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形成性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形成性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形成性检测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33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______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______。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迫在眉睫。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______,直到《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______,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司空见惯责无旁贷落后一目了然
B. 不可或缺义不容辞滞后一览无余
C. 司空见惯义不容辞落后一览无余
D. 不可或缺责无旁贷滞后一目了然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 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C.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D.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 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 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 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寒风凛冽的严冬,生活在北京的鸟类多是麻雀、喜鹊等留鸟。到了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季节,京城的鸟会多起来,因为夏候鸟来了。在众多的夏候鸟中,最著名的要数北京雨燕。
1870年,英国著名鸟类学家罗伯特·斯温侯在北京采集到了这种鸟的标本,并将其命名为“北京雨燕”。北京雨燕翅膀呈细长而尖的镰刀形,尾羽有分叉,体重只有31~41克,体长169~184毫米。成鸟的体羽多为黑褐色,喉部呈灰白色,胸腹部有白色细纵纹。喙呈短三角形,口裂非常宽大,能够使它们在飞行中兜捕到大量农林害虫,包括蚊、蝇、虻等。
北京雨燕是典型的夏候鸟。每年4月底,它们飞抵北京,繁殖、育雏,再于当年8月离开,飞往远方过冬。它们具有超强的导航定向能力,常多年返回同一地点,有延用旧巢的习性。
北京雨燕具有高超的飞行本领,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110-200公里。在风雨到来之前,它们常常作超低空飞行表演,流矢一般掠地而过,成为天气变化的一种标志。雨燕身形小巧,在高空飞行时很少扇翅,尖长的翅膀能提供强大的升力。展开双翅时,雨燕能够长距离地滑翔;向内收起翅膀时,又能够高速冲刺追捕飞虫。
它们飞行技术高超,可是脚爪却很细弱,四趾向前,无法握住树枝,也就无法借此腾跃,要想飞起来,就只能在从高处向下落的过程中展翅飞翔。这种生理结构特性决定了其迁徙到京城之后,会选择在高耸的城楼、高大的皇城建筑和古塔筑巢。这些建筑飞檐翘角,梁、檩、椽纵横交错,形成一个个“人造洞穴”,为雨燕提供了理想的集群繁殖之所和起飞滑翔的平台。
北京雨燕,是极少数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动物之一。春夏季节的黄昏,从太庙到雍和宫,从天安门到内外城的城门楼、箭楼,从天坛到十三陵,从通州的燃灯塔到海淀的慈寿寺塔,以及景山、颐和园等处的楼台亭阁,雨燕倾巢而出,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尖锐叫声,一道道黑色的剪影划过天空,成为古都北京引人注目的景观。春燕衔泥、老燕哺雏的情景,沙燕风筝、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之一“妮妮”的形象,也早已融入北京人的日常生活,融入北京文化之中了。
(取材于张正旺、王宁、崔爽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要弄清迁徙的鸟都飞到哪里去了,来年飞回来的是不是同一群鸟等问题,就需要对其进行追踪。通过了解它们的中转地、繁殖地和越冬地,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研究候鸟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规律,探明沿线有哪些不利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
鸟迁徙时常常经过一些固定地点,人们可以在这些地方集中观测鸟的种类、数量和迁徙方向,这就是定点调查法。但这种方法只能预测鸟类可能的迁徙路线,无法准确获取相关信息,于是科学家研发了为鸟佩戴环志的追踪方法。
环志由金属材料制成,上有编码。佩戴了环志的鸟再次被观察到时,研究人员根据编号就能识别出个体,通过比较同一只鸟两次或多次被观察到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就能大致判断出它迁徙的路线和飞行速度。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应用比较广泛。其缺点是需要积累的数据量大,两次甚至多次观察到同一只鸟有难度,开展跨地区、跨国界研究较为困难。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给鸟类佩戴信号发射器,从而实现了对鸟类全球范围的实时追踪。现在,这种技术已普遍应用在对大中型鸟类的追踪上。最小的GPS卫星定位仪重量约为5克,已经很轻了,但这对体重本来就小、还要动辄飞成千上万公里的候鸟来说,仍然是个大包袱,过重的负担会让鸟类的死亡率显著上升,目前科学界以物种平均体重的4%~5%来限制定位器的重量。
直到近年,光敏地理定位仪的出现,才使得对小型鸟类迁徙的精确定位和研究成为可能。光敏定位仪具有重量轻、续航时间长、记录数据多等特性。小的光敏定位仪重量不到1克,可以持续运行两年左右。光敏定位仪佩戴在候鸟身上,可以记录周围环境光照强度的周期性变化。待鸟迁徙结束,科学家回收定位仪,利用软件读取信息,来估测鸟类的地理位置。经度值由日出和日落时间的中间点确定,纬度值则由当天的日照时长计算得出。这样便可计算出鸟迁徙的准确路线、飞行速度和确切越冬地。这种方法的短板是没有卫星定位准确,无法实时反馈信息,而且只能通过回收同一个体的追踪器来获取被记录的数据。
(取材于付建平、金子兴、赵天昊等的相关文章)
4.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喙成短三角形、口裂非常宽大,使得北京雨燕能够在空中飞行时捕食大量的害虫。
B. 导航定向能力强、能够预报天气变化,是以北京雨燕为代表的夏候鸟的典型特征。
C. 北京雨燕飞行本领强,与其体重较小且翅膀呈细长而尖的镰刀形等形体特点有关。
D. 北京雨燕选择在城楼、古塔等处筑巢,这些建筑物为其提供了居住、起飞的条件。
5.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追踪鸟类迁徙所用方法的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用定点调查的方法,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很难保证调查效果。
B. 制作用于追踪候鸟迁徙的环志应选用耐磨损、耐腐蚀、质量轻的金属材料。
C. 卫星定位技术能对鸟类做全球实时追踪,却导致了鸟类死亡率的显著上升。
D. 光敏地理定位仪能够记录鸟迁徙时周围光照强度周期性变化的一系列数据。
6.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如果要对北京雨燕的活动路线进行追踪,以下不是有效的方法的是( )
A. 在雨燕大量筑巢的建筑安装监控设备,记录雨燕迁徙的时间点。
B. 根据雨燕多年返回同一地点的习性,设立专项计划,保护旧巢。
C. 在雨燕迁徙的固定地点,用定点观察法观测其可能的迁徙方向。
D. 改进光敏地理定位仪,增加其准确性,戴在雨燕身上加以观测。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臣闻利或生害,害亦生利。国家奄有天下,园囿八荒,而万机百揆之中,最难消息者,唯吐蕃与默啜耳。今吐蕃请和,默啜①受命,是将大利于中国。若图之不审,则害亦随之;如防害有方,则利亦随之。
今钦陵②所论,唯分裂十姓地界,抽去四镇兵防,此是钦陵切论者。若以为可允,则当分明断决之;若以为不可允,则当设策以羁縻之。终不可直拒绝以阻其意,使兴边患也。
臣窃料此事,关陇动静之机,岂可轻举措哉?使彼和望未绝,则其恶意亦不得顿生。请借人事为比:设如人家遭盗,一则攻其内室,一则寇其外落,主人必不先于外寇而忧在内室矣。何则?以内患近而外患远也。今国之外患者,十姓四镇是也;内患者,甘、凉、瓜、肃是也。关陇之人,久事屯戍,向三十年,力用竭矣。脱甘、凉有不虞,岂堪广调发耶?臣实病之。不知朝廷以为何如。夫善为国者,当先料内以敌外,不贪外以害内。
今议事者,舍近患而靡恤,务远患而是贪。臣愚驽,罔识厥策。必以四镇殷重,事不可依,何不言事以答之?如钦陵云,四镇诸部与蕃界接,惧汉密近兰鄯,此为汉患,实在兹辈,斯亦国家之所要者。今宜报钦陵云:国家非吝四镇,本置此以扼蕃国之尾,分蕃国之力,使不得并兵东侵。今若顿委之于蕃,恐蕃力强,易为东扰。必实无东意,则宜还汉吐浑诸部及青海故地,即俟斤部落,当以与蕃,如此,足塞钦陵口,而和事未全绝。如后小有乖,则曲在彼。兼西边诸国,款附岁久,论其情义,岂与吐蕃同日而言?今未知其利害未审其情实迳有分裂亦恐伤诸国之意非制驭之算。待筹损益,知其利便,续以有报。如此,则亦和未为绝,更使彼蕃悬情上国,是亦诱人之方。伏愿省择,使无遗算,以惠百姓也。
(唐·郭震《论去四镇③兵疏》)
会吐蕃乞和,其大将论钦陵请罢四镇兵,披十姓之地,乃以元振④充使,因觇虏情。还,上疏曰:“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帝然其计。后数年,吐蕃君臣相猜携,卒诛钦陵,而其弟赞婆等来降,因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往迎。授主客郎中。
(节选自《新唐书·郭震传》)
【注】①默啜:唐时东突厥可汗。②钦陵:唐朝时期吐蕃将领,政治家、军事家。③四镇:指唐时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的龟兹、于阗、疏勒、焉耆四镇。④郭元振,本名郭震,字元振。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图之不审 审:审慎,周密 B. 一则寇其外落 寇:敌寇
C. 脱甘、凉有不虞 脱:倘若 D. 故未归款 归款:投诚,归顺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此是钦陵切论者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 ①则当设策以羁縻之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 ①以内患近而外患远也②挟飞仙以遨游
D. ①因觇虏情②我欲因之梦吴越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今未知其利/害未审其情/实迳有分裂/亦恐伤诸国之意/非制驭之算
B. 今未知其利害/未审其情实/迳有分裂/亦恐伤/诸国之意非制驭之算
C. 今未知其利害/未审其情实/迳有分裂/亦恐伤诸国之意/非制驭之算
D. 今未知其利/害未审其情/实迳有分裂/亦恐伤/诸国之意非制驭之算
10. 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郭震反对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 )
①利或生害,害亦生利 ②吐蕃请和,默啜受命 ③贪外以害内
④舍近患,务远患 ⑤顿委之于蕃 ⑥即俟斤部落,当以与蕃
A. ①③⑥ B. ②⑤⑥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震认为,当前形势大好,更应审慎行事,若对吐蕃和东突厥之事处置不当,可能会使利害形势发生逆转。
B. 吐蕃大将钦陵要求朝廷从西域四镇撤军,并求取十姓地界。对此,郭震认为四镇具有战略价值,不可轻易放弃。
C. 郭震善于分析双方形势,提出缓兵之计,这样既可以让后辈小人乖顺,也可以避免伤害西边诸国之心。
D. 数年后吐蕃出现“君臣相猜携”的局面,最终钦陵被诛杀,其弟赞婆等人选择归降唐朝。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善为国者,当先料内以敌外,不贪外以害内。
(2)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
(3)臣窃料此事,关陇动静之机,岂可轻举措哉?
13. 针对钦陵索取十姓地界和四镇的要求,两篇选文都谈到郭震的应对策略,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表述。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7分)
四、(2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秋日登高寄友人
宋·张耒
万木霜天雁影稀,孤城遥望暮云垂。
身如老鹤千峰外,心共寒蝉一叶知。
古道苔痕新雨渍,空山钟韵夕阳迟。
欲持绿绮①弹流水,却恐知音不解诗。
【注】①绿绮:古琴名,相传司马相如曾用此琴弹奏《凤求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绘霜天孤城,雁影稀疏,暮云低垂,为全诗奠定苍茫萧瑟、清冷孤寂的基调。
B. 颔联中,抒情主人公以“老鹤”“寒蝉”作比,表达自己对生命遭际的独特感悟。
C. 颈联视听结合,古道苔痕、空山钟鸣,表现山中的热闹氛围,为尾联抒情张本。
D. 抒情主人公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秋日登高所见,抒发自己的无限感慨与深沉情思。
15. 杜甫《登高》诗中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句,其中“落木”这一意象极其精妙,而本诗首联中的“万木”也不俗,试结合诗句比较分析二者的不同之处。
16. 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古人常以动物入文,突出事物特点,如“_______”,以猛兽吼啸突出环境的阴森可怖;“_______”,以动物的悲啼突出环境的萧瑟凄清;“_______”,以蛟龙舞动突出音乐的凄婉哀愁。亦可以借动物意象表达思想与情感,或寄托志向,或抒发感慨。如“_______”,以劣马前行突出坚持的重要性;“_______”以高洁灵动的白鹿象征隐逸之志,表达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生活的向往;“_______”,以动物生命短暂,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无奈。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饮一壶“万物共生”
①叫龙潭的地方似乎很多,叫五龙潭的地方也不少。前不久,我在济南开会,知道济南市中心的五龙潭是人人皆知的一口好泉,它与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并称“济南四大名泉”。来济南之前,我在宁波参加活动,恰好那里也有五龙潭。古人言:“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济南的五龙潭也好,宁波的五龙潭也好,不仅有“龙”,而且“龙”还不少,所以都是有灵气的地方,是人间好去处。
②宁波五龙潭的所在为四明山东麓,属于龙观乡,以前我没去过。这次去了一趟龙观乡,喝到一口好茶——到了方知道,好山好水成就好茶。龙观的“龙”,名不虚传——据村民讲,唐代贞观年间,越地大旱,百姓聚于龙观,祈天井山龙王赐雨,故在此修建祭龙坛;唐代成通年间,明州刺史李伉因祈雨灵验,在龙观修建五龙神堂;宋代乾道二年,此地又建显济庙,以祭神龙。尤值得一提的是,宋理宗、元惠宗都曾颁旨敕封五龙潭的神龙为侯。因此,这里也慢慢成了浙东龙文化的发源地。
③这样看来,龙观的水好,乃是有凭有据。龙观的山呢,峰高林深,层峦叠翠,茶园也因之连绵不已。初夏的烈阳铺撒于茶园之上,茶树却绿意郁郁,叫人看一眼就不由地心生清凉。
④千亩茶海起伏,路随山转,我们入了一所农庄。农庄主人老杨热情相迎,邀入饮茶。老杨其名杨晋良,祖上四代皆为茶商,上了大学又专攻茶学。20多年前,老杨来到宁波,辗转多个行业,最终在这块土地上寻回一片初心。他流转1000亩茶山,专心弄茶,由此隐于山中。采茶、制茶也是看天吃饭的本领。老杨给我们泡茶,先是绿茶,再是红茶,我们一样一样喝过来。做茶不易。几年前,他与朋友一起建了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慢生活农场,打造体验型茶民宿和茶空间。
⑤有意思的是,龙观这个地方的生物多样性很鲜明。这里分布着很多珍稀野生动植物。2021年才正式发布的两栖动物新种道济角蟾,最初也是在龙观一带被发现。龙观还是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试点,建立了“蕨类绿道”“中华水韭池”“鸳鸯湖”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型基地,安装了人工鸟巢、人造灌木丛、“昆虫旅馆”等有趣的设施多达数百个。
⑥我们一直在聊生物多样性。因为饮茶之前,我们见识了中华水韭、独花兰等珍稀植物,聆听了各种各样的鸟鸣,分辨了棘胸蛙、雨蛙、道济角蟾的叫声,又观赏了各种各样的花。由此一来,我们坐下品着一杯茶的时候,就仿佛通过一杯茶闻到了四明山麓漫山飘荡的兰花香,听到了丛林之中各种各样的鸟鸣和蛙叫;同样,我们品着一杯茶的时候,就仿佛跟着一杯茶化身为蝶,悠悠荡荡地飞到了那山那水,隐入那丛林之中了。
⑦不久前,我到武夷山国家公园去探访。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海拔2160.8米,有“华东屋脊”之称,那里还有“三宝”,分别是“乌中大熊猫”黄腹角雉、“最神秘的鹿科动物”黑麂、植物界的“活化石”南方铁杉。我们登上云雾缭绕的黄岗山,看见高山草甸上野花盛开,燕子无数——烟腹毛脚燕在檐下筑巢,又翩翩起舞,令我们觉得那里有如人间仙境一般。
⑧下了黄岗山,我们在桐木关生态检查保护站饮茶,听巡护人员讲他们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故事。譬如,山上有猴子,一个猴群里会有担任哨兵的猴子,它远远地藏在一棵树上,只要有人走近,就会用力摇动树枝,把信号传递给同伴。譬如,山上有毛冠鹿,也有黄麂、黑麂,这些鹿科动物都非常警觉,平时人根本无法靠近它们。有时,在天刚破晓的时候,山边的茶园里,可以偶尔远远见到它们的身影,轻盈又充满灵气。再譬如,秋天,野生猕猴桃成熟时,果实散发出芬芳甜美的香气,熊会闻着香气而来。有一次,一只母熊带着一只小熊,远远地过来偷蜂蜜吃。要是看见人,熊会直立行走,抱起蜂桶就走。熊看起来笨重,但在山坡上跑动时如履平地,速度特别快。到了没有人的地方,熊再一巴掌把蜂桶拍碎,捞里面的蜂蜜吃。
⑨这样的山野和大自然不仅属于人类,也属于黄腹角雉、黑麂、熊和南方铁杉,属于烟腹毛脚燕、猴头杜鹃和金斑喙凤蝶。这是万物共生的家园。如果你到森林里去,一定要轻手轻脚,不要轻易打扰了长久居住在那里的原住民。
⑩老杨送给我一本《龙观自然漫步》,让我的饮茶时光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作者是外号“大山雀”的张海华老师,他从拍野鸟开始,慢慢扩展到拍摄两栖爬行动物、昆虫和野花野草等,至今已有20年。每一年,他都会到龙观的山里拍照,漫步在那些古道古村和峡谷溪流间,用镜头记录山里的野生动植物朋友的故事。这本书里列出了龙观境内两百多种野生动植物的图像与名字,方便读者在山林漫步时对照。飞鸟、野花、山蛙、蝴蝶、萤火虫。张老师让我们与最美的自然相遇,感受生物多样性之美。
此时,遥远的山中传来一声鸟鸣。一声鸟鸣便是一个系统,一杯好茶其实也是一个系统。一声鸟鸣,从鸟儿啄饮清晨的第一颗露珠开始,那是鸟儿在润喉,继而和鸣。早起的虫儿给鸟吃,吃了虫子的鸟儿快乐满足,就这样不知疲倦地鸣唱一整天。而茶树呢,静静地立在山上,经历晨昏、冬夏和雨雪,叶子终于冒出来。到了谷雨和清明时节,农妇采茶时,便把一棵茶树积蓄在叶子里的所有能量一起采摘下来。一枚树叶并不简单,它把长久积聚的力量在这一刻封存起来。接下来,一切都要顺势而为。如何摊青、晒青,如何萎凋、揉制?如何用一股沸水冲泡,才能把一杯茶里所蕴藏的香气、烟云气和山水气都激发出来?又要如何闭目啜饮,让茶汤的滋味索绕于喝茶人的口腔和心胸,同时还要让喝茶人的心绪完全摊开,把自己的半生故事和一路风尘尽数泡在一盏茶汤里,然后慢慢一饮而尽?
朋友,若有时间,你也要到龙观走一走,去看看那好山好水,去饮一壶好茶。那是一壶万物共生、万物有灵。饮了这样的茶,不仅可以召唤“神龙”,也可以召唤来绵绵不绝的鸟叫虫鸣、草木清香。
(取材于周华诚的同名散文)
17. 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敕封(chì) 层峦叠翠 祈雨(qǐ) 辗转
B. 摊青(tān) 翩翩起舞 啜饮(chuò) 铺撒
C. 萎凋(wěi) 漫山飘荡 两栖(qī) 蕴藏
D. 檐下(yán) 峰高林深 召唤(zhāo) 索绕
1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老杨祖上四代茶商、大学专攻茶学,20多年前辗转多行业后归隐龙观种茶,并打造茶文化农场,其经历既体现对茶的初心坚守,也暗含对龙观山水的深度认可。
B. 龙观乡作为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试点,通过修建“蕨类绿道”“中华水韭池”及安装“昆虫旅馆”等设施,为珍稀野生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C. 作者在武夷山桐木关生态检查保护站听闻的猴群哨兵、熊偷蜂蜜等故事,既展现山野生灵的警觉与鲜活,也说明这些野生动植物已习惯与人类近距离共处。
D. 张海华《龙观自然漫步》记录了龙观境内两百多种野生动植物,作者借这本书不仅丰富了饮茶时光,更借此直接抒发了对龙观“万物共生”理念的赞美之情。
E. 文章结尾“饮了这样的茶,不仅可以召唤‘神龙’,也可以召唤来绵绵不绝的鸟叫虫鸣、草木清香”,将“龙”“茶”与自然生灵联系,呼应了“万物共生”的核心主题。
19. 请赏析文章第⑥段划线文字。
20. 请解释第 段中画波浪线句子“一声鸟鸣便是一个系统,一杯好茶其实也是一个系统”含义。
21. 文章以“饮一壶‘万物共生’”为题有哪些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六、(共12分)
课内文言检测(8分)
22. 下列各项对加点字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酒属客(劝请)何时可掇(拾取,摘取)
B. 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惟觉时之枕席(睡觉)
C. 自京师乘风雪(冒)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动)
D. 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稍微)山不厌高(厌恶)
23.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善假于物也不拘于时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 其皆出于此乎其可怪也欤
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或师焉,或不焉
24. 下列句式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 )
例句:客有吹洞箫者
A. 蚓无爪牙之利 B. 崖限当道者 C. 凌万顷之茫然 D. 哀吾生之须臾
25. 下面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B. 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C. 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 《劝学》选自《荀子》,为全书第一篇。《荀子》是荀子的弟子、再传弟子及后学所著,现存32篇。
26. “集章式旅游”是指游人收集不同地点或景点的印章,完成一个集章册或集章卡片,以记录自己的游览经历。有的游客热衷每到一个景点必“打卡”盖章,有的景点出售已经盖好章的集章册……对“集章式旅游”,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七、(60分)
2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人民日报》
2025年4月,农民工诗人吕玉霞用诗歌记录劳作生活,作品被文学期刊收录,被誉为“田埂诗人”。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1. D 2. A
3. D
【答案】4. B 5. C
6. B
【答案】7. B 8. B
9. C 10. D
11. C 12. (1)善于治理国家人,应该首先料理内患来抵挡外敌,不应该贪求首先平息外患来伤害内部。
(2)陛下如果能够每年派和亲使团(去吐蕃),钦陵(一定会)屡屡不服从。那么,他的部下一定怨恨(他)。
(3)微臣私下里揣度这件事,关陇是动静的关键,怎么可以轻率地拿出举措呢?
13. 第一篇,绝不能割弃四镇。不能直接拒绝阻断他和谈的想法,让他有理由兴起边患;用“恐吐蕃东侵”堵住钦陵的嘴;强化与西域诸国的情义,考虑过损失收益,再进一步回复他。
第二篇,每年都向吐蕃派去和亲使团,离间钦陵与其部下,引发吐蕃内乱。
【答案】14. C 15. ①描述画面不同。杜甫的“落木”,突显动态凋零感;张耒的“万木”,给人以静态的密集感。
②情感表达不同。杜甫的“落木”,承载家国忧思与身世悲凉;张耒的“万木”,表达知音难觅的孤寂之感。
16.【答案】 ①. 熊咆龙吟殷岩泉 ②. 但见悲鸟号古木(杜鹃啼血猿哀鸣) ③. 舞幽壑之潜蛟 ④. 驽马十驾 ⑤. 且放白鹿青崖间(鹿车何日驾) ⑥. 寄蜉蝣于天地
【答案】17. C 18. CD
19. 这段文字想象奇特,运用通感,将品茶与闻花香、听鸟鸣相连,又幻化“化身为蝶”之景,生动展现品茶时心灵与自然的交融,凸显出万物和谐共生的美妙意境,文字灵动且富有感染力。
20. ①鸟鸣看似简单,实则关联着生态系统的复杂平衡;好茶亦非孤立,其生长、制作与品饮都依赖自然与人文的协同。
②二者均体现“部分与整体紧密相连”的系统思维,暗含万物互联、共生共荣的哲理。
21. ①主题聚焦:以“饮茶”串联自然与人文,直指人与万物和谐共生的核心。
②意象鲜活:“饮一壶”具象化抽象理念,“万物共生”营造宏大意境,画面感强。
③结构统领:贯穿全文线索,将茶文化、生态保护、生命感悟融为一体。
④语言出新:打破常规搭配,融合传统与现代,激发阅读兴趣。
22-25.
【答案】D
【答案】B
【答案】D
【答案】C
26.【答案】示例:
观点一:
支持“集章式旅游”。理由:集章是一种独特的旅游纪念方式,能让游客更有参与感和成就感,每一枚印章都承载着一段旅行记忆,日后翻看集章册,可重温美好时光。同时,集章过程也促使游客深入探索景点,增加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丰富旅游体验。
观点二:
对“集章式旅游”持保留态度。理由:部分游客可能为了集章而匆忙打卡,忽略了景点本身的魅力和内涵,本末倒置。而且一些景点出售盖好章的集章册,让集章变得功利化,失去了亲身体验和探索的乐趣,使旅游变得流于表面形式。
27.略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