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柯桥区联盟学校2025年10月七年级上册社会法治学科课堂作业试题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柯桥区联盟学校2025年10月七年级上册社会法治学科课堂作业试题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社会学科课堂作业试题卷
模块一 历史部分(50分)
一.判断题4分(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1.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半坡居民会制作彩陶,会简单纺织、制衣。( )
2.尧、舜、禹通过世袭制依次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 )
3.道家主张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
4.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秦朝。( )
选择题20分(共10小题,每题两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
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进化过程中的特点。依据考古发掘,可知我国这些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都(  )
A.懂得人工取火 B.使用打制石器
C.使用磨制石器 D.和现代人相貌基本相同
6.以下四位同学关于这三幅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王:图一是半地穴式房屋,它适应了南方的气候特点
B.小李:图二是人面鱼纹陶盆,它反映了河姆渡居民的审美意识
C.小刘:图三说明当地的原始人类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D.小赵:三幅图片都反映了半坡人的生活状况,他们主要种植水稻
7.《礼记 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8.如表为孔子所收部分弟子的家庭情况,这体现了孔子在教育上主张( )
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况
学生 孟懿子 南宫敬叔 端木赐 颜回 冉雍
家庭情况 鲁国贵族 鲁国贵族 富商 “居陋巷” “贱人之子”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启发诱导 D.学思结合
9.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评价。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B.战国时期,今北京地区属于燕国
C.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
D.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0.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  )
A.打制石器 B.骨耜 C.青铜铲 D.铁农具
1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治国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
A.孟子——实行“仁政”
B.韩非子——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C.荀子——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D.庄子——以“法”治国
12.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
A.秦王嬴政时期 B.秦始皇统治时
C.秦二世统治时 D.西汉建立初期
1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由此看来,秦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
①缺少国家认同 ②赋税徭役繁重 ③土地兼并严重 ④思想禁锢严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图一到图二的演变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
A.中央权力由弱变强 B.统治者权力逐渐衰落
C.地方权力不断扩大 D.等级观念逐渐消失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第15题8分,第16题18分,共26分)
15.(8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景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火炬蕴含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源于战国时期哪一思想学派?请写出这一学派的创始人。(2分)
材料二:新学期刚刚开始,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比较调皮。特别是某校七年级甲班的同学,上课说话,下课打闹,口出脏话,乱扔纸屑。班主任召集班干部开会商量对策。
纪律委员说:“我建议实行重罚,教室外罚站一天,再罚值日一周。”
班长说:“我主张以批评教育为主,我们可以制定班规,让每个人去遵守,谁违犯了,我们可以批评他,规劝他,帮助他,让他慢慢地改正过来。”……。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班长的话蕴涵了战国时期哪一家学派的观点?这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他学说的核心是什么?(4分)
结合上述材料并联系所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2分)
16.(18分)小明同学为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化,搜集到如下资料。
材料一
(1)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第二手史料是指距离历史事件发生年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请按以上标准对材料一中的史料进行分类。(4分)
材料二 这一天, 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 住宅和官职; 没有军功, 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 多缴租税者, 免其徭役。”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2)假如你是生活在商君变法国家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君的做法 为什么 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 理由是什么 (6分)
(3)农民和旧贵族对商鞅变法评价不一,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2分)
材料三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儒家 孔子 主张“仁政”, 以德治国, 创办私学, 主张“有教无类”。
道家 老子 主张顺应自然, 无为之治。
法家 韩非 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4)材料三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局面 根据材料二,归纳各学派的共同议题。(4分)
(5)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2分)
模块二 道法部分(50分)
一.判断题4分(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17.“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告诉我们认识自己的途径有他人评价。( )
1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启示我们要怀揣梦想,止于心动。( )
19.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 )
20.初中阶段的学习,只需做好学习知识的获取。( )
二、选择题20分(共10小题,每题两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
21.某班宣传栏贴着这样的公式“1365=1,1.01365≈37.78”。宣传委员最想借公式告诉同学们(  )
A.学习中既有苦又有乐 B.少年有梦想就有希望
C.发现并培养学习兴趣 D.坚持不懈,聚沙成塔
22.下图是小瓯同学填写的“关于生活与学习习惯的调查”,下列同学对其评价正确的有()
①明明:功课压力大,阅读费时可忽略
②小欣:学习习惯比生活习惯更重要
③蕾蕾:热爱劳动,承担家务有担当
④小泰:守护健康,关爱身体放首位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23.下面漫画告诉我们,做好自己必须( )
A.正确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
B.消除忌妒心理,做合格竞争者
C.肯定他人的价值,尊重他人的人格
D.学会换位思考,懂得欣赏他人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人们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因为(  )
①仅凭自我评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
②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③勇于战胜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④自强能让我们展现优势,高人一等
A.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毛虫对蛾子说:“你的翅膀真漂亮。”蛾子微笑了:“是吗?我的祖母是凤凰。”蛾子对毛虫说:“你的头发闪金光。”毛虫挺自然:“可能,我的兄弟是太阳。”它们的对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彼此尊重,追求个性 B.相互迎合,彼此接纳。
C.欣赏他人,悦纳自己 D.相互追捧,自吹自擂
26.车厢里,人们用五湖四海的方言聊着对儿女、对父母的思念,聊着回家过国庆节的打算。。。。。列车朝着家的方向飞驰,汇成了2025年国庆流动的中国。这说明(  )
A.浓浓的亲情能有效避免亲子冲突
B.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C.家是心灵的港湾,可以消除一切负面情绪
D.“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凡事要顺从父母
27.某位老师每天上课前都会让学生齐读一句励志名言。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
此举体现了该老师(  )
①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②因循守旧,固守传统
③尊师重教,温故知新 ④以文化人,润心启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8.对以下交友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是( )
选项 交友行为 微点评
① 小华与朋友交往能做到言出必践 呵护友谊需要诚实守信
② 小新想尽办法打探朋友情绪低落的原因 呵护友谊要对朋友的隐私刨根问底
③ 小宇在好友需要的时候及时予以帮助 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关怀对方
④ 小明与朋友发生冲突时,换位思考,坦诚交流 呵护友谊需要正确处理冲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9.“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傅雷家书》中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交友需要持续行动 ②交友不必讲原则
③交友也要学会宽容 ④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0.分析初中生小福在交友中的“微行为”,其中点评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共26分)
31(12分).每个人都有人生中的目标,这就是梦想。青少年未来无限可期,青少年要敢于织梦、勇于追梦,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某校七年级(1)班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他们围绕“主动学习”“追求梦想”“认识自己”三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面是同学们讨论的主要话题,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主动学习]学习虽然艰苦,科目也在逐渐增加,但我相信,只要我上课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回家认真地复习老师讲过的知识,多预习,多做一些题目,脑子多转一下弯,没有什么是完不成的…面对困难不服输的青春最美丽,向着梦想高歌前行的脚步最动人。
(1)升入初中后,随着科目增多,难度加大,有同学产生疑问,我们为何要学习,请你从学习的重要性角度劝告他。(4分)
[追求梦想]我们--即当代少年,有人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都曾寄子少年以厚望,如此,少年如何推脱?眼下或许什么都做不了,但树立一个梦想并付诸行动去实现它,确实是每位少年应该做的!因为新世纪全靠我少年! ”
(2)眼下,新世纪的青少年如何才能实现梦想?(4分)
[认识自己]“不知己者,焉能知人?欲知人者,必先料己之短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自己?(4分)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爱的归途】
一句“回家过年”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最温馨的情愫。2月22日,2025年春运正式收官。40天里,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90.2亿人次,同比增长7.1%,创历史新高。收拾好行囊的人们,带着亲人的祝福,重新奔向天南海北,交织成一幅流动中国的温暖图景。
(1)这幅温暖图景表明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有着怎样深厚的意味?(2分)
【家风家训】
良好的家风家训浓缩着华夏子孙几千年来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一训父慈,二训子孝,三训臣忠,四训夫义,五训妇从,六训友恭,七训敬长,八训择友,九训睦族,十训和邻。”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杨时亲自订立家训家规,用以垂训子孙、治家立身。
(2)分析杨时订立的家训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并说明理由。(4分)
【孝亲敬长】
资料1: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论语·学而》中说:“孝弟也者,为其仁之本也!”
资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3)对于这两则材料,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4)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请说说你准备如何孝亲敬长?(4分)
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社会学科课堂作业答案
模块一 历史部分(50分)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题号 1 2 3 4
答案 F F T F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两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
题号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B C B B D D A C C A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第15题8分,第16题18分,共26分)
15.(1)道家(1分);老子(1分);
(2)儒家(1分);孔子(1分);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2分)。
(3)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优秀部分继承发扬,创新学习。(2分)
16.(1)第一手史料:图1和图4;(2分) 第二手史料:图2和图3(2分)
(2)支持;(1分)因为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2分)
对按军功授予爵位这一措施最为不满;(1分)因为如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世袭的贵族特权,严重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2分)
(3)原则:客观公正原则;全面评价原则;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原则;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社会发展等。(任写两点,2分)
(4)局面:百家争鸣共同议题:如何治国。(4分)
(5)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各国变法改革(商鞅变法);思想活跃,文化繁荣等。(2分)
模块二 道法部分(50分)
判断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题号 17 18 19 20
答案 T F T F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两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A C C B B C D B
31.(1)对于个人而言,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学习是我们现阶段的基本任务,也是我们成就梦想的重要路径;学习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增强能力,增长智慧,使我们面前的世界更广阔、更精彩,让我们拥有实现梦想的持续力量。对于民族而言,学习不仅关乎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更关乎民族的未来和发展。
(个人和民族各答出一点即可,每点2分)
(2)①树立远大志向。我们要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②应当紧扣时代脉搏。我们要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③努力学习、善于学习。我们应学以致用、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3)①我们可以通过对自我的全面分析来认识自己。②我们可以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③在生活实践中认识自己。(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32.(1)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2分)
(2)答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由入情入理、逻辑清晰,与所选的家训内容相符合即可。
示例:父慈、子孝、友恭、敬长、睦族、和邻符合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可以继承与弘扬。(两个及以上内容,2分)
理由:家训中提倡的“父慈子孝”、“友恭敬长”“睦族和邻”等原则,体现了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这些原则能够帮助人们维持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秩序。(2分)
(3)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分)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2分)
(4)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
聆听。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聆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
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是感恩;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也是感恩。(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