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情变变变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表情变变变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1课 表情变变变 课时 课时1
教材分析 本课程面向三年级学生,围绕 “用多样美术形式表现表情变化” 的核心活动展开。结合学生生活体验,通过观察、模仿、创意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表情下五官的形态特征,掌握用绘画、拼贴等方式表现表情的方法。在创作中培养细致观察力、形象表现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渗透对情感表达的理解,让学生感受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艺术表现兴趣。
学习目标 1. 文化理解:了解表情是人类情感的外在表现,知道不同文化中表情表达的共通性,感受表情在艺术创作中的丰富性,萌发对情感表达的关注。
2. 艺术表现:掌握大笑、生气、惊讶等典型表情的五官变化规律,学会用绘画(线条、色彩)或拼贴(彩纸、布料)等方式表现表情,能运用夸张手法突出表情特征。
3. 创意实践:在创作中尝试结合不同材料或构图方式(如特写面部、搭配场景),设计有个性的表情作品,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4. 审美感知:感受不同表情传递的情感氛围,体会艺术作品中表情表现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增强对生活中情感美的感知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不同表情下五官(眉、眼、鼻、嘴)的形态变化,掌握用绘画或拼贴表现表情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夸张手法突出表情特征。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创作中合理运用色彩或材料烘托表情氛围(如暖色表现开心、冷色表现悲伤),并结合创意构图让作品更具故事性和感染力。
教学准备 1. 教具:各种表情的人物图片 / 动画片段(如卡通角色、艺术作品中的表情)、表情范画(绘画和拼贴作品)、绘画工具(彩笔、画纸、铅笔)、拼贴材料(彩色卡纸、毛线、布料、胶水、剪刀)、“表情小档案” 卡片(标注不同表情的五官特点)。
2. 学具:每人一套绘画工具、自选拼贴材料(彩纸、小布头、棉花等)、剪刀(安全型)、胶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表情动作模仿秀》 导出课题《表情变变变》 跟着视频出示的表情包做表情 调动学生兴趣,让他们在模仿中直观感受表情与五官变化的关联
讲授新课 1.发现五官的小秘密 “模仿并观察各种表情下的五官变化,你知道这分别是什么表情么?” 当我们遇到开心的事情时,会面带笑容;当我们遇到难题时,会锁紧眉头……原来,我们的表情和情绪密不可分。 人在笑的时候五官有什么特点呢? 人在笑的时候是眉开、眼弯、嘴上翘。 人在哭的时候五官有什么特点呢? 人在哭的时候是眉掉、眼垂、泪下落。 生气时,人的五官有什么特点呢? 发怒的人通常会立眉、瞪眼、牙紧咬。 他们一定遇到了烦心事,看他们在发愁。 人在发愁或者不开心的时候,常会皱眉、缩眼、嘴角掉。 表情特点: 笑:眉开、眼弯、嘴上翘 哭:眉掉、眼垂、泪下落 怒:立眉、瞪眼、牙紧咬 愁:皱眉、缩眼、嘴角掉 对着镜子做表情,记录 眉、眼、嘴的形态变化。试一试,你能做出多少种表情? 2.艺术大师的表情魔法 漫画家丁聪(1916-2009),1916年生于上海,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笔名小丁。曾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作品有《鲁迅小说插图》;《丁聪插图》;老舍《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众多作品的插图。 观看漫画家丁聪的视频介绍 漫画是指以绘画、文字和色彩等多种元素相结合,通过夸张、幽默和拟人化等手法,呈现一种具有讽刺、娱乐和启示性的视觉艺术形式。 出示作品图片 这两幅作品人物表情是怎样的?作品线条有什么不同?是写实还是夸张的表现手法? 自画像(漫画)[现代] 丁聪 表情:大笑 夸张的表现手法 眉毛舒展成 “弯月” 流畅曲线勾勒脸颊 上扬的嘴角用 “弧线强调” 自画像(漫画)[现代] 赵延年 表情:严肃 夸张的表现手法 下垂的眉眼用 “直线强化” 鼻子拉长、嘴角下撇 硬朗折线刻画轮廓 观看人物线描的视频示范 这些作品突出了人物的哪些特征? 夸张五官 + 强化动态 (如笑时放大嘴,哭时拉长眼) 这些特征是如何通过线条表现的? 曲线表柔和(开心) 折线表尖锐(愤怒) 密线表厚重(悲伤) 3.表情创作实验室 对比观察 两个小朋友的脸型有什么不同? 小游戏:脸型连连看 每一种脸型都对应了一种汉字的结构,一起来看看吧! 根据脸型选择对应的汉字 运用线描的方式画出自己的肖像,表现出生动、有趣的表情。 每个人长相各异,只有抓住脸型和五官的特点并适当进行夸张才能创作出精彩生动的作品。 创作三步曲 第一步:抓特征 → 观察 “脸型 + 表情” 的搭配(如心形脸画笑更甜,方形脸画怒更凶) 第二步:加夸张 → 用 “表情放大镜” 工具,演示 “把眼睛画大 3 倍(惊讶)”“把眉毛画成火焰(愤怒)” 的效果 第三步:展个性 → 如《我的班级》里的多彩表情,添加发饰、小道具(如眼镜、蝴蝶结) 观看示范视频,寻求创作灵感 4.会动的表情怪兽 观看哪吒不同表情的视频, 会发现五官会随着哪吒的表情变化而变化 纸板人像的制作步骤 1.将硬纸板裁剪成需要的形状。 2.在五官和脸上打孔。 3.将五官组装到脸上。 4.添加细节,完成作品。 活动部件让表情会“动” 表情的变化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开动脑筋,运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会变化表情的作品吧! 学生观察表情包,说出对应的心情(开心、生气等),积极模仿不同表情,感受面部肌肉的变化。
观察艺术作品中的夸张表情,对用美术形式表现表情产生兴趣,主动回应想尝试创作。 认真观看,对比不同表情下五官的变化,跟着老师总结出关键特征。
专注观看绘画和拼贴示范,记住用线条、色彩或材料表现表情的方法。
观察 “表情 + 场景” 作品,展开想象,思考自己想搭配的场景。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表情包和夸张的艺术作品,调动学生兴趣,让他们在模仿中直观感受表情与五官变化的关联。 通过视频观察和特征总结,帮助学生掌握表情的核心变化规律 感受不同表情传递的情感氛围,体会艺术作品中表情表现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增强对生活中情感美的感知力 示范多种表现方式,为学生提供创作思路 创意启发拓展表现维度,鼓励多元创作
课堂练习 布置任务:“请用绘画或拼贴的方式,创作一幅‘表情变变变’作品,可以选 1-2 种表情,试试用夸张的方法和喜欢的材料,还能给表情加个小场景哦!”
巡视时,对五官特征不明显的学生提示:“想想开心时眼睛是不是弯弯的?” 对材料运用单一的学生建议:“试试把彩纸和毛线搭配起来,效果可能更好!” 教师示范 灵感加油站 自主选择表现方式(绘画或拼贴),开始创作。有的学生专注刻画夸张的五官,有的学生尝试搭配场景,有的学生混合使用多种材料。
创作中,根据老师提示调整五官形态,或尝试新的材料搭配。 让学生自主选择创作方式,尊重个性表达;教师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难点,提升作品表现力。
课堂展示 邀请学生将作品贴在 “表情乐园” 展示板上,说:“请介绍一下你的作品表现了什么表情,用了哪些方法让它更生动呀?”
自评:“我画 / 做的是______情绪(开心 / 生气 / 惊讶),我用______(曲线 / 折线 / 密线)画______(五官 / 轮廓),把______(眉 / 眼 / 嘴)变成了______(形态:弯 / 皱 / 扬、圆 / 眯 / 瞪、翘 / 撇 / 张),比如______(举例:生气时眉毛皱成八字,就像教材里的愤怒表情图!)” 互评:“哇!你用______(材料)做______(表情机关),比教材里的______手工(纸杯变脸 / 纸板表情)更有趣,因为______(创意点:纽扣当眼睛会闪光 / 树叶拼脸超自然)!” 将作品贴在展示板上,介绍自己表现的表情及运用的夸张手法、材料或场景设计。
认真倾听他人介绍,用引导句式进行评价,发现同学作品的优点。 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增强表达自信;通过互评,培养欣赏他人的能力,同时巩固对表情表现方法的理解。
课堂小结 总结:今天我们当 “表情小侦探”,发现了五官的小秘密:开心时眉弯眼眯,生气时眉皱眼瞪,惊讶时眉挑眼圆。大家用线条画出生动的自画像,用纸杯、纸板做出会变的表情,有的夸张得超有趣,有的材料搭配很巧妙! 记住,表情藏着生活的喜怒哀乐,美术能把它们变成永恒的画面。课后多观察家人的表情,试着画下来,下次我们继续分享 “表情故事” 哦! 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对老师的总结做出回应,为自己和同学的创意作品鼓掌。
记下课后任务,愿意尝试观察家人表情并创作。 梳理学习成果,通过表扬强化创新意识,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培养持续观察和创作的习惯。
拓展提高 1.家庭表情日记:每天观察家人 3 种表情(如妈妈做饭的专注、爸爸看球的激动),用简笔或黏土记录,标注 “眉 - 眼 - 嘴” 变化,周末做成 “家庭情绪相册”。 2.材料大冒险:用树叶拼表情(枫叶做眉毛)、饼干捏笑脸(巧克力豆当眼睛),或给旧玩具 “变脸”(贴彩纸五官),拍视频记录创作过程。 3.表情小剧场:用课堂做的纸杯 / 纸板作品,编一段 “表情故事”(如 “小纸杯的一天:早上开心→中午生气→晚上开心”),边演边讲给家人听,录成小视频分享。
记住课后作业,期待和家人一起完成。 拓展作品的实用价值,促进家庭互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延续创作乐趣,深化对表情艺术的理解。
板书设计 表情变变变
表情小秘密:
开心→眉弯、眼眯、嘴大张
生气→眉皱、眼瞪、嘴紧闭
惊讶→眉挑、眼圆、嘴成 O
表现方法:绘画(线条 / 色彩)、拼贴(材料)
创意小贴士:夸张一点、加个场景
作品展示区(预留)
教学反思 本次《表情变变变》教学中,学生参与热情较高,多数能通过观察掌握不同表情的五官变化规律,并用绘画或拼贴方式完成作品,部分学生的夸张表现和材料搭配富有创意。但存在不足:少数学生对表情特征的捕捉不够精准,五官刻画较平淡;个别学生在色彩运用上未能很好地呼应表情情绪,如用冷色表现开心。后续教学可增加“表情特征对比卡”,直观呈现典型表情的五官差异;设计“色彩心情配对”小游戏,让学生在互动中理解色彩与情绪的关联,同时提供更多元的材料范例,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混合材料创作,让作品更具表现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