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英豪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广州英豪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素养评估—九年级语文问卷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5小题,16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折腰/百折不挠 礼聘/娉婷袅娜 B.冠冕/张冠李戴 旁骛/趋之若鹜
C.天骄/矫揉造作 游弋/金戈铁马 D.颁发/间不容发 渐变/自惭形秽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腊象 篝火 分外妖娆 唯余莽莽
B.呢喃 鲜妍 不屑置辨 哗众取宠
C.漫游 天娇 瞬息万变 红妆素裹
D.忧戚 嘶哑 稍逊风骚 伛偻提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 ) (2分)
A.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但是中国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B.李旭“强国有我”的演讲声情并茂,引经据典,强词夺理,深深打动了现场的同学们。
C.增城区城市馆里陈列的各种榄雕作品,精美绝伦,展现了工匠们入木三分的雕刻技艺。
D.下雪了,雪花洋洋洒洒,似舞如醉,北国天地间一片白茫茫,银装素裹,美丽极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中国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的测试成功,靠的是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们共同努力取得的。
B.随着考古成果不断融入现代生活,国家考古公园日益成为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
C.梅花奖激励着戏剧演员发展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其登顶新时代文艺高峰。
D.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最终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总量已经超过3.76亿以上。
5.学校开展“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8分)
(1)任务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漫画寓意。(2分)
(2)任务二:学校邀请全国劳动模范曾俊钦到校作报告,请根据下面介绍,为学校小记者李明设计一段采访词,内容须包含两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要求:语言简明得体。(4分)
全国劳动模范曾俊钦是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生产本部车身部焊装三科工人。他曾先后代表公司参加国家级、省级的职业技能大赛,多次斩获一等奖。工作中,曾俊钦发扬工匠精神,深入现场认真研究,攻克“疑难杂症”。他刻苦钻研,发明了一款车架稳定输送装置,成功申请了国家级新型专利。
(3)任务三:为了加强劳动教育,学校拟在生物园开展“学科+劳动”实践活动。请你为语文学科设计实践活动,并说出该活动可解决的实际问题。(2分)
学科 学科知识 实践活动 可解决的实际问题
数学 图形面积 计算各区域种植面积 统筹安排不同植物的种植区域
语文 写作 ① ②
二、(1小题,8分)
6.古诗文默写(8分)
(1)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②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③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⑤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⑥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2)小广同学对古诗词中的数字很感兴趣,他发现简单的数字能在作者的匠心独运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请你根据批注,帮他完成表格。(4分)
题目 作者 含数字诗句 批注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烘托万古不变的悲哀氛围
《行路难(其一)》 李白 ① , 。 突出美酒佳肴的珍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② , 。 表达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46分)
三、(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共12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①。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⑤,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④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①[为春为月]意思是春天的月夜。②[夕岚]傍晚山间的雾气。③[勒]抑制。④[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⑤[夕舂]夕阳。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余住西湖/弥漫二十余里 B.上下一白/一日之盛
C.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是日更定矣/更有痴似相公者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分)
(2)安可为俗士道哉! (2分)
9. 对乙文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B.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C.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D.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10. 两文的作者,都有与一般俗士迥异的审美情趣。请结合两文的内容,分别说出“迥异”体现在哪里?(4分)
1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2分)
(2)诗句中“沉舟”“病树”比喻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2分)
四、(8小题,30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2~15题。(13分)
Citywalk是近来热门的话题,旅游爱好者小执收集了一些有关“Citywalk”的材料。
材料一:
①Citywalk(译为“城市漫步”),是一种深度体验城市历史、人文、景观等随意和无目的的旅游方式。人们可以在城市里或随意漫步或探寻一些特色的景观路线,也可以在讲述员的带领下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②城市漫步作为一种旅游方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当时,人们开始关注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环境,希望通过步行感受城市的魅力。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重视,城市漫步逐渐发展为一种时尚的旅游方式。其特点鲜明,以步行为主,将车辆交通减少到最低限度,将空间重点放在行人活动和社区互动上;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步行街区购物、美食探索、文化体验等。
③在我国,城市漫步近年来也受到关注和追捧。许多城市推出了一系列的城市漫步线路和活动,建设了越来越多的步行道和步行街区,为游客提供更多的行走空间和休闲体验。
(整理自《城市漫步,能治愈所有不开心》)
材料二:
①与高强度、快节奏的“特种兵式旅行”不同,Citywalk强调松弛感与慢节奏。人们选择用脚步丈量城市空间、走近当地人日常生活的方式阅读城市,沉浸式感受城市的风土人情与发展脉搏。Citywalk火了、说明人们旅行不再只是满足于品尝美食、游览风景等目的,而是追求更有深度、更有温度的高质量旅游体验。以漫步的方式探索城市,无精心规划,更不必拘泥于“必打卡清单”,只需随心而行:在社区街道、市井小巷中触摸城市历史文化记忆;漫无的地走走停停,一家小饭馆、一座老建筑、一次与当地居民的对话,都是旅途中偶遇的“风景”。Citywalk满足了人们通过旅行放松身心、寻觅新趣的需求、体现出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
②除了外地游客,Citywalk也颇受当地市民欢迎。繁忙的城市交通、两点一线的工作、生活,往往使人们对居住地和办公地附近的环境习以为常,缺乏对所在城市的深入观察与了解,更不妥说对城市形成情感认同与归属感。利用闲暇时间,来一场Citywalk,能够帮助人们再次发现“消失的附近”,重新认识并爱上所在的城市。
(整理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整理自《2023小红书CityWalk趋势报告》
材料四:
走街串巷,感受烟火气,在传统街区和老建筑中感受广州底蕴;漫步珠江两岸,欣赏悦目的城市风景,体验商业之都的时尚消费。Citywalk逐渐成为了广州旅游的新潮流。结合网红打卡、小众探秘、创意旅拍等元素,广州Citywalk在社交平台上的话题热度不断飙升。旅游业界人士表示:广州城市休闲体验和地标打卡游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寻求精准狠的切入点,引发全民传播和全域流量。同时,整合核心资源和产品、包装打造精品游玩线路和主客同乐的节庆活动,营造多点地方特色和人情味,以诚待客,实现主客共享。
(整理自越秀区融媒体中心等)
12.(3分)关于Citywalk,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Citywalk是指深度体验城市各处的历史、人文、景观等随意性强和无目的的旅游方式。
B.Citywalk时人们会减少车辆交通的使用,以步行的方式感受城市的风土人情与发展脉拥。
C.我国的Citywalk始于20世纪60年代,如今许多城市推出了城市漫步线路和活动。
D.Citywalk是当下一种时尚的旅游方式,参与者可以是外地游客,也可以是城市本地居民。
13.(3分)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Citywalk能让城市的当地居民深入观察与了解居住城市,提升市民的城市归属感。
B.人们在进行Citywalk时,目的是满足品尝英食、游览风景、完成打卡清单的需要。
C.调查报告显示,人们多是通过短视频平台、内容平台等线上渠道来了解Citywalk。
D.凭借网红打卡等元素和精准狠的切入点,Citywalk逐渐成为了广州旅游的新潮流。
14.(3分)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参与广州的Citywalk,游客和居民便无法在传统街区和老建筑中感受广州底蕴。
B.网红打卡、小众探秘、创意旅拍等元素丰富了城市Citywalk的内涵和体验形式。
C.Citywalker年龄分布图显示,参与城市Citywalk的人均为34岁以下的青年群体。
D.整合核心资源和产品、包装打造精品游玩线路就可以实现Citywalk“主客共享”。
15.(4分)有朋友来广州游玩,你想帮他设计几条适合Citywalk的路线,读了小执同学收集的材料,你觉得设计时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17分)
那片芭蕉叶
杨青
①七岁前,我的世界里没有高楼街巷,只有屋后的梨树、樱桃树、无花果树以及翠绿的芭蕉。
②芭蕉,叶片宽大,长势旺盛,遍布乡间的房前屋后。家乡雨水充沛,加之芭蕉生命力极强,要不了一年半载,一株芭蕉幼苗便能如盖如伞,撑起一大片阴凉。
③有一年赶上春雨绵绵,我急着去村小上学,家中仅有的一把雨伞却损坏已久。母亲灵机一动,转身提着镰刀朝屋后走去,回来时,一片状如蒲扇的芭蕉叶便摆在了我眼前。我看到芭蕉叶后欢天喜地,忙顶在头上冲出家门。
④一路上,同学们相继汇拢,撑伞者有之,淋雨者有之,顶着芭蕉叶的却唯有我一人。三十年过去了,我仍记得那个落雨的清晨。细雨如丝如线,轻轻粘连在我身上。那些雨丝如同一条时间的线,一头连着故乡和童年,一头牵引着如今早已长大成人的我。
⑤草木是人们的挚友。
⑥就拿房前屋后的植物来说,几乎样样都是管用的。竹子不仅提供竹笋,也带来竹筐、斗笠和竹席;松树的枝叶用作引火材料,它的身躯则做成各式家具,成为新娘们的嫁妆。芭蕉也不例外。
⑦初夏,樱桃正红,母亲摘下几斤,用芭蕉叶托着,嘱咐我给邻里送去;秋天,新稻成熟,用旺火蒸熟,再用芭蕉叶包好,赶路的人就有了远行的底气。立春后农事渐多,人们对芭蕉的索取却最少,只为给它留足生息繁衍的时间。
⑧后来我进城求学,屋后的芭蕉见不着了,遗憾之余,竟然以另一种方式和它们重逢了。从白居易的“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到杜牧的“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从李清照的“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到蒋捷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它们伴我度过无数个思乡的夜晚,在泛黄的诗集间,悄然长成一片精神的绿荫。不仅是诗词,我还在书卷上看到一则美谈,说唐人怀素少时家贫,无钱购买纸张,就采宽大的芭蕉叶作纸练字,日复一日,终成一代书法家。
⑨芭蕉,远不止我认为的那样,它早已从乡间的房前屋后走进了美好的文字中,也从乡村走到了城市,在城市小区下根来。
⑩在我生活的南方小城,信步走进公园,或漫步临河街巷,会看见一丛丛芭蕉骄傲地生长着。人们在芭蕉的阴凉下谈笑、小坐,畅快自在。此刻,时光慢了下来,市井街巷里也有了乡村的闲适,屋后的芭蕉以新的形式改变伴在人们身边。
芭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它却长成了如树一般高大的体型。芭蕉枝叶柔软易折,貌似柔弱,实则却有顽强的生命力,纵使经历霜雪,也会不卑不亢地挺立着。
仲夏的夜里,窗外的雨倾斜而来。灯下,我翻开一卷泛黄的诗集,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正映在昏黄的光晕里,恍惚间,我又想起了儿时屋后的芭蕉。它们在大地上生长,散发着浓郁清香。雨水击打着芭蕉叶,声声入耳,使人着迷。故乡的田垄和炊烟,仿佛又在眼前了。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8月12日,有改动)
16.(3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嗅觉、视觉等角度对芭蕉进行了细腻的描写,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诗意。
B.第⑥段将芭蕉和竹子、松树进行类比,突出了芭蕉用途广泛、实用性强的特点。
C.第⑩段“新的形式”指人们的生活不再紧张,市井街巷也像乡村一样自在闲适。
D.文章以芭蕉叶为线索,巧妙串联起过去与现在两个时空,首尾呼应,结构圆融。
(4分)文章以“芭蕉”贯穿全文,请简要梳理“芭蕉”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所扮演的角色及承载的意义。
18.(4分)请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1)立春后农事渐多,人们对芭蕉的索取却最少。(赏析加点词)
(2)那些雨丝如同一条时间的线,一头连着故乡和童年,一头牵引着如今早已长大成人的我。(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19.(6分)文章结尾提到“雨水击打着芭蕉叶,声声入耳,使人着迷。”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通过芭蕉表达了哪些情思?
第三部分 写作(50分)
五、(1小题,50分)
20.(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
林间松涛翻涌,是自然在四季轮回中谱写的壮阔诗篇;母亲哼不成调的摇篮曲、父亲厚重的叮嘱,将平凡岁月熬煮成温暖的星河;典籍里“天下为公”的千年呐喊、“为生民立命”的铿锵誓言,跨越时空叩击着灵魂;时代浪潮中,脱贫攻坚的号角、科技创新的捷报,奏响奋进的强音;而破茧成蝶的细微振翅、荒原劲草的倔强生长,更是生命最炽热的宣言……
这些声音,或宏大或细碎,或悠远或鲜活,在时光长河中交织成独特的生命图谱。哪一种声音,曾深深烙印在你的世界,成为无可替代的回响?
请以“你是我世界里最独特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1)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3)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5)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附加题(8分)
21.班级拟开展“走进名著,感受经典”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了解,选出不是评论艾青诗歌的一项是( ) (2分)
A.这是一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的生活痛苦……我不能不喜欢这首长诗(茅盾)
B.归真返璞,我爱好他的朴素、平实,爱读他那用平凡的语言,自由的格式,不事雕琢地写出的激动人心的诗篇。(唐弢)
C.他的诗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的世界,带到稚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它能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上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郑振铎)
D.在国难当头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而诗人那种不断转折和强化的抒情方式,当然也是和充满险阻坎坷的时代相吻合的。(孙光萱)
(2)填空。(2分)
《艾青诗选》。艾青原名① 。其诗歌以深沉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对土地与光明的礼赞:②《 》是艾青的成名作。诗中通过乳母形象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杨绛先生曾经说过:“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请结合《艾青诗选》作品内容,写出阅读名著对你产生的影响。(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