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万隆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万隆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
少年驰骋,仗剑天涯,在方寸纸张之间,阅见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们跟着文字去旅行。
【第一站·赏山水美景】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大美中国
中华大地,自然风物美如画,万千风景含真情。闲暇之余,走进自然,走进美景,感受祖国的自然风物之美。下面是小文同学根据本单元所学撰写的文稿,请你帮他完善。
在课本中领略自然的美好风光。我们可以跟随郦道元的脚步,一起走过两岸连山的三峡,用心感受高猿长啸的凄异;我们可以追寻陶弘景的身影,一起游览五色交辉的两岸石壁,在青林翠竹中欣赏欲界仙都的奇丽;我们可以和苏轼欣然夜游,揭开水中藻、荇的真实面纱;我们可以和吴均沿江漂流,平息追求功名利禄的zào动之心;我们还可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水之景的独特魅力,常令人凝神屏息;而经过文学家运用娴熟的技法进行加工后,更令人感到____________。虽然文学家常将自己的个性隐匿在自然景物之中,但是不同作家笔下的山水之景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同样观山,有隐天蔽日、不见曦月的重岩叠zhàng,有生机盎然的猿鸟乱鸣,有让“经纶世务者”流连忘返的奇峰幽谷;同样看水,或沿溯阻绝,或清澈见底,或急湍甚箭。在____________的山水散文诗歌中,读者常会同作者产生“会心之趣”,忘却生活的____________,纵情山水之间。
给加点字注音,按所给拼音写出汉字。(4分)
zào( )动 凝神屏( )息 重岩叠zhàng( ) 沿溯( )阻绝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别有天地 眼花缭乱 劳顿
B.别有天地 异彩纷呈 劳碌
C.抑扬顿挫 异彩纷呈 劳碌
D.抑扬顿挫 眼花缭乱 劳顿
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家常将自己的个性隐匿在自然景物之中,所以不同作家笔下的山水之景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B.由于文学家常将自己的个性隐匿在自然景物之中,使不同作家笔下的山水之景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C.文学家即使常将自己的个性隐匿在自然景物之中,不同作家笔下的山水之景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D.文学家虽然常将自己的个性隐匿在自然景物之中,而且不同作家笔下的山水之景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古诗中常用“孤雁”象征在乱离漂泊中的失群之人,常用“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B.“记”和“书”都属于古代“散文”的范畴,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C.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一、二、四、六、八句押韵。
D.《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被称为“山中宰相”。
5.小江发现,古诗文中有很多语句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为此,他进行了搜集整理,请你帮他完善。(8分)
诗绘景:“月下飞天镜,① ”(《渡荆门送别》),李白笔下水中映月、云霞飘飞;“② ,③ ”(《使至塞上》),王维诗中边塞奇特、落日壮美;“④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看到春花初绽、春草吐绿;“晴川历历汉阳树,⑤ ”(《黄鹤楼》),崔颢登黄鹤楼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看到了明丽之景。
诗明志:刘桢的“⑥________________,终岁常端正”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曹操的“⑦ ,志在千里;⑧ ,壮心不已”则表现了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
【第二站:浸润红色经典】
信仰,是人永恒的精神支柱。我们能从阅读经典中汲取信仰的力量。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片段一:A实际是一场战略撤退,A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逃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片段二;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6.以上语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下列对这部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红星照耀中国》写于20世纪30年代,该书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袖及红军将领的成长历程,毛泽东和周恩来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B.该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切实报道了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精神。
C.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西方世界第一部介绍中国共产党人及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的纪实作品。
D.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英国记者斯诺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7.片段一是对 A (事件)的高度评价。 和 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3分)
8.有人说:“阅读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名著的内容和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与鉴赏(60分)
【第三站:阅读山水美文】
八年级语文组拟推荐以下古诗文给“寄情山水,体悟情怀”专栏,请你完成相关题目。
(一)古诗文阅读(10分)
仲春郊外
王 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9.下列对《仲春郊外》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移步换景,描写了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所看到的美好景象。
B.颔联从空间角度写春光无处不在,“连”“绝”二字精炼而准确。
C.“何处染嚣尘”用反问手法,抒发诗人超尘脱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D.全诗采用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描写春天,把春意渲染得强烈浓郁。
10.有人评价“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在用词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11.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二)文言文阅读(23分)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
有曰上方境界①者,予所甚爱也。盖自山趾磴道②,缘涧上,至此旷然平夷。有大池可数十亩。最后秀峨高出,屏抱如画。游时且迫暮,暝色③四合,空蒙浓翠欲滴。坐亭上,背出木杪④,风水声在下,人语宛转蒙密间。少焉烟敛月出池光沦涟,上下相映发,当昼无此景也。客高谈朗吟,响答林谷,逮⑤夜半乃已。
(节选自《金华北山游记》)
【注释】①上方境界:指仙人住的地方。②磴(dènɡ)道:登山的石径。③暝色:暮色,夜色。④杪(miǎo):树梢。⑤逮:至。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晓雾将歇 歇: (2)夕日欲颓 颓:
(3)缘涧上 缘: (4)可数十亩 可:
13.下列句中加点的“乃”与【乙】文“逮夜半乃已”中的“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
B.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C.屠乃奔倚其下(《狼》)
D.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少 焉 烟 敛 月 出 池 光 沦 涟
15.翻译下面句子。(6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有曰上方境界者,予所甚爱也。
16.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则情感有异,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4分)
17.写景类的散文可用一个字概括内容精髓,如《记承天寺夜游》突出一个“闲”字。请你用一个字对【乙】文进行概括,并结合具体内容说明理由。(4分)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9分)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和价值追求,有助于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
我国共有43个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位,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了中国色彩。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布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56名。
(选自中国日报网《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删改)
【材料二】
在当下的“非遗”传承中,出现了一批“95后”“非遗”传承人,他们捕捉潮流元素,让中国“非遗”更有活力,也让中国“非遗”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郎佳子彧(y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郎派面塑艺术的第三代传承人。
面人源于汉代,是以食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的一种传统塑作艺术。面人制作一般先采用捏、搓、揉、掀等手法塑造大体形制,再用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刻画手脚、头面、神情等细节,最后加上发饰、衣裙及相关插件。
郎佳子或创作了“烟熏妆”哪吒、“熊猫瘫”等一些造型可爱的面人,将流行元素巧妙融入其中。2019年,郎佳子或创作了作品《变脸》,记录了在变脸那一瞬间的动态时刻。疫情防控期间,他创作了面塑作品,向钟南山院士以及所有医务人员致敬。这些作品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他入驻社交平台,录制短视频,在电影、节日、时尚品中寻找创作灵感,让传统手艺的发展速度跟上时代。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将“非遗”引入潮流,极有可能让“非遗”更好更快地走进大众视野。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非遗发展存在的问题
18.下面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能存在于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礼仪节庆等民间习俗。
B.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我们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C.当下“非遗”传承中,年轻传承人捕捉潮流元素,让中国“非遗”更有活力。
D.面人制作一般先塑造大体形制,再刻画细节,最后加上发饰、衣裙及相关插件。
19.下面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第一段依次介绍了非遗的概念、分类及对其保护的意义。
B.材料一画线句用具体的数字准确说明我国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数量。
C.材料二加点字“极有可能”中的“极”是介词,起强调作用,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D.材料三图表直观地显示,影响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最大问题一一缺乏资金支持。
20.壮锦是壮族特色的手工织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让壮锦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创新 请结合上述材料提出三个建议。(3分)
(四)现代文阅读(18分)
正是一年好风景
张永春
①秦岭最美的季节如约而至。
②站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山头遥望,漫山遍野的树木花草,像是商量过一样,把每片叶子和花朵的饱和度全调到了最高值。
③黄栌骨子里就很高调,最喜欢与众不同,它很乐意将自己打扮得艳丽招摇。这几天,黄栌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很随意地将自己这片枝头上的叶子涂成橙黄、那一边叶子抹上橘红。关于自己时装颜色的搭配,黄栌有着十足的自信。不信你瞧,它总是要站在很高的山头,好让自己得意的杰作让更多人看到。这几天,团标峪的山脊就让黄栌们染成一片红,阳光下像火焰一般燃烧。来此登高赏红叶的游人,从山顶一直排队到山脚下。
④如果说黄栌是热情似火的奔放女子,那么白杨就是性格内敛的谦谦君子。它们总喜欢安安静静地在山腰站成一排,遇到秦岭里精彩的瞬间,它们不会大喊大叫,只会哗啦啦拍手表示赞赏。即使这样,也丝毫不影响白杨在这个季节给自己换上金黄色西装。它们如同一位位身姿伟岸的绅士,以挺拔之姿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天地。
⑤山路两旁的野菊花开得正旺,或一簇簇、一丛丛黄成一片,或星星点点散落绿草中。它们是这个季节秦岭里最常见的小精灵,明快活泼,暗香浮动。
⑥山脚下一片枫树,被秋风慢慢染成火红色,让人不由得想起初春时微风吹过,它们鲜红娇嫩的模样。那时,它们犹如青春般热烈,对未来充满着无限渴望。当风又一次将它们由绿色吹成红色,此时的枫树似历尽沧桑,仍对生活有着火焰般的热情,正在燃烧着最后的激情。这抹红,像是它对年轻时的自己最后一次回望。
⑦枫树,据说因叶大柄细,遇风极易摇曳,有招风应风之意,风枫同音,枫树因此而得名。初春初冬两次被风吹红的枫树,像是用它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季节如何更迭,岁月如何流逝,我们那颗炽热的心,永远都应该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期待。
⑧举目四望,眼前一片湿润的绿,远处一道耀眼的橘,这里一簇火热的红,那里一团金色的黄,或层层叠叠,或影影绰绰,秦岭像变着戏法给人们呈现着它无穷无尽的美。
⑨面对着满眼的斑斓色彩,我觉得人类最生动的语言都显得单调乏味。这一刻我好像忽然理解了,为什么有些人面对美景时只会不断重复一句“真是太美了”;原来,有些画面真是用语言无法描述的。
⑩经霜的柿子红得透亮,疙疙瘩瘩挂满枝头,却没人采摘。偶尔有几只红嘴蓝鹊飞来啄上几口,也像吃腻了似的,带着不稀罕的神情又飞走了。厚厚的柿叶落满一地,颜色丰富得如同一幅油画一样。
秋收后的关中大地,没有了往年的萧瑟感。冬小麦迅速占领了玉米走后留下的一片空白,细心的农人用麦子在黄土地上画出一条条细细直直的绿色平行线。猕猴桃树的果子已被运往全国各地,可它绿油油的藤蔓还爬在架子上,像站在高处的母亲正眼巴巴地向远处张望,目送儿女们远行。辣椒还在不断地开花结果,可油菜已经长到一拃多高,鲜嫩厚实的叶片预示着来年必将又迎来一个大丰收(  )
这个初冬,吹过秦岭的风瘦了,三秦大地丰腴了起来。
(刊载于2024年11月18日,有删改)
21.阅读写景散文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你阅读全文,完善下面的表格。(4分)
描写对象 色彩 特点
黄栌 橙黄、橘红 (1)
白杨 (2) 高大、性格内敛
野菊花 黄色 (3)
枫树 火红色 (4)
柿子 红得透亮 挂满枝头
22.阅读文章,回答括号里的问题。(6分)
(1)这几天,黄栌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很随意地将自己这片枝头上的叶子涂成橙黄、那一边叶子抹上橘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2)这个初冬,吹过秦岭的风瘦了,三秦大地丰腴了起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23.同学们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需要重音朗读的部分产生了不同看法,你认同谁的看法?为什么?(4分)
无论季节如何更迭,岁月如何流逝,我们那颗炽热的心,永远都应该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期待。
乐乐:应该重读“无论”和“永远都”。
彤彤:应该重读“炽热的心”和“热爱和期待”。
24.同学们想将这篇文章推荐给当地报纸的“锦绣河山”栏目,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语言特点写一则推荐语。(4分)
【第四站:书写心中美景】
三、写作(60分)
生活处处皆风景,最美风景在路上。大自然的旖旎风光,校园的欢声笑语,家庭的温馨甜蜜,生命中的点滴触动,人性的美好闪光……请以“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4.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