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位育中学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位育中学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学年第一学期预初年级语文独立作业二
时间:40分钟 2025.10.21
一、基础积累(4分)
1.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沟勒 羞涩 B.技高一筹 别出心裁
C.心迟神往 逶迤 D.斩钉截铁 悬崖决壁
2.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B.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C.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
D.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二、文言文阅读(共24分)
(一)默写(10分)
3._______________,日暮客愁新。(《宿建德江》)
4.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七律·长征》中诗人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既表达出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从中可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二)古诗赏析(6分)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7.《浪淘沙》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
8.“簸”的读音是________,在诗中形容黄河水流____________。
9.对“如今直上银河去”句中“直上”一词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直上”,即往上、往前,含有速度迅捷、持续不停之意。
B.“直上”不仅表明了方向和速度,更有不惧黄河惊涛骇浪的惊人胆魄。
C.“直上”一词是整首诗视角的转折之处,把读者从仰望黄河的常态视角转换为俯视,从地下的现实世界进入天上的神话世界。
D.与王之涣的《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文言文阅读。(8分)
杀驼破瓮
昔有一人,于瓮①中盛谷。骆驼入瓮食谷,首不得出。主人以为忧,无计可施。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忧,吾有以教汝出。”主人亟②问:“法何?”老人曰:“汝当斩驼头,自当出之。”主人以为妙,即依其语,以刀斩驼头。既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注释】①瓮(wèng):一种口小腹大的盛器。②亟:急。③既:已经。
10.解释文中加点字。(2分)
(1)食:________ (2)为: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汝莫忧,吾有以教汝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养骆驼的人为什么会被天下人耻笑?(用自己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选文,完成13—17题。
竹节人
①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②有一段时期,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③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成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④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儿则生意特别好。
⑤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⑥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⑦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⑧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⑨将那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⑩有时其中一个的线被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孙悟空的金箍棒,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那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其实,那竹节人的动作压根儿不由扯线人做主,那不过是在竹节间的线一紧一松间的胡乱耸动而已,可看上去,却挺像是那么回事。
黑虎偷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而作鸟兽散。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áo战犹hān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我也凑过来,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13.根据拼音写汉字。
áo战犹hān( )( )
14.第19段画线句属于人物的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21段的语句带有一定的夸张色彩,请结合具体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全篇洋溢着属于孩童的快乐,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围绕着“竹节人”这个小玩具,作者描绘了哪些“乐”?
17.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语言形式随情感表达的需要发生着变化,到了最后大规模的搏斗时,作者直抒胸臆——他竟然直接脱口喊出了当年搏斗的招式。
B.本文是按照游戏欢乐程度的加深来安排组织材料的,以描述的语言为主,还有大量说明的语言。
C.“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斗竹节人”游戏,既有“古”趣,也有“斗”趣。
D.同学们在热烈的斗竹节人中入迷,忘记上课,正面写出了竹节人游戏带给“我们”的快乐与满足。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10分)
童年絮味
舒婷
①童年的玩具只有一个布娃娃,她的塑胶面具很快就损坏剥落,剩下一个光秃秃扁平的布脑袋。我只好用铅笔、钢笔、彩笔为它整容,随心所欲描绘髦曲的睫毛、整齐的刘海、鲜红的樱桃小嘴。我怀中的宠物因此面目常新。我还搜遍外婆的针线筐,寻出碎布头,做小帽子做超短裙,甚至做了一件游泳衣。我的妹妹羡慕极了,她也有一个极不成形的小布娃,为央求我也给打扮打扮,主动勤奋地给我的洋娃娃洗澡。结果我的可怜的娇滴滴的小美人,真正成了一袋湿漉漉的细糠,吊在晾衣绳上晃荡。那几天妹妹畏畏缩缩如小老鼠一样,我脸上自然是雷霆万钧。
②再记不起有其他玩具了。
③我的儿子时常把无数玩具与图书弃之一地,百无聊赖地将自己倒置在沙发上,头朝下问:“妈妈,我今天干什么?”记得我们小时候总是很忙。那时节房子少,荒地多,捉蝴蝶,粘蜻蜓,挖蚯蚓,钓鱼,喇叭花心有蜜汁可啜,桑树上可以采到紫红的桑葚,甚至钻防空洞。连家门口那条有名的九曲巷都是捉迷藏的大好场所。
④跟我外婆上扫盲班没几天,大约认得十来个字,我就不可一世起来。不理睬邻居小伙伴的叫唤,怀抱舅舅的一本精装英汉大字典,坐在大门铁栏内,唱歌般大声读书。过往行人不禁驻足,讶然侧耳,等听清这位“小神童”读来读去都是这几个字:“上下左右多少……”皆微笑捂嘴、摇头走开。
⑤还未上学,我却已不满足妈妈给扎的两条小辫,自己对镜梳妆,一下子编了六条小辫子,扎上各色花布条,左顾右盼美极了。姨妈及妈妈相偕下班回家,看见一个小妖精在大门口跳橡皮筋,满头万国旗飞舞,先是前俯后仰,及看清是我,差点背过气去。
⑥我的玩伴很多,最忠实的影子是我的妹妹。虽只比我小两岁,却视我为绝对权威。她生性驯良,常常哭着从学校回来。我屡屡替她出征,大多告捷。有次对方的姐姐邀来一帮高年级同学助拳,我眼见敌不过,抡起书包,呼呼有声,果然全部吓退。从那以后,妹妹学会此招,再不要我护送。她的铅笔盒总是被甩开,铅笔、橡皮、小刀四下里乱飞,不知吃我妈妈多少巴掌,头还昂着,脸上一派胜利者的光辉。
⑦我的小表妹常来外婆家。夏夜我们贪南风,铺竹席睡长廊。以一张破藤桌为舞台,一本正经地自己报幕,然后尽丹田之气,鬼叫狼嚎,一脸陶醉。歌毕,立即“吱呀”一声巨响跳下藤来,趴在平台上往下瞧,数数聚在门口的听众有多少,每次都是我的表妹取胜。她后来考进一家文工团在真正的舞台上颇出风头,想必与当年肆无忌惮地拔嗓子有关。
⑧呵,夏天最是快活…
(有删改)
18.文中主要回忆了“我”童年哪些趣事?请简要概括补充在横线处。(4分)
①_______________→初学识字→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
19.作者舒婷用词超越常规,请你结合语境,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我只好用铅笔、钢笔、彩笔为它整容,随心所欲描绘髦曲的睫毛、整齐的刘海、鲜红的樱桃小嘴。我怀中的宠物因此面目常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⑧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综合运用(7分)
21.学校准备开展“在经典阅读中成长”系列读书分享活动,六年级师生共读的书籍是《童年》,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①你:你好元宝④!请介绍《童年》的基本信息,故事梗概与主要人物形象。
②元宝:《童年》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童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还塑造了贪婪专横的外祖母、极具科学精神的“小茨冈”等人物,给予主人公温暖与力量。
③你:谢谢,但你的答案中有三处错误。第一,《童年》的作者是(1)______(人名)。第二,外祖母的形象并不是贪婪专横的,而是(2)______的。第三,极具科学精神的并不是“小茨冈”,而是(3)______。
【注】①元宝:腾讯开发的AI(人工智能)助手
1.任务一:刚接到任务的你并没有头绪,你决定先问问AI,以上是你和“元宝”的对话。细心的你发现了“元宝”的三处错误,请作出修改。(3分)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④元宝:你是对的,非常抱歉给了你有误的内容。下次我会更加注意,谢谢你的指正!
⑤你:没事!AI可以帮助我们搜集资料,但无法保证内容的真实性,也无法代替我们自己的思考。所以在使用AI助手时,我们应该(4)______。无论如何,非常感谢你的帮助!
以上的对话引发了你对使用AI助手的思考,请把你的思考填在横线上。(1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务二:活动中你负责介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人物形象。在阿廖沙的成长过程中,周围的许多人都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了让分享思路更加清晰,让人物形象更加具体清楚,你决定分享时把人物分为两类。请填上表格中空缺的人物并向同学阐述分类理由。(3分)
人物分类 分类理由
小茨冈 格里戈里 外祖母 (2)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外祖父 他们的自私、残暴,让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成长中的磨难。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共40分)
22.生活中总有一些精彩值得我们发现,可能是一个精彩的演出,可能是一场紧张的比赛,也可能是一次多彩的活动,抑或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请以“这多精彩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注意把内容写具体。
要求: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学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