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泗水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评价七年级语文测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泗水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评价七年级语文测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甘肃省古浪县泗水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阶段性评价七年级语文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4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A.奠基(diàn) 元勋(xūn) 澎湃(póng) 鲜为人知(xiǎn)
B.秩序(zhì) 卓越(zhuó) 选聘(pìn) 至死不懈(xiè)
C.疙瘩(gēda) 亘古(gèn) 镐头(gǎo) 九曲连环(qǔ)
D.污秽(suì) 默契(qì) 祈祷(qǐ) 锲而不舍(q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再度夺得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冠军,李娜在中国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B.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C. 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
D.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B.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
C.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0的超大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
D.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4.结合语境解词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平沙无垠,复不见人。
平沙:平旷的沙漠。
B.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C.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D.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作者捕捉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等,烘托出一个真实的、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B.《孙权劝学》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
C.《木兰诗》描述了我国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歌颂了女英雄木兰勤劳朴实、刚强勇敢的性格和不受功名、不慕富贵的高尚品德。
D. 《黄河颂》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间接抒情,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3分) ( )
A.《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编纂的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
B.《木兰诗》叙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它出自宋朝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
C.“汉乐府”是我国最早收集的民间诗歌。
D. 卿,是古代臣对君的爱称,也可用于朋友和夫妻之间。
7.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zhà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ruì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粮食的文学艺术家……阅读关于他们的文章,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chōngjǐng与追求。
8.默写(10分)
(1)《木兰诗》中用互文的手法表现花木兰回家后的喜悦的四句是:
, 。
, 。
(2)由“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这句诗,很容易联想到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的这两句诗: , 。
(3)《逢入京使》中表达作者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的诗句是:
, 。
(4)自古以来写黄河的诗歌不胜枚举,请你默写两句与黄河有关的古诗词:
, 。
9.语文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8分)
第23个“世界读书日”,泗水中学七年级(1)班决定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3分)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 , 。
(2)请你针对以下发言,给在场的校长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得体。(5分)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向校长提建议:

(3)学校将在4月25日开展读书分享会,但张伟因要参加书法比赛而无法参与本次活动,他打电话向班主任陈老师请假一天,他该怎么说呢?(3分)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10题。(5分)
早发
韦庄(唐)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注释】珪:guī古玉器名。
10.(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2分)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尾联。(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8分)
卖伞姑娘
①有些想念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时常跃入我心中的那个姑娘的身影。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②那是一年前的一个雨夜。路灯在丝丝雨线织成的帷帐里睁着惺松的睡眼,洒下的光映射在路面的积水上。在单位加班昏了头的我下了楼,才知道这个城市的一切都猫进了细雨的怀抱里。我呆望着路灯罩里舒缓而降的雨丝,想起了远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家,心一横,推着车子撞破了雨幕。
③“先生,您需要一把伞吗?”正准备骑上车子的我,突然听到一个轻盈、温馨的声音。回过头我才发现单位大门外的路灯下站着一位姑娘,怀里抱着一捆伞。她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鹅黄色的薄毛衣和黑色的长裙,背光站着,我看不清她的脸庞。
④我的确是需要一把伞呀!我停下来,仔细地把她怀抱中的十几把雨伞挑了一遍。我那时世俗地想:街头小贩的东西十有八九是假冒伪劣,既然急需,那就买吧,但挑挑拣拣的事儿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⑤那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地装上。她蹲下来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⑥ “姑娘,你卖的是雨伞,为什么不自己用一把?看你,小心淋病了。”我嘴上这么说,手里却没停下挑拣的动作。
⑦ “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的雨伞。
⑧事情就这么简单,简单得如同到集贸市场那样。但那个雨夜及时出现的那把雨伞却罩着我。而且,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因而,那把雨伞便更显得尤为体贴、尤为及时……
⑨隔了两天,我无意中翻阅晚报时,在一版右下角看到了一幅图片报道。虽然那晚我没有看到卖伞姑娘的面孔,但我从衣着的款式、颜色和报道的内容上却立即断定,她就是我遇见的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图片报道简练得只有几句说明:“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学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余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那个因付款而掏丢了四百多元钱的人肯定不是我,如果是我,那就太富有戏剧性了,而且我对她的挂念也会有充分的理由。报纸上没有她就读的校址,只有她的很美的名字。
⑩又是一个下雨天。我独自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里,又想起了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初春的雨水还有几丝凉意,我没有打伞,潜意识里有一种希冀:那个穿着鹅黄毛衣、黑色长裙、看不清面庞的姑娘会不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⑾ “先生,你需要一把伞吗?”我真想再次听到那句轻盈温馨的问话。
⑿此时的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
11.阅读全文,请你说说卖伞姑娘有哪些性格特点。(4分)

12.第⑧段写道:“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3.请从不同的角度赏析句子。(6分)
(1)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修辞的角度)

(2)“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描写的角度)

14.“此时的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请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5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14分)
父亲的雨
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垅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⑥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滴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⑦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
⑧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折扣。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
15.阅读文中画橫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6分)
(1)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为什么挨了骂父亲也不在意,仿佛是件快乐的事?)

(2)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山塘给“吹胀”了是什么意思?)

16.文章以“父亲的雨”为题有哪些作用?说说你的看法。(4分)

17.你认为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3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8.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卿今者才略(才干和谋略) B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C. 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 D.朔气传金柝(寒冷)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见往事耳 归来见天子
B.蒙辞以军中多务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C.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 东市买骏马 愿为市鞍马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甲】文中“士别三日”中的“三”和【乙】文中策勋“十二转”的“十二”,都是虚指,表示多数。
D.【甲】文中说“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文说“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说明吕蒙和木兰都很孝顺。
2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三、写作(60分)
22.纷繁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总是不乏或幸福、或愉快、或舒适的甜蜜感受。
请以“几分甜蜜在心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场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第3页 共6页 ◎ 第4页 共6页
第5页 共6页 ◎ 第6页 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