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教学质量测查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考生注意: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共四个板块,总分120 分。板块一 积累与运用(18分)学校开展以“青春逢盛世 少年当自强”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小组成员想将下面这段文字用在主题教育活动展示板上,请你阅读并完成练习。(10分)【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出自《易经》的箴言 ① 。“自强不息”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人成功的秘诀。一个人只有对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游yì② 自如。【乙】“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具有大地那样载育万物的气概,在做人与处世时,恪守本心,志向高远,严于律己,宽宥③ 他人。【丙】在巴黎奥运会的壮阔舞台上,中国奥运健儿们奋力拼搏,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在赛场上升起,熠熠生辉。他们( )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奥运健儿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风采,( )深刻quán④ 释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丁】新征程上,发挥中华体育精神,将激励赛场内外的每一位中华儿女突破自我、攻坚克难,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①箴言 ②游yì ③宽宥 ④quán释(2)【甲】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3)请在【丙】句中的括号内补充一组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使语句通顺,意思连贯。(2分)(4)【丁】句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2.小语从报刊上摘抄了四句话,不小心抄错了一个词。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它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B.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C.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D.我们要让“包容性增长”在科学发展的统领下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鸠占鹊巢,反客为主,更不能以“包容性增长”取代科学发展。3.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4分)“轮椅诗人”韦江荷出生于大丰区新丰镇(原龙堤乡)太兴村。他在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瘫痪,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辍学后,他曾迷茫过自卑过,但他坚信“学习能改变命运”。于是他刻苦自学各科课程,并参加自学考试,取得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结业证书。后来被原盐城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圆了大学梦。酷爱写作的韦江荷,先后在《诗刊》《雨花》《绿风》《诗歌报月刊》等期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迄今已发表作品400多万字。(1)下面四组名句中哪两组可以作为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 请选出来并分别说明理由。A.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邻)B.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选项:理由:4.诵读经典过程中,小文发现下列文化文学常识有一项表述不正确,请选出来( )(2分)A.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词中,“沁园春”是词牌名,“稍逊风骚”一句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B.《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时所写,他描绘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政治上失意的复杂感情。C.封建时期官吏降职,被派到远离京城的地方,称呼有“贬、左迁、谪”等。D.“更”是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的“更定”,指晚上六时左右。板块二 整本书阅读(7分)5.下面是小语的阅读摘抄笔记,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他补全对应的内容。(2分)(素材: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问题:上面这段诗歌节选自艾青的(1)《》,此诗抒发了作者(2)。)6.下列有关《水浒传》的相关内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工人阶级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B. 作者采取先合后分的链式结构,前四十回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C.作者在塑造人物时,注重表现人物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李逵粗中有细、豁达明理。D.作者把八百里水泊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平等与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班级开展“英雄上梁山之原因”专题探究活动。请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以人物独白的形式讲述上梁山的缘由。(3分)A.逼上梁山——林冲 B.救上梁山——宋江板块三 古诗文阅读(21分)(一)古诗文积累与鉴赏(10分)8.小组成员搜集了关于自强不息的诗文名句,请你将空缺处补充完整。(8分)“古时文人路,生不逢时多。”命运虽不济,他们仍能自强不息。“① ,② ”【《行路难》(其一)】,是李白沧海扬帆执着追求理想的自强不息;“③ ,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凭借美酒重振精神的自强不息;韩愈的“⑤ ,⑥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也表达了虽遇挫折忠君之心弥坚的心志;“⑦ ,⑧ ”是欧阳修为政一方、与民同乐的自强不息。9.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2分)水 调 歌 头苏轼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下列对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本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非常丰富,既有政治失意、亲人别离的惆怅,又有热爱生活的超然达观。B.词的首句“明月几时有”,语气急切,破空而来,既是在追溯明月乃至宇宙的起源,也是在惊叹造化的神奇,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C.词的上片主要写了作者的政治感慨,如“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作者虽极想回到朝廷,但又恐怕自己不能胜任高位的矛盾。D.全词最后两句与词前小序照应,表达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愿。(二)文言文阅读(11分)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游岳阳楼记(节选)[明]袁中道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 (有删改)【注】①鹅溪练:书画用的一种名贵的绢。②愀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③泫然:伤心流泪的样子。④第以束发登朝:但是他年纪轻轻就入朝做官。第,但是。束发,指成童,15至20岁。⑤报政最矣:政绩卓著至极。最,至极。(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加点的词 方法提示 提示 解释 (填写文字)意致闲淡 关联教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意:亭午风渐劲 关联教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 亭午:既成 使用词典 选择义项 既:①尽,完了,终了。②已经。③既然。 既:有何可哭 使用词典 选择义项 可:①可以。②大约。③值得。 可:(2)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B.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C.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D.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①风日清和,湖平如慰。②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4)选文作者“泫然不能自已”,滕子京“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与《岳阳楼记》中作者所推崇的古仁人相悖,《岳阳楼记》中古仁人是怎样的 选文作者为什么认为滕子京不该大哭 (3分)板块四 现代文阅读(24分)(一)阅读《不妨多些“自找苦吃”》一文,回答11-15题。(12分)①1969年1月,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地处黄土高原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种地、拉煤、打坝、挑粪……回忆那段岁月,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拥有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敢于在艰苦奋斗中苦练本领、砥砺思想,方能立下新功、勇立潮头。②“自找苦吃”,彰显为政品格。福建东山,老百姓尊称谷文昌为“谷公”。“谷公”为何得民心 东山谷文昌纪念馆里,一张放大的黑白照片值得一提。1970年,谷文昌被任命为隆陂水库的总指挥。一脸病容的他,抬着巨大石条,被压得上身佝偻。身边人劝他:“你是领导,年纪又大,不用冲在一线。”他反驳道:“发号召容易,真正干成一件事却不那么容易。事业要成功,领导是关键,指挥不在第一线,等于空头指挥。”③“自找苦吃”是一种精气神。古人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份“苦”,吃得下就是磨炼,吃不下则是负担。纵观古今,个人的成长、事业的成功,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在艰难困苦中起势,在爬坡过坎中登峰,那些“躺平”“佛系”的想法行不通。由此,只有主动涵养“自找苦吃”的精气神,敢挑重担、敢经风雨,才能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以他人所不能的宽肩膀、真本领赢得发展主动。④“自找苦吃”是一种价值观。苦与乐、进与退、舍与得,都关乎价值选择。对广大青年来说,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 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倘若没有突击队迎难而上, 凿通地势险要、石质坚硬的岩壁,就没有贯通的红旗渠。倘若没有接力攻坚的科技人员,很难有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倘若没有很多像黄文秀这样的优秀党员,舍小我、为大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少了青春风采。价值选择,决定了事业高度和人生高度。选择了激情奋斗,进行了顽强拼搏,每个人都能在千锤百炼、厚积薄发中更上一层楼。⑤“自找苦吃”更是一种方法论。有人会说,吃苦为何要自找 俗话说,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想做出一番成就,就越需要有“事不避难者进”的劲头。这是一种方法,能督促人自觉地走出“舒适圈”、扩大“优势圈”。比如,主动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去,能够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强筋健骨”;主动投身到项目攻关的最前沿,能够在攻克关键难题中施展才干。当然“自找苦吃”不能盲目、不是乱吃,而要结合自身实际、遵循客观规律,找到行之有效的路子。⑥苦以养德、苦以明志、苦以立业。须知道,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吃的苦。新征程上,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更需要那么一股子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精神。多经历“风吹浪打”,敢于“啃硬骨头”,多到“吃劲”的岗位上打磨,长本事、长才干、长见识、长胆识,就一定能苦尽甘来、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刊载于2024年12月6日,有删改)【析·论证方法】11.小唯和你针对本文第③段和《精神的三间小屋》节选语段的论证方法展开了讨论,请你完成下面的对话。(3分)一个人从25岁开始做工,直到60岁退休……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节选自《精神的三间小屋》小唯:本文第③段和《精神的三间小屋》的节选语段都运用了(1) 的论证方法。你能说说运用此论证方法在这两篇文章中分别有什么作用吗 你:(2)【思·补写论据】12. 本文第④段与《敬业与乐业》及《精神的三间小屋》都谈到了有关事业的内容, 小文找到了两位乐业的榜样,请你任选一位,为本文第④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2分)A. 袁隆平 B. 鲁迅【赏·语言特色】13. 小文认为本文与《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语言都体现出生动形象的特点,请你结合两文内容,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进行简要品析。(2分)①比如,主动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去,能够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强筋健骨”。(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②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理·论证思路】14.小语发现本文和《敬业与乐业》都是“总一分—总”的结构,请你仿照下列《敬业与乐业》的论证思路,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敬业与乐业》首先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的中心论点;接着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收束全文,呼应开头,用“责任心”和“趣味”强化中心论点。)《不妨多些“自找苦吃”》:【谈·主观表达】15.有同学认为“自找苦吃”是过时的观念,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需要再吃苦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二)阅读《鹅毛压得父亲喘》一文,回答16-20题。(12分)鹅毛压得父亲喘①每到冬季,父亲都要去收鹅毛,此时乡下的养鹅人,都会把鹅毛拔下来卖钱。父亲便拿着麻袋和扁担,走村串电地上门去收,早出晚归。②天一黑,我就跟姐姐站在村口的冷风中,等待父亲的归来。有一年,父亲身体特别弱,“鹅毛担子”一上肩,就大口大口地又喘又咳,为此每次看到父亲,姐姐便会飞快地跑过去,接过他的担子,父亲便如释重负,一下轻松很多。年幼的我很是不懂,那鹅毛担子,分明很轻盈,我曾挑过几次,看似鼓囊囊的两麻袋,其实一点都不重,轻如鸿毛呀,可为何在父亲的肩上,却是那般沉重,压得他直喘呢 ③晚饭后,父亲拨亮带玻璃罩的油灯,借着灯光,将收来的鹅毛,全部摊放在屋内,然后打开家里所有的门,让阵阵萧萧北风穿屋而过——他要一边拨弄,一边利用那又冷又硬的北风,将鹅毛中最轻,最软,最有用处的鹅绒,吹分离开来,另作他用,吹不起来的则卖给毛厂。④如若吹进来的风不够大,父亲就拿扇子去扇,被他扇起的鹅绒,恰似屋外飘扬的雪花,片片雪白,凌空飞舞。父亲一边扇,一边剧烈地喘着、咳着,形单影只地被一片“雪白”若隐若现地裹挟着,碰触着,吞没……他从不让我和姐姐帮忙,而让我们去学习。⑤父亲为何气喘和咳嗽得那么严重,我从不知其因。我更不明白,为何村里别的成年男子,都去集体的队里上工,挣工分,可他却不去,而让柔弱的母亲去 ⑥母亲白天上工,晚上还要给有钱人做羽绒鞋,好赚些手工费,供我和姐姐读书,父亲分拣出的鹅绒,正是她做鞋时所需的填充保暖材料。母亲的手很巧,做出的羽绒鞋暖和得很,极受镇上的居民欢迎,尤其是临近春节的腊月,订做羽绒鞋的人很多,母亲要整宿地去做,天快亮时才能和衣躺会儿。⑦更糟的是,我家的泥墙草屋,也在那年的一场暴雪中坍塌了,一家只能住进一间四面都漏风的草棚里。晚上归来,母亲仍要在草棚里做鞋,父亲分过鹅绒后,还得去垒房子——取来半干半湿的田泥,赤脚将它们一脚脚地踩熟,踩得有黏性和劲道,之后再用它们去垒墙。垒一层,晾干后,第二晚再接着垒第二层,如此反复……因为太冷,母亲的双手很快被冻伤,又痛又痒。父亲也喘得、咳得更严重了,但他们继续坚持着。⑧几个月后,泥屋终于垒起来了,春天也到来了,父亲的咳喘渐渐有了缓解;母亲的双手也好了些。他们卖鹅毛和羽绒鞋所得的利润,得以凑齐我和姐姐的学杂费,一家人总算熬过来了。⑨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当年患有较重的慢性支气管炎,因为怕花钱治疗,只能硬扛着,医生告诫他不要干重体力活,要休息,否则极易发展成肺气肿。可父亲哪肯休息,他坚决要去收鹅毛,因为这活相对轻松些,还能帮母亲。⑩多年后,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世。有一次,我回到老家,在老屋的角落里,惊讶地发现了一小窝的鹅绒,它们轻轻地拢在一起,像落入人间经年不散的流云,泊在母亲留下的鞋样子旁。鹅绒是那么的轻盈,有风掠过,便会飘散。但奇怪的是,它们竟始终在那里,一如当年此时。⑾我终于懂了,当年,压在父亲肩上的担子看似轻如鸿毛,但对于贫病交困的他来说,却是千钧之担,于母亲也同样如此。可面对薄待他们的那个寒冬,父亲和母亲并未屈服、抱怨,而是用尽所有力气,彼此配合携手抗争,只为他们的孩子——年幼的我和姐姐,打开一个阳光明媚的未来之春!在当时那个农村普遍贫穷的特殊年代,我和姐姐是方圆几十里地,唯一都读过书,上了大学的姐弟俩,谁也没因贫困而辍学。⑿父亲肩上担起的和母亲手中操持的,虽然只是一片片很轻、很轻的鹅毛,但由此给予我们的爱,却重于泰山。16.请根据文章①到⑧段内容,把相应的故事情节填在横线上。(2分)父亲挑鹅毛,又喘又咳→A →母亲白天上工,整宿做鞋→父亲踩泥垒墙,喘咳严重→B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可面对薄待他们的那个寒冬,父亲和母亲并未屈服、抱怨,而是用尽所有力气,彼此配合。携手抗争,只为他们的孩子——年幼的我和姐姐,打开一个阳光明媚的未来之春!18.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2分)19.第⑤段和第⑨段是什么关系 从内容方面分析其作用。(3分)文章的写作对象是父亲,为何运用大量篇幅叙述母亲做羽绒鞋这件事?(3分)板块五 写作与表达(50分)21.请你从下面两则材料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文。材料一: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梁启超《最苦与最乐》)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艾芙 居里《美丽的颜色》)你对“乐”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 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材料二: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有“我”的努力,家庭会更加温馨;因为有“我”的付出,集体会更加和谐;因为有“我”的奉献,社区会更加美好;因为有“我”的参与,城市会更添活力……因为有“我”,世界会更加精彩。请以《因为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作文要求:(1)字迹工整,卷面整洁;(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信息;(3)作文内容积极向上;(4)字数在600—800个之间。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7 页 ( 共8页 )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8 页 ( 共8页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