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5 周亚夫军细柳一、文学文化常识1.作者简介(名地时评作)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2.主旨归纳本文通过描写汉文帝巡视、慰问细柳营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风采。二、重点词语解释及文言翻译(背诵并默写)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侵入)边(边境)。乃以(任命)宗正刘礼为(wéi,作为)将军,军(驻军、驻扎)霸上;祝兹(zī)侯徐厉为将军,军棘(jí)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来)备(防备,戒备)胡。第一部分(1):点明背景,即匈奴大举入侵,周亚夫等将军奉命备战。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任命河内郡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来防备匈奴侵扰。上(特指皇帝)自劳(慰劳)军(军队)。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直驰入,将以(以及,及其)下骑送迎。已而(不久)之(到,往)细柳军,军士吏被(pī,同“披”,穿着)甲,锐(使……锋利)兵(兵器,武器)刃,彀(ɡòu,张开)弓弩(nǔ,用机械发箭的弓),持满。(对比。“军士吏被甲”四句表明细柳军常备不懈、严阵以待,与霸上、棘门军形成鲜明对比,从侧面表现出周亚夫治军有方、恪尽职守的特点)天子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至,不得(能够)入。(以军门都尉之口叙述天子先驱“不得入”的原因,可见周亚夫治军之严、威望之高)先驱曰:“天子且(将要)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下令)曰‘军中闻(听从)将军令(命令),不闻天子之(助词,的)诏(zhào,皇帝发布的命令)’。”(以军门都尉之口叙述天子先驱“不得入”的原因,可见周亚夫治军之严、威望之高)居(经过)无何(不久),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就)使(派)使(使者)持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诏(下命令)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才)传言(传达命令。言,命令)开壁(营垒)门。(对比。“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和“乃按辔徐行”与前文汉文帝到霸上、棘门两处军营时“直驰入”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细柳军军纪严明,令行禁止)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规定),军中不得驱驰(赶着马快跑)。”于是天子乃按辔(pèi,控制住车马)徐行。(写汉文帝对周亚夫表示敬意,这既表现出汉文帝的贤明,又从侧面表现了周亚夫的治军有方)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yī,拱手行礼)曰:“介胄(zhòu,披甲戴盔)之士不拜,请以(依照、按照)军礼见。”天子为(被)动,改容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指扶轼)车。使人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离开)。第二部分(2):写汉文帝劳军的场面,集中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译文: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驰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穿戴着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皇帝的先行引导的人员到了营门前,不能进入。先行引导的人员说:“皇帝将要驾到!”守卫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命令说‘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皇帝发布的命令’。”过了不久,皇帝驾到,也无法进入军营。于是皇帝就派使者手持符节下命令给将军:“我要入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垒的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着皇帝的车马随从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帝就控制住车马,缓缓前行。到了(主帅所在的)营帐,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披甲戴盔的将士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依照军礼参见(陛下)。”皇帝被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并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仪式完成后离开。既(已经)出军门,群臣皆惊。(“惊”的含义:①惊讶: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②惊恐:为周亚夫怠慢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③惊喜:为文帝的深明大义、严守军纪且不怪罪周亚夫而“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nǎnɡ,先前)者(用在时间后,表停顿)霸上、棘门军,若(像)儿戏耳,其将固(必,一定)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用在表时间的副词后面,表示时间的持续等状态)。第三部分(3):事件的尾声,写劳军结束后皇帝和群臣的反应。译文: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后,群臣都感到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先前霸上、棘门的驻军,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军是一定可以(被)偷袭并(被)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哪里是能够侵犯的呢!”称赞了周亚夫很久。【综合理解】文章开头交代了汉文帝劳军的背景。匈奴大规模侵入边境,汉王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驻扎军队,此时的边境地区正处于战备状态。周亚夫是一位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细柳营官兵均严格遵守军令,周亚夫见到皇帝没有跪拜,而是以军礼参见。汉文帝是一位开明、识大体的国君。虽然在细柳营处处受到约束,不得不听命于手下将军,但是汉文帝的内心是感动的、充满敬意的,所以对周亚夫大加称赞。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霸上及棘门的军营,汉文帝长驱直入;而到了细柳营,入营受到阻碍,在营中只能慢行: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不得驱驰”“按辔徐行”与前面“直驰入”对比,写出周亚夫治军严明的特点。“不拜”与“将以下骑送迎”对比,表现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尽职守的性格。文帝“称善者久之”与“群臣皆惊”对比,表现出文帝有容人之量和识人之明。全文从不同角度,采用对比手法,刻画出一个凛然不可犯的“真将军”形象。三、本课考点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1.答题方法(1)抓事件。一些具体事件能够凸显人物性格。(2)析手法。分析正面描写(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关注侧面烘托、对比等手法的运用,即通过描写其他人物,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3)抓评价。重点体会开头或结尾处评述性、议论性的词句。2.真题模拟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请结合课文内容加以说明。①“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常备不懈,严阵以待。表现了军队训练有素,周亚夫治军有方。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表现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令行禁止。③“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表现了周亚夫刚正不阿,忠于职守。四、课文理解1.说说本文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文帝之后六年地点:霸上军、棘门军及细柳军主要人物:汉文帝、周亚夫事件起因:上自劳军事件经过: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至细柳军,不得入,入乃按辔徐行,周亚夫军礼面圣事件结果:文帝称亚夫善者久之2.对比分析汉文帝劳军霸上、棘门营和劳军细柳营有哪些不同之处,并说说对比的作用。军 营 驱行方式 礼 节 评 价霸上及棘门营 直驰入 将以下骑送迎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细柳营 军中不得驱驰 将军亚夫持兵揖,以军礼见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作用: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周亚夫治军有方、恪尽职守、刚正不阿。3.课文除了运用对比的写法,还使用了什么写法?对刻画人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侧面描写:写细柳军士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士吏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的形象。作用:侧面衬托的写法避免了单一从正面来写的直露,提供了更多观察人物的视角,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4.汉文帝在细柳军并未得到“至尊”的待遇,而且处处都要服从军令,但他并不认为这损害了自己作为皇帝的威严,反而对周亚夫大加称赞。这一点应该如何理解?①这是维护汉文帝的统治(保家卫国)最需要的,特别是在“匈奴大入边”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②“既出军门,群臣皆惊”。在“皆惊”(即还没想明白)的群臣面前贬斥玩忽职守的霸上及棘门军的统帅,称赞周亚夫,也是向群臣宣示国家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文帝的开明、识大体。5.本文是如何塑造周亚夫这一人物形象的?(1)对比。作者将周亚夫的细柳军营与刘礼的霸上军营、徐厉的棘门军营的备战状态进行对比,突出了细柳军的训练有素,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明的特点。(2)侧面烘托。作者通过描述细柳军营军士吏、军门都尉、壁门士吏贯彻执行军纪的语言和行动,从侧面表现周亚夫治军有方;通过写文帝对周亚夫的高度肯定,侧面表现周亚夫是一位良将。(3)正面描写。作者描写了周亚夫见汉文帝时“持兵揖”的举动和“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的语言,正面表现周亚夫刚正不阿、凛然不可犯。6. 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当今时代,每一位国家公务员、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道“防线”,只有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社会才会安定繁荣。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还是与时间赛跑的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正由于“周亚夫”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心系党和人民的事业,牢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万事民为先”“百姓无小事”的宗旨,将自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拴在一起,才有了国家如今的繁荣昌盛。这种敬业精神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境界,是时代所迫切需要的,必须大力提倡。五、典型题例1.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请结合孟子的话及本文内容,说说周亚夫能否称得上大丈夫。能。孟子认为,不被富贵所迷惑,不被贫贱所动摇,不被威武所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周亚夫驻军细柳,治军严明,文帝进军营,也须派遣使者持节下诏,且在军营中也要严守军纪,不能纵马奔驰。面对文帝,周亚夫“持兵揖”,“以军礼见”,刚正不阿。周亚夫面对地位尊崇的皇帝做到了威武不屈,所以称得上“大丈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