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第一共同体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答题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第一共同体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答题卡)

资源简介

2025年秋学期10月份课堂练习
七年级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积累 运用(26分)
默写(10分)
水何澹澹, ▲ 。
(2) ▲ ,桑榆非晚。
(3)独学而无友, ▲ 。
▲ ,吹面不寒杨柳风。
(5)油蛉在这里低唱, ▲ 。
(6) ▲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7)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以景衬情,并写朋友被贬之地偏远的句子是:“ ▲ , ▲ 。”
(8)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中现在可用来表示客观形势大好,事业发展势头正旺的诗句是:
“ ▲ , ▲ 。”
2.学校秋季主题运动会上,各班积极撰写广播稿,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请阅读下面两则七年级同学写的广播稿,完成任务。(5分)
青春的呐喊是缭亮的,声声响彻云xiāo_______;青春的脚步是轻捷的,步步意气风发;青春的色彩是绚_______丽的,笔笔五彩斑斓;青春的诗篇是蓬勃的,卷卷神采飞扬。运动员们,用青春的热情,书写华美篇章吧! 如果奖杯有奥秘,那应该是持之以恒的坚持,而非投机取巧的卖弄;如果胜利有jué_______窍,那应该是百折不挠的拼搏,而非咄咄_______逼人的豪夺。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那是荣耀时刻领悟到的谆谆忠告!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补全广播稿内容。(4分)
云xiāo  ▲   绚  ▲  丽 jué  ▲  窍 咄咄  ▲  逼人
(2)第一则广播稿因有错别字被退了回来,请你帮忙修改。(1分)  ▲ 改为___▲____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两句诗中,“青女”指传说中主霜雪的女神,“素娥”指嫦娥。
B.古人讲究称呼的使用,对自己用谦辞,如家母、愚兄、见谅、拙见等;对别人用敬称,如令尊、垂询、赐教、奉陪等。
C.《观沧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在《步出厦门行》各章末尾都有,是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D.散文《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获诺贝尔文学奖,女作家冰心的早期创作深受他的影响,其作品风格与泰戈尔有相似之处。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泰戈尔《金色花》)”句中“要”“工作”词性都是动词。
B.“我亲见几个作者,都被他们骂得寒噤了。(鲁迅《未有天才之前》)”一句中的“寒噤”是身体因为受冷或受惊而颤动的意思。
C.“行为”和“行径”是一组同义词,但二者存在感彩上的差异,前者的感彩是中性的,后者则含有贬义。
D.“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这一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5.进入中学,你一定认识了许多新朋友。请你参加七年级(1)班组织的“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7分)
【营造氛围】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帮助小语把下面6个词语组成一幅切合主题的对联,以备布置活动现场。(2分)
好诗 正言行 似镜 如茶 良友 益心性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自我】小语为了活动中在同学们面前介绍自己,事前拟了一份自我介绍的提纲,请你在提纲中帮他补充两个介绍的内容。(不涉及身高体重等个人隐私)(2分)
自我介绍的提纲 姓名:小文 年龄:12岁 毕业学校:黄海小学 ① ▲ ② ▲
【化解矛盾】考试时你的好友小文想让你把你的答案给他抄,你没有理会。考完后他生气地说:“真不够朋友!”你这样对他说道:“ 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阅读 思悟(4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5分)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①。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注释:①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唐时曾屡遭吐蕃侵扰。
6.手机短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表现形式,小语同学想将这首诗后四句的意境,用手机短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她完成下面的脚本。(2分)
诗句 画面内容 画面意境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初月 山村 诗人 ① ▲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② ▲ 温馨 亲切
7.诗歌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景的?有何作用?(3分)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3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蒸饭成粥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蓖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③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蓖(bì):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②馏:把半熟的食物蒸熟。③更:交替。④易夺:改正补充。
8.任务一:积累词汇(4分)
积累文言词汇,做到触类旁通。运用表格法,整理文言字词。
成语参考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可参考成语“不期而遇”,译为① ▲
课文迁移 由“相委而去”迁移出“俱委而窃听”中“委”的意思是② ▲
查阅字典 “颇”字典中的意思:A.偏差,不平正;B.好邪,邪佞;C.略微,稍微;D.很,甚。 “尔颇有所识不”里“颇”的意思为③ ▲ (填序号)
比较归纳 “古今异义”是指古汉语中一些字词随着词汇发展,词义发生了变化转移。下面④ ▲ 选项有古今异义词?(填序号) A.尊君在不 B.太丘舍去 C.何必饭也
9.任务二:粗通文意(2分)
请用“/”给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10.于细微处品精妙,帮助小语完成研读札记。(4分)
【动作探心】甲文 “友人惭,下车引之”,一个 “引” 字,推测友人此刻的心理活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第一人称描写心理)【字词析形】乙文 “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一个 “俱” 字,读到了两兄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人物形象角度思考)
11.任务三:成长探究(3分)
元方、季方两兄弟长大后都以博学多才而闻名。请你结合甲、乙两文中元方父亲的做法,分析两兄弟成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9分)
那时桃花
①天气转暖,春风拂过村庄,一夜之间,枝头就有了春的气色。
②人们的脸上也多了些许春色,是暖的,甜的,是春日下的欣欣然。庄稼也舒展、明朗起来,黄土地带着被阳光照耀的温热感。
③山野花从低处开到高处,从近处开到远处,各色花朵将蜜蜂和蝴蝶请上枝头,在黄土地的案头,春风的画笔让水彩流淌,大片大片的桃红柳绿,让春之河流生动起来。
④生于乡间的我,是在春风的襁褓里长大的,每座山,每条河,乃至每棵树,都是我亲密无间的伙伴。每年春天花开时节,留存在我记忆枝头的那三两株桃花,总会在我眼前倏然闪现。
⑤是的,就是桃花,爷爷屋外不多的几树桃花。打我记事起,它们年年盛开,和其他村庄和山野的桃花相比,它们也许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我却更愿意一次次走近。爷爷曾笑着打趣,这孩子和花亲哩。我笑着握紧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追问道,这桃树是谁种下的,有多少个年头了?爷爷的回答从未改变,是我在你这般年岁种下的,没过几年,我就娶了你奶奶。坐在屋外院场做针线的奶奶不言不语,只是一个劲地笑。
⑥茶杯口粗的桃树,散落在一片竹林边。和周边高大的杏树、桦树、梨树相比,它们的枝条并不繁茂。但是,当桃花次第盛开时,我总是莫名地感动,像是遇到一位眉眼和善的亲人,静静地站在那,就让人感到踏实、温暖。
⑦桃花颜色纯正,一朵或者一簇,在春风里恬淡安然。对于生长在大山深处的孩子而言,花花草草,是最寻常不过的自然景象。而我,唯独对桃花心存眷恋,固执地认为,只有桃花盛开,鸟语花香的春天才是完美的。
⑧一次次,我呆呆地望着桃花。在我身旁,是咯咯叫着啄食的鸡群,是摇着尾巴跟在我身后的大黄狗,是三两只从头顶飞过的麻雀,再远处,就是弯着腰身在田里锄草的老农。恍惚间,一片片花瓣如群山合围,春天似乎被无限放大……
⑨桃花的花期并不长,也就一个多礼拜。当桃粉落下,我并不感到惆怅,因为米粒大小的果实已挂满枝头,在即将到来的夏季,鸡蛋大小的桃子将再次露出桃粉的脸颊。从枝头摘下大大小小的桃子,握在手里,像一杯香甜的蜜酿。每到这时,奶奶站在不远处,扬起拐杖指着桃树,笑盈盈地提醒我,你看,你看,叶子底下藏着那么大个桃子呢。但她并不知道,在刚刚过去的那个春天,我曾和她一样站在院场边,望着在花间旋旋绕绕的蜜蜂,用同样的口气在心里念叨,轻点,轻点,别碰落了桃粉的花朵。
⑩多少年之后,牵手走过一个甲子的爷爷和奶奶相继离世。每个春天花开时节,我依然如少年时静静地望着朵朵桃花……
12.文章开头说“一夜之间,枝头就有了春的气色”,请结合②~③段,说说“春的气色”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6分)
(1)第③段中“各色花朵将蜜蜂和蝴蝶请上枝头”,与朱自清《春》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在突出花的特点时所用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分析它们相似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⑥段划线句进行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朗读第⑤段中“这孩子和花亲哩”一句时,丁老师重读了“花”,李老师重读了“亲”。请比较揣摩这两种朗读的不同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链接材料和本文最后一段都写到“看花”,说说它们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点,并分析各自的写作意图。(5分)
【链接材料】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7分)
16.班级举办“《朝花夕拾》我来讲”读书交流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以“细品数朵‘朝花’ 感悟鲁迅初心”为主题,小语绘制下面的思维导图,分享阅读《朝花夕拾》的体验。请你调动阅读积累,替小语在①②③处填写相应的内容。(3分)
① ▲ ________ ② ▲ ________ ③ ▲ ________
(2)小语在研读过程中发现《朝花夕拾》并存着两个视角,一个是“回忆中的鲁迅”(小鲁迅),一个是“写作时的鲁迅”(大鲁迅)。对同一事件或人物,“两个鲁迅”的认知和理解是不一样的。请选择下列篇目中的其中一篇,参考示例,结合内容谈谈鲁迅当时和后来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篇目:《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
示例:读《琐记》我发现鲁迅当时觉得衍太太很和蔼,看到孩子们吃冰不会阻止,还笑着鼓励,但是成年以后鲁迅发现衍太太其实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的妇人,怂恿他找母亲的首饰变卖,还散布鲁迅偷家里东西变卖的谣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沉淀(50分)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四季之美令人沉醉,亲情之美使人温馨,文学之美使人感动。其实,美无处不在,美,就在身边。
请以“美,就在身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55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2025年秋学期10月份课堂练习
七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 运用
1.(10分)(1)山岛竦峙 (2)东隅已逝 (3)则孤陋而寡闻 (4)沾衣欲湿杏花雨 (5)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6)枯藤老树昏鸦 (7)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5分)(1)霄 xuàn 诀 duō(4分) (2)缭 嘹(1分)
3.(2分)D 4.(2分)B
5.(7分)【营造氛围】上联:好诗如茶益心性 下联:良友似镜正言行(2分)
【展示自我】补充内容:可选择特长、兴趣爱好、喜欢的运动、理想追求等。(2分)
【化解矛盾】示例:小梅,考试时我不会把答案给你抄,但以后你学习有问题可以随时问我,我一定会帮助你的,真正的朋友是不会让你自欺欺人的,你说是吗?(3分)
二、阅读 思悟
(一)(5分)6.(2分)①安宁、平静、静谧 ②桑柘、烟火
7.(3分)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通过写数里外就听到水声,突出了山村寂静寒冷的特点。(或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句从听觉上写数里外就听到水声,后句从视觉上写人烟稀少,突出了山村的和平安宁的特点。)
(二)8.(4分)①约定 ②丢下,舍弃 ③C ④B
9.(2分)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10.(4分)【动作探心】示例:哎呀,我真是太失礼了!不仅迟到失信,还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被七岁的元方说得哑口无言,实在惭愧。赶紧下车拉他一下,赔个不是,希望能弥补我的过错。(2分)【字词析形】示例:求知欲强烈且志趣相投。两人同时放下做饭的事去偷听父亲与客人谈话,可见他们都对学识充满渴望,有着相同的求知志趣且默契十足,展现出浓厚的好学氛围。(答出“求知欲强”结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2分)
11.(3分)①从甲文“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可以看出,陈太丘是一个依约行事,讲原则、重信用的人,陈太丘通过言传身教,给两兄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②当发现“饭今成糜”时,陈太丘没有责备孩子,而是询问原因,知道原因后又问“尔颇有所识不”,在元方、季方回答后,他宽容地谅解了孩子们的过失。③由此可见,父亲陈太丘的言传身教、宽容尊重、教育有方是两兄弟成才的原因。
(三)(19分)12.(4分)人们的脸上“欣欣然”,庄稼“舒展,明朗”,黄土地有“温热感”,各色山野花漫山遍野。
(6分)(1)都不直接写花的特点,而是通过蜜蜂、蝴蝶等侧面描写花朵的艳丽、芬芳、繁盛等特点;都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3分)
(2)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开放带给我亲人般的温暖,让我感动,表达了我对桃花的喜爱与眷念。(3分)
14.(4分)重读“花”,凸显了我喜爱的对象“爷爷屋外的几树桃花”;重读“亲”,突出的是我对“桃花”的态度之亲近。
15.相同的写作手法:借花怀人、借景抒情(任意一点即可)(1分)
链接的写作意图:借看菊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菊花各种颜色象征母亲坚忍的品格,菊花的“烂漫”也让作者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懂得了母亲生前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都要坚韧地活下去,活出生命的个性与美丽。(2分)
本文最后一段写作意图:本文结尾写“看桃花”,表达了我对爷爷奶奶的怀念,对少年欢乐时光的留念。(意对即可)(2分)
(7分)16.(1)①《父亲的病》 ②“我”盼望看迎神会,被父亲强迫背书,内心痛苦 ③“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3分)
(2)示例一:读《阿长与<山海经>》我发现鲁迅当时觉得阿长是一个迷信、粗俗但是对他很好的人,让“我”大年初一睁眼就说恭喜,睡觉摆大字,给我买《山海经》,但是成年以后觉得阿长又是一个可怜的妇女,姓名、经历不为人所知,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示例二: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发现小时候的鲁迅对百草园充满热爱,百草园是他的乐园,觉得三味书屋生活有些枯燥,成年后的鲁迅对百草园依旧怀念,但对于三味书屋的看法有了变化。他认为在那里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启蒙,这两段生活都是他童年不可或缺的部分,共同构成了他丰富的童年回忆。
示例三:读《五猖会》,我发现当时鲁迅很不理解为什么父亲要在五猖会那天一定要让他背《鉴略》,痛苦又无奈。成年以后,他意识到父亲的做法可能是对他教育的重视,只是这种违背天性的方式不可取,流露出对封建教育的批判。(4分)
三、作文 沉淀
17.按照中考要求评分。(50分)2025年秋学期10月份课堂练习
七年级语文试题答题卡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积累 运用(26分)
默写(10分)
(1) (2)
(3) (4)
(5) (6)
(7) ___ _ _ _
(8) ___ ___
2.(5分)
(1)(4分)               
(2)(1分)   改为________
3.(2分)【 】 4.(2分)【 】
5.【营造氛围】(2分)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自我】(2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解矛盾】(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思悟(44分)
(一)(5分)
6.(2分)① ②
7.(3分)     
(二)(13分)
8.(4分)① ② ③【 】 ④【 】
9.(2分)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10.(4分)【动作探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词析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分)
12.(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6分)
(1)(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7分)
16.(3分)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沉淀(50分)
美,就在身边
55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