保加利亚位于巴尔干半岛东南部,是连接欧亚的重要门户国家,保加利亚70%的国土为丘陵,30%为山地,平均海拔467米。主要山脉包括:巴尔干山脉,里拉山脉与皮林山脉,罗多彼山脉。河流短小,多瑙河、伊斯克尔河为主要水系;黑海沿岸分布多个潟湖和冰川湖。 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年降水量差异显著,低地500-550毫米,矿产丰富,包括燃料、有色金属和建筑材料;温泉资源突出,如萨帕雷瓦巴尼亚的103℃间歇泉(欧洲唯一)。农业资源以玫瑰油、葡萄酒、酸奶等特色产品闻名,玫瑰油产量占全球70%。
中国是其欧盟外第三大贸易伙伴,2022年双边贸易额达41.24亿美元主要出口铜制品、玫瑰油、葡萄酒,进口机电设备。中国在保直接投资超6亿美元,涉及汽车制造(如长城汽车)、光伏能源、农业合作等领域。保加利亚是中东欧地区参与“一带一路”的先行者, 中国企业承建了保加利亚最大光伏电站“维里拉光伏电站”,并参与生物质发电、电动公交车等项目。中保联合推动铁路、港口等互联互通,如利用保港口作为进入欧盟市场的物流节点。中国-中东欧农业合作示范区落地保加利亚,推动玫瑰制品、酸奶等特色农产品对华出口,连续三年增幅超50%。宇通客车出口保加利亚,纯电动公交车成为索非亚公共交通亮点。保加利亚“一带一路”全国联合会成立,成为深化双边政策协调与项目落地的平台。
保加利亚凭借地理位置优势和特色资源,成为“一带一路”在巴尔干地区的关键节点。其自然环境为旅游业和高附加值农业提供了潜力,而通过“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多元合作,保加利亚正逐步提升经济活力,同时为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搭建桥梁。未来,两国在绿色转型与数字化领域的合作或将进一步释放共赢潜力。
匈牙利:
地理位置:位于欧洲中部,是内陆国家,处在喀尔巴阡盆地,周边与斯洛伐克、乌克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奥地利接壤。
地形地貌:地势平坦,84%的国土海拔在200米以下,60%为平原,40%为丘陵和山地,四周被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和第纳尔山脉环绕。
气候特征:属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多雪。
河流湖泊:主要河流有多瑙河、蒂萨河和德拉瓦河,全国有2000余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接近国土面积的10%。
1949年10月4日,匈牙利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0月6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同时匈牙利也是首个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2024年,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将中匈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匈牙利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重要贸易合作伙伴,中国也是匈牙利在欧盟外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2025年4月3日,中国—匈牙利贸易投资对接会在布达佩斯举行,进一步推动双边经贸合作。
罗马尼亚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东北部,国土面积23.84万平方公里。北部和东北部分别与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交界;西北部和西南部分别同匈牙利和塞尔维亚接壤;南部同保加利亚以多瑙河为界;东临黑海。海岸线长245公里。
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位于东2时区,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每年4-10月实行夏令时,届时与北京时差为5小时。
罗马尼亚地形奇特多样,境内平原、山地、丘陵各占国土面积的1/3。罗马尼亚山河秀丽,蓝色的多瑙河、雄奇的喀尔巴阡山和绚丽多姿的黑海是罗马尼亚的三大国
宝。多瑙河流经罗境内1075公里,其国土上蜿蜒流淌的大小数百条河川,多与多瑙河汇流,形成“百川汇多瑙”水系。多瑙河不仅灌溉着两岸肥田沃野,也为罗马尼亚电
力工业、农业和渔业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罗马尼亚脊梁”之称的喀尔巴阡山绵亘在罗40%的国土上,这里林木茂密,森林资源富,地下蕴藏有煤、铁和黄金等矿产。
罗马尼亚濒临黑海,景色秀丽的黑海海滩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中国和罗马尼亚1949年10月5日建交。长期以来,两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1971年10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罗作为联合提案国,投票赞成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决议。2004年,两国建立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2013年双方共同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罗马尼亚政府关于新形势下深化双边合作的联合声明》。中罗签有经济合作协定、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建有政府间经济联委会、中罗基础设施工作组会议等机制。中罗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密切,两国政府建有科技合作委员会等机制。
克罗地亚共和国(克罗地亚语:Republika Hrvatska),简称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位于欧洲中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北部。西北和北部分别同斯洛文尼亚和匈牙利接壤,东部和东南部同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为邻,西部和南部濒亚得里亚海,总面积5660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880千米。国土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中部和中南部为高原山地气候,南部和西南部海岸为地中海式气候。全国设20个省和1个省级直辖市。截至2022年6月,总人口为406万人,主要民族为克罗地亚族,其他为塞尔维亚族、意大利族等,共22个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克罗地亚语,主要宗教是天主教。
克罗地亚是西巴尔干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经济基础良好,是进入中欧和东南欧地区的门户,港口设施较完善,公路路网密集,陆路运输快捷,铁路与水运较为便利,社会治安良好。旅游、建筑、造船和制药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于2009年4月加入北约,2013年7月加入欧盟。2021年,克罗地亚国内生产总值为572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5万欧元。
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克罗地亚前总统伊沃·约西波维奇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展现了开放合作与互利共赢的巨大潜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可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促进经济增长,应对共同挑战,并为全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佩列沙茨大桥是中国公司在克罗地亚承建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它不仅连接了克罗地亚两个地理上相隔的地区,还实现了克罗地亚民众长期以来的梦想。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体现了中国建设者的出色能力和专业精神,也为两国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124。
在我们的双边关系中,我们已经有效地搭建起一座‘桥’,将两个国家连接起来。我们如何用好这座桥并使之最大限度地造福两国人民,取决于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坚定承诺,”约西波维奇说,“面向未来,克中两国关系仍有很大发展潜力,我坚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推动两国关系发展作出宝贵贡献。”
斯洛文尼亚位于中欧南部,1991年从前南斯拉夫独立,2004年加入欧盟,2007年加入欧元区并加入申根协定。斯洛文尼亚国土面积2.03万平方公里,人口212.47万(截至2024年4月1日)。斯洛文尼亚风景优美,汇聚了阿尔卑斯山、地中海、潘诺平原和喀斯特地貌等地理、地貌和气候特征,森林覆盖率达66%。斯洛文尼亚国土面积虽小,但自然环境呈现多样性,这在世界各国中非常罕见。
中国和斯洛文尼亚自1992年建交以来,政治关系友好,经贸合作发展顺利。双方先后签署《经济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和《经济合作协定》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国一中东欧合作机制带动下,中斯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各领域合作全面展开。2024年1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王勇访问斯洛文尼亚,4月,斯洛文尼亚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法永率有史以来最大经贸代表团访问中国。中斯关系在各个层面正在步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斯洛文尼亚拥有良好的工业和科技基础,以化学、电子设备、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和金属制造为支柱的五大产业竞争力强,很多高新技术和尖端产品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经济发展在中东欧地区领跑多年,是国际组织公认的发达国家。
斯洛文尼亚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在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全年双边货物贸易额66.97亿美元,其中中国对斯洛文尼亚出口额61.98亿美元,自斯洛文尼亚进口额4.99亿美元,贸易在两国经贸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共和国(Slovak Republic),西北临捷克,北临波兰,东临乌克兰,南临匈牙利,西南临奥地利,位于欧洲中部内陆、原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东部,属于内陆国。国土面积4.9万平方公里,在欧洲43国位居第27位,与丹麦、瑞士和荷兰的面积相当,东西长428公里,南北宽226公里。
斯洛伐克早年为农业区,基本无工业。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执政期间在斯逐步建立了钢铁、石化、机械、食品加工及军事工业,缩小了同捷在经济上的差距。
2018年,李克强总理在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同斯洛伐克总理举行双边会见,斯洛伐克外长以第72届联大主席身份访华。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同斯洛伐克总理举行双边会见。2019年,斯洛伐克外交部长、经济部长来华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关活动。
斯洛伐克与中国自建交以来,一直保持着稳定的政治关系。2024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斯洛伐克总理罗贝尔特·菲佐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此访是菲佐此次任期内的重要访问之一,也是斯总理时隔17年来华的再次访问。访问期间,双方就建立中斯战略伙伴关系达成了广泛共识。双方还加强了在文化、教育、科研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例如,斯洛伐克支持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和基础设施领域展开了深度合作。此外,双方还在教育和科研方面保持了密切的沟通与合作,如共同支持双方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交流等。
综上所述,斯洛伐克与中国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和人文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果,展现出双方深化合作的强烈意愿和巨大潜力。
马其顿(现称“北马其顿”,2019年更名)位于巴尔干半岛中部,是一个内陆国家,与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和科索沃接壤。地形多山,主要河流包括瓦尔达尔河,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自然资源包括铬、铅、锌等矿产,以及农业用地(种植烟草、葡萄等)。以农业、矿业和制造业为主,汽车零配件和纺织业是重要出口部门。 对外贸易:主要出口对象为欧盟国家(如德国、希腊),进口能源和机械设备。人口约210万,多民族国家(马其顿族占多数,阿尔巴尼亚族约占25%)。官方语言为马其顿语,宗教以东正教为主。首都斯科普里是政治经济中心。
马其顿是“巴尔干走廊”的关键节点,连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中资控股)与中欧,助力“一带一路”货物陆路运输。中国水电承建“米拉蒂诺维奇-斯蒂普”高速公路段(2014年竣工),改善区域交通。中国对马其顿投资集中在能源、交通(如科佳水电站)和制造业。双边贸易额增长,中国出口机械设备,进口葡萄酒等农产品。
马其顿是“一带一路”在巴尔干地区的重要支点,中资基建项目强化了其区域物流枢纽地位。尽管面临经济和政治挑战,合作仍为马其顿带来发展机遇,同时助力中国打通欧洲市场通道。
一、自然环境
波兰位于欧洲中部,北临波罗的海,与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和俄罗斯接壤,是连接西欧与东欧的“十字路口”。其地形以平原为主,北部为波罗的海沿岸平原,南部逐渐过渡为喀尔巴阡山脉和苏台德山脉,中部则为广阔的波德平原。境内主要河流包括维斯瓦河和奥得河,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注:地形图显示波兰北部地势低平,南部山地隆起,中部为广阔的农业平原。主要城市如华沙、克拉科夫、罗兹等分布于中部和南部)
波兰拥有丰富的煤炭、铜矿和森林资源,煤炭储量居欧洲前列。其农业用地占国土面积的60%,盛产小麦、黑麦和马铃薯,苹果出口量位居全球前列。
二、波兰与“一带一路”的互动
1. 物流枢纽地位
波兰是“中欧班列”的重要终点站,如蓉欧快铁(成都—罗兹)已开行超9万列,将波兰罗兹打造为中东欧物流中心,缩短了中欧货物运输时间并降低30%成本。
波兰计划与中国合作建设多式联运站,整合铁路、公路和海运网络,强化其作为欧亚大陆货物集散地的角色。
2. 投资与基建合作
波兰加入亚投行,希望吸引中国投资能源(如发电站)、交通和物流领域。尽管欧盟基金覆盖了波兰70%的基建成本,但中国在港口、物流中心等非欧盟重点领域仍有合作空间。
典型案例:罗兹市通过中欧班列推动对华农产品出口,波兰苹果、乳制品等已进入中国市场。
3. 战略协调作用
波兰主张在中美欧竞争中保持务实态度,避免“选边站队”,并提议建立中欧联合工作委员会,协调“一带一路”与欧盟“全球门户”倡议的互补性投资。
波兰前副总理科沃德科指出,“一带一路”需与西方倡议兼容,通过竞争促进发展中国家减贫,同时加强环保和债务可持续性管理。
【国名】 乌克兰
【地理位置】 位于欧洲东部。北邻白俄罗斯,东北接俄罗斯,西连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西南同罗马尼亚、摩尔多瓦毗邻,南面是黑海、亚速海,隔海同土耳其相望。
【面积】 60.37万平方公里。
【人口】 4113万(2022年2月1日起乌统计局官网暂停更新,不含克里米亚地区)。
【首都】 基辅,面积827平方公里,人口289万。
【民族】 130多个民族,乌克兰族占72.82%,俄罗斯族占17.28%。
【语言】 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
【宗教】 主要信奉东正教和天主教。
【国庆日】 8月24日。
【货币】 格里夫纳,1美元≈39.28格里夫纳。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24个州,1个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共和国),2个直辖市(首都基辅和塞瓦斯托波尔市)。
【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2019年5月就任,任期至2024年。总理什梅加尔,2020年3月就任。
【政府】 本届政府于2020年3月组成,包括总理、1位第一副总理、3位副总理、17名部长。总理杰尼斯·什梅加尔。主要政府官员有:第一副总理、经济部长尤利娅·斯维里坚科,外交部长安德烈·瑟比加,国防部长鲁斯特姆·乌梅罗夫,内务部长伊戈尔·克里缅科。
【经济】 2023年,乌GDP同比增长5.3%,约1666亿美元,通胀率5.1%。外贸额997.48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3%。其中出口361.86亿美元,同比下降18%;进口635.62亿美元,同比增长14.9%。
【国名】俄罗斯联邦,亦称俄罗斯(Russian Federation,Russia,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 Россия)
【面积】1709.82万平方公里。
【人口】1.46亿人,民族194个,其中俄罗斯族占77.7%,主要少数民族有鞑靼、乌克兰、巴什基尔、楚瓦什、车臣、亚美尼亚、阿瓦尔、摩尔多瓦、哈萨克、阿塞拜疆、白俄罗斯等族。
【宗教】主要信仰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
【官方语言】俄语。
【自然地理】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东西最长9000公里,南北最宽4000公里。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温差普遍较大,1月气温平均为-40~-5℃,7月气温平均为11~27℃。
【首都】莫斯科(Moscow, Москва)。面积约为25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310万(截至2024年10月)。
【国家元首】俄罗斯联邦总统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ПУТИН)。
【政府】俄罗斯联邦政府是最高国家执行权力机关。现任政府总理为米哈伊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米舒斯京(Михаил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МИШУСТИН)。
【议会】俄罗斯联邦会议(议会)由联邦委员会(上院)和国家杜马(下院)组成。联邦委员会主要职能是批准联邦法律、联邦主体边界变更等。现任联邦委员会主席为瓦莲京娜·伊万诺芙娜·马特维延科(女)(Валентина Ивановна МАТВИЕНКО)。国家杜马主要职能是通过联邦法律、宣布大赦等。现任国家杜马主席为维亚切斯拉夫·维克托罗维奇·沃洛金(Вячеслав Викторович ВОЛОДИН)。
【经济】2023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6%。2024年前8个月,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2%。截至2024年9月27日,俄罗斯的国际储备为6336亿美元。
【国 名】 白俄罗斯共和国(Republic of Belarus,Республика Беларусь)
【自然地理】 位于东欧平原西部,东邻俄罗斯,北、西北与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交界,西与波兰毗邻,南与乌克兰接壤。
【面 积】 20.76万平方公里
【人 口】 916万(2024年1月)
【首 都】 明斯克(Minsk,Минск)
【民 族】 有100多个民族,其中白俄罗斯族占84.9%,俄罗斯族占7.5%,波兰族占3.1%,乌克兰族占1.7%,犹太族占0.1%,其他民族占2.7%。
【官方语言】 白俄罗斯语和俄语
【宗 教】 主要信奉东正教(70%以上),西北部一些地区信奉天主教及东正教与天主教的合并教派。
【国庆日】 7月3日
【货 币】 白俄罗斯卢布,1美元≈3.3白卢布。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明斯克、布列斯特、维捷布斯克、戈梅利、格罗德诺、莫吉廖夫6个州和1个直辖市(首都明斯克)。
【政 治】 1994年开始实行总统制,同年7月,卢卡申科当选首任总统。1996年11月,白举行全民公决,将卢总统任期延长至2001年。2001年9月,卢在总统选举中连任。2004年10月,白举行全民公决和议会选举,取消宪法关于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规定。2006年3月、2010年12月、2015年10月以及2020年8月卢卡申科均连任总统。
【国家元首】 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Aleksandr Lukashenko)。1994年任总统至今。
【政 府】 现任政府于2020年8月产生。总理罗曼·戈洛夫琴科(Roman Golovchenko )。主要政府官员有:外交部长马克西姆·雷任科夫(Maxim Ryzhenkov),国防部长维克多·赫列宁(Victor Khrenin),经济部长尤里·切博塔里(Yury Chebotar)。
【外 交】 奉行以俄罗斯为重点的多方位外交政策。全面发展同独联体和周边国家关系,积极参与独联体地区一体化进程。发展同俄罗斯战略联盟关系,积极参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重视和发展同中国、独联体国家、亚非、中东和拉美国家等的友好合作关系,努力争取外交空间,扩大国际影响。2024年7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正式接收白俄罗斯为成员国。
【国 名】 格鲁吉亚(Georgia, Грузия)
【自然地理】 位于南高加索中西部。北接俄罗斯,东南和南部分别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相邻,西南与土耳其接壤,西邻黑海。海岸线长309公里。亚热带海洋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3-7℃,8月平均气温23-26℃。
【面 积】 6.97万平方公里
【人 口】369.5万(2024年1月)
【首 都】 第比利斯(Tbilisi, Тбилиси),人口120.18万。
【民 族】 主要为格鲁吉亚族(占86.8%),其他民族有阿塞拜疆族、亚美尼亚族、俄罗斯族及奥塞梯族、阿布哈兹族、希腊族等。
【语 言】 官方语言为格鲁吉亚语,居民多通晓俄语。
【宗 教】 主要信奉东正教,少数信奉伊斯兰教。
【国庆日】 5月26日
【货币名称】 拉里,1美元≈2.87拉里
【国家元首】 总统萨洛梅·祖拉比什维利(Salome Zurabishvili, Саломе Зурабишвили),2018年11月当选,任期至2024年。
【议 会】 议会是最高权力代表机构和最高立法机构,一院制,由150名议员组成,其中按比例制选举产生的议员占120席,按单一制选举产生的议员占30席,任期4年。本届议会为2020年10月选举产生。现任议长为沙尔瓦·帕普阿什维利(Shalva Papuashvili, Шалва Папуашвили),2021年12月当选。
【政 府】 总理伊拉克利·科巴希泽(Irakli Kobakhidze,Ираклий Кобахидзе),2024年2月任职,任期至2024年10月。主要政府官员有:副总理兼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部长列万·达维塔什维利(Levan Davitashvili,Леван Давиташвили)、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伊拉克利·奇科瓦尼(Irakli Chikovani, Ираклий Чиковани)、外交部长伊利亚·达尔恰什维利(Ilia Darchiashvili, Илья Дарчиашвили)等。
【经 济】 2023年,格GDP305亿美元、同比增长7.5%,外贸额215亿美元、同比增长12.5%。
【国名】 阿塞拜疆共和国(Republic of Azerbaijan, Азербайджан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自然地理】阿塞拜疆共和国位于欧亚大陆交界处的外高加索地区东部。东濒里海,南接伊朗和土耳其,北与俄罗斯相邻,西傍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飞地—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被亚美尼亚、伊朗和土耳其三国所环绕。
【面积】 8.66万平方公里
【人口】 1020万(截至2024年7月)。共有43个民族,其中阿塞拜疆族占91.6%,列兹根族占2.0%,俄罗斯族占1.3%,亚美尼亚族占1.3%,塔雷什族占1.3%。
【首都】 巴库(Baku, Баку),人口233.66 万(截至2023年初)。
【语言】 官方语言为阿塞拜疆语。居民多通晓俄语。
【宗教】 多信奉伊斯兰教,属什叶派穆斯林,但不强调教派间差异。
【国庆日】 5月28日
【货币】 马纳特,1美元≈1.7马纳特
【行政区划】 基本单位是区和直辖市,全境包括66个区和11个直辖市,其中7个区、1个直辖市位于飞地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
【国家元首】 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Ilham Aliyev,Ильхам Алиев),2003年10月首次当选。2008年10月、2013年10月、2018年4月、2024年2月4次连任,任期至2031年。
【政府】 本届政府于2014年2月组成,阿利·阿萨多夫(Ali Asadov, Али Асадов)任总理(2019年10月起)。主要政府官员有:外交部长杰伊洪·巴伊拉莫夫(Jeyhun Bayramov,Джейхун Байрамов)、内务部长维拉亚特·艾瓦佐夫(Vilayat Eyvazov,Вилаят Эйвазов)、国防部长扎基尔·哈桑诺夫(Zakir Hasanov,Закир Гасанов)、经济部长米凯尔·贾巴罗夫(Mikayil Jabbarov,Микаил Джаббаров)等。
【政治】 实行总统制,政局稳定。总统阿利耶夫地位稳固,其领导的新阿塞拜疆党拥有广泛民意基础。
【资源】 阿毗邻里海,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石油探明储量40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2.55万亿立方米。2022年石油产量为3260万吨,天然气产量为467亿立方米。
【国 名】 亚美尼亚共和国(Republic of Armenia, Республика Армения)
【自然地理】 位于亚洲与欧洲交界处的外高加索南部的内陆国。西接土耳其,南接伊朗,北临格鲁吉亚,东临阿塞拜疆。
【面 积】 2.97万平方公里
【人 口】 299万(截至2024年1月1日)。亚美尼亚族约占98.1%,其他民族有俄罗斯族、乌克兰族、亚述族、希腊族、格鲁吉亚族、白俄罗斯族、犹太人、库尔德族等。
【首 都】 埃里温(Yerevan, Ереван),人口110.4万(截至2024年1月1日)。
【语 言】 官方语言为亚美尼亚语,居民多通晓俄语。
【宗 教】 主要信仰基督教。
【国庆日】 9月21日
【货 币】 德拉姆,1美元≈400德拉姆。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10个州和1个州级市(首都埃里温)。
【国家元首】 总统瓦格恩·哈恰图良(Vahagn Khachaturyan,Ваагн Хачатрян),2022年3月3日当选,3月13日就职。
【议 会】 称国民会议,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任期5年,共设至少101个席位,全部为比例制。2021年6月20日,亚美尼亚举行第八届国民会议(议会)提前选举。“公民协议”党、“亚美尼亚”政党联盟、“荣誉至上”政党联盟进入议会,共107个议席。8月2日,亚第八届国民会议召开第一次会议,阿连·西蒙尼扬(Alen Simonyan,Ален Симонян)当选议长。
【政 府】 总理尼科尔·帕什尼扬(Nikol Pashinyan, Никол Пашинян)。2021年8月2日,亚美尼亚总统阿尔缅·萨尔基相任命“公民协议”党提名的总理候选人帕什尼扬为新一届政府总理。主要政府官员有:外交部长阿拉拉特·米尔佐扬(Ararat Mirzoyan, Арарат Мирзоян)、国防部长苏伦·帕皮基扬(Suren Papikyan, Сурен Папикян)等。
【国名】 摩尔多瓦共和国(Republic of Moldova, Республика Молдова)
【自然地理】 位于东南欧北部的内陆国,与罗马尼亚和乌克兰接壤,东、南、北被乌克兰环绕,西与罗马尼亚为邻。
【面积】 3.38万平方公里
【首都】 基希讷乌(Chisinau, Кишинёв),人口67.3万。
【民族】 摩尔多瓦族占75.8%,其他民族有乌克兰族、俄罗斯族、加告兹族、罗马尼亚族、保加利亚族等。
【国庆日】 8月27日
【货币名称】 摩尔多瓦列伊,1美元≈17.7摩列伊。
【国家元首】 总统玛雅·桑杜(Maia Sandu,Майя Санду),2020年12月24日就任,任期至2024年。
【政府】 于2023年2月16日组成,总理为多林·雷切安(Dorin Recean, Дорин Речан)。内阁主要成员有: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米哈伊尔·波普绍伊(Mihai Popsoi, Михай Попшой)、副总理兼经济发展与数字化部长杜米特鲁·阿莱巴(Dumitru Alaiba,Думитру Алайба)、副总理兼农业与食品工业部长弗拉基米尔·鲍里亚(Vladimir Bolea,Владимир Боля)、统一事务副总理奥莱格·塞雷布里安(Oleg Serebrian,Олег Серебрян)。
【国 名】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Tajikistan),简称塔吉克斯坦(Tajikistan)。
【面 积】 14.31万平方公里。
【人 口】 1036万(截至2024年3月)。共有86个民族,其中塔吉克族约占80%,乌兹别克族占15.3%,俄罗斯族占1%。此外,还有鞑靼、吉尔吉斯、乌克兰、土库曼、哈萨克、白俄罗斯、亚美尼亚等民族。
【宗 教】 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多数为逊尼派(帕米尔一带属什叶派)。
【官方语言】 塔吉克语为国语,俄语为通用语。
【首 都】 杜尚别(Dushanbe),人口73万(2022年),夏季最高气温可达40℃,冬季最低气温零下10℃左右。
【简 况】 位于中亚东南部,北邻吉尔吉斯斯坦,西邻乌兹别克斯坦,南与阿富汗接壤,东
接中国。东西长700公里,南北宽350公里。境内多山,约占国土面积的93%,有“高山国”之称。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三州一区一直辖市:粟特州(原列宁纳巴德州)、哈特隆州、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中央直属区和杜尚别市。
【国家元首】 埃莫马利·拉赫蒙(Emomali Rahmon)。1994年11月就任总统,1999、2006、2013和2020年四次连任,本届任期至2027年。
【政 府】 国家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的行政权。科希尔·拉苏尔佐达任总理(K. Rasulzoda)。
【经 济】 2023年塔国内生产总值(GDP)超1300亿索莫尼(约合118.64亿美元),同比增长8.3%。2023年塔对外贸易额83亿美元,同比增长13.9%。主要贸易伙伴有俄罗斯、中国、瑞士、哈萨克斯坦。
【国 名】 土库曼斯坦(Turkmenistan)。
【面 积】 49.12万平方公里。
【人 口】 705万(2022年12月)。主要民族有土库曼族(94.7%)、乌兹别克族(2%)、俄罗斯族(1.8%),此外,还有哈萨克、亚美尼亚、鞑靼、阿塞拜疆等120多个民族(1.5%)。
【首 都】 阿什哈巴德(Ashgabat)。人口103万(2022年12月)。1月平均气温2.1℃,7月平均气温37.6℃。
【国家元首】 土库曼斯坦总统谢尔达尔·库尔班古力耶维奇·别尔德穆哈梅多夫(Serdar Gurbangulyevich Berdimuhamedov),2022年3月15日当选,任期7年。
【官方语言】 官方语言为土库曼语,俄语为通用语。
【简 况】 位于中亚西南部,为内陆国家。北部和东北部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接壤,西濒里海与阿塞拜疆、俄罗斯相望,南邻伊朗,东南与阿富汗交界。约80%的国土被卡拉库姆大沙漠覆盖。11月平均气温4.4℃,7月平均气温39℃;年降水量从东北部地区的80毫米向南部山麓的300毫米递增,科佩特山区年降水量可达400毫米。
【政 治】 独立后,土始终将捍卫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经济、保持社会稳定作为基本国策;积极探寻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倡民族复兴精神,重视民族团结与和睦;奉行积极中立、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致力于同其他国家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主张宗教信仰自由,禁止宗教干预国家政治生活。
【政 府】 称内阁,是国家权力执行机关,由总统直接领导。
【经 济】 石油、天然气工业为支柱产业。农业主要种植棉花和小麦。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
【国 名】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Uzbekistan),简称乌兹别克斯坦
【面 积】 44.89万平方公里。
【人 口】 3736万(截至2024年10月)。共有130多个民族。乌兹别克族占80%,俄罗斯族占5.5%,塔吉克族占4%,此外,还有土库曼、乌克兰、维吾尔、亚美尼亚、土耳其、白俄罗斯族等。
【首 都】 塔什干(Tashkent)。常住人口302.1万(截至2023年10月)。1月平均气温0℃,7月平均气温28℃。
【国家元首】 现任总统为沙夫卡特·米罗莫诺维奇·米尔济约耶夫(Shavkat Miromonovich Mirziyoyev),2016年12月当选,2023年7月9日胜选连任。
【语 言】 乌兹别克语为官方语言,俄语为通用语言。
【宗 教】 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其余多信奉东正教。
【简 况】 位于中亚腹地的“双内陆国”,自身无出海口且5个邻国也均是内陆国。南靠阿富汗,北部和东北与哈萨克斯坦接壤,东、东南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相连,西与土库曼斯坦毗邻。属严重干旱的大陆性气候,7月平均气温25-32℃,1月平均气温-6-3℃。
【政 治】 独立之始,首任总统卡里莫夫提出按“乌兹别克斯坦发展模式”建设国家的“五项原则”:经济优先,国家调控,法律至上,循序渐进,社会保障。在该“五项原则”指导下,乌兹别克斯坦致力于复兴民族精神和宗教传统,提高社会宽容度,增进族际互容,对弱势阶层和群体实施社会保障。同时将保障国家安全作为国家主要任务之一。
【政 府】 称内阁,由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及各国家委员会主席组成。根据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宪法第98条规定,卡拉卡尔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国内阁主席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内阁担任相关职务。本届政府成立于2020年1月,总理为阿卜杜拉·尼格马托维奇·阿里波夫(Abdulla Nigmatovich Aripov)。
【资 源】 资源丰富,黄金储量居世界第十位,铀储量居世界第十三位,天然铀年产量居世界第五位。铜、钨等矿藏也较为丰富。森林覆盖率为12%。
【国 名】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Tajikistan),简称塔吉克斯坦(Tajikistan)。
【面 积】 14.31万平方公里。
【人 口】 1036万(截至2024年3月)。共有86个民族,其中塔吉克族约占80%,乌兹别克族占15.3%,俄罗斯族占1%。此外,还有鞑靼、吉尔吉斯、乌克兰、土库曼、哈萨克、白俄罗斯、亚美尼亚等民族。
【宗 教】 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多数为逊尼派(帕米尔一带属什叶派)。
【官方语言】 塔吉克语为国语,俄语为通用语。
【首 都】 杜尚别(Dushanbe),人口73万(2022年),夏季最高气温可达40℃,冬季最低气温零下10℃左右。
【简 况】 位于中亚东南部,北邻吉尔吉斯斯坦,西邻乌兹别克斯坦,南与阿富汗接壤,东接中国。东西长700公里,南北宽350公里。境内多山,约占国土面积的93%,有“高山国”之称。
【国家元首】 埃莫马利·拉赫蒙(Emomali Rahmon)。1994年11月就任总统,1999、2006、2013和2020年四次连任,本届任期至2027年。
【议 会】 称“马吉利西·奥利”(Majlisi Oli),意为最高会议,为两院制议会,是国家最高代表机关和立法机关。上院称“马吉利西·米利”(Majlisi Milli),意为民族院,下院称“马吉利西·纳莫扬达贡”(Majlisi Namoyandagon),意为代表会议。上院33个席位,下院63个席位。上院和下院任期均为5年。上院议长:埃·鲁斯塔姆(E. Rustam),2020年4月17日当选。下院议长:马·佐基尔佐达(M. Zokirzoda),2020年3月17日当选。
【政 府】 国家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的行政权。科希尔·拉苏尔佐达任总理(K. Rasulzoda,К. Расулзода)。
【经 济】 2023年塔国内生产总值(GDP)超1300亿索莫尼(约合118.64亿美元),同比增长8.3%。2023年塔对外贸易额83亿美元,同比增长13.9%。主要贸易伙伴有俄罗斯、中国、瑞士、哈萨克斯坦。
【国 名】 吉尔吉斯共和国(Kyrgyz Republic),简称吉尔吉斯斯坦(Kyrgyzstan)。
【面 积】 19.99万平方公里。
【人 口】 720万(截至2024年1月)。有80多个民族,其中吉尔吉斯族占73.6%,乌兹别克族占14.7%,俄罗斯族占5.6%,东干族占1.1%,维吾尔族占0.9%,塔吉克族占0.9%,土耳其族占0.7%,哈萨克族占0.6%,其他为鞑靼、阿塞拜疆、朝鲜、乌克兰等民族。
【宗 教】 70%以上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多数属逊尼派。
【官方语言】 吉尔吉斯语为国语,俄语为官方语言。
【首 都】 比什凯克(Bishkek),人口114.50万(2023年12月)。1月平均气温-4.7℃,7月平均气温24.5℃。
南都奥什(Osh),人口36.13万(2023年12月)。1月平均气温-2℃,7月平均气温28℃。
【国家元首】 萨德尔·努尔戈若耶维奇·扎帕罗夫(Sadyr Japarov),2021年1月28日宣誓就职。
【简 况】 位于中亚东北部,边界线全长约4503公里,北和东北接哈萨克斯坦,南邻塔吉克斯坦,西南毗连乌兹别克斯坦,东南和东面与中国接壤。境内多山,平均海拔2750米,90%领土在海拔1500米以上,属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6℃,7月平均气温27℃。
公元前3世纪已有文字记载。6-13世纪曾建立吉尔吉斯汗国。16世纪被迫从叶尼塞河上游迁居至现居住地。1876年被沙俄吞并。1917年11月至1918年6月建立苏维埃政权。1924年10月14日成立卡拉吉尔吉斯自治州。1936年12月5日成立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1991年8月31日,吉尔吉斯最高苏维埃通过国家独立宣言,正式宣布独立,改国名为吉尔吉斯共和国,同年12月21日加入独联体。
【政 府】 称内阁,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由总统直接领导。内阁主席阿克尔别克·乌谢别科维奇·扎帕罗夫(Akylbek Japarov),2021年10月13日就任。
“一带一路”倡议(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是中国于2013年提出的全球合作发展框架,旨在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合作和人文交流,促进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东盟(ASEAN)作为中国的重要邻邦和合作伙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以下是东盟十国在“一带一路”中的参与情况及合作重点:
中国-东盟整体合作成果
1.贸易:中国连续多年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超6万亿元人民币。
2.基建: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标志性项目落地。
3.金融: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在东盟推广。
4.数字经济:华为、阿里、腾讯深度参与东盟数字化建设。
1.新加坡(Singapore)
基本概况:热带城市国家,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面积719.9平方公里,人口561万,华人占75%左右。马来语为国语,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
首都:为新加坡市。
宗教:主要宗教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
经济:经济发达,以金融、航运、贸易、旅游等产业为主。
定位:东盟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桥梁”。
合作重点:
- 参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 金融合作(人民币清算中心、绿色金融)。
- 智慧城市、数字经济和高科技产业合作。
标志项目:新加坡港与中资企业合作升级、苏州工业园升级版。
双边关系:中国与新加坡完成自贸协定升级谈判。
合作成果:新加坡作为重要的金融中心,在 “一带一路” 金融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双方在贸易、投资、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紧密,如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项目,推动了双方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2. 马来西亚(Malaysia)
基本概况:由马来半岛南部的马来亚和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沙巴、沙捞越组成。面积330257平方公里,人口3275万。马来人占68.8%,华人占23.2%,印度人占7.0%。伊斯兰教为国教。
首都:吉隆坡。
经济:经济多元化,制造业、服务业和旅游业较为发达。
定位: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基础设施合作重点国。
合作重点:
- 东海岸铁路(ECRL)(“一带一路”旗舰项目,连接马来半岛东西海岸)。
- 关丹产业园、马中钦州产业园(“两国双园”模式)。
- 数字经济(华为、阿里巴巴投资)。
挑战:曾因成本问题暂停项目,后重新谈判达成协议。
双边关系:中国与马来西亚就共建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
合作成果: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开创了 “两国双园” 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及南部铁路等工程建设持续推进,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3.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基本概况: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17508个岛屿组成,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 “千岛之国”。面积1913578.68平方公里,人口2.58亿,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有数百个民族,爪哇族人口占45%。
宗教: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3.6%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首都:雅加达。
定位:东南亚最大经济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关键节点。
合作重点:
- 雅万高铁(中国首个海外高铁项目,连接雅加达-万隆)。
- “区域综合经济走廊”(与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对接)。
- 镍矿加工与新能源合作(宁德时代等投资电池产业)。
标志项目:莫罗瓦利工业园、青山产业园。
双边关系:中国与印尼就共建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
合作成果:雅万高铁是印尼第一条高铁,也是中印尼共建 “一带一路” 的标志性项目,带动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
4. 泰国(Thailand)
基本概况:位于中南半岛中部,其西部与北部和缅甸、安达曼海接壤,东北边是老挝,东南是柬埔寨,南边狭长的半岛与马来西亚相连。面积51.3万平方公里,人口6880万,全国共有30多个民族。佛教为国教。
首都:曼谷。
经济:农业、旅游业、制造业等是其重要产业,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定位:中南半岛交通枢纽,中泰铁路核心项目。
合作重点:
- 中泰铁路(连接昆明-曼谷,未来延伸至新加坡)。
- 东部经济走廊(EEC)与中资企业投资(新能源汽车、5G)。
- 农产品贸易(榴莲、橡胶等)。
挑战:铁路项目因土地征用和预算问题进展缓慢。
双边关系:中国与泰国就共建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
合作成果:中泰铁路合作项目是双方共建 “一带一路”、开展产能合作的旗舰项目,一期工程曼谷至呵叻段全长 252.3 公里,设计时速 250 公里,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将有效提升泰国和本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水平。
5. 越南(Vietnam)
基本概况: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国土狭长,面积32.96万平方公里,人口9800万。主体民族是京族,官方语言为越南语。
首都:为河内。
历史:经历过抗法、抗美等战争。
经济: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制造业、农业等产业有一定优势。
定位:制造业转移重点国,但对“一带一路”态度谨慎。
合作重点:
- 基础设施:河内轻轨(中国承建)、港口升级。
- 贸易:中国是越南最大贸易伙伴(电子产品、纺织品)。
挑战:南海争端影响政治互信,部分项目受阻。
双边关系:2017 年,中越双方签署了《共建 “一带一路” 和 “两廊一圈” 合作备忘录》。
合作成果:河内轻轨吉灵 - 河东线是越南首个城市轻轨项目,由中国中铁六局负责承建,成为中越共建 “一带一路” 的标志性项目,方便了河内市民的出行。
6. 菲律宾(Philippines)
基本概况: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省遥遥相对,南和西南隔苏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位于亚洲东南部,由7000多个岛屿组成,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98万。马来族占全国人口的85%以上,国语是以他加禄语为基础的菲律宾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国民约85%信奉天主教。
首都:大马尼拉市。
历史:曾被西班牙、美国等殖民统治。
定位:杜特尔特时期对华关系改善,基建合作升温。
合作重点:
-“大建特建”计划(中国参与桥梁、铁路、水坝项目)。
- 农业合作(香蕉、菠萝出口)。
- 可再生能源(光伏、水电)。
标志项目:卡利瓦大坝、帕西格河桥梁。
双边关系:菲律宾是 “一带一路” 倡议的积极参与者。
合作成果:在基础设施、贸易、能源等领域与中国开展合作,如一些港口建设和能源开发项目等,推动了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改善。
7. 缅甸(Myanmar)
基本概况:位于中南半岛西部,东北与中国毗邻,西北与印度、孟加拉国相接,东南与老挝、泰国交界,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面积676578平方公里,人口5390万,共有135个民族,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5%。全国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
首都:为内比都。
重要节日:独立节1月4日;建军节3月27日;泼水节4月中旬。
经济:经济以农业、林业和矿业为主。
定位:中缅经济走廊关键节点,但政局动荡影响合作。
合作重点:
-中缅油气管道(从皎漂港至中国云南)。
- 皎漂经济特区(港口与工业园开发)。
挑战:2021年政变后部分项目搁置,安全风险高。
双边关系:中国与缅甸就共建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携手共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合作成果:中缅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等领域有诸多合作项目,如大瑞铁路(部分路段在建)等,对促进中缅贸易往来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8. 柬埔寨(Cambodia)
基本概况:位于中南半岛南部,与越南、泰国和老挝毗邻,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500万,高棉族占总人口80%,华人华侨约100万。
首都:为金边。
历史: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曾有过吴哥王朝等辉煌时期。
经济: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定位:中国紧密合作伙伴,基建和农业依赖中国投资。
合作重点:
-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中柬合作样板)。
- 公路网、暹粒新机场(中国援建)。
- 农业出口(大米、芒果)。
双边关系:1958 年同中国建交,2019 年签署《构建中柬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
合作成果: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是中国路桥按 “建造 - 运营 - 移交” 模式投资的项目。此外,还有百达隆巴萨河大桥项目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力推动了柬埔寨的经济发展。
9. 老挝(Laos)
基本概况:位于中南半岛北部的内陆国家,北邻中国,南接柬埔寨,东临越南,西北达缅甸,西南毗连泰国。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50万,通用老挝语,
首都:万象。
自然环境:境内80%为山地高原,湄公河流经西部,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经济:经济以农业为主,香糯稻米与阿拉比卡咖啡驰名海外。
定位:内陆国变“陆联国”,依赖中老铁路。
合作重点: - 中老铁路(2021年通车,连接昆明-万象)。
- 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
影响:铁路带动旅游业和物流,但债务问题受关注。
双边关系:中国与老挝就共建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携手共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合作成果:中老铁路是共建 “一带一路” 与老挝 “变陆锁国为陆联国” 战略对接的重要项目,自开通运营以来,呈现出客货两旺态势,极大地提升了老挝的交通便利性和经济发展水平。
10. 文莱(Brunei)
基本概况: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北部,北濒南中国海。面积5765平方公里,人口42.26万。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伊斯兰教为国教。首都:为斯里巴加湾市。
自然环境:海岸线长约162公里,有33个岛屿,沿海为平原,内地多山地。
节日:开斋节是其最盛大的节日。
定位:小而富的能源国,合作聚焦石化与渔业。
合作重点:
- 恒逸石化项目(中国投资炼油厂)。
- 海上养殖与食品加工。
双边关系:2017 年和 2018 年先后签署政府间共同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谅解备忘录、共建 “一带一路” 合作规划,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同文莱 “2035 宏愿” 对接。
合作成果:中文双边贸易额快速增长,中国已成为文莱第二大投资来源地和前三大贸易伙伴。恒逸石化是中文共建 “一带一路” 的旗舰项目,摩拉港合作运营良好,2023 年摩拉港至广西钦州港直航航线开通。两国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
南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枢纽,连接中国与印度洋、中东及非洲。南亚国家通过“一带一路”深化与中国的合作,不仅促进自身经济发展,也为全球供应链提供了新支点。未来,需进一步化解政治分歧,加强绿色、数字领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一、合作挑战与未来方向
1. 主要挑战
地缘政治:印度对中巴经济走廊持保留态度,区域内国家关系复杂。
债务风险: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因项目融资面临偿债压力,需优化合作模式。
基础设施不足:南亚内部贸易成本高,跨境铁路、公路联通性待提升。
2. 未来重点
绿色转型:推广太阳能、风能项目,如巴基斯坦奎达光伏园、马尔代夫岛屿电网改造。
数字经济:建设跨境光缆(如中尼陆地光缆)、智慧城市,提升区域数字化水平。
民生合作:扩大农业技术培训、医疗援助,如中国在阿富汗的医院援建、孟加拉国的饮用水项目。
二、合作成果与影响
经济增长:中巴经济走廊使巴基斯坦GDP年均增长1.5%,斯里兰卡港口项目贡献全国GDP的3%。
就业创造:南亚“一带一路”项目直接创造就业超50万个,其中巴基斯坦占比40%。
区域联通:中马友谊大桥、瓜达尔港等项目提升印度洋航线效率,降低物流成本30%。
三、未来趋势:
区域整合:南亚国家将通过“一带一路”与东南亚、中亚实现互联互通,如中尼铁路、中巴经济走廊延伸至伊朗。
绿色转型:新能源合作(如马尔代夫微电网)与气候韧性项目(如孟加拉国防洪工程)成为重点。
多边机制: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平台为南亚国家提供融资与技术支持,缓解对单一债权方的依赖。
一、核心参与国
1. 巴基斯坦
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西北部,濒临阿拉伯海。
经济概况:2023年GDP约3500亿美元,农业占比24%,纺织业为支柱产业。
合作重点:中巴经济走廊(CPEC):总投资超620亿美元,涵盖瓜达尔港、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卡洛特水电站等项目。其中,瓜达尔港年吞吐量达1200万吨,成为中国能源运输和贸易的战略支点。能源转型:中国投资建设的奎达太阳能公园(1000兆瓦)和信德省风电项目(2000兆瓦)推动巴基斯坦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20%,预计2030年达60%。
产业合作:海尔-鲁巴经济区吸引中企投资家电、汽车制造,创造就业超2万个。
战略定位:作为“一带一路”在南亚的核心支点,巴基斯坦通过中巴经济走廊(CPEC)与中国形成深度绑定。
核心项目:
1. 瓜达尔港:中国投资16.2亿美元打造的深水港,2025年吞吐量突破500万标箱,成为印度洋能源运输枢纽。
2. 能源合作:卡西姆港燃煤电站(1320兆瓦)、苏吉吉纳里水电站(870兆瓦)等项目使巴基斯坦电力缺口从2015年的4000兆瓦降至2025年的不足500兆瓦。
3. 产业园区:拉合尔科技城吸引华为、中兴等企业入驻,创造就业超3万个;瓜达尔自贸区引入30余家企业,涉及建材、电子等领域。
挑战:
债务压力:CPEC项目累计贷款约620亿美元,占巴基斯坦外债的30%,但项目回报率争议(如喀喇昆仑公路升级成本超预期)引发“债务陷阱”质疑。
安全风险:2025年1月瓜达尔港遭遇恐怖袭击,暴露安全保障短板。
2. 斯里兰卡
地理位置:印度洋岛国,扼守国际航运主航道。
经济概况:2023年GDP约850亿美元,旅游业占比12%,茶叶出口全球领先。
合作重点:
汉班托塔港:年吞吐量达335万标箱,带动临港工业园发展,创造就业超1000个,95%为本地员工。
科伦坡港口城:2025年游艇码头商业项目开工,预计创造14万就业岗位,推动金融和旅游业升级。
能源与基建:普特拉姆燃煤电站供应全国40%电力,南部铁路延长线改善区域交通。
战略定位:凭借印度洋地缘优势,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
核心项目:
1. 汉班托塔港:中国招商局集团投资11.2亿美元运营,2025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20万标箱,带动周边临港工业园引入50家企业,创造就业1.2万个。
2. 科伦坡港口城:填海造地269公顷,总投资140亿美元,2025年金融中心启动,吸引中资银行、保险机构入驻。
3. 能源转型:普特拉姆燃煤电站(1200兆瓦)满足斯里兰卡40%电力需求,同时中国企业在北部建设风电、光伏项目,目标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70%。
挑战:
债务重组:2022年债务危机后,中斯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汉班托塔港99年租约引发主权争议。
地缘博弈:印度加强对斯里兰卡投资(如科伦坡东集装箱码头),对冲中国影响力。
3. 孟加拉国
地理位置:南亚东北部,南临孟加拉湾。
经济概况:2023年GDP约4600亿美元,成衣出口占外汇收入84%。
合作重点:
帕德玛大桥:连接南部21个区,促进农业和制造业发展,预计拉动GDP增长1.5%。
中孟经济走廊:聚焦电力、通信、农业,中国投资的希拉甘杰电站(1320兆瓦)缓解电力短缺。
数字经济:中国援建的国家数据中心提升政务效率,跨境电商合作促进中小企业出口。
战略定位:依托人口红利与农业资源,成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重要承接地。
核心项目:
1. 能源走廊:帕亚拉电站(1320兆瓦)、鲁普甘吉风电(200兆瓦)等项目使孟加拉国电力覆盖率从2015年的75%提升至2025年的95%。
2. 交通基建:卡纳普里河底隧道(中国交建承建)、达卡-吉大港高速公路升级,物流成本降低20%。
3. 产业合作:中国电建海投公司投资的巴瑞萨电站年发电量达9.6亿千瓦时,带动当地就业率提升3%。
挑战:
电力需求激增:人口增长与工业化导致电力缺口扩大,需持续引入外资。
洪水与气候风险:2024年特大洪水冲毁部分中资项目,凸显气候适应性不足。
4. 马尔代夫
地理位置:印度洋岛国,由26个环礁组成。
经济概况:2023年GDP约55亿美元,旅游业占比65%。
合作重点:
维拉纳国际机场扩建:新增跑道和航站楼,年旅客吞吐量提升至1500万人次,带动旅游业复苏。
中马友谊大桥:连接马累与机场岛,日均通行车辆超1.2万辆,促进区域一体化。
绿色能源:中国投资的太阳能项目覆盖多个岛屿,减少柴油依赖。
战略定位:作为印度洋岛国,聚焦海洋经济与旅游业。
核心项目:
1. 中马友谊大桥:投资2.1亿美元连接马累与机场岛,日均通行车辆超1.2万辆,旅游业收入增长15%。
2. 新能源微电网:中腾微网在152个岛屿建设离网光伏系统,惠及20万居民,柴油发电占比从80%降至30%。
3. 自贸协定:2024年中马自贸协定生效,马尔代夫渔业、旅游业对华出口关税减免90%。
挑战:
生态脆弱性:珊瑚礁退化威胁旅游业,中资项目需加强环保标准。
政局波动:2025年总统选举后,新政府可能调整对华合作政策。
5. 尼泊尔
地理位置: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内陆国家。
经济概况:2023年GDP约420亿美元,农业占比27%,旅游业依赖度高。
合作重点:
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中尼跨境铁路可行性研究推进,未来将打通中国西藏至尼泊尔的陆路通道。
能源合作:上崔树里3A水电站(456兆瓦)缓解电力短缺,预计2026年投产。
农业与教育:中国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培训当地农民提升粮食产量。
战略定位:通过中尼铁路融入区域经济网络。
核心项目:
1. 中尼铁路:吉隆口岸至加德满都段(540公里)2025年开工,预计2030年通车,货运成本降低40%。
2. 水电开发:上塔马克西水电站(456兆瓦)、布迪甘达基水电站(1200兆瓦)建成后,尼泊尔将成为电力出口国。
3. 跨境经济区:吉隆边境经济合作区引入中资企业23家,涉及建材、制药等领域。
挑战:
地形限制:山地占比83%,基建成本高企。
印度制衡:印度通过能源封锁施压尼泊尔,要求其减少对华依赖。
6. 阿富汗
地理位置:中亚与南亚交汇处,内陆国家。
经济概况:2023年GDP约145亿美元,战乱导致经济衰退,农业占比33%。
合作重点:
艾娜克铜矿:中企参与开采,配套巴格达拉水电站(40兆瓦)建设。
货运通道:重庆-阿富汗直达班列开通,运输电子产品、建材,降低物流成本。
民生项目:中国援助的医院、学校重建项目改善基础设施。
战略定位:作为“一带一路”西向延伸的关键,聚焦能源与矿产开发。
核心项目:
1. 艾娜克铜矿:中冶集团投资30亿美元开发,预计2026年投产,年产铜矿石1100万吨。
2. 巴格达拉水电:中国电建承建,年发电量3.6亿千瓦时,缓解喀布尔电力短缺。
3. 货运通道:中欧班列(重庆-喀布尔)2025年重启,运输时间从45天缩短至18天。
挑战:
安全局势:塔利班政权与国际社会关系紧张,中资项目面临恐怖袭击风险。
债务困境:2025年外债占GDP比重达72%,依赖国际援助维持重建。
7. 不丹
地理位置: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麓,内陆国家。
经济概况:2023年GDP约38亿美元,水电占出口收入60%。
合作重点:
水电开发:中国投资的旺杜波德朗水电站(1200兆瓦)推动能源出口。
旅游与文化:中不合作保护虎穴寺等文化遗产,促进生态旅游。
战略定位:以“国民幸福总值”为导向,谨慎引入中资。
合作领域:
1. 水电合作:旺楚克三世水电站(1200兆瓦)、普纳卡水电站(1020兆瓦)由中国电建承建,电力出口印度占比达90%。
2. 跨境贸易:通过日喀则-廷布公路提升边境贸易,2025年对华出口额增长至1.2亿美元。
挑战:
生态红线:不丹宪法规定森林覆盖率不低于60%,限制大型基建项目。
印度影响:印度控制不丹电力出口与外交,制约中不合作深度。
二、潜在合作国
8. 印度
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主体,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
经济概况:2023年GDP约3.5万亿美元,服务业占比55%,全球增长最快经济体之一。
合作现状:
谨慎参与:未正式签署“一带一路”协议,但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研究。
经贸往来:2023年中印贸易额达1359亿美元,中国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重点领域为信息技术、制药。
战略定位:对“一带一路”持谨慎态度,强调“邻国优先”政策。
合作领域:
1. 区域机制:通过BBIN(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尼泊尔)推动跨境公路、电力联网,如加尔各答-达卡-阿加尔塔拉铁路。
2. 第三方合作:与日本共建“亚非增长走廊”,投资斯里兰卡科伦坡东集装箱码头(印度持股51%)。
挑战:
地缘竞争:中印在南亚的影响力博弈加剧,如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与印度主导的伊朗恰巴哈尔港形成竞争。
国内阻力:印度反对CPEC穿越印控克什米尔,导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进展缓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