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15 无言之美九年级语文下册1.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无言之美”。2.梳理行文思路,学习举例论证。3.学会欣赏艺术作品,提高审美修养。学习目标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他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认识作者本文选自《朱光潜美学文集》,写于1924年,是朱光潜发表的第一篇美学文章。关于作品问题:朱光潜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文章以这一事例为引入,有什么好处呢?整体感知作者是通过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这个话题的。故事性强,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去了解什么是“无言之美”。问题:朱光潜先生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释“无言”能产生美的?如何发现作者是从这四个方面来阐释“无言之美”的?整体感知朱老先生是从绘画、文学、音乐和雕刻四个方面来阐释“无言之美”的。从课文的第8段、第9段、第10段和第11段开头的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的这一写作思路。第⑻段:先从事实下手研究。譬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图……第⑼段:文学作品也是同样……第⑽段: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第⑾段:雕刻塑像本来是无言的……整体感知引出话题具体诠释归纳结论绘画文学音乐雕塑无言之美整体感知听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这里除了引出“无言”这一概念外,还重点阐述了什么。精读探究言意固定的有迹象的散碎的有限的瞬息万变缥缈无踪混整的无限的可以表达不能完全表达一切美术作品“非唯不能,而且不必”去追求百分百的“以言达意”精读探究结合文章第8—12段所列举的绘画、文学、音乐、雕刻等各种事例,体会什么是“无言之美”。第(8)段照 片和实物两两相称不会有丝毫错误图 画选择理想化材料画家人格参与其中对比精读探究绘画中的选择之美精读探究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第(9)段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杜甫的《后出塞》……文学中的意蕴之美精读探究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第(10)段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希腊花瓶歌》音乐中的无声之美精读探究第(11)(12)段金刚怒目菩萨低眉不如解锁技巧《拉奥孔》雕塑中的含蓄之美精读探究无言之美:“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精读探究写法点拨问题:为了说明艺术创作中的“无言之美”,有必要列举这么多的例子吗?能否删减一些呢?不能删减。艺术中的“无言之美”,有点类似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缺少了作者列举的这些例子,就很难理解了。写法点拨问题:为了说明艺术创作中的“无言之美”,有必要列举这么多的例子吗?能否删减一些呢?不能删减。作者在这里列举的例子,涵盖了绘画、文学、音乐、雕刻等方方面面,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既有中国的,也有国外的,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说明艺术创作中的“无言之美”是普遍存在的。无言之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之美问题:为了说明艺术创作中的“无言之美”,有必要列举这么多的例子吗?能否删减一些呢?写法点拨请仿照示例,结合学习过的文学作品,也写一写自己从中体会到的“无言之美”。示例:李白的《静夜思》,全诗只有二十个字,静夜中,可写之景众多,诗人只写了“床前明月”,诗人所思,千头万绪,诗人却只一笔带过,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内容是单纯,却又是丰富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拓展延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5 无言之美(1-3自然段朗读).mp3 统编九语下 15 无言之美.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