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宿州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安徽省宿州市2025-2026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77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孟子在继承孔子“性相近,习相远”人性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性善”,在历史上第一次论述了“人性”问题。孟子的道德主张,给人以道德自信,突出了人的道德主体性,强调个人对于自我道德完善的自觉和努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丰富的道德修养方法。
孟子首先明确指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每个人都有天赋的善端,这些善端有赖于后天的存养扩充来发展为道德。其次,孟子剖析了有些人“恶行”的存在,是因为这些人丢失了本心却不知去找回。所以做人做事的学问就在于找回自己的本心并加以扩展。最后,孟子在“圣人,与我同类者”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皆可以为尧舜”的道德信念,并指出了相应的道德修养方法。
孟子认为,人性是生而有“善”的,这种善端使人区别于动物而有更高的道德需要。同时,性善论又是一种“道德完善过程论”。
善由天赋。孟子引用《诗经》中的话来说明这一道理:“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也就是说,人性中的善来源于天,人们对于道德的喜爱与追求是继承天的秉性。同时,人们可以通过扩充自己的善心,来了解自己的善性,来达到了解天性。将人性的善归于己天,使个人通过尽心修善来达到与天的统一,每一个个体人格得以与天亲近,思想得以沟通,个人的道德成就获得了超越性的意义。
性善是一种过程。孟子认为,上天予人以善端,但并没有给人天生完备的道德。“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人虽然拥有善端,但是如果不能扩而充之,就是保养家庭也不足够。所以,孟子虽然肯定人先天的善性,但更重视后天的扩充修养。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每个人都平等地拥有上天赋予的善性。“圣人,与我同类者”,圣人只是因为他们能够保养并扩充内在的善性,因此才会成圣。因此,孟子提出了“人皆可以为尧舜”的道德信念,认为人只要扩充自己的本心,一点一滴慢慢地去做,就可以成德成圣。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孟子也提出了自己的修养方法。
首先,坚守本心和担当道义。人之于世,应有安身立命的根本,这就是对本心的坚守和对道义的担当,不因外在环境而改变,不因个人的际遇而动摇。“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能够坚守本心,在达道天下时不会增加,在穷苦困顿时也不会减少。君子同样能勇于担当道义,“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其次,磨炼意志。“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敢于担当大义者,必不害怕困境,而是利用困境磨炼自己的意志,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再次,____。“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君子以仁礼之心待人,但是遇到有人对他蛮横无理,他该怎么办呢?孟子说:“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君子遇事会思考:我是不是没有做到仁义?我是不是没有竭尽心力?如果自问做到了竭尽仁义,而对方仍然如此,那就不用与之计较了。
最后,____。“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人体是有贵贱大小之分的,那么什么是大体,什么是小体呢?耳目之官不能“思”,不能自主地进行价值判断,容易被外物诱蔽,而心志是天赋的,能够进行道德判断的。人应该先确立“大体”,确立仁、义、礼、智的道德本心,才能不被耳目之欲这些“小体”左右。
在今天,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仍然能够有效地指导道德教育的实践。
每个人在自我道德成就上都拥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所以,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提是要先做好自己。教育者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就自己的道德,做一个有德之人,才能发挥“上行下效”的作用,给受教育者以良好的道德引导。
孟子肯定了受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每个人既有内在的道德需要,也拥有内在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教育者应该善于引导其进行自我道德教育。第一,要启发受教育者意识到自我内在的道德需要,明白道德需要不是外界强加于我的,而是源于自身内在的要求,因此,受教育者应该去追求道德完善。第二,应该鼓励受教育者学会自我教育,培养其自我道德约束的能力和道德自省能力,使其能够自觉进行道德学习和道德实践,从而努力成就其道德。
孟子认为,外在的环境也会对道德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德育环境可以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还可以约束人们的道德行为。因此,道德教育者还应该注意优化道德教育环境。首先,要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更好地促进人内在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其次,要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学校不仅承担着传授文化知识的责任,更应该担负起道德教育的责任。最后,要优化社会德育环境,使全社会养成良好的道德风气。
(摘编自孙师文《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及其道德教育价值》)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以孔子“性相近,习相远”思想为基础,首次论述了“人性”问题,强调人的道德主体性,提出了道德修养的诸多方法。
B.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而一个人最终是具备大德还是恶行,就在于其是否能够坚守天赋的善端,并将它进行充分的扩展。
C. 坚守本心和担当道义是人安身立命根本,无论处于何种环境,我们对本心的坚守都不能减少,并勇于承担道义,甚至以身殉道。
D. 在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中,家庭教育环境居于核心地位,因为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影响到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文中引用《诗经》中的“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可以看出,善由天赋的意识在孟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B. “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一看似难以达到的人生高度,孟子不仅认为能够实现,而且还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C. 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强调君子应勇担重任、意志坚强,这与孟子提出的成德成圣的修身方法具有相似性。
D. 君子应将“仁”“礼”放在心中,凡事都应极力做到讲究仁义,等做到这些以后,蛮横无理之人自然也就会远离他们了。
3. 下列有关孟子的言论,不属于“性善论”观点的一项是( )
A.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B.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C.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4. 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充出孟子提出的提高自身修养的方法。
5. 道德教育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地位。班级社会实践小组准备撰写一篇关于孟子“性善论”思想对现代社会道德教育实践具有的价值方面的论文,请你结合材料拟写该论文的写作要点。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唱戏
何香久
子产庙戏楼是一个老式戏楼,廊柱斑驳,但可以看出明清时代乡村戏楼的规制。
台口挂出一个大大的戏牌,上边写着“今日演出:小二黑结婚”。台下黑压压挤满了十里八庄的乡亲。
在戏里扮演区长的田书记正在后台化妆,小任走过来附在他耳边说了句什么,他拉小任到门外。
田书记问:“你说黄老三他们出动了?”小任点点头:“黄老三纠集了张子豪、张老瞎五六个绺子的土匪,有三百多人。”田书记说:“这小子把最后的老本全拼出来了,咱们得做好准备,隆重欢迎。”小任说:“焦区长带队伍去‘欢迎’他们了。”
①田书记说:“这场戏,咱给他好好唱唱。”
黄老三的一个心腹——土匪杨苗化装成看戏的农民,隐在老乡中。他一双眼睛不时地向四周观察。小任挤在杨苗旁边,机警地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台上,徐俊雅演小芹,正演《订婚》一场。台下,杨苗问身边的小任:“老弟,哪村的?”小任说:“圈椅马的。”杨苗问:“贵姓?”小任答:“姓马。”杨苗说:“这戏唱得真热闹。”小任说:“嗯,不赖!兄弟哪村的?”杨苗说:“东庄的。”小任问:“噢。那你认得王玉德吗?”杨苗说:“王玉德?认……认得,认得!前天还跟他一起喝酒来着。”②小任一拍巴掌:“咳,这王玉德死了二十多年。我咋问起死人来了!”杨苗很尴尬地咧咧嘴。
到了伏击的地方,焦裕禄说:“都安排妥了,咱们打响战斗,军分区会马上增援,这回给黄老三包个大馅的饺子。”
村子里,戏台上,正演着小芹和小二黑在河边约会一场。台下,看戏的人们纷纷议论着:“你看演得多好!”“这是谁家闺女呀,扮相这么俊?”“是工作队的小徐同志。”
小任看见杨苗悄悄顺人空往前挤,也跟上去。
黄老三亲率三百多名土匪向大营包抄而来。他为这次袭击作了周密的谋划,先让杨苗带几个人在看戏的群众中潜伏,伺机刺杀田书记和焦裕禄,里边一响枪,外边就冲进去,一举解决掉工作队和民兵。黄老三把这个计策叫“快刀子钻心”。
台上,扮演区长的田书记上场了。台下,杨苗问旁边的人:“这区长是焦区长扮的吧?”旁边的人说:“焦区长演的是《血泪仇》,这是田书记。”
趁着人们专心看戏,杨苗从怀里摸出手枪,悄悄向台上瞄准。
小任大喊一声:“杨苗!”杨苗一个愣怔。小任迅速拧住他握枪的手,把他胳膊往上一抬。枪响了,子弹射向天空。上来两个民兵,按住了杨苗。又有两个土匪乘机拔枪欲发,也都被民兵制伏。
田书记在台上喊:“乡亲们,不要怕,继续看戏。好戏在后头呢。”
村里一响枪,村外的土匪在黄老三的指挥下往村里冲,正好掉进了焦裕禄设下的包围圈。一时枪声大作,进攻大营的土匪被保田队的火力压在一片坟地里。他们借坟头的掩护向保田队的阵地还击。
黄老三和张子豪等几个团首隐在一个最大的坟包后面。张子豪问:“三哥,保田队咋有那么好的枪呀?”黄老三咬牙切齿地说:“他奶奶的,那都是老子的快枪!这一回,老子要一条不少地全收回来。”
土匪的炮火越来越猛,保田队员们拼力抵抗,土匪借密集火力的掩护发起冲锋。黄老三挥着手枪喊叫着:“弟兄们上啊!冲进大营,天下就是咱的啦!”
保田队阵地上,一个民兵对焦裕禄说:“土匪全疯了,蝗虫蚂蚱往上拥,咱的子弹不多了!”焦裕禄下令:“节约子弹,等土匪近了甩手榴弹!”
匪兵们号叫着冲上来。一阵手榴弹又把土匪压回坟地里。张子豪对黄老三说:“土八路不是没弹药了吗?”黄老三说:“打了这半天,他们弹药也该绝了。冲!”在他的威逼下,匪兵又向我方阵地冲来。
突然间响起冲锋号声。军号声让保田队员们精神顿时为之一振。焦裕禄喊道:“同志们,是军分区的同志来支援我们啦!”阵地上一片欢呼声。穿灰布军装的军分区战士如猛虎下山,直冲过来,与保田队形成合围。匪兵腹背受敌,如没头苍蝇一般乱撞,没有被打死的匪徒全做了俘虏。
戏台上,最后一场《过堂》已近尾声。
大幕正待拉下,此时,保田队员押着俘虏,扛着缴获的武器进了村。看戏的群众沸腾了,一起向队伍拥过来。可是俘虏队伍中没有黄老三!群众纷纷问:
“黄老三呢?”
“为啥没抓到黄老三?”
田书记迎过来,问:“焦区长呢?”
大家这才发现,焦裕禄也不见了。
③人们都知道,他一定是找黄老三去了!
(节选自何香久《焦裕禄》,有删改)
文本二:
擒敌
焦守云
父亲“单刀赴会”的事迹也被写入很多作品中。
为了争取黄老三,父亲曾单枪匹马到黄家庄的黄老三家里上门招降。双方互探虚实,并没有撕破脸,但也没有达成协议,黄老三毫无投降之意。
在清明节,趁着黄老三上坟不备,民兵设伏一举擒获了这个土匪恶霸。父亲问清了黄老三埋在寺庙神龛下的武器并起获后,立即将他放走了。父亲解释道:抓黄老三容易,可他身边的牛黄狗宝不拎出来,迟早还会祸害乡亲。
黄老三也没有消停。回去后,他就指使人打工作队的黑枪,暗杀我父亲。由于父亲警惕性高,每晚睡觉都换地方,甚至上半夜在东洼下半夜就去了南洼。
多年后,母亲对这段惊心动魄的工作经历有过罕见的回忆。④她说:“你爸胆可大,天黑时安排好工作,腰里别把斧子就出去了。”
不久,区政府顺藤摸瓜,抓获了杨苗、霍子剑、杨金山等悍匪。黄老三眼看羽翼被逐一剪除,感到大势已去,当夜就逃跑了。
这一下,身负血海深仇的群众无不痛心疾首,恨当初没有一枪崩了黄老三。父亲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派出几队民兵进行搜查,第四天终于在二道岗活捉了装扮成马车夫的黄老三。
(节选自焦守云《我的父亲焦裕禄》,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以白描手法,先写“廊柱斑驳”的老式戏楼,再写台下“黑压压”的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当地看戏的悠久传承。
B. 文本一写田书记在参加演出的同时指挥若定,侧重写其勇猛善战;写焦裕禄到村外去伏击敌人,侧重写其富有谋略。
C. 文本一中“蝗虫蚂蚱往上拥”“如没头苍蝇一般乱撞”等,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达了对土匪不堪一击的蔑视。
D. 文本二对杨苗、黄老三等被抓获过程的记述,表明文本一的创作并非建立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与艺术创作规律相悖。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①语带双关,幽默而又含有深意,表达出了田书记对消灭土匪的自信态度。
B. 句②描写了小任从犯糊涂中醒悟过来的言行表现,杨苗的“尴尬”与之呼应。
C. 句③戛然而止,也留下悬念,同时从侧面烘托了大家对焦裕禄的了解和信任。
D. 句④在前文叙述父亲焦裕禄往昔经历后,插入母亲的回忆,使行文富有变化。
8. 文本一中写到《小二黑结婚》的演出,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9. 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刻画了焦裕禄的形象,写法上有何不同?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诎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①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材料二: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②。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③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网罟。今夫麓牛④,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①宿学:学识渊博、修养有素的学者。②樗:臭椿。③狸狌:野猫和黄鼠狼。④麓牛:牦牛。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我宁游戏A污渎之中B自快C无为D有国者E所羁F终身不G仕H以快吾志焉。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明老子之术”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中的后一个“明”的含义不相同。
B. 属,文中意为缀辑,撰写。与《赤壁赋》中“举酒属客”的“属”含义不同。
C. 独,意为难道,表示反问语气。与文段二“子独不见狸狌乎”中“独”含义相同。
D. “卑身而伏”与《论语·八佾》“人而不仁,如礼何”中的“而”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子曾经做过蒙地的小官吏,一生博学多闻,涉猎广泛,写下十多万字的著作,他的学说的中心思想源于老子的学说。
B. 庄子善写寓言,其中多是诋毁孔子学派言论,连博学之士也受到他的攻击,加之他为人随心所欲,因此王公大臣不愿重用他。
C. 惠子觉得葫芦太大没用处,将其砸烂,庄子认为他眼界太窄,不懂得事物使用的不同方法,那就和宋国漂洗丝絮的人没有区别。
D. 野猫、黄鼠狼机敏有余,却难逃猎人之手;牦牛体型巨大却捕捉不到老鼠;而看似无用的“樗”树,却能保全自己。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2)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14. 楚王欲征召庄子入朝为官,庄子是如何回复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四)阅读Ⅳ(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夕旅怀
李 白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写秋风带来的寒意袭人,“吹”字表明秋风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飞”字突出了乡思之浓烈。
B. 七、八句写萧瑟的深秋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人赶快置备御寒衣物,表现出诗人羁旅的愁苦。
C. 九、十句写诗人梦到灿烂的银河,而梦醒后只看到天上星星稀少,表明诗人美好的理想追求难以实现。
D.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在夜里含悲流泪,思念故乡,却无人安慰。“谁能挥”突出了诗人孤独无依。
16. 诗中写山、水、云、月这些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两句明确了要向先进典型学习,加强自身修养,而对于反面典型则要对照反省,引以为戒。
(2)《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都要把修养品性作为根本。
(3)自我夸耀只得一时风光,难以维持长久。《〈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4)后世多将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诗经·秦风·无衣》中“_______”和“_______”两句。
(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描写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茂盛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6)“落花”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比较常见,往往弥漫着春光不再、时间流逝、美人迟暮、物是人非等方面的感慨与忧惧,如“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题者,额也,标题是文章的“门面”。可是,在编务工作中常会看到一些来稿的标题,或是苍白陈腐、( ),或是拖沓繁冗、缺少淬炼,或是看似华丽、实则空洞,或是语句要素不全,或是充斥专业名词让人难懂……文风的好坏优劣,不仅体现在文章中,也体现在标题上。好标题彰显好文风,改进文风应从改进标题做起。
无的放矢、乏善可陈的文章,是不可能产生精彩标题的。制作好标题,首先需要勤于实践、认真思考,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比如,毛泽东同志的《反对党八股》,是针对当时党内存在形式主义文风等种种表现形式和危害,这个具有鲜明立场的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旨。
①标题绝非是词语的随意拼凑,②必须严格遵循基本的语法规则,③语言精炼。④同时还应符合事实,⑤既不能夸大或歪曲,⑥又不能避免模棱两可。如鲁迅先生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就简单、明了、准确。
标题制作还可以通过调整句式长短、恰当使用标点符号等来增强节奏感和气势。善于运用“积极修辞”,以比喻、借代、引用、设问、比拟、感叹等修辞手法雕琢标题,可使标题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如《光明日报》近来头版刊发的《干字当头,拓开那寥廓新天!》(例一)、《你涨,他也涨,那彩礼咋能不高?你降,他也降,这日子咋能不好!》(例二)等文章标题,都生动活泼、振奋人心,让读者一见倾心,渴望赶紧阅读。
18. 填入文中第一段括号内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云亦云 B. 照本宣科 C. 拾人牙慧 D. 鹦鹉学舌
19. 下列填入文中第二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提炼出能准确反映核心思想的标题,统领全文的灵魂随之出现
B. 标题应能准确反映全文的核心思想,使之成为统领全文的灵魂
C. 标题应能准确反映全文的核心思想,统领全文的灵魂随之出现
D. 提炼出能准确反映核心思想标题,使之成为统领全文的灵魂
20. 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 文中第四段举《光明日报》近来头版刊发的两个文章标题为例。请选择其中一例,说明其“生动活泼、振奋人心”的原因。
三、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儒家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在于“格物致知”。有人把“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还有人解释为“格除物欲,获得智慧”。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D 2. D
3. A 4. ①再次,自省反思。②最后,确立大体。
5. (1)孟子的性善论思想概述:简要介绍孟子的性善论及其核心观点。
(2)现代社会道德教育的挑战:分析现代社会中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如道德相对主义、道德冷漠等。
(3)孟子思想对现代道德教育的启示:探讨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如何指导现代道德教育,例如通过培养个体
的道德自觉、强调道德教育的主体地位等。
(4)具体实践建议:提出具体 实践建议,如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和社会德育环境,以提升 的
个体的道德修养。
6. A 7. B
8. ①用演出来麻痹敌人,体现人民斗争的智慧;
②与真实战斗相映衬,形成虚实双线的交织;
③明清的旧戏楼上演新戏,折射出社会时代的变迁;
④增加小说的趣味性,使叙事节奏张弛有致。
9. ①文本一以全知视角自然呈现焦裕禄的形象,文本二以亲人回忆的有限视角,使其形象更加亲切。
②文本一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刻画焦裕禄的形象,文本二以亲人讲述侧面表现焦裕禄的形
象;
③文本一是小说,运用文学手法刻画焦裕禄的形象,其中不乏虚构;文本二是回忆录,以纪实的手法讲述
焦裕禄的事迹,客观真实,充满深情。
10. CFH
11. D 12. B
13. (1)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请他,许诺让他做相国。
(2)这个客人得到药方,便去取悦吴王。这时越国发兵侵犯吴国,吴王就派他领兵。
14. ①庄子以祭祀天地的牛为喻,表面说牺牛虽喂养的好,身披花纹绸缎,但最终去当祭品,连小猪也不如。
②实则表明自己不愿为官,那样会失去人身自由,自己宁愿在污水中自由地游戏,也不愿为统治者所缚。
15. C 16. ①写山的连绵无边,突出离家之远、归乡之难;以流水自喻,说叫归乡无期;借浮云
暗示自己漂泊孤寂;借明月表明自己的乡思之浓。②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凄寒的秋夜景象来突出羁旅之愁、
乡思之苦。
17.①. 见贤思齐焉 ②.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④. 壹是皆以修
身为本 ⑤. 自伐者无功 ⑥. 自矜者不长 ⑦. 与子同袍 ⑧. 与子同泽 ⑨. 江流宛转绕
芳甸 ⑩. 月照花林皆似霰 . 昨夜闲潭梦落花 . 可怜春半不还家(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
时节又逢君/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多情只有空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8. B 19. D
20. ①修改为:“标题绝非词语的随意拼凑”或“标题绝不是词语的随意拼凑”;
⑥修改为:“又要避免模棱两可”或“又不能模棱两可”。
21. 示例一:①例一先用四字短句突出实干行动的重要性;
②然后化用毛泽东“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诗句;
③再以感叹号增强气势。
④整个句子语调干脆利落,语气豪迈坚定。
示例二:①例二运用对偶、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
的②以反问句式点出问题实质、展望美好未来;
③问号和感叹号前后呼应,富于变化。
④整个句子运用口语短句,带有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22.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