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 年秋广安友谊中学(平安校区)初2025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1-8 页)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50 分(A 卷 100 分,B 卷 50 分)。2.考生答题前,请先将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用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3.请将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非选择题答案用0.5 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的相 应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A 卷(共100分)第 I 卷(选择题,共 24 分)一、基础知识积累(1—4 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秋日清晨,开州城沐浴在雾里。静静流淌的汉丰湖仿佛一位少女从山峦的慈善中走出。夕阳西下,毫不吝啬的落日余晖点染出一幅色彩斑斓、美不胜收的画卷。那红彤彤的是灯笼,黄澄澄的是野花,绿茵茵的是碧草……①夜深之时,一切繁华都归于宁静,美丽的汉丰湖又成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行走湖畔, 月光、晚风、轻语,让你尽享生活的闲适。这里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澄青的湖水轻漾,泛起粼粼波光。湖边花坛里绽开的百日菊,黄色的淡雅,白色的高洁。湖岸的柳枝轻摇,轻摇出满湖的风情。这里拥有浓浓的人文情味。画舫游湖,尽览水的空灵;赏荷野钓,轻舒生活闲韵,②湿地观鸟,体味和谐共生。文峰塔中,酝酿文化芬芳;纪念馆里,传承红色佳酿。“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③这美丽的汉丰湖到底是大自然遗落在此的一颗明珠,④还是人类在此书写的一个奇迹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绿茵茵(lù) B.粼粼(líng)C.淡雅(yá) D.酝酿(niàng)2.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慈善 B.吝啬 C.澄青 D.空灵3.文段中划波浪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色彩斑斓 B.美不胜收C.人迹罕至 D.绽开4.文段中划双横线的①②③④处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现代文阅读(5—8 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 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 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杨柳风”是指吹动杨柳的风,指春风。 意思是:春风吹到脸上不觉得寒冷,很温暖。B.“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表现了春雨洗涤后小草青绿的颜色特别浓烈、特别耀眼。C.作者描写雨中的乡村、行人和农民,是正面描写,烘托出春雨中安静祥和的氛围。D.文章在语言方面多用叠词,使语句节奏舒缓且有韵律美。如“稀稀疏疏”“舒活舒活”“抖擞抖擞”等。6.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7.对第⑥段划线句子描写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C.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D.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8.对下面这句话的朗读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A.这句话应用盼望的语气朗读,要读出作者渴望春雨的心情B.朗读这句话时应用舒缓的节奏,来表现春雨对万物的润泽。C.朗读这句话时可重读“绿”,来突出树叶绿的程度之深。。D.这句话可在“安静”后停顿,表现作者被这种美好的意境打动。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76 分)三、诗文积累(共 6 分,每空 1 分)9. (①—⑥题每空 1 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古代诗歌中多有借日月抒发情感的句子,比如,曹操在在《观沧海》中借“① ,② ”抒发自己豪迈的志向;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③ ,④ ” 抒发对王昌龄的 想念之情;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⑤ ,⑥ ”抒发远离故土的哀伤之情。四、现代文阅读(10-12 题,共 10 分)济南的冬天老舍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 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 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 便不知不觉地想起: “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这样的温暖, 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 他们也并不着急, 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④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⑤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 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10.作者重点描绘了济南的哪三幅山景图?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11.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1)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从修辞的角度)(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从加点字的表达效果角度)12.第④段主要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雪后的小山的?找出显示作者写作顺序的词语,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妙处?(3分)五、作文(60 分)13.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600字。提示:(2)要注意有重点地展开叙述,突出事件中触动你情感的部分。(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4)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不少于 600 字,否则将扣分。B 卷 (共50分)一、诗词鉴赏(1—2 题,共 4 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点题,运用对偶,表达了诗人虽身在江南,却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颔联的“阔”字描绘出一望无际的景色,“悬”字写出江风和缓和行船平稳。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 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D.尾联寄情于物,使全诗在清新明快中又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2.明代学者胡应麟在《诗薮·内编》中赞誉本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请从修辞角度说说它妙在何处。(2分)二、名著阅读(3-4 题,共 5 分)《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 (体裁)。由《小引》《后记》和十篇文章 组成,《朝花夕拾》是后来修改的名字,原名是《 》。十篇文章中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而兼顾叙事。(2分)4.《朝花夕拾》里有鲁迅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轨迹,请你根据地点的转换,完成下面表格。(3分)地点 篇目 主要内容故乡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① 》 盼望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痛苦感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百草园玩耍的时光,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南京 《② 》 回忆隔壁衍太太和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日本 《藤野先生》 ③三、现代文阅读(5—8 题,共 16 分)求和得和毕淑敏①小时候,我作文很好。语文老师不止一次给我的作文批过“5+”的分数,还经常在课堂上朗读。②听老师读自己的作文,我的心情像一颗怪味豆。最初觉得甜,哪个学生不愿意受到老师夸奖?慢慢地,咸味和涩味涌上心头。 下课后, 同学们神情怪怪的。“哦,哦,老师又用时传祥淘粪的勺子“刳”毕淑敏啦!”刚学过一篇淘粪工人的课文,在北方话里,“刳”与“夸”同音。跳皮筋时,两边都不要我。要知道平日里,因为我个子高,跳得好,大伙都抢着跟我一拔。我和谁说话,人家都会装作没听见,扭身走开,故意跟别人大声说笑。他们一块儿边说边看着我。③我开始懂得什么叫孤独,什么叫被嫉妒。④这样的日子一般持续两三天就会过去。大伙毕竟小,容易忘事。我那时又是大队长,人缘挺好,大伙有事都爱找我。⑤作文每两周讲评一次:我便经受一次精神的炼狱。⑥我开始随意写作文,随大流,平平淡淡。“你的作文退步了,是不是骄傲了?”老师问我。我沉默。不是不愿意告诉老师原因,我不知道怎么说。假如我说了,老师会在班上把同学们数落一顿,我的处境就更糟。⑦老师苦口婆心开导,我又开始认认真真写作文。老师满意了,同学们敌视的恶性循环又开始,就没有一个万全之策吗?⑧我发现同学们并不是讨厌我的作文。老师念作文时,大伙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发出会意的笑声。同学们只是不喜欢老师反反复复提我一个人的名字。⑨我小心翼翼问老师:“我最近的作文有进步吗?”老师说:“你近来写得不错。今天下午我还要读你的作文。”“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战战兢兢地说。老师注视着我。“您念我的作文时,是不是可以不念我的名字。”我鼓足勇气说完蕴藏在心中许久的话。“为什么?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要求。你总不能让同学们觉得那是无名氏写的吧?”⑩我镇静下来,一板一眼地说:“我觉得您读作文,主要是看文章写得好不好。至于是谁写的,并不重要。 不说名字, 您让大伙讨论的时候,没人拘着面子,反倒更好说意见。”“你说得有点道理。好吧,让我们下午试一试。”老师答应了。 那天下午的情形如我所料。同学们充满好奇,发言比平日热烈得多。下课后,我和大伙快活地跳皮筋。“嗨,毕淑敏,今天念的范文是你写的吧?”有人问我。“不能老是她写得好,我看今天一准是别人写的。”有人这样说。我一概只笑不答,问得急了,就说:“我看像是你写的。”从那以后,我的作文越写越好。和同学们也能友好相处。 我至今不知道这算是机智还是一种早熟的狡猾。长大以后,看到一则名人名言,“走自己的路,让人们说去吧”。我想那是一种更积极、更勇敢的生活态度。 只是我小时候,就是听到这句教导,也未必敢照着去做。我太珍视同小朋友们无忧无虑跳皮筋的机会。(选文有改动)5.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4分)第②段中说“听老师读自己的作文,我的心情像一颗怪味豆”,这是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4分)7.文中有一些词语运用巧妙,值得反复玩味。仔细揣摩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4分)我至今不知道这算是机智还是一种早熟的狡猾。8.读了这篇文章,如果你遇到类似的困扰,可以借鉴文中“我”的哪些做法?(4分)四、文言文阅读(9—12 题,共 16 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乙】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卷,至不知饥渴暑寒。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宋史》9.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标一处)(2分)至 不 知 饥 渴 暑 寒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去后乃至 (2)元方入门不顾(3)自是手不释卷 (4)众皆弃去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译文:(2)光持石击瓮,破之。译文:12.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分析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点。(4分)五、语言运用(共 9 分)13.七(1)班将举行“交友·明道”主题活动,请文学社的同学一起参与解决问题。(1)【交友·态度】小语和小文尝试在具体场景中使用敬辞谦辞,请你选出使用正确的一项( )(3分)场景一·奶茶店店员:欢迎光临“百草园”奶茶店,请随意挑选!小语:小文,我有选择困难症,你有何拙见(A)呀?小文:我推荐这家的杨枝甘露 我经常惠顾(B)这家店。场景二·小语家小语:欢迎来到寒舍(C)。小文:听说家父(D)爱喝龙井茶,我特意从家乡带了两罐来哩!小语爸爸:太客气啦,来玩就好了。快来吃晚饭吧!(2)【交友·风采】同学们出了一期黑板报,除了“同学风采”“友谊名言”“交友之道”等栏目之外,还粘贴了一组图片,请你给这一栏目拟写一个小标题。小标题: (3分)伯牙绝弦 负荆请罪 割袍断义 桃园结义(3)【交友·明礼】本次活动打算邀请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周老师参加,班级推荐班长去邀请,活动时间在本周三下午2点,活动地点是七(1)班,班长来到心理咨询室应该怎么说?(3分)友中平安校区初一第一次月考答案A卷(100分)基础积累(12分)1.D 2.C 3.C 4.B二、现代文阅读(12分)5.C 6.B 7.C 8.A三、诗文积累(6分)9.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四、现代文阅读(10分)10.作者重点描绘了三幅山景图:①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或“暖和、舒适”)。②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或“娇美”)。③城外的远山:淡雅(或“素淡、雅致”)。11.(1)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薄雪”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夕阳斜照下山腰上小雪的情韵,进一步点出了“下点小雪”之“妙”。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夕阳斜照下的粉色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在落日照耀下慢慢融化的情景,突出了济南小雪后的温暖。(2)两个“卧”字传神地写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可爱情态,烘托出一种恬淡、安适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12.第④段作者是按照空间顺序描绘雪后小山的。显示作者写作顺序的词语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这样有层次地描写雪态、雪色,使这一山的景物层次清晰,使读者不仅领略到雪的外在美,而且感受到雪的神韵。五、作文(60分)B卷(50分)一、诗词鉴赏(4分)1.C2.示例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和“入”将“日”和“春”人格化,使之富有生机,并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示例二: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蕴含着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理趣。名著阅读(5分)散文集 《旧事重提》 4.五猖会 琐记 示例:在日本的学习生活,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现代文阅读(16分)5.本文主要写了“我”因作文写得好常被老师朗读,却遭同学嫉妒孤立。为改善处境,“我”请求老师念作文时不念名字,此举使同学们发言热烈,“我”与同学们相处也更友好。6.这种感受是既有被老师夸奖的甜蜜,又有被同学嫉妒、孤立的苦涩。因为老师的夸奖让“我”感到高兴,但同学们的嫉妒和孤立又让“我”心情低落。7.“狡猾”本是贬义词,这里贬词褒用,形象地写出了“我”为解决与同学关系问题所采取的巧妙办法,表现了“我”的机智和早熟。8.可以借鉴以下做法:一是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分析同学们对自己态度不好的原因;二是要主动与老师沟通,用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三是要维护同学间的关系,不轻易因他人的评价而改变自己,又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引起他人反感。四、文言文阅读(16分)9. 至 /不 知 饥 渴 暑 寒 10. 才 回头看 放下 离开 11.(1)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2)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缸,缸破了。 12.相同点:临大事,处变不惊,沉着冷静,机智,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点:甲文中元芳:方正,能言善辩,有礼有节,刚正,勇于维护自己以及父亲的尊严。乙文中司马光:少年老成,爱读书,孜孜不倦,学习能力强,聪慧。五、语言运用(9分)13.(1)C(2)交友典故(交友故事)(3)周老师,您好!我是七(1)班的班长,我班打算在本周三下午2点举办“交友·明道”的主题活动,想邀请您来七(1)班参加,您的到来将给我们的活动增添更深的意义。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活动,好吗?初2025级语文第一次月考答题卡11.(1)(2分)7.(4分)考场/座位号:姓名:准考证号(2)(2分)8.(4分)[0][0][o][o][o][0][o][0][1][1][1][1][1][1][1][1][2][2][27e2[2]273[3][3][3]3[3][3][3[4][4][4][4][4[4][4]12.(3分)[5[5][5[5][5][5][5J[5[6[6][6][6][6]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7[77[8][8[8J[8J[8]8]四、文言文阅读(9一12题,共16分)[9][9][9][9][9][9][91[9]卷(50分)9.(2分)至不知饥渴暑寒(标一处)A卷(共100分)诗词鉴赏(1一2题,共4分第卷(选择题,共2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0.(4分)(1)乃:(2)1.(2分)(3)(4)I[A][B][C][D]6[A][B][C][DJ2[A][B][C][DJ7[A][B][C][D]2.(2分)3[A][B][C][D]8[A][B][C][D]11.(1)(3分)4[A][B][C][D]5[A][B][C][D]二、名著阅读(34题,共5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2)(3分)三、诗文积累(共6分,每空1分)3.9.(①⑥题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4.①③①②③③④三、现代文阅读(58题,共16分)12.(4分)⑤5.(4分)四、现代文阅读(10-12题,共10分)10.(3分)五、语言运用(共9分)6.(4分)13.(1)(3分)(2)(3分)囚囚■囚囚■■(3)(3分)五、作文(60分)13.以《那一次,我真》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请勿在此区域作答或者做任何标记囚■囚囚■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docx 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docx 初2025级语文第一次月考答题卡 (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