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6.1《友谊的真谛》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6.1《友谊的真谛》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6.1《友谊的真谛》
【教材分析】 本课出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朋友和友谊在个人生命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以友谊为主题,和学生一起讨论与朋友交往的话题,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交往品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交友状况,感受友谊的力量和美好,知道友谊最重要的一些特质,为下课“交友的智慧”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青少年时期,学生逐渐离开父母的怀抱,更多地寻求同龄人的认同,与同龄人密切交往、建立真挚的友谊成为迫切的内心需要。青少年时期的同伴关系对学生的社会性和情感发展具有独特的、成人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对朋友在生命中的重要性,学生只有一些模糊的体验,把学生的感悟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友谊,明确友谊在成长中的价值和意义,从而珍惜友情,善待朋友。在现实交往中,七年级学生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朋友,或多或少存在人际交往中的需要与困惑。本课基于以上学情,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交友状况,感受友谊的特质,形成正确的友谊观,为缔结真挚友谊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道德修养:知道友谊的建立和友谊带给自己的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注重友谊的美好情感。健全人格:了解友谊的真谛,学会真诚交友,乐意为友谊的获得付出实践和努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友谊的特质。教学难点:识别真挚的友谊,提高辨别能力,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启发法;多媒体教学法
导入新课:师:在新课开始之前,我们一起来读这三句诗。生:读诗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三句话描述、歌颂的是什么吗?生:友谊师:是的,那便是友谊,友谊可跨越千年的岁月,绵延至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友谊,学习第六课的第一框《友谊的真谛》请大家把课本翻到42页。讲授新课:问题一:友谊是如何建立的?师:谈到友谊你首先会想到谁?你最好的朋友是谁?你们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生:分享(三位)师: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发现友谊的建立是在共同的学习或在共同的生活中,我们与对方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问题二:友谊带给我们的体验?师:那在这段友谊中发生过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事?请选择一个关键词分享你们的故事。生:分享(四位)师:感谢同学们的分享,让老师也从中感受到了友谊的味道,原来友谊它不仅仅是甜蜜与欢笑也会有苦涩与泪水。这就是友谊的建立以及体验,请同学们做好笔记。问题三:友谊的真谛?师:说到友谊,古今中外从来不乏动人的佳话。今天,老师就为同学们分享几个经典的友谊故事,让我们一同感受友谊的特质。师:我们首先来看余华与史铁生的故事,看完之后告诉老师你认为真正的友谊有何特质。生:在困难时,给予对方关心与支持;足够的信任对方;对朋友足够的肯定。师:同学们都非常的智慧,在真正的友谊中,我们一定能够得到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享受到更多的快乐和温暖,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满足,因为友谊的本质是一种亲密关系,如果你从你的友谊从你的朋友身上没有感受到,那就请务必审视你的友谊是否是真正的友谊。师:再来看第二对朋友,李白与杜甫。(放视频)师:杜甫和李白差别大吗?为什么差别这么大的两人能够成为朋友?生:因为朋友不关乎家庭背景、不关乎物质条件师:是的,真正的友谊,是我们不太相同但我们依然是好朋友,真正的友谊它是不关乎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等,它只是心灵的沟通与契合,因为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师:我们再来看全红婵和陈芋汐的故事。同学们看完之后告诉我你认为真正的友谊是怎样的?生:相互帮助、相互陪伴共同成长的。师:没错,真正的友谊一定是朋友帮助我,我也帮助朋友;朋友支持我,我也给与朋友支持;朋友关怀我,我也关怀朋友,我们之间共同分享、共同承担、共同成长。而不是一方只是付出,另一方只是索取;不是一方高高在上、强势跋扈而另一方唯唯诺诺,因为真正的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师:刚才有同学说真正的友谊是相互陪伴的,但是能从一开始陪伴我们一直走到最后的友谊并不太多,你是否有从小到大一直陪伴的朋友是否有中途走散的友谊,你怎么看待这些或长或短的友谊呢?生:回答师:老师与同学们的观点一致,友谊不论长短,不论这些朋友是陪我们只是走过一程,还是伴了我们一生,这都是我们人生的幸运,我们应当不辜负每一段情谊,让友谊伴随我们成长。老师刚才所讲的就是友谊的真谛,请同学们做好笔记。课堂总结课后升华师:课堂的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在茫茫人海中,寻到属于自己的珍贵情谊!可以陪伴你、滋养你、成就你。点亮你内心的丰盈,拓宽你生命的修行。下课。
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