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_______
高温是夏季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日最高气温超过35℃时即可定义为高温天气,而连续多日的高温则构成高温热浪。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国都度过了热浪袭人的夏季,如2022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点,2023年夏季次之。
更需注意的是,2023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发布于6月22日18时,2022年则是在6月17日18时。2024年的高温橙色预警,比前些年来得更早,甚至更加猛烈。
②_______
极端高温天气不仅出现在我国,其他地方的高温同样来得更早更强,这几乎波及到北半球所有地区。
今年6月初,美国西南部多州最高气温超过38℃,美国亚利桑那州首府凤凰城6日最高气温达45℃,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7日最高温达48.3℃,均创历史纪录,且高温出现时间比往年早约两周。
极端高温不但直接危及人体健康,还会加剧干旱、引发山火,给农业生产和城市供电系统带来冲击,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正常运行。
5月下旬,巴基斯坦许多城市面临热浪天气,一些地方的气温接近50℃,该国采取紧急措施,一半学生停课一周以减轻热浪的影响。
③_______
极端高温频发,特殊天气形势的影响是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高温天气多与大气高压系统密切相关。当强大的高压系统滞留时,会形成持续性晴好天气,使得高温持续。常见的高压系统为副热带高压和中纬度西风带上的阻塞高压。例如,今年5月下旬至6月初,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系统笼罩了印度次大陆,也影响到了东南亚。
④_______
每一次极端高温虽有其特定的天气条件,但世界范围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出现,很明显地构成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据联合国防灾减灾署的报告,20年间全球极端高温事件发生数量同比增加232%。2024年3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近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45℃。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氢这三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还在不同程度地持续擎升,二氧化碳的浓度水平比工业化前水平高50%,这一增幅在人类过去数百万年历史中绝无仅有。我们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全球变暖进程中,没有最热,只有更热。
尽管各国加紧协同气候行动,但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行动迟缓,使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还处于历史最高位,未来数十年持续升温已成定局,全球将普遍见证高温40℃的夏天。
(摘编自魏科《是时候准备好应对一个40℃极端高温的世界了》)
材料二:
2021年以来,中美两国通过气候特使渠道恢复对话交流,相继签署了3份达成共识的文件。2024年1月,双方正式启动中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5月8日至9日,两国相关政府部门在华盛顿召开工作组会议,努力开启两国在能源转型、甲烷、循环经济和地方合作等领域新一轮务实合作。经过面对面会谈,双方对彼此气候政策行动进展和困难挑战有了更深入了解,一致同意以两国元首共识为指引,继续努力推动双边气候合作取得务实成果。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各国命运与共,只有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地缘冲突加剧,全球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有些国家抱持功利主义与零和博弈思维,打着应对气候变化或“去风险”幌子采取保护主义和单边措施,对全球绿色低碳转型造成巨大障碍,破坏了各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互信和能力。习近平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指出:“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如果抱着功利主义的思维,希望多占点便宜、少承担点责任,最终将是损人不利己。”应当认识到,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中,必然出现相关技术、产业、贸易、金融、标准等各方面的国际竞争,但只有公平健康的竞争,才有利于各国产业的长期发展,有利于各国在竞争中找到合作机遇,以最高效的方式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承诺和行动将对发达国家产生示范效应,国际社会期望美国能够保持气候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切实落实自身义务和承诺。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通过自身努力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产品快速发展。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指出,过去10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这应归功于中国政策的导向和科技的创新。
中美两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既符合两国及两国人民共同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普遍期待,对于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期待美方与中方一同展现大国担当,共同维护多边主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摘编自刘振民《展现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高温天气的频繁出现,标志着高温热浪现象已成为常态。
B. 全球各地的高温现象均与北半球气候系统的变化无关。
C. 中美两国气候合作中不存在任何竞争关系。
D.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极端高温事件的数量有所减少。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 )
A. 高温橙色预警的提前发布,预示着高温天气的提前到来。
B. 未来数十年,全球普遍不会出现40℃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
C. 我国气候治理方面支持功利主义与零和博弈思维。
D. 美国应与中国共同承担气候治理责任,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3. 下列行为,不符合材料二中的“大国担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通过政策调整,降低可再生能源成本,促进能源转型。
B. 中国在国际和平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解决地区冲突。
C. 中国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中提供援助,改善当地民生。
D. 中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
4. 请为材料一的四个部分分别拟写一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不超过15个字。
5. 鉴于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性,国际社会应如何加强合作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出具体的国际合作策略和行动计划。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姓文的秘书
沈从文
当我已升作司书常常伏在戏楼上窗口边练字时,从别处地方忽然来了一个趣人,作司令部的秘书官。这人当时只能说他很有趣,现在想起他那个风格,也作过我全生活一颗钉子,一个齿轮,对于他有可感谢处了。
这秘书先生小小的个儿,白脸白手,一来到就穿了青缎马褂各处拜会。这真是稀奇事情。①部中上下照例全不大讲究礼节,吃饭时各人总得把一只脚跷到板凳上去,一面把菜饭塞满一嘴,一面还得含含糊糊骂些野话。不拘说到什么人,总得说:
“那杂种,真是……”
这种辱骂并且常常是一种亲切的表示,言语之间有了这类语助词,大家谈论就仿佛亲爱了许多。小一点且常喊小鬼,大一点就喊吃红薯吃糟的人物,被喊的也从无人作兴生气。如果见面只是规规矩矩寒暄,大家倒以为是从京里学来的派头,有点“不堪承教”了。可是那姓文的秘书到了部里以后,对任何人都客客气气的,即或叫副兵,也轻言细语,同时当着大家放口说野话时,他就只微微笑着。等到我们熟了点,单是我们几个秘书处的同事在一处时,他见我说话,凡属自称必是“老子”,他把头摇着:
“啊呀呀,小师爷,你人还那么一点点大,一说话也老子长老子短!”
我说:“老子不管,这是老子的自由。”可是我看看他那和气的样子,我有点害羞起来了。便解释我的意见:“这是说来玩的,不损害谁。”
那秘书官说:“莫玩这个,你聪明,你应当学好的,世界上有多少好事情可学!”
我把头偏着说:
“那你为老子说说,老子再看看什么样好就学什么吧。”
因为我一面说话一面看他,所以凡是说到“老子”时总不得不轻声一点,两人谈到后来,不知不觉就成为要好的朋友了。
我们的谈话也可以说是正在那里互相交换一种知识,我从他口中虽得到了不少知识,他从我口中所得的也许还更多一点。
我为他作狼嗥,作老虎吼,且告诉他野猪脚迹同山羊脚迹的分别,我可从他那里知道火车叫的声音轮船叫的声音,以及电灯电话的样子。我告他的是一个被杀的头如何沉重,那些开膛取胆的手续应当如何把刀在腹部斜勒,如何从背后踢那么一脚,他却告我美国兵英国兵穿的衣服,且告我鱼雷艇是什么,氢气球是什么;②他对于我所知道的种种觉得十分新奇,我也觉得他所明白的真真古怪。
这种交换谈话各人皆仿佛各有所得,故在短短的时间中,我们便成就了一种最可纪念的友谊。他来到了怀化后,先来几天因为天气不大好,不曾清理他的东西。三天后出了太阳,他把那行李箱打开时,我看到他有两本厚厚的书,字那么细小,书却那么厚实,我竟吓了一跳。他见我为那两本书发呆,就说:
“小师爷,这是宝贝,天下什么都写在上面,你想知道的各样问题,全部写得有条有理。”这样说来更使我敬畏了。我用手摸摸那书面,恰恰看到书脊上两个金字,我说:
③“《辞源》,《辞源》。”
“正是《辞源》。你且问我不拘一样什么古怪的东西,我立刻替你找出。”
我想了想,一眼望到戏楼下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浮雕木刻,我就说:“诸葛孔明卧龙先生怎么样?”他即刻低下头去,前面翻翻后面翻翻,一会儿就被他翻出来了。到后另外又翻了一件别的东西。我快乐极了。他看我自己动手乱翻乱看,恐怕我弄脏了他的书,就要我下楼去洗手再来看。
我相信了他的话,洗过了手还乱翻了许久。
因为他见我对于他这一本宝书爱不释手,就问我看过报没有。我说:“老子从不看报,老子不想看什么报。”他却从他那《辞源》上翻出“老子”一条来,我方知道老子就是太上老君,太上老君竟是真有的人物。④我不再称自己作太上老君,我们却来讨论报纸了。于是同另一个老书记约好,三人各出四毛钱,订一份《申报》来看,报钱买成邮花寄往上海后,报还不曾寄来,我就仿佛看了报,且相信他的话,报纸是了不得的东西,我且俨然就从报纸上学会许多事情了。这报纸一共订了两个月,我似乎从那上面认识了好些生字。
这秘书虽把我当个朋友看待,可是我每天想翻翻他那本宝书可不成。他把书好好放在箱子里,他对这书显然也不轻视的。既不能成天翻那本书,我还是只能看看《秋水轩尺牍》,或从副官长处一本一本地把《西游记》借来看看。办完公事不即离开白木桌边时,从窗口望去正对着戏台,我就用公文纸头描画戏台前面的浮雕。我的一部分时间,跟这人谈话,听他说下江各样东西,大部分时间,还是到外边无限制地玩。但我梦里却常常偷翻他那宝书,事实上也间或有机会翻翻那宝书。氢气是什么,《淮南子》是什么,参议院是什么,就多半从那本书上知道的。
(有删节)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部分提到文秘书像“我”生活的一颗钉子,表明起初“我”与他的风格大相径庭。
B. “我”为了争取个人的自由,所以向文秘书解释,自称“老子”是说来玩的,并不损害谁。
C. 订《申报》后,报还不曾寄来,但“我”已然感到看报将对“我”的生命产生重要的意义。
D. 文章结尾“我每天想翻翻他那宝书可不成”,意在暗示“我”与文秘书最终也难成朋友。
7.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①写部中各人吃饭的动作极富画面感,他们粗鲁的形象与斯文守礼的文秘书形成对比。
B. 句子②中“新奇”和“古怪”带有反讽意味,体现出“我”内心自视甚高,实则孤陋寡闻。
C. 句子③中“我”重复两遍书名,既出于“我”对《辞源》的陌生,也表现出“我”的郑重。
D. 句子④表明“我”明白了“老子”不止一层含义,认知发生改变,意识到自己往日无知。
8.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9.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秘书是如何促成“我”的一系列变化的。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主社稷、治国家,欲修保而勿失,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何以知尚贤之为政之本也?曰: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
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者以贤者众而不肖者寡,此谓进贤。然后圣人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谓事能。故可使治国者,使治国;可使长官者,使长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凡所使治国家、官府、邑里,此皆国之贤者也。
贤者之治国也,蚤朝晏退,听狱治政,是以国家治而刑法正。贤者之长官也,夜寝夙兴,收效关市、山林、泽粱之利,以实官府,是以官府实而财不散。贤者之治邑也,蚤出莫入,耕稼树艺、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故国家治则刑法正,官府实则万民富。
故古圣王以审以尚贤使能为政,而取法于天。虽天亦不辩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节选自《墨子·尚贤中》)
材料二: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节选自《墨子·兼爱》)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按序填写相应字母。
是以A民皆B劝其赏C畏其罚D相率而为E贤者F以贤者众G而不肖者寡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乎”为介词,相当于“于”,与《五石之瓠》中“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的“乎”用法相同。
B. “党”意为“偏袒、偏私”,与《论语》中“群而不党”的“党”意义不同。
C. “焉”表反问,意为“哪里,怎么”,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焉用亡郑以陪邻”的“焉”意义相同。
D. “慎”意为“谨慎、慎重”,与《礼记·中庸》中“慎思之”的“慎”意义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圣人尊贤而任能,对于选拔上来的贤人则给予高官富贵,对于无能之人则免去其职位,由此,竞相为贤之风日起。
B. 贤者治理城邑的时候早出晚归,翻耕种植,栽种果木,收聚豆菜等,使得民众能够拥有足够的食物。
C. 墨子在论证上追求语言浅显、逻辑严谨和结构清晰,表达观点时反复论说,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
D. 材料二第二段从反面立意,指出如果大家将心比心、以己度人,做到互相爱护,就能消除乱象,使天下大治。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者之治国也,蚤朝晏退,听狱治政,是以国家治而刑法正。
(2)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14. 墨子在《尚贤》中对“贤者”的行为作了具体阐释,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忆昔二首(其二)
[唐]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①,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②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注释:①奏《云门》:演奏《云门》乐曲。《云门》,乐舞名,用来祭祀天地。②狐兔:指吐蕃。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题目为《忆昔》,其实是讽今之作。忆昔主要是为了写今,目的在于鼓舞皇帝恢复周王朝往日的繁荣。
B. 作者以一“昔”字引起对往事叙写,以“岂闻”二字转折,流露出作者对唐王朝昔盛今衰的痛惜之情。
C. 诗的最后四句中,作者自嘲虽位卑老病、无能力,但仍希望在朝堂上为国尽忠效力,体现出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
D. “叔孙”“洛阳”两句,诗人用“以汉喻唐”的方式曲线议国,借指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的国家状况。
16. 《论语·阳货》篇谈及《诗》除了可以“群”,还有三种功用。杜甫此诗恰巧具备这三种功用,请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理解。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表达了追求理想而不惜生命精神。
(2)《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突出表现作者对富贵奢华生活的鄙弃,是诗人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
(3)《诗经·秦风·无衣》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战士们团结友爱,同穿贴身穿的衣服。
(4)与下图内容相契合的诗文,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德惠大米凭借独特魅力成功入围“吉林大米十大地理标志品牌”,成为吉林粮食产业的一张闪亮名片。这份成就的取得,源于多重优势的叠加。从地理优势来看,德惠市坐落于松辽平原腹地, ① ,坐拥松辽黑土区这一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的宝贵资源,肥沃的土壤如同天然“养分库”;就灌溉水源条件来讲,“一江四河”纵横流淌,流域植被覆盖良好, ② ,为水稻提供了优质灌溉水源;从气候特征来看,北温带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让这里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432.9小时, ③ ;在种植模式上也不乏创新,稻渔综合种养构建起生态循环系统,保障了大米的绿色品质。
18.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①处于世界著名的“黄金水稻带” ②水质清澈且无污染 ③充足的光照助力水稻积累养分
B. ①世界著名的“黄金水稻带”贯穿其间 ②无污染且水质清澈 ③水稻借助充足光照积累养分
C. ①处于世界著名的“黄金水稻带” ②无污染且水质清澈 ③水稻借助充足光照积累养分
D. ①世界著名的“黄金水稻带”贯穿其间 ②水质清澈且无污染 ③充足的光照助力水稻积累养分
19. 德惠市将举办“德惠大米品牌推介会”,请你结合文段内容,为推介会撰写一段宣传语。要求:①突出德惠大米的核心优势;②使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60个字。
20. 请根据文段信息,用四个短语概括德惠大米的品质成因,每个短语不超过5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诗词意象的内涵具有丰富性的特点。中国古代诗人由于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样的意象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抒写心灵时力求“意”与“象”、“物”与“我”的完美结合。同是美酒,__________。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王维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则说“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同是李白,对酒的感受也因境遇而变化:有时他说“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有时他又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有时他还说“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这种时乐、时悲、时愁、时喜、时离、时怆的情绪都是通过“酒”这一意象来表达的。可见,__________。解读诗词意象时,只有根据诗词的内容做具体分析,才能更准确地透视作者熔铸于诗词中的思想情感。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22. 下列句子中的“酒”与文中加点句子所表达的情感不同的一项是( )
A.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B.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C.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鲍照《拟行路难》)
D.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
三、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若真相沉默,则谎言喧嚣。有人说“战争记忆应随时间淡化”,也有人认为“遗忘历史等于背叛”。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校团委拟举办“抗战胜利80周年”研讨会,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5题答案】
【答案】1. A 2. D
3. B 4. ①高温天气与热浪现象
②全球高温现象与影响
③极端高温与天气形势
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5. 国际社会应采取以下策略和行动计划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①加强气候行动合作:各国应协同行动,特别是在能源转型、甲烷减排、循环经济等领域进行合作。
②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达国家应示范带头,发展中国家应积极跟进,共同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③落实气候承诺:各国应切实落实自身义务和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④科技合作与创新:加强在可再生能源技术、产品方面的合作与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⑤维护多边主义:共同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展现大国担当。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9题答案】
【答案】6. C 7. B
8. (1)表现部中上下各人不拘礼节,行为粗鲁且不以为意;(2)暗示“我”的成长环境对“我”粗野性情的塑造作用:(3)为“我”因与文秘书交往而改变自己的粗野习惯做铺垫;(4)对比衬托出文秘书的温和文雅,与众不同。
9. (1)直接指正“我”自称“老子”的粗野习惯,言语规劝,以“和气”的样子让“我”自觉羞愧,逐渐收敛野蛮做派:(2)以温和文雅的言行潜移默化改变“我”的粗野习惯,文秘书始终“客客气气”“轻言细语”,这种对比鲜明的示范,使“我”开始模仿文明礼仪;(3)与“我”交换知识经验,向我讲述新鲜事物,文秘书通过《辞源》和《申报》为“我”打开了认知外部世界的窗口,拓宽“我”的视野,激发出“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
【10~14题答案】
【答案】10. CDF
11. C 12. D
13. (1)贤人治理国家,早上上朝而晚上退朝,审理案件处理政务,因此国家安定并且刑法公正。
(2)所以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绝仇恨而鼓励亲爱呢?
14. ①治国:早朝晚退,察听案件,处理政务。
②治官:晚睡早起,征收关市、山林、川泽的税利,充实官家府库。
③治邑:早出晚归,翻耕种植,多聚豆粟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15~16题答案】
【答案】15. C 16. ①兴:激发人的感情。本诗激发了人们对盛世繁荣的向往之情。“万家室”“俱丰实”“车班班”,“无豺虎”,“不相失”等诗句为我们展现了国盛民富,社会安定,民风淳厚,政治清明,秩序井然的社会景象。
②观:观察政治的得失,本诗有助于人们更深入认识和理解唐王朝由极盛转至衰败的社会变化。如“一绢直万钱”“今流血”等句描写战火不断,民不聊生的景象。
③怨:讽刺时政:本诗讽刺时政,促进社会变革。作者借回忆开元盛世来鼓舞君主恢复往日繁荣,表达了对时政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题答案】
【答案】 ①. 朝闻道 ②. 夕死可矣 ③. 钟鼓馔玉不足贵 ④. 但愿长醉不愿醒 ⑤. 岂曰无衣 ⑥. 与子同泽 ⑦. 明月几时有 ⑧. 把酒问青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二、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18~20题答案】
【答案】18. A 19. (1)黑土蕴养分,江河润稻香;光热酿珍味,稻渔共生佳。德惠大米,吉林名片!
(2)黄金稻带藏黑土,一江四河哺良田。光热充足稻渔伴,德惠大米生态鲜。
(3)黑土为基,江河为脉,光热为魂,稻渔为韵——德惠大米,自然馈赠的佳味。
20. 黑土滋养 江河灌溉 光热充足 生态种养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21~22题答案】
【答案】21. ①不同诗人赋予酒的情感内涵各异
②意象的情感需结合具体语境解读
22. D
三、写作(60分)
【23题答案】
【答案】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