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5-2026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74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色文化主要指的是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自由,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一系列的革命文物、文艺作品、战争遗址、革命根据地等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当前,大力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主流价值观,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新媒体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除了具有报纸、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功能之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新媒体的发展在满足人们信息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对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和把关能力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这种新背景下,要实现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就必须善于在新媒体平台中,找准传播的突破口,主动占领新媒体平台这个宣传主阵地。
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新媒体平台,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但是纵观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实践,传播实效并不理想。一是许多红色网站的建设具有偏颇性,要么一味强调政治教育功能,网站建设太过严肃,理论性太强,要么过于娱乐化,过分注重红色文化的商业价值。一是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融合的新阶段,大多数红色文化传播者还习惯于传统电影、电视、报纸的传播,对新媒体平台了解不多,不能很好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新瓶装旧酒。
面对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存在的问题,要善于提出应对之策,以此推动红色文化高质量传播发展。
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要与时俱进,以内容为根本,在新时期要持续创作出一批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感染力强的作品,讲好红色故事。只有实现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和谐统一,让作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使红色文化作品受到新时代读者的欢迎,才能使红色故事深入人心。
近年来,红色旅游发展迅速,人们希望除了传统的参观之外,能增加旅游的体验性与互动性。因此,可运用现在流行的VR与AR技术,增强人们的体验性、互动性。
动漫作品深受儿童和青少年的喜爱,可以充分开发具有红色文化元素的动漫作品,作品以红色故事为背景,在总体风格设计、人物造型、场景设置等方面,做到符合动漫传播的规律,让青少年喜欢上红色动漫,做到娱乐与教育相结合。
在新媒体时代,借助于手机平台发展而来的“两微一端”(微信、微博、客户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红色文化应该借助这些微平台,积极进行微传播。同时,注意收集广大受众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调整传播内容和传播策略,保持红色文化持续的感染力。
(摘编自肖灵《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探析》)
材料二:
1938年,埃德加·斯诺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在上海以《西行漫记》的名字被翻译出版。虽然《西行漫记》的主要内容来自陕甘宁边区,但上海在该书传播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本书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红色文化成功传播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引领时代精神、自带强大的生命力,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共产党领导和推动的差异化和针对性的传播策略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需要固守红色文化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同时也要总结经验、继续推动有差异化和针对性的传播策略。
在当时,《西行漫记》的翻译出版是相当困难的,为了翻译此书,译者们不收分文,加班加点地完成书稿翻译工作。当时资金缺乏,无力支付印刷工人的工资,工人们不计报酬立刻开工。出版后的几个月,该书就多次再版,此外还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翻印本或抽印版。比如战士出版社改名为《西行散记》《西北新社会》;上海明明书店取名为《西北角上的神秘区域》……还有一些书店抽印了《西行漫记》中关于毛泽东、红军战士的部分内容。
《西行漫记》的出版让上海这一“孤岛”成为进步思想传播的中心。继《西行漫记》之后,《鲁迅全集》《列宁选集》等书相继问世。一些已经撤往大后方的进步出版社纷纷回到上海设立分社,陆续发行了《资本论》等一大批马列著作。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拉铁摩尔所说:“在人们政治上陷入苦闷的情况下,斯诺的《西行漫记》就像烟火一样,腾空而起,划破了苍茫的暮色。”虽然《西行漫记》的主要内容来自陕甘宁边区,但上海在该书的传播方面功不可没。在同一历史时期,大城市和边区紧密协作,共同推动着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1949年10月之前,红色文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封锁和打压的文化,但是,红色文化并没有因此被剿灭,这主要是由于红色文化基因自带强大的生命力。同时,红色文化起到了引领时代精神的作用。《西行漫记》描绘了一个与国民党治下完全不同的红色中国的真实状况,揭示出未来中国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因此激发人们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西行漫记》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红色文化成功传播的道理仍可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
(摘编自沈冰清《从<西行漫记>的出版看红色文化的传播》)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色文化内容丰富,既包括革命文物、文艺作品等,也包括蕴含其中的革命精神,弘扬革命精神在传播主流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B. 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上建立的新媒体,具有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新特征,如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等。
C. 当前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的实效并不很理想,问题主要在于某些红色网站建设过于严肃,一味强调教育功能,以致缺少吸引力。
D. 《红星照耀中国》在上海翻译出版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这与共产党推动的差异化和针对性传播策略密切相关,这种做法在今天仍值得借鉴。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媒体平台占领了宣传红色文化的主阵地,找准了红色文化的传播突破口,进一步增强了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
B. 《西行漫记》在出版发行后几个月内就多次再版,还出现了不少的翻印本、抽印本,由此也可看出这本红色文化书籍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
C. 材料二中引用美国历史学家拉铁摩尔有关《西行漫记》的言论,既承接了上文,使论述语言更加生动,又自然引出下文作者的观点。
D. 材料一、材料二在行文中论述核心话题都是红色文化的传播,具有现实针对性,但两则材料在论述的角度、侧重点方面并不相同。
3.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证明材料一中心论题的一项是( )
A. 游戏《大抗战》既包含了著名战役、抗战名将,又展示了经典战法等红色文化元素,玩家游戏中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依据战场情况合理安排战法。
B. 红土魂——江西英烈网存储有25万烈士的近千万字的文字资料、400多张烈士图片,极大地方便了民众了解江西革命英烈。
C. 井冈山时期、苏区时期、延安时期、西柏坡时期,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形成了不同的红色革命精神,留下了大量红色遗产,值得今天深入挖掘。
D. 在参观遵义会议旧址时,游客戴上特制的设备,在虚拟世界里可以看到当年开会时的一些人物和场景,现场环境逼真,让游客感觉到仿佛置身其中。
4. 材料中两处画横线部分都使用了比喻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论证的观点。
5. 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拟举办主题为“重走长征路·传播红色文化”系列活动。请你以该活动为例并结合材料一,谈谈在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应如何推动红色文化高质量传播发展。
(二)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支队政委(节选)
王愿坚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像是负了伤,正在爬一个崖头,怎么也爬不上去。忽然,老胡来了,他变得跟棵老黄松似的,又高又大,伸出小葵扇那么大的一只手,拉住了我……一睁眼,可不是,我的手正在他手里攥着呢。
见我醒了,他把我的手捏紧了,突然问我:“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
“怎么不成!”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他的脸被拂晓时的月光一照,更是苍白,简直像是块白石头刻出来的。
“我让你干什么你干什么?”
“一定!”
他扭身戳了戳正在酣睡的林大富。小伙子一骨碌爬起来,愣眉愣眼地问:“政委,要出发?”
“不,有任务!”老胡说着抓起一个挎包,对我说:“咱们到那边竹林里去。”
我疑疑惑惑地背起他,来到了那片竹林边上。这时,启明星贼亮贼亮的,东方已经现出鱼肚白了。老胡四下里看了看,选了一棵大毛竹,靠在上面坐下来,又问了我一句:“真的叫你干啥你干啥?”
“真的,快说吧!”我被他弄得又糊涂又心焦。
“好!”他伸手从挎包里掏出两根绳子,“噗”的一声扔在我面前,然后两手往竹子后面一背,厉声说:“把我绑起来!”
“该不是叫伤口疼得他神经错乱了吧?”我想,本想不干,无奈已经有言在先了,我一面绑,一面问“这是干啥?你疯啦?”他没搭我的腔,只是一个劲叫着:“绑紧点,绑紧点!”等我们把他两手绑好,他又把那条伤腿伸开,蹬住了另一棵竹子:“把这也绑住!”我们也照办了。
看看我们都弄妥了,他咬咬牙说:“来,使劲挤它!”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他的意思,我叫过小林,轻经地打开了他伤口上的布带子。伤口,像个发得过了火的开花馒头,又红又肿,没有器械,没有麻药,硬是把脓血从伤口里挤出来,这痛苦……
“快,快下手哇!”他在催我。
“我,我干不来!”我痛苦地说。
“你答应过我嘛,黄兴和同志!”他哀求似地说,“你总不能瞪着眼看我受罪呀,是不是?俗话说‘伤口出了脓,比不长还受用’,帮我挤挤就好了。好了,那不给队上减少了个累赘?又可以多帮你干点工作。”对我说完软的,又对小林来硬的:“林大富同志,‘三大纪律’头一条就是服从命今,我命令你:挤!”
我横了横心:“干!”便让小林抱住他的腿,我两手握着伤口按下去。随着手劲,我觉得手底下他的肌肉猛地哆嗦了一下。我问:“老胡,怎么样?”
“没关系,你,你别管我!”
我继续用力挤着伤口,这会儿我真想看看他是不是吃得消,却又不敢看。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减少些痛苦,我故意把话岔开来:“老胡,你看今天敌人还会不会再跟上来?”
“说……说不上…”他低声回答。他把“上”字说成了“桑”,听得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再追上来怎么办呢?”我又问。
“嗯……”他猛地抖了一下,那两株竹子也跟着索索地抖一阵。
“要是真来了,咱就再干他一下,好不好?”
“嗯……”他又是一阵猛抖。
一连两次问话没有回答,我心慌了,扭头向他望了望,只见他两手紧紧抠住地面,那被痛苦扭歪了的脸上,汗水顺着那浓黑的眉毛和鬓角,一串串地流着。
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压下想住手的打算,火辣辣地喊了声小林:“快,快去化杯盐水来!”
蓦地,竹子剧烈地颤动了一下,两片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然后滑过指缝掉落到脚下的草丛里。我停住了手。这才觉得自己的脊背一阵发冷,原来衣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我俩把他的伤口用盐水洗净,包扎好了,然后解开绳子,扶他在草地上平躺下来。他紧闭着眼,像睡着了似的。我撩把野草擦着手,坐到他的身边,小林正在掰着他的手指,他手里紧握着一把潮湿的泥土。
太阳已经出来了。阳光淡淡地洒在他的险上。他无力地睁开了眼,深深地吸了口气,说:“老黄,痛——啊!”
汗珠映着阳光,晶亮晶亮的。我觉得自己的眼睛仿佛被这晶亮的反光刺得发痛,一滴咸咸的东西滚下来,流到了嘴角上。
(有删改)
文本二: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
[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陈毅的伤口始终愈合不了,到了1935年6月,他已不能行走。游击队缺医少药,只有四种成药:八公丹、万金油、人丹和济公水。陈毅把万金油涂在伤口上,再换上新纱布。不久,伤口情况有所好转。①
夏天,陈毅还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可是到了9月,伤口变得疼痛难忍,腿也肿了起来,为了去南雄开会,他不得不拄着拐棍,脚步蹒跚地翻山越岭。这时他决定彻底治疗一下他的腿伤。他叫警卫员把他伤口中的脓挤出去。警卫员看到陈毅痛得脸色发白,急忙停下手来。陈毅命令他继续挤,警卫员说他下不了手。陈毅已经痛得浑身发抖,“好吧,”他说,“用绳子把我捆起来,这样我就不会发抖了。”警卫员把陈毅的腿捆在树上又继续挤,直到把脓挤净并挤出了一片碎骨头才停下。然后,用盐水冲洗了伤口,用涂过万金油的干净布包扎好。陈毅痛得像得了舞蹈病似地浑身发抖,但不久就恢复了自制力,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的确如此,伤口彻底愈合了,再也没有发作。②
[注]①见陈丕显回忆录《赣南三年游击战争》。②材料来自1984年3月23日对胡华的采访。
(过家鼎等译,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依次写到“月光一照”“启明星贼亮贼亮的”“太阳已经出来了”,既推进了情节发展,也暗示了主人公心理的变化。
B. 文本一中的老黄是小说叙述者,也是“手术”的实施者,小说通过描写他不敢下手、不敢看等情形,烘托了老胡的刚毅。
C. 文本二中陈毅“术”后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这样的话语既带着战争年代的特定色彩,也表现出陈毅的乐观与幽默。
D. 通过对老胡和陈毅战胜身体痛苦的描写,两个文本不仅写出了战斗生活的艰苦卓绝,更写出了革命信仰的巨大力量。
7. 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8. 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馘。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
颜渊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渊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
对曰:“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
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材料二:
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珉,何也?为玉之寡而珉多欤?”子曰:“非为玉之寡故贵之,珉之多故贱之。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而长,其终则诎然,乐矣。《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材料三:
子贡问于孔子曰:“赐倦于学,困于道矣,愿息而事君,可乎?”孔子曰:“《诗》云:‘温恭朝夕,执事有恪。’事君之难也,焉可息哉!”
曰:“然则赐愿息而事亲。”孔子曰:“《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事亲之难也,焉可以息哉!”
曰:“然则赐请息于妻子。”孔子曰:“《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妻子之难也,焉可以息哉!”
曰:“然则赐将无所息者也?”孔子曰:“有焉。自望其圹①,则皋如也;视其高,则填如也;察其从,则隔如也。此其所以息也矣。”
子贡曰:“大哉乎死也!君子息焉,小人休焉。大哉乎死也!”
(节选自《孔子家语》)
【注】①圹:坟墓。
9.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开,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涂在方框中。
颜渊对A曰B文武之C事D则二子者E既言之矣F回何G云焉?
10.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泽,在文中的意思为“温润、有光泽”,与《无衣》中“与子同泽”的“泽”意思不同。
B. 事,在文中的意思为“侍奉”,与《<论语>十二章》中“请事斯语矣”的“事”意思相同。
C. 将,在文中的意思为“将要”,与《将进酒》中“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意思不同。
D. 望,在文中的意思为“看”,与《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的“望”意思相同。
1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问志,子路希望子贡和颜渊跟着他夺取敌人千里之地,拔去敌人的旗帜,割下敌人的耳朵;子贡希望采用外交手段,论述交战的利弊,解除国家的灾难。
B. 子贡问君子为何贵玉贱珉,孔子称并不是因为玉少珉多,而是因为玉有仁、智、义、礼、乐之德,故而引用《诗经》佐证玉比珉石更值钱。
C. 孔子认为要给妻子做出典范,进而至于兄弟,推而治理宗族国家.与妻子儿女相处也是很难的事,怎么可以休息呢?
D. 三则材料可见,孔子推崇颜渊德治,以玉喻君子之德,又强调事君亲妻皆需勤勉,始终以“德”为核心且不否定实用之才。
12.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相关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2)《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事亲之难也,焉可以息哉!
(3)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 孔子在与弟子的对话中多次阐释对“君子”的认知与追求,请结合材料概括孔子眼中“君子”的核心特质,并分别举例说明。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①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②一日凉。
【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一、二句描绘居所环境,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物象错落,蝉声纷杂、草木凋疏,显荒疏之态。
B. 上片描绘的景色充满了颓废色彩,表达了词人谪居黄州时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
C. 下片前三句写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表现出其自得其乐。
D. 下片最后一句中“又”字,既藏日复一日消磨岁月的无奈,亦含借雨后清凉暂享闲适的豁达,与谪居心境契合。
15. 这首词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都表达了词人的心境之“凉”,但两种“凉”的内涵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名篇名句默写(8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表达感情的重要意象。有时“月”是多情的“共情者”,它在楼上徘徊,似懂人心,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有时“月”是时光与心境的“见证者”,劝人把握当下、莫负光阴,如李白《将进酒》中的“_______”;有时“月”则作为氛围的“烘托者”,以清冷月色衬无尽哀思,起到侧面强化情感的作用,如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_______,_______”。
(2)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政府职能部门当任用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用《礼运》中的两句表述是“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针对颜渊什么是“仁”的疑惑,用“_______”为依据作出了解释,并强调一旦做到这一点,就能达到“_______”的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使中国社会面貌整体发生了 A 的变化。报告文学,作为文学战线的“轻骑兵”,最敏锐、最及时地抓住并反映了时代的巨变,此期的作品,普遍注重表现时代主旋律和时代精神,呈现出与现代报告文学不尽相同的主题内容和审美特征,从而形成了一种 B 的发展局面。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与此同时,苏联一大批“干预生活”的特写作品涌入中国,也为中国作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的对象。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成功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开始走上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繁荣富强之路,这推动着报告文学的崛起和持续繁荣,从而造就了新时期文学创作中一道 C 的美丽风景。
张光年同志在全国第二届优秀报告文学获奖作者座谈会上这样说过:“这一代的报告文学家是立了功的……今后的文学史,应该开辟报告文学专章。这不是哪个人的恩赐!这是你们用自己的笔换来的荣誉!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创造!”用这一段话来评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报告文学,同样恰当。①通过阅读这些作品,②使读者无疑能够比较完整地了解到共和国发展历程的每个步伐、每个脚印,③能够比较清晰地了解新时代的每一次风云变化。④在这些层面上,⑤新中国成立以来报告文学占有显著的“史”的价值。有人把这一价值归结为报告文学的史志性。
诚然,报告文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文献,但它的文学性、艺术性特质为其史实性价值披上了艺术的光辉。新中国成立以来报告文学呈现出某种史诗性价值或史诗性特征的原因在于报告文学以形象化的方式来表现现实。
17.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写相应的成语。
18. 将下面的句子还原到文中括号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也拓宽了作家观照生活的视野 ②全面地解放了作家的思想 ③为报告文学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A. ②①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19. 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 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长句变成几个短句,不得改变原意。
21. “轻骑兵”由形容词“轻”和名词“骑兵”组成,指装备轻便的骑兵,常用来比喻行动敏捷、机动灵活、快速反应的人(事、物)。请仿造“轻骑兵”的构词方式,写出一个词组,并解释它的比喻义。
三、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提醒人们铭记那些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富强献出生命的英雄。
材料二:回首中华民族百年奋斗历程,不同的时代涌现出了不同的英雄,转战万里的红军将士们,抵抗侵略的爱国军人们,忘我工作的“焦裕禄们”,逆行而上的抗疫战士们……他们是时代洪流中闪亮的浪花,是时代土壤中美丽的花朵。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2)不少于800字;(3)不得抄袭和套作。
参考答案
1. C 2. A
3. C
4. ①第一处,“新瓶装旧酒”论证了在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形式与内容脱离,内容缺乏创
新。
②第二处,“酒香也怕巷子深”论证了以《西行漫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虽具有强大生命力,但还需要有好
的传播途径和策略。
5. ①创作好一批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和谐统一、感染力强的长征作品,让作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真正
讲好长征故事。
②创新运用 VR、AR 等技术,增加体验性与互动性,传播好长征红色文化。
③开发具有长征文化元素的动漫作品,积极运用动漫传播长征红色文化。
④利用好“两微一端”平台传播与长征有关的红色文化,积极做好与受众的互动、交流。
6.A
7. ①意志坚强:为了继续战斗,能够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②处事果断:一旦决定
“手术”,坚决实施;③善于做思想工作:为了说服战友,或说理,或命令,或请求,切实有效。
8. ①文本一是小说,可以虚构;文本二是纪实作品,强调真实。②文本一运用场景描写、细节描写、语言
描写、行动描写等多种表现手法,塑造了老胡这一艺术形象;文本二以采访、回忆录等为基础,记录了陈毅的真实经历。③文本一以描写为主,语言生动形象;文本二以叙事为主,语言平实简洁。
9. BDF 10. B
11. B 12. (1)不耗费财物,不危害百姓,不费太多的言辞,这只有颜回才有这个想法啊!
(2)《诗经》里讲:“孝子的孝心永不枯竭,祖宗永赐你们福报。”侍奉父母也是很难的事,怎么可以休息
呢?
(3)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重大吗?奋斗到死才停止,难道不远吗?
(4)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然后才可以成
为君子。
13. ①以“德”为核心。材料二提出“君子比德于玉”,以玉的仁、智、义等特质喻君子品德;材料一颜渊“敷
五教、导礼乐”的德治志向,即君子仁德的体现。②有终身担当。材料三孔子指出君子“事君、事亲”等不
可懈怠,唯死方息:材料一颜渊愿“辅明王安邦”,正是其主动担当的表现。
14. B 15. ①《鹧鸪天》中的“凉”表面指雨后的清凉,但旷达之语背后实则蕴含着仕途失意,只
好随遇而安的落寞感伤。
②《江城子》中的“凉”包含着对亡妻的深切哀悼与思念,以及独处之苦和世路之艰。
16.①. 可怜楼上月裴回 ②. 莫使金樽空对月 ③. 明月夜 ④. 短松冈 ⑤. 选贤
与能 ⑥. 讲信修睦 ⑦. 克己复礼为仁 ⑧. 天下归仁焉
17. A 翻天覆地 B 欣欣向荣 C 引人瞩目
18. A 19. 句②,修改为:读者无疑能够比较完整地了解到共和国发展历程的每个步伐、每个脚印;
句⑤,修改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报告文学具有显著的“史”的价值。
20. 报告文学以形象化的方式来表现现实,因为这个原因,新中国成立以来报告文学呈现出某种史诗性价
值或史诗性特征。
21. 示例:“急先锋”,常用来比喻冲锋在前或积极领头的人或群体。
22.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