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2024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答案1-4 CDDC 5-8 BABA9.诗文名句填空(①—④小题,任选其中两题作答;如作答超过两题,按前两题 判分;⑤、⑥题必答。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共6分)①山山唯落晖 ②芳草萋萋鹦鹉洲③高峰入云 ④水中藻、荇交横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10.(每点1分,共3分)①自然景物之美;②物产丰饶之美(丰收之美);③人与自然和谐之美。11. (共3分)运用从上到下(从高到低)的空间顺序(1分),条理清晰地描写了祁连山秋天多样的景观、分明的层次和丰富的色彩,增强文章的画面感和感染力,使读者如临其境(1分),流露出作者对祁连山秋景的喜爱和赞美。(1分)12. (每点1分,共4分)本文通过写祁连山的“天地大美”,表达了作者对祁连山自然风光、物产丰饶与生态和谐的赞美(1分),对天地滋养万物而不言的博大胸怀的感动和赞颂(1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理念(1分),呼吁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1分)。B卷诗词鉴赏1.(2分)夏夜,沅溪边凉风阵阵,王昌龄和朋友们相互陪伴,在竹林深处畅饮春酒。2.(3分)示例一:我觉得诗人愁(1分)。“莫道”是不要说而已,并非没有,表面上写诗人在龙标欢乐的野宴,但王昌龄是一个有着建功立业的远大追求的边塞诗人,“远谪”是他当下的境遇,而欢聚、畅饮的快乐,“青山”“明月”的美好,都不能排解他内心飘荡不定的愁苦(2分)。示例二:我觉得诗人不愁(1分)。夏夜凉风,春酒竹林,山野聚会,纵情畅饮,足以让人忘却所有的伤痛。抬眼是亘古不变的青山明月,这永恒的美好就是诗人谴怀寄情的对象,更是诗人旷达之情的体现(2分)。名著阅读3.(每空1分,共3分)周恩来 彭德怀 贺龙4.(2分)白修德用形象的比喻肯定了《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纪实作品的巨大成就(1分)。本书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第一次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1分)。三、现代文阅读5.(每空1分,共3分) 收发快递 谈学历 提升经理6.(2分)②段中丁军辉收快件的慢与其他快递员的快形成对比(1分),突出了丁军辉对待工作的认真、负责,也写出了“我”对他的担忧(1分)。7.(答出一点得2分,任答两点即可,共4分)(1)他是一个害羞腼腆的人。从一开始他说话脸红、羞涩、紧张,与其他快递员的能说会道形成对比可以看出。(2)他是一个工作认真、严谨的人。从填快递单时总要看好几遍,总是要确认身份,检查物品;多年来与客户建立档案,没有接过一个投诉电话;每天穿正装既是对工作的尊重,也是对客户的尊重,可以看出。(3)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他的第一份业务是从我们这里拿到了,给我们送来了水果表示感谢可以看出。(4)他是一个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人。从他是唯一一个能干满两年的快递员,而且从小快递员做起,一步步走向成功可以看出。8.(4分)“酸涩的小橘子”指的是刚入职的、不成熟的丁军辉(1分),“甜美的大橙子”指的是现在成功的丁军辉(1分),写出了丁军辉从小小的快递员做起,认真、踏实,一步步走向了成功(1分)。 表达了作者对踏实肯干、不断进取的劳动者的敬意(1分)。四、文言文阅读9.(每空1分,共4分)①同“缺”,空隙、缺口 ②逆流而上 ③拜见或参拜 ④消散10.(6分)①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虽”“奔”“疾”需翻译到位)②但是十二峰并不能全部都看见 。(“然”、“悉”需翻译到位)11.(3分) C12.(4分)特点:《三峡》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1分)《入蜀记》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1分)思想感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分)五、语言运用13.(共10分)(1)(3分)D(2)(共5分)①八年级(3)班召开“诚信”主题班会(2分)②诚信是金,一诺值干金。(2分)(3)(3分)小军,你申请贫困生资助的事情我知道了。其实我知道你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困难,你这样做可能会占用真正需要帮助的同学的资源。我们应该诚实守信,把机会留给更需要的人,你说对吗?■◆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2025一2026学年度上期初2024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y9.(4分)①②考场/座位号:(4分)姓名:准考证号③班级:B卷(共50分)[0][0][0][0][0][0][o][0]10.(6分)①[1][1][1][1][1][1][2]2[2][2[2]③[3][3][3]3[3][3)[4][4][4][4][4[4][(2分)[5J[5][5[5][5][5][5][5][6[6][6][6[6][6]2·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7[7][][8][8]8[8J[8J[8](3分)11.(3分)[9][9][9[9][9][9][9]3.(3分)①②③12.A卷(共100分)第1卷(选择题,共24分)1 [A][B][C][D]6[A][B][C][D](4分)2[A][B][C][D]7[A][B][C][D]3[A][B][C][D]8[A][B][C][D]13.(1)(3分)4[A][B][C][D]5[A][B][C][D](2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13.(2)①(2分)5.(3分)①③9.(6分)①③②(2分)6③②(3)(2分)⑤(3分)o(3分)(4分)(3分)(4分)囚囚■囚囚■■■■A卷作文题17.在中绽放请勿在此区域作答或者做任何标记囚■囚囚■囚■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平安校区)2025一2026学年度上期初2024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1~8页)和答题卡两部分,A卷100分,B卷50分。2.试题卷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改涂其它答案标号。试题卷非选择题答在答题卡上。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积累(1一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①2025年9月3日,这是一个让全体中华儿女铭记历史的时刻。我们以最崇高的敬意,缅怀那些在杀戳与黑暗中守护光明的先烈。观礼台上,各界代表翘首以盼,屏息敛声地等待庄严时刻的到来。率先掠过长空的空中梯队,悄然无声却又气势磅薄,展现出极高的战术素养。装备方队的出场更是振撼人心,一辆辆新型主战坦克、一枚枚尖端导弹,如同钢铁洪流,以锐不可当之势通过天安门。这股强大的力量,是对任何企图篡改历史、淡忘那场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的行径,发出的最振聋发聩的警告。②最后,八万羽和平鸽飞向天空,守护和平,致敬英雄,捍卫正义。这场眼花缭乱的阅兵,以威武的方阵、先进的装备和昂扬的士气震撼了全场观众。③它不仅展示了国威军威,更传递出中国人民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信念。④通过观看这场阅兵,使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1.文段中加黑词语的字音错误的一项是A.铭(ming)记B.翘首(qiao)C.悄(qiāo)然D.篡(cuan)改2.文段中加横线词语的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杀戳B.磅薄C.振撼人心D.惨绝人寰3.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屏息敛声B.锐不可当C.振聋发聩D.眼花缭乱4.文段中①、②、③、④四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①B.②C.③D.④第1页共8页二、现代文阅读(5一8题,每小题3分,共12分)美丽的晕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般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一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5.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A.对晕的成因作出科学解释的实验。B.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C.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种光象。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6.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B.晕是光线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C.晕是阳光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D.晕是光线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7.第⑥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是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语文 答案.docx 语文 答题卡.pdf 语文 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