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学习成果监测(一)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学习成果监测(一)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语文学习成果监测(一)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运用(22分)
1.(2分)(1)嘶 (2) pīng (每空1分,共2分。)
2.(2分)B
3. (2分) 。 , □(1个标点1分,共2分。)
4.(2分)D
5.(2分)提示:应在“达成隐秘”后加上“共振”。
6.(6分)(1)关雎 (2)窈窕淑女 (3)钟鼓乐之 (4)边秋一雁声 (5)提携玉龙为君 (6)拄杖无时夜叩门(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漏字、增字,该空不得分。)
7. (6分) (1) B (1分) 理由:全词通过壮阔的北国雪景展现宏大格局,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结尾“数风流人物”更显革命豪情,需以豪迈激昂语调凸显磅礴气势。 (2分)
(2)①通过化静为动的浪漫想象呈现了北国雪景的勃勃生机 (1分) ②音调高低起伏模拟蛇形 (1分) ③“原驰蜡象”放缓语速,“驰”字重读拉长(1分)
二、阅读(48分)
8.(2分)C(原文第④段为“长时间盯着屏幕最终会影响泪腺分泌,因为泪腺受到的刺激少了,总体分泌量就会受损”,而不是“最终会增加泪腺分泌量”)
9.(2分)A(第①段说的是手机对18岁到24岁的年轻人影响巨大,选项扩大了范围)
10.(3分)建议:(1)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增加户外活动;(2)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3)关注近视的早期症状,早发现早治疗。
11.(4分)①草豁达大度,不去呐喊、不去抗争,忍辱负重。②草清高,只按自己本性生长,不媚不俗,不求人知,自由生长。③草珍惜生命,积蓄力量,顽强生长。④草洒脱。(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概括。每点1分,共4分)
12.(3分)①“顽强”“旺盛”等形容词写出了草的生命力,写出了草珍惜生命的本心。②用形容词“饱”来修饰动词“蘸”,将“草”比喻成毛笔,将“广袤的大地”比喻成画纸,将草在大地上顽强洒脱生长的样子比喻成画家在不停地挥毫傅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顽强洒脱,为世界增添了绚丽光彩,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③“广袤”写出了大地的广阔,给草的肆意生长提供了一个场所。“挥毫傅彩”,挥动笔描绘绚丽画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草洒脱肆意生长给世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意对,答对其中一点即可,3分)
13.(3分)不能。①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贬抑草,说草没有地位,软弱,再大力颂扬草的优秀品质,使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重点,行文跌宕,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②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更加完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这里的“恨”,也是草的本心——忍辱负重,更全面地体现了草的精神品质。(不能丢掉的原因其实就是作者写“草亦有恨”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意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14.(4分)示例一:①我认为小草是生命的强者。因为小草没有地位、没有庇护,被风霜肆意欺凌,任冰雪重压,生长在逆境中也能豁达大度、清高、珍惜生命,顽强洒脱生长,为世界增添绚丽光彩,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②我觉得要想成为生命的强者,应该顽强、独立、珍惜生命、豁达大度、善良、勤劳、自律、有爱心、有责任心、讲诚信、有奉献精神、有理想、有目标、有计划、行动力强、有强大的领导力、有强大的组织力、有强大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示例二:①我认为小草不是生命的强者。因为小草没有地位、没有庇护,被风霜肆意欺凌,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②我觉得要想成为生命的强者,应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勇敢地大声呐喊,为自己发声,去和恶劣的环境抗争,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权利等。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小草的特点和自己的生活感悟回答)(意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15.(2分)C(词的上片主要是写景,下片是议论和抒情)
16.(3分)一个“惜”字,定下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既褒扬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和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又委婉批评了他们长于武功短于文治的不足,饱含惋惜之情。
17.(2分)B( A .动词,成为/动词,雕刻; B .名词,颜色; C .连词,所以/名词,学过的知识; D .同“饲”,喂/名词,食物)
18.(2分)C(庄子笔下的“鹏”硕大无比、志存高远,这一形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与“天人合一”的理想不相关。“天人合一”强调了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自觉与天地参赞化育、和谐共生)
19.(4分)(1)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2)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下,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0.(4分)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大鹏”,表达了作者与自然化而为一,自由地游于世间的情感;乙文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以“千里马”遭遇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
21.(4分)①土地 ②大堰河——我的保姆 ③太阳 ④光明(每空1分,共4分。)
22.(3分)示例一]知人论世法。所谓“知人”即了解作家主要经历、思想和流派,以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等。比如了解艾青本人及创作诗歌的背景,这些都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把握作者的情感。《艾青诗选》共收录了艾青四个不同时期的诗作80余首,了解每一时期作品不同的内容与风格,我们在阅读时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才会有更多的发现。
[示例二]分析意象法。现代诗歌常常选取一个或者多个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细读诗歌时,要注意抓住诗歌的意象仔细品味。比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作者选取喉咙嘶哑的鸟、激怒的风、被暴风雨打击的土地等,表现出了侵略者对中国的摧残、祖国的伤痕累累及自己内心的伤痛。
[示例三]技巧赏析法。现代诗歌的技巧丰富:从表达方式上,常常综合运用描写、记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从表现手法上看,常常运用象征手法,其他如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等;从修辞手法上看,常用比喻、比拟、夸张、反复、排比、对仗、对比等,如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作者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土地的强烈感情。
(意对即可)
23.(3分)[示例] xx 同学朗诵的《礁石》,让我们体会到了在困难面前的坚韧、乐观。下面 xx 同学也给我们带来一块石头,这块石头又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请细细品味下一首朗诵诗歌《鱼化石》! (依题意,串词前后衔接,通顺流畅即可)
三、写作(50分)
作文评分参考
等次 内容立意(20分) 语文表达(20分) 思路结构(10分)
一类 (50-46分)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立意正确、深刻 感情真挚 行文流畅、简洁 语文准确、生动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多样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层次清晰 构思清晰、巧妙
分项得分 20-19分 20-19分 10-9分
二类 (45-41分) 切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充实 立意正确 感情真实 文从字顺 语文比较生动 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紧凑 层次清楚 构思新颖
分项得分 18-17分 18-17分 9-8分
三类 (40-35分) 符合题意 中心较明确 内容较充实 语文通顺 表达尚好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层次比较清楚
分项得分 16-15分 16-15分 7-6分
四类 (34-30分)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尚充实 语言基本通顺 有少量语病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尚完整 层次尚清楚
分项得分 14-13分 14-13分 5-4分
五类 (29-20分)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语句不通顺 语病比较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层次混乱
分项得分 12-10分 12-10分 3-2分
六类 (19-0分) 严重偏离题意 文理不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不完整 层次混乱
分项得分 9-0分 9-0分 1-0分
补充说明:
1.先定类,再评分。
2.不足300字的,按行给分。300-350(20至25分),350-400(25至30分),400-450(30至35分)。
3.450字以上但不足6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4. 写题目得2分,题目不写,扣2分。
5. 行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一经查实扣2分。
6. 雷同作文按六类文视雷同程度酌情赋分。可以参照:一模一样的部分打5分。有不相同的部分,视具体情况也可按照一行一分打分,即5+x分。
7. 文章直接抄袭试卷中的材料不给分。改头换尾的,自己写的部分一行给一分。2025年秋季学期九年级学习成果监测(一)
语文
(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积累运用(22分)
班级举行“诗情雅韵”金秋诗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一)新诗美学探微
①翻开墨香浸润的诗页,黎明从艾青笔尖的裂痕里生长。那只用$1哑喉呢歌唱的鸟,将
啼血的羽毛织进黎明前的雾霭,在惊涛骇浪的褶敦里攥紧泥土的咸涩 课本里的新诗,像一组
被岁月打磨的透镜,折射着20世纪中国诗人的精神光谱。
②林徽因的四月天是宣纸上晕染的浅青色,一树树花开与梁间燕语的抑扬领挫,在云烟综
绕中编织成光的锦锻。这种东方婉约与现代诗性的
,恰似水墨撞见几何线条,在

冲突中达成新的美学平衡。这无疑是新诗中一朵鲜妍的奇葩 袅袅娉婷。而当诗人将邮栗缝进
行李的褶皱,船票在潮水中褪色成历久弥新的乡愁皱纹,那些具象的意象便成了打开情感秘境
的钥匙,让少年触摸到文字的温度如何在纸面结晶。
③穆旦的《我看》在暮色里舒展哲思的根须,晚风与飞鸟掠过青草的冥想,自然的呼吸与
人类的悲欢在此刻达成隐秘。这些诗句不是被装裱的标本,而是飘逸思绪的热情礼赞,是持续
生长的精神根系。当少年的目光抽丝剥茧穿透比喻的薄雾,便能窥见永恒的诗意如何在现实的
岩层中萌发新绿。
1.阅读上面的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1)s1()哑
(2)娉()婷
2.第②段横线处需要填入一个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如漆似胶
B.水乳交融
C.合二为一
D.浑然一体
3.请在语段中的“口”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4.下列出自古诗文的成语属于贬义词的一项是()(2分)
A.悲欢离合
B.石破天惊
C.龙盘虎踞
D.蚍蜉撼树
5.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帮助修改。(2分)
(二)古诗雅韵品赏
6.下面是小邕做的古诗文辑录,请你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原句和文学文化常识。(6分)
悠悠岁月,绵绵情韵。《诗经》首篇《(1)
》中,男子想象与意中人婚礼
的盛况,敲钟击鼓使她快乐,于是便有了“(2)
,(3)
这样的热闹情景;“成鼓断人行,(④)
”,单调的更鼓声和孤雁的叫声,是
边塞的冷落沉寂,更是诗人杜甫的愁肠百转;战火肆虐,丹心不改,李贺一首《雁门太守行》
喊出“报君黄金台上意,(⑤)
”,道尽“士为知己者死”的铮铮誓言:和
平年代,何不似陆游般乘月夜游,“从今若许闲乘月,(6)
”,岂不美哉?
九年级语文学习成果监测(一)第1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