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西省现代双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测试范围:以第二单元为主。5.难度系数:0.65。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你是被未来吸引,还是被过去驱使?积极心理学如今已成为心理学领域的一门显学。其中,有两个理论是我们最应该了解的,它们是“未来”和“行动”。2016年,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塞利格曼用大量科学研究证明了积极心理学的第一个核心理论:展望理论。简而言之,人是被未来吸引,而不是被过去驱使的。塞利格曼认为,这才是积极心理学和传统心理学真正不同的地方。心理的积极不仅仅是感到快乐,凡事都往好处想,更是拒绝被过去定义,愿意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未来。以往的心理学家在分析一个人的时候,往往把重点放在他过去的经历上,为什么心理学家会形成这样的思维方式呢?因为心理学发展的早期正值物理学的巅峰时代。看上去,物理学家们只用几个公式就把这个世界的规律解释清楚了。比如,如果过去是A、B、C,那么现在必然是D、E、F,而未来必然是X、Y、Z。用著名科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的话来说就是:“只要你告诉我全宇宙所有粒子的状态,我就能够推断出从现在开始直到永远的世界的每一个状态。”因此,早期的心理学家一心想构建一个类似于物理学的体系:只要知道了一个人的过去,就能推测出他的现在和未来,甚至可以把他当作机器一样操纵。但是,人和机器有根本的区别:人有主观能动性,人会做选择。并不是你有这样的过去,就必然会做那样的决策。过去只能对你有所影响,但最终决定你现在要采取何种行动的,是你对未来的想象。心理状态也一样。比如你感到消沉,表面上是因为过去太悲惨、现在太艰难,但本质上是这些悲惨、艰难让你觉得未来没有希望。再比如,你感到愤怒,表面上是因为有人对你不公平,但其实是因为这些不公平让你觉得自己必须反击,才能改善未来。人类进化出的所有心理机制都是为未来做准备的。进化不关心过去,因为过去已经无法改变,重要的是你接下来采取什么行动去塑造什么样的未来。积极心理学一个重要研究进展是“创伤后成长”。心理学家发现,有些人在经历创伤事件后,一直深陷其中走不出来。然而,还有很多人在创伤之后虽然经历了短期的应激障碍,但心理最终变得更强大。用尼采的话说就是:“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更强大。”积极心理学的第二个核心理论——行动,也叫“主动性理论”,也是由塞利格曼提出的。这是一种类似于“我要去影响世界”的信念,主要由3个因素构成:自信、面向未来的乐观以及解决问题的创造力。塞利格曼强调,积极心理学重在行动。比如,他提出一种帮助人摆脱悲观的方法,叫“习得性乐观”。这种方法并不意味着让人越乐观越好,只是悲观会让人选择放弃,而乐观会让人行动起来——只有行动才能改变状况。所以,塞利格曼经常说:“积极心理学至少有一半是在脖子以下。”主动性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是一种积极的信念,更重要的是,这种信念能引发人的主动行为,让人们积极地改造自己和世界。这正是积极心理学的目标,它不是为了让人感觉良好,而是为了让人持续提升。(摘编自赵昱鲲《不管,我就是要幸福!》)材料二:我遇见了所有的悲伤,但我依然愿意前往幸福是有公式的。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即著名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幸福四要素。第一个幸福要素是,我们总体的幸福感。意思是对自己总体的生活状态基本满意,如没病没灾,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找到了一段自己较为满意的亲密关系。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较为完满的生活状态。第二个幸福要素是,性格必须是快乐的。性格有跨情境、跨时间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如果一个人性格多变,或性格中呈现严重的双面性,便要从自己的性格着手,改变自己。幸福的人一般有快乐的性格,他们喜欢社会,喜欢他人,对未来充满着向往和期待。第三个幸福要素是,积极的情绪。人生在世,我们总喜欢追求快乐,排斥负面情绪。但生活中总避免不了负面情绪的到来。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即使在负面情绪下,还是有很多积极的情绪产生,能感到幸福,同时内心还有感恩、同情、敬畏等感受。为什么幸福的人会这样?这一切都建立在我们跟世界是怎样的关系上。有时,我们觉得世界是危险的,对待世界的态度往往也是抗拒的、敌对的、敏感的、想逃脱的,很难体会到跟世界的良性互动。所以,情绪影响着我们的幸福。第四个幸福要素是,愉悦的感觉。当我们喜欢某件事情时,就去实现,自然而然会产生愉悦的感觉。例如,当我们吃着自己喜爱的食物时,在沙滩上漫步时,见到了旅途中各种优美的风景时,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时,都能体会到愉悦的感觉。但不管是哪种因素,幸福一定是诸多元素积累在一起的。有些人总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面对不幸,我们总会寻找各式各样的理由阻碍成长。这时,我们的关注点都放在了这上面,对身边所发生的一切视而不见,包括能产生幸福感的事件。(摘编自《幸福的勇气》推荐序三,作者胡慎之)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早期心理学的思维方式受正值巅峰时代的物理学的影响,心理学家们想构建一个与物理学类似的体系。B. 毕竟与机器不同,人有主观能动性,过去并不能绝对地影响一个人,对未来的想象最终决定着人的行动。C. “躺平”是不能改善处境的,只要行动起来,学习积极心理学,就能引发人的主动行为,让人改变处境。D. 有些人在负面情绪下,依然能感到幸福,是因为他们怀着感恩之心,敬畏苦难,与世界良性互动。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你感到悲伤,表面上看可能因为失去,其实是因为你觉得无力挽回,难以拥有美好未来。B. 是深陷其中走不出来,还是心理最终能变得强大,主要取决于当事人对尼采名言的理解程度。C. 渴望幸福从天而降与渴望别人给予幸福都是不现实的,想要获得幸福就需要自己积极行动。D. 当不幸发生时,如果我们的关注点都放在不幸上,可能会忽视能产生幸福感事件的本身。3. 下列选项中的说法不属于“积极心理学”思维方式的一项是( )A. 栽松未必待成栋,种菊何须盼满篱。B.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 莫叹乌云蔽日昏,且看柳暗又花村。4. 材料一的题目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精妙之处。5. 在以“成为一个能感受幸福的人”为主题的班会课上,你作为发言人,请结合文本给同学们提出合理化建议。(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十八岁出门远行(节选)柏油马路起伏不止,像贴在海浪上。这年我十八岁,下巴上几根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定居的,我格外珍重。走了整整一天,看了很多山和很多云,都让我联想起熟悉的人,便朝着它们喊绰号。尽管走了一天,我一点也不累,从早晨里穿过,现在走进下午的尾声,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头发,但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我在路上遇到不少人,都不知道前面是否有旅店,只说:“你走过去看吧。”我觉得这话好,我确实是在走过去看,可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我觉得自己应该为旅店操心。奇怪的是,走了一天只遇到一辆汽车。中午时我想搭车,觉得那很了不起,站在路旁潇洒挥手,司机却看也没看,汽车一闪而过。我在后面拼命追,只为高兴,追到汽车消失,才对着自己哈哈大笑,又怕影响呼吸立刻停下。接着走路,却后悔没在挥着的手里放块石子。黄昏要来了,旅店还没影,我真想搭车。公路高低起伏,高处总诱惑我奔上去看旅店,每次却只看到另一个高处,中间是沮丧的弧度。可我还是一次次没命地奔,这次终于看到了——不是旅店,是汽车,停在公路低处。我看到那个司机高高翘起的屁股,屁股上有晚霞。司机的脑袋塞在车头里,那车头的盖子斜斜翘起,像是翻起的嘴唇。车厢里堆着箩筐,应该是水果,最好是苹果,我最爱苹果。我兴致勃勃跑过去打招呼:“老乡,你好。”他拔出头,伸过黑乎乎的手夹我递过去的烟,我赶紧点火。他将烟叼在嘴上吸了几口后,又把头塞了进去。我心安了,接了烟,总得让我坐车。他修好车跳下来,我赶紧说想搭车,他却用黑乎乎的手推了我一把:“滚开”我气得无话可说,他却慢悠悠地打开车门钻了进去。我知道不能错过,跑到另一侧拉开车门钻进去,准备大打一场。他却笑嘻嘻地十分友好地看起我来,让我大惑不解。我舒服地坐着,和他聊起来,成了朋友。知道他是个体贩运,汽车和箩筐里的苹果都是他的,还听到他口袋里钱儿叮当响。我不在乎旅店了,这汽车、司机、座椅让我心安理得。我不知道汽车要到什么地方去,他也不知道。反正前面是什么地方对我们来说无关紧要,我们只要汽车在驰着,那就驰过去看吧。可是汽车抛锚了,在上坡时突然不叫唤了,像死猪那样突然不动了。于是他又爬车头,翻开盖子,脑袋塞进去。过会儿他出来,说:“完了,没法修了。”他在公路中央做广播操,又绕车小跑,我也跳下车,心里想着旅店。这时坡上下来五个人,骑着自行车,后座绑着大箩筐。我迎上去问旅店,他们却问车上装什么。我说苹果,五人便推车到汽车旁,两人爬上去翻下十筐苹果,下面三人往自己筐里倒。那情景让我目瞪口呆,我冲上去责问,挨了一拳,被打出几米远,用手一摸,鼻子软塌塌地不是贴着而是挂在脸上了,鲜血像是伤心的眼泪一样直流。他们骑车走了。我朝司机喊苹果被抢了,他却慢慢散步,像没听见。我吼着重复,他才转身,表情越来越高兴,原来在看我的鼻子。又有几辆手扶拖拉机和自行车下来,大汉们往车上装苹果,所有人蹲在地上捡,像蛤蟆。我骂着“强盗”扑上去,无数拳脚袭来,全身都挨了揍。想叫没声音,看见司机在远处哈哈大笑。我没力气愤怒了,只能看着这一切,最气的是司机。更多车下来,他们卸车窗、轮胎、木板。汽车没了轮胎,像趴在地上垂头丧气。人越来越少,我全身疼痛,只能看着他们卸零件。最后一辆手扶拖拉机旁,几人看没什么可拿,才爬上去开动。司机也跳上去,坐在车斗里朝我笑,手里抱着我红色的背包——他抢走了我的包,里面有衣服、钱、食品和书。天色全黑,四周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我。我钻进车门,座椅没被撬,稍感安慰。闻到漏出的汽油味,像我流出的血味。外面风大,我躺在座椅上却暖和起来。这汽车虽遍体鳞伤,可它心窝却健全、暖和。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原来旅店你竟在这里。我躺在汽车心窝里,想起了那么一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非常美丽。我在窗外看见父亲正在屋内整理一个红色的背包,我扑在窗口问:“爸爸,你要出门?”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让我出门?”“是的,你已经十八了,该认识外面的世界了。”后来我就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就像拍马屁股。我欢快地冲出家门,像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文本二:先锋的余华与《十八岁出门远行》在创作《十八岁出门远行》时,余华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尤其是卡夫卡荒诞、变形的写作风格。他将现实世界进行扭曲和夸张,构建出一个充满荒谬与未知的文学空间。小说以“我”的视角展开,“我”的纯真与懵懂,对世界美好的想象,在与现实的碰撞中逐渐破碎。这种成长的痛苦和迷茫,是余华想要展现给读者的重要主题。他通过“我”在寻找旅店过程中的种种经历,揭示出人生旅途充满未知与挫折,理想与现实往往存在巨大落差。而“我”在遭受背叛和打击后,依然能从汽车的“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这一感受中,获得一丝温暖与希望,体现出人性在困境中的坚韧。余华的语言简洁、直白,却蕴含着强大的力量。他摒弃华丽的辞藻堆砌,用最朴素的文字描述残酷的现实,使读者在简洁的语句中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让小说在荒诞的情节中更具真实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与“我”一同经历这场充满波折的远行。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对“苹果”的期待,既源于本能的食欲,也暗含对远行中美好事物的向往。B. 司机从拒绝搭车到友好接纳,再到旁观抢劫甚至抢走背包,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多变。C. “我”最终在残破汽车里找到“旅店”,意味着经历挫折后,内心获得了安宁与归属。D. 父亲让“我”十八岁出门,是希望“我”通过远行认识真实世界,体现了他的严厉。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便于展现“我”的心理变化,增强故事的代入感与真实感。B. “公路像贴在海浪上”“车头盖子像翻起的嘴唇”等比喻,让描写生动且具荒诞感。C. 司机“哈哈大笑”与“我”的狼狈形成对比,突出“我”的天真,强化了故事的喜剧效果。D. 文中反复出现的“旅店”,既是现实中需要的住所,也象征着人生的目标与精神寄托。8. 文本一中“我”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9. 文本一多次出现“荒诞”的情节,却蕴含着真实的意味。请结合两则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举茂材异等。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仓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钱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籍。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帝闻之,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弼曰:“此守臣职也。”辞不受。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选自《宋史·富弼传》)文本二: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赵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①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不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选自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注】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①羡:剩余;盈余。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弼劝所A部民B出粟C益D以官仓廪E得F公私庐舍G十余万区H散处其人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见而奇之”中的“奇”与《促织》中“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中的“奇”用法相同。B. “及相蹈籍”中的“籍”与《赤壁赋》中“肴核既尽,杯盘狼籍”中的“籍”都是通假字,意思相同。C. “为之告富人”中的“为”与《庖丁解牛》中“视为止,行为迟”中的“为”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D. “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中的“蚤”与《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用法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河朔水患,富弼让官吏在老百姓聚集之地,挑选老病衰弱者给予粮食,记载这些官吏的功劳,约定以后替他们上奏求赏。B. 皇帝听说富弼救灾功绩后,派遣使者嘉奖慰问,授任礼部侍郎,富弼认为这是作为臣子的职责所在,谢绝没有接受。C. 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拥挤践踏,就让男人代替女人来领米,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设置发粮点,以防乡民流离失所。D. 赵公救济灾民不惜违反规定,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主动承担责任,不连累下属;对救灾有好处的,就立即施行。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明年,麦大熟,民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2)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14. 比较两个文本,谈谈富弼和赵抃的救灾方案有什么异同之处,请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官舍竹①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①淳化二年,诗人受小人之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②量移: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更偏更远的地方。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竹”色泽清雅,身姿挺拔,是中国古代文人用来寄托自己情怀的文学意象之一。B. 首联运用设问开篇,诗人被贬到此地任虚职,表达只有竹子与自己相伴的感慨。C. 颈联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竹声的美妙和竹影的姿态,营造了物我为友的意境。D. 尾联“雪里看”是“看雪里翠竹”的意思,白雪翠竹既具骚人风致,又照应了颔联。16. 士大夫精神是古代文人长期涵养形成的精神品质,古人常借助物象来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请结合本诗,谈谈诗人所追求的士大夫精神。(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 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_______,_______。”(3)《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一切都要以修身作为为人处世的根本。(4)我们常说要防患于未然,要未雨绸缪,在《老子四章》里也表达了同样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诗、赋、词、曲、小说、散文、骈文等各种文学题裁,以及绘画、音乐等艺术种类都可以创造出意境。( ),是中国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意境的形成,有赖于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二者的交融。或情随境生;或移情入境;或体贴物情,物我情融。有时意境很快就达到鲜明清淅的地步,有时需要在初始之境的基础上深化、开拓。诗词中鲜明的富于启示性的意境不盛枚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这些诗句,我们反复体味,即可进入那意境之中,获得美的享受。有些抒情写景的散文和骈文,也有诗的意境。王勃的《藤王阁序》、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苏轼的前后《赤壁赋》等,自不待言。______是先秦诸子散文,如《论语》______有一些诗一样的片断。其《先进》篇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孔子让他们各言其志,其他几个人都是直截了当地述说,只有曾皙是借一段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段文字就颇有意境。(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意境》)18. 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强调主观情意的表达 B. 致力于博采众长C. 看重借客观物象抒情 D. 注重意境的创造19.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20. 文中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三处有错别字的词语并改正。21. 第二段列举了形成意境的几种方法,请在第三段所举的两组诗句中任选一组,对“移情入境”这一方法进行说明。2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也知道你们会怎样涂脂抹粉;上天给了你们一张脸,你们又替自己另外造了一张。②随后,我们赴海南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结果大快人心:病人症状迅速消失。③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④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理喻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⑤幸而府上是向来宽洪大量,不肯和小人计较的。这回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⑥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闹得他六神无主。A. ①③⑥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③⑤2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我国,用手机哄孩子现象并不少见,有些家长把电子产品作为孩子表现好的奖励,有些则把手机当成“求静神器”。B. 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C. 叶嘉莹九十高龄还坚持著述、讲授,仅仅是因为她认为独享诗词之美“上对不起未来的学者,下对不起千古以上的诗人”。D. 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四、写作(60分)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延迟满足”是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而“即时快乐”是一种追求、满足于已有成果而无须考虑更长远结果的抉择取向。有人认为,“延迟满足”能磨炼心性、提升人格,获得更为长远的幸福;也有人认为“即时快乐”在教人们把握当下、珍惜眼前,获得可触可感的幸福。上述材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请你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 C 2. B3. A 4. ①设问形式,引发思考:以选择问句的形式,直接点出核心矛盾,激发阅读兴趣。②对比鲜明,突出主题:“吸引”与“驱使”形成对比,形象地展现了两种不同的心理动力机制,突出了积极心理学的“主动”特质。③以第二人称“你”作为倾诉对象,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亲切自然。5. ①不沉湎于无法改变的过去,将目光投向未来;②以乐观的情绪积极行动,只有行动才能改变现状;③勇敢地直面生活,从性格入手不断地改变自己;④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提升自己总体的幸福感;⑤客观地认识世界,建立与世界的良性关系。6. D 7. C8. ①出发与寻车时:对远行充满期待,对找到旅店、搭上车抱有希望,被拒后感到气愤;②与司机同行时:因能搭车而心安,对司机产生信任;③遭遇抢劫时:从愤怒反抗到无力与绝望,尤其对司机的行为感到愤怒;④最终在汽车里:从迷茫痛苦转为获得内心的温暖与安宁。9. ①荒诞的情节:司机态度反复(从拒绝到接纳再到旁观抢劫甚至抢背包)、众人毫无顾忌哄抢苹果并拆解汽车,这些情节违背常理,充满荒诞感;②真实的意味:这些荒诞情节反映了现实中人性的复杂——司机的冷漠自私、众人的贪婪粗暴,展现了“我”初入社会遭遇的冲击与成长的阵痛,真实映射了成人世界的残酷与现实的复杂,是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揭示。10. CEH11. C 12. C13. (1)第二年,麦子大丰收,老百姓依路的远近接受粮食回家,共救活五十余万人,收募为兵的数量可以万计。(2)按规定,遇灾年官府发放粮食救济穷人满三个月就停止,这年发放到五月才结束。14. 相同点:提供粮食;安葬死者。不同点:①富弼设置居所安置流民;动员官员为百姓积极做事;鼓励民众自救。②赵抃事必躬亲,捐资助民。15. B 16. ①淡泊清高:竹子不与春花争艳,而是独自坚守,等待岁寒。诗人借咏竹表现与世无争、淡泊清高的情怀。②修身进德:竹声与琴声共生雅趣,竹影与棋局同助清欢,表现出物我同趣的画面,是诗人修身进德的体现。③孤高自守:尾联和颔联表明自己的心志,即使被贬到更偏远之地,也不会丧失自己的本性和品格,体现了他的孤高自守。④全诗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既是咏竹,更是自喻。表现诗人与世无争、淡泊清高、坚贞不渝的品格。17. ①. 见贤思齐焉 ②.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 士不可以不弘毅 ④. 任重而道远⑤.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⑥.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⑦. 为之于未有 ⑧. 治之于未乱18. D 19. 即使/也20. “题裁”改为“体裁”;“清淅”改为“清晰”;“不盛枚举”改为“不胜枚举”;“片断”改为“片段”。21. 示例一:诗人将对塞外奇特壮丽风光的感叹与身处边塞的孤寂飘零,融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意象中,营造了雄浑阔大、慷慨悲壮的意境。示例二:诗人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之悲,融入落木、长江的景象中,营造了沉郁悲凉、气势磅礴的意境。22.D23.A24.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