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学业质量检测(一)
九年级语文试卷
I阅读(共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10分)
诗心未老,传统长流
①在语速飞快、图像泛滥的时代,旧体诗词似乎成了一个被搁置的意象。它被一些人冠
以“高远典雅”“素以默处”的评价,被贴上“古旧”的标签。
②但年轻人真的在远离古典诗词吗?事实恰恰相反。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的创作者用古诗
词融合现代音乐,制作短视频;还有人将诗词嵌入国风穿搭、汉服文化,让传统与当代美学产生
新的交集。这些现象表明,旧体诗不仅没有被遗忘,反而在以新的方式被重新激活、重新感知。
③作为一名现代诗人,我在六年前开始尝试旧体诗的创作。从自由诗到格律诗的实践让
我切身体会到:旧体诗中所蓝藏的“诗心”,从未褪色。旧体诗的格律和平仄,看似约束,
实则是一种节奏与美感的训练;用典与对仗,看似繁复,实则是语言与意境的淬炼。对比现
代诗,这种“减法诗学”的练习,讲究节制、留白、内敛。这种训练不仅关乎技艺,更关乎
一种精神气质的培养。写诗,不论古今,终究是在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张弛之间
的美学张力,不仅是一种语言技艺,也是一种哲学观:世界本不确定,情感常难言明,而诗,
正是那种能把“说不清”的事物得以说出的语言形式。所以,无论是现代诗还是旧体诗,都
是我们寻找语言与精神契合点的方式。
④古人写诗,不为炫技。王维在山水间写诗,杜甫在战乱中写诗。对他们来说,诗是活
法,是特神的呼吸。今天我们写旧体诗,不是为了“回到古代”,而是为了“重塑诗意”。
这种“非实用”的美学训练,让我们在喧嚣中重新找回语言的温度,在浮躁中修复感受世界
的能力,与千年文脉共振,试图构建一种新的精神生活方式。
⑤今天我们写旧体诗,是让千年格律承载当代心声。我们不是在“复刻经典”,而是证
明:古老形式,亦可诉说今人情愫。只要诗意常新,情感便得其所。只要我们善用平仄之道,
古韵自能传新声。
⑥只要诗心未老,传统就不会断流。
1.下列对“当代人对旧体诗的态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部分人因其高远典雅,将其视为一种被搁置的古旧意象。
B.年轻人借助社交媒体,以新方式重新激活并感知旧体诗。
C.创作者将诗词融人国风与汉服,使其与当代美学相交集。
D.大众普遍认为旧体诗语言晦涩,已完全退出当代文化生活。
九年级语文第1页共6页
2.下列对“诗心的当代价值”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心所含的留白、节制原则,为浮躁时代提供了沉静内敛的精神滋养。
B.诗心的传承必须借助旧体诗的格律训练,否则无法在当代延续其生命力。
C.诗心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为现代人提供了凝练而深邃的表达范式。
D.诗心作为一种深刻的美学观念,有助于现代人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情感世界。
3.作者倡导创作旧体诗表达了怎样的希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4~7题。(20分)
身体里的黄昏
①你眼中的黄昏是什么样的?
②如果有人这么问我,我会一时语塞,因为我已许久没有感受过黄昏了。
③黄昏曾经是漫长的。无论李白还是杜甫,苏轼还是李清照,他们写到的黄昏,都如永
远剪不断的长绸,在历史的长河里浮动。是啊,当你把诗人的名字与黄昏联系在一起的时候,
他们留在你脑海里的画像表情便平添了一份烟怅,你能看到他们在他们的时代,孤独地站在
黄昏的边缘,以渺小的身影来面对黄昏的庞大。或许正是这份庞大与渺小,让黄昏充满诗意,
亘古如斯,从未改变。
④现代人眼里的黄昏是非常短暂的,短暂到像不存在一样。写字楼里的人是感受不到黄昏的,
办公室里雪亮的节能灯一直制造着人在正午的假象。钢筋水泥建筑里面有了专属于自己的时间,
和外面自然界的时间无关。人造环境隔绝了人们对自然的感知。当幕色袭城的时候,涌动的车流
与不断响起的喇叭声,在催促着时间赶路。黄昏被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加速了,夜晚提前赶到,比
白天节奏慢不了多少的夜生活,冲击着整块的黄昏。黄昏在高楼大厦的霓虹灯照耀下,被分割成
碎片,不黄也不昏了。它沿着街角、路边迅速地流泻,无声无息地不知流淌到何处。
⑤我在城市里生活了二十多年,能够确切感觉到黄昏存在的次数屈指可数。但也并非全
是遗憾。记得多年前的一天,我下班离开公司穿过天桥到对面的饭馆吃饭,走到天桥中央的
时候,看见了双向六车道的西部尽头,黄昏正在大面积撤退一夕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西
山下降落,暮色不是从四面八方笼罩过来,而是向东南西北消散开去。我呆立在天桥上目睹
这一盛景,心里想到或许这城市一两千万人中此刻只有我沉浸于黄昏。在这个念头产生之后,
时间仿佛被点了慢速键,黄昏恢复了它的“幕布”本色,变得厚重、庄严、沉稳。这是我一
个人与黄昏的“对峙”,大有我不走它也将为我停留的意图。
⑥我在乡村见识过黄昏的本来样貌,只是遗忘已经使得我没法再准确描述出乡村黄昏的
景色特征。但乡村黄昏所带来的情绪感染,仍然驻扎在我身体的某个角落,成为我的生命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到戌时,黄昏就会从我身休中溢出,尝试与自然的节律寻求连接。
⑦我对黄昏的深刻理解,,不仅源于自然之景,更源于那住在我身体里、由历史与文学交
九年级语文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