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郓城一中初中部2025-2026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一中初中部2025-2026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 (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初中部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第一、二单元)
(考试用时120分钟,满分120分)
学校“亲近自然 放飞梦想”研学活动,以自然为媒、文字为桥,通过品析诗文、感悟温情、书写体验,让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暖浸润成长。
活动一:走进“自然”(20分)
(本题9分)研学活动开启,请你在描写雨的诗词中梳理字音字形,赏析修辞之妙,感受自然与文字的交融之美,并完成下面小题。
四季之雨各有韵味。①春雨无声飘落,犹如贵客lì临人间,滋润万物。“小楼一夜听春雨”,淅淅沥沥的雨声hōng托出一室静mì,心便也似有了着落般,陷入柔软的梦里。夏雨寻常,“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久等友人不至,内心不免生起几缕寂寞之情。
闲敲棋子,细雨中亦得自在。②秋雨凄冷,“巴山夜雨涨秋池”“今夜雨,断送一年残暑”,映着黄晕的灯光,每一滴雨都浸满思念与忧愁。“江阔雁声来渺渺,灯昏官漏夜沉沉”“苍山寒气深,高林霜叶稀”,③冬雨如泣夜诉,与雁声寒气沉沉应和……真想在这北风咄咄逼人之日,和友人共赴毡炉,赴一场温暖之约。冬寒渐深,冬雨渐消,但这不是永远的诀别,它将以雪的姿态重临世间。④这雨、这浸润着雨之情思的诗词,怎能不让人喜爱呢?
1.(4分)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着 落 黄晕 应和 咄 咄逼人
2.(3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lì 临 hōng 托 静mì
3.(2分)同学们分析了小语的感想。其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同学甲:“①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滋润万物的春雨对人们来说十分珍贵。”
B.同学乙:“②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了有关秋雨的诗词,展现出凄冷的秋雨容易勾起人的忧愁与思念的特点。”
C.同学丙:“③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冬雨独有的寒冷悲伤之感。”
D.同学丁:“④句中‘浸润’‘情思’的词性一致。”
4.(本题5分)踏进初中的大门,同学们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在班级开展的“交友之道”主题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2分)【选好宣传标语】为了增添活动气氛,同学们准备在班级张贴一些宣传标语,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两项是 (只填序号)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③志当存高远。
④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⑤言必信,行必果。
(2)(3分)【学会口语交际】在活动中,同桌分享了他交友的烦恼——好友正直善良,见多识广,就是成绩不如自己,所以妈妈不许他与这位好友继续交往。请你结合链接材料,拟劝说同桌的妈妈。
【链接材料】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述而》
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 季氏》
(译文: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
5.(本题6分)漫步植物园揽胜亭,面对许多副对联,其中一副令小罗与小湖浮想联翩,请你帮他补全。
上联:百卉万芳茂林幽兰杨柳翠
下联:一湖三色青山绿水夕阳红
小罗:上联中的“百卉万芳”让我想到了那些古诗中的花儿。如:(1)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小湖:下联中的“青山绿水”让我想起了那些吟咏山水的名句。如:(2) , ;(曹操《观沧海》)
小罗:看到下联中的“夕阳”让我想到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3) , 。
活动二:阅读“自然”(50分)
6.(本题9分)研学阅读课上,围绕《朝花夕拾》分享童年与自然的记忆,分析“百草园”“迎神会” 中的自然元素,感悟文字里的自然情怀与成长印记。
(1)(3分)【任务一】在“读书交流活动”开始前,主持人为同学们介绍鲁迅的《朝花夕拾》,请你将下面的主持词补充完整。
《朝花夕拾》是一部 (体裁),原名 《 》 ,是鲁迅“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描述了鲁迅 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2)(3分)【任务二】以“细品数朵‘朝花’·感悟鲁迅初心”为主题,某班绘制下面的思维导图,分享他们阅读《朝花夕拾》的体验。请你调动阅读积累,在①②③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3)(3分)【任务三】在《朝花夕拾》读书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对“名著需要精读还是略读”争论不休。有人觉得书海茫茫、时间有限,只能略读;有人则主张应精读,以领悟名著最深刻的道理和精华。请谈谈你的想法,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80字以内。
活动中开展“雨之四季”课内美文阅读活动,对比感受《春》与《雨的四季》不同魅力,请协助完成任务。(11分)
【甲】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节选自朱自清《春》)
【乙】
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摇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灰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③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而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当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彼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④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美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⑤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祥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⑥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⑦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选自刘湛秋《雨的四季》)
7.(2分)请据提示,概括【乙】文中夏秋两季雨的特点,每空不少于2个关键词语。
春雨:纯净、清新、润泽、娇媚
夏雨:
秋雨:
冬雨:自然、平静、清冷、纯洁
8.(4分)赏析品味语句
(1)品味第②段画横线的语句,分析该句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2)请你从多感官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写景语句。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9.(2分)【甲】文和【乙】文的第④段都写雨,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10.(3分)文章开头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结尾处再次反复强调“啊,雨,我爱恋的雨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喜欢雨”的原因。
活动中举办“亲情与自然”美文分享会,解读《窗外有只啄木鸟》,请协助完成任务。(15分)
窗外有只啄木鸟
邓迎雪
①失明后,他的记忆反倒越来越清晰鲜明。
②他常想起生病前的那个春天,他正坐在桌前看书,忽然窗前飞来一只灰褐色的小鸟,站在窗台上,机敏地四处张望,它的嘴巴又尖又长。像一支坚硬的铁钩,翅膀和尾巴上的羽毛是黑白相间的条状花纹,非常漂亮。
③“好可爱的鸟!”他赞叹不已,眼睛一眨不眨,完全被吸引住了,直到鸟儿飞到不远处的果园里。母亲笑说:“啄木鸟来咱家果园当医生呢,看来今年要大丰收啊。”
④如今,往事还历历在心,现实却早已物是人非。他的世界坍塌了,他喜爱的啄木鸟也不知飞向了哪里
⑤想到这里,他又悄悄落泪。母亲在他身边坐下,也不说话,只是帮他擦去泪水,用粗糙的手温柔地捋顺他的头发。
⑥一天,他正躺在床上发呆,母亲忽然喜滋滋地告诉他:“啄木鸟飞来了,正在咱家的窗台上。”他“腾”的一下坐起来,这真是一个意外惊喜,好像是故友重逢。他悄悄地问母亲:“和从前的那只一样吗?”母亲压低声音说:“一样,说不定就是以前的那只。”
⑦他脸扭向窗子,努力地倾听,可什么声音也没有。母亲解释:“今天它心情不好,不想唱歌呢。”
⑧自从他生病,母亲变得越来越坚强、幽默,他被母亲的话逗乐了。
⑨第二天,他果真听到了啄木鸟的叫声。那清脆的“昂——昂——”的叫声,在他耳边萦绕。其实,啄木鸟的叫声一点也不悦耳,但在他听来宛若天籁。
⑩啄木鸟好像知道他的心事,隔三岔五就停落在他窗前唱歌,好像是和他进行着简短的对话。每次鸟儿来,他的内心都充满了喜悦。他想象着鸟儿站在商前四处张望的模样;阳光洒在它身上,给它披上一件金色的纱衣,它犀利的嘴巴随着它的小脑袋,来回变动着方向,像是随时准备出诊的医生——想到这里,他的脸上露出轻轻的微笑。
母亲也喜欢这只啄木鸟。每次小鸟飞来,母亲就静静地坐在他的时面,也不说话,他想,母亲肯定是看呆了。
当人生天地变得越来越狭小的时候,陪伴在他身边的除了亲情,还有一只像老朋友一样的啄木鸟,这让他非常欣慰。
后来,母亲又带着他四处求医,他终于复明了!
眼前的母亲苍老了许多。秋风吹来,一缕白发飘在她瘦削的脸上,似乎想掩住她饱含热泪的眼睛。但那眼泪最终没有藏住,顺着她沾满幸福的脸颊滑落下来。
他牵起母亲枯瘦的手,哽咽难言。
回到家,他走到窗前,想看看窗外有没有那只啄木鸟。
然而,外面的一切让他目瞪口呆,以前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果园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简易的铁板房。
“你生病那年我就把果园卖了。”母亲充满歉意地说。
那一定是给他看病用了,母亲一直对他说,看病都是家里以前攒的钱,原来是瞒着他。想到这里,他又纳闷,啄木鸟又是从哪来的
母亲笑:“没有啄木鸟……那是为让你开心,俺自个搞的发明,放的录音哩。”
他的眼泪缓缓地流了下来。母亲已经60多岁,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放录音”也许是她这辈子最厉害的发明吧。
他没有再见过那只啄木鸟,但他心里一直有只美丽的小鸟——一只用母爱绘成的鸟儿。永远飞翔在他的生命里。
(有改动)
11.(2分)阅读全文,抓住关键词,写一写失明后,围绕啄木鸟,他的心情的变化过程。
12.(2分)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条是窗外的啄木鸟,还有一条是什么 请具体说说。
13.(4分)阅读文章画线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忽然窗前飞来一只灰褐色的小鸟,站在窗台上,机敏地四处张望,它的嘴巴又尖又长,像一支坚硬的铁钩,翅膀和尾巴上的羽毛是黑白相间的条状花纹,非常漂亮。(对啄木鸟的详细描写有何作用?)
(2)秋风吹来,一缕白发飘在她瘦削的脸上,似乎想掩住她饱含热泪的眼睛。(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什么?)
14.(3分)选文第⑤段与第 段两次提到母亲“也不说话”,这两处的含义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15.(4分)这学期我们还认识了一位母亲——《秋天的怀念》里的母亲,请回忆并结合选文写一写两位母亲有哪些共同特点?
研学诗词赏析会上,聚焦《次北固山下》,感受诗人笔下江行的优美意境。(本题5分)
1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分)诗歌颔联用词颇为讲究,请分析诗人用“风正”而不用“风顺”的理由。
(2)(3分)下面是李明同学《次北固山下》的学习笔记,请你在横线处帮他补全表格中的内容。
诗句 手法 赏析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1) 描绘了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平齐,江面开阔;风平浪静,船帆高高悬挂的画面。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拟人 (2)蕴含了 哲理。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设问 (3)表达了 的情感。
研学途中参观“诚信文化展”,请你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本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②,二人进火③,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④,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⑤?”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⑥。”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⑦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⑧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诣:拜见。②论议:这里指谈论玄理。③进火:烧火。④著箅(bì):放竹箅。箅,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⑤馏:蒸饭。⑥糜:粥。⑦识:收获的知识。⑧更相易夺:互相改正错误。
17.(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去后乃至/乃俱窃听 B.尊君在不/尔颇有所识不
C.对子骂父/对曰:“仿佛志之。” D.元方入门不顾/三顾茅庐
18.(4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19.(4分)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2分)两文都以小孩子为主人公。【甲】文侧重表现 ;【乙】文侧重表现  。
(2)(2分)【乙】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活动三:抒写“自然”(50分)
20.(本题50分)对于刘湛秋来说,四季雨中的自然世界,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李白来说,高悬峨眉的家乡月,是一缕芬芳;对于冰心来说,风雨中护卫红莲的荷叶,是一缕芬芳;对泰戈尔来说,真挚守候的金色花,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一定也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说真话,抒真情;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
1.(4分) zhuó yùn hè duō
2. (3分) 莅 烘 谧
3.(2分)D
浸润:(液体)渐渐渗入或附着于固体表面,是动词;情思:指人的情感、情意或思绪,是名词,本项“④句中‘浸润’‘情思’的词性一致”表述有误。
4.(1)(2分) ① ④
(2)(3分)示例:阿姨,您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每个人都有值得他人学习的长处,更何况您儿子所结交的朋友是善良正直、见闻广博的学生,他定会在品德、能力等方面给您儿子带来积极的影响。您不许他与朋友继续交往,他烦恼缠身,也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您看,能不能让他们继续交往呢?
5.(本题6分)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1)(3分)回忆性散文/散文 旧事重提 从幼年到青年
(2)(3分)《父亲的病》 “我”盼望看迎神会,被父亲强迫背书,内心痛苦 “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
(3)(3分)示例一:精读是名著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精读不仅有助于我们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还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丰富我们的思想。因此,名著阅读时,我们要精读。
示例二:略读是名著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略读不但能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一本书的大概内容,还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并且为我们节省大量的阅读时间。因此,在名著阅读时,我们提倡略读。
7. (2分) 夏雨:热烈、粗犷、清凉、酣畅; 秋雨:端庄、沉思、轻盈、深情。
8.(1)(2分)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树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下树木的生机与活力:把叶子比作波浪,形象地描绘出叶子在春雨中萌发、起伏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2分)该句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多个感官角度进行描写,通过写水珠、花苞、阳光、小草等景物,营造出一种清新、娇媚、充满生机的春天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
9.(2分)(1)甲文通过描写雨中的景物,从侧面烘托出春雨的细密、轻盈,营造出一种安静、和平的氛围。(2)乙文第④段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直接描写秋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0.(3分)作者喜欢雨的原因:(1)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和感情上的滋润。(2)雨让作者的思想保持流动和活跃。(3)雨使世界变得生动、有欢乐和泪水。(4)雨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美,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情思。(5)雨具有净化灵魂的作用。
11.(2分)①想起家园果园的啄木鸟,他悄悄落泪;②母亲说啄木鸟飞来了,他惊喜兴奋;③听着啄木鸟唱歌,他心怀喜悦;④复明后知道啄木鸟真相,他哽咽难言。
12.(2分)另一条是母亲对他深深的爱。他失明时,母亲陪伴在他的身边,并陪着他静静地听啄木鸟的叫声。复明后,得知母亲为了他的病老去,卖了果园,而那啄木鸟的叫声其实是母亲的录音所得,由此可见,另一条线索是母亲对他的爱。
13.(1)(2分)写出啄木鸟的漂亮;突出他对啄木鸟的喜爱;照应了本文的题目;为下文母亲放啄木鸟叫声的录音做铺垫。
(2)(2分)运用了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母亲因照顾他而奔忙苍老,同时表现了他复明后,母亲的喜悦和难掩的兴奋,表达了母亲的艰辛和对他深深的爱。(意对即可)
14.(3分)含义不同。第⑤段母亲“也不说话”是看到儿子遭遇人生的不幸而痛苦流泪时的心疼难过;第 段母亲“也不说话”是因为她看到播放的啄木鸟叫声让儿子欣喜时的开心欣慰,也担心自己说话会让这一秘密露馅。(意对即可)
15.(4分)①都心思细腻、善解人意,能理解儿子内心的痛苦,洞察儿子内心的想法;②都用心良苦,想方设法让儿子快乐坚强;③都爱子如命,为了儿子不惜一切;④都坚强乐观,不向命运屈服。(答对四点,意对即可)
16.(1)(2分)诗人用“风正”而不用“风顺”,是因为只“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时,帆就会鼓成弧形。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而“正”字兼有“顺”与“和”的意思。
(2)(3分) 对偶 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以及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7.(2分)B
A.不同,才/于是,就。 B.相同,同“否” C.不同,对着/回答。 D.不同,回头看/拜访。
18.(1)(2分)友人便愤怒地说:“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丢下我走了。”
(2)(2分)太丘说:“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吃饭呢!”
19.(1)(2分)元方善于维护父亲尊严的应对善辩之才;元方和兄弟季方两人善于抓住机会学习的刻苦好学精神。
(2)(2分)主要写了元方和季方因为专注于听父亲和客人谈论玄理而误了做饭,陈太丘没有责备反而表示赞赏的事。
【乙文参考译文】
有客人来拜访陈太丘(陈定)并在陈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二人做饭。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玄理,都停下来偷听。二人做饭时忘了放算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 ”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算子,饭都成了粥了。”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 ”(兄弟)回答道:“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改正和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儿都没有遗漏。太丘说:“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吃饭呢!”
20.(本题40分)例文: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如果花的芬芳是无比温暖的,是沁人心脾的,那么我的记忆里,将会是一座美丽的花园。
在记忆的百花园中,那朵最美丽、最芬芳的花一直怒放着。它的香气透露出一种神圣而伟大的爱,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
那天下午放学后,我背上书包,还没走出校门,老天爷就变了脸——刚才还是万里无云,现在已经乌云密布,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许多同学都埋怨着逃回家里,而我呢?却手足无策,着急地干瞪眼。雨越下越大,倾盆的大雨开始疯狂地向地面进攻,路上的积水已经淹没了我的脚面。这么大的雨怎么回家呀!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距离放学已经十多分钟了,但对我来说比过了十个世纪还长。
突然,马路前方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我的爷爷!他吃力地冲过积水路段,来到了我的身边。我目瞪口呆,爷爷只骑着一辆自行车,怎么能撑得住呢?爷爷下了车,居然把他自己的外大衣脱下,拧干了水,披在了我的身上。我急忙对爷爷说:“爷爷,您快穿上吧!让我爸开车来接我吧,您快回家!”爷爷不听我的话,直接抱我上车,然后一个劲地冒着大雨骑车,这时,我闻到了他衣服里的味道——那绝对是世界上最芬芳的味道了……
终于摆脱了雨的魔爪,好不容易回到了家,但我一直在想:爷爷怎么能那么从容不迫地来,又那么从容不迫地走呢?还没想通,就听到“啪啪”的声音,怎么回事?原来是爷爷在不停地拍打着腿,他在干什么?看了许久才看出来:爷爷腿有毛病,最怕风寒,刚才接我回家骑了很长时间的自行车,腿病一定又犯了。我看着爷爷咬着牙,忍痛的样子,不禁潸然泪下!
爷爷回头看看我,一张老脸笑成了一朵花,我猛地发现:心田里的那朵最美丽的花,终于开了,而且散发出迷人的芬芳。我相信:它是永远不会谢的,因为它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