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综合提优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综合提优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综合提优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卷首语]为了能让孩子们参加有意义的实践,今年学校将开展“文化大串门”的活动。现在真诚邀请你一起参加,如果你在活动中表现出色,将有机会获得“文化小明星”的称号。
串门第一站——书画雅韵
一、书写。(5分)
1.卷面书写:认真书写,字迹工整,卷面整洁。(2分)
2.用楷书正确、规范、美观地临写下面的古诗,要求行款整齐,布局合理。(3分)
二、根据拼音写词语(8分)
钢笔画是bié chū xīn cái( )的,它róu měi( )的线条是令人jīng tàn( )的。一孔石桥,shùn jiān( )勾起的是离乡的愁怨;一朵花蕾,恰如舞者在舞台上的舞步;一个动人的音符,在纸上跳跃,měng rán( )把所有的yōu lǜ( )抚平。在纸上留下的每一个字都是píng dàn( )岁月最好的证明……
画无言,凝神细听,却似有妙曲在耳畔回响,引人享受其中的lè qù( )。
串门第二站——文字魅力
三、选择题。(9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他嘴里衔着一块儿薄薄的薄荷糖。
B.他裹着一件儿薄片似的衣服,看起来很单薄。
C.他面对自己的亲人极其刻薄,他的亲人却待他不薄!
D.有人说他和亲人的感情淡薄。可面对小辈,他从不厚此薄彼。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奋战 倒霉 昼夜 所向披靡
B.马蹄 屹立 优虑 全神贯注
C.悬涯 缀满 颓然 技高一筹
D.勋石 洒脱 豪迈 居高临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不能因为取得了一点小成绩就忘乎所以。
B.家长会结束了,家长们作鸟兽散,各自回家了。
C.我用力一拉,风筝的线断了。这下前功尽弃,放不成风筝了。
D.我把两支笔绑在一起,希望书写时间缩短一些。谁知弄巧成拙,用时更长了。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B.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C.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D.“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5.下列句子中,与“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使用相同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
B.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
C.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不到6400千米的星球。
D.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6.将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描述月食景象的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很快,大圆盘的边缘透出了一线亮光。
②月亮失去了银白色的光泽,变成古铜色的大圆盘,悬挂在黑色的天幕上。
③渐渐地,渐渐地,月亮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月光似乎比之前更皎洁了。
④为了看月食,人们早早地站在房前的空地上等待着。
⑤八点十七分,一派壮丽的景象呈现在人们眼前。
⑥圆盘周围繁星闪烁,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夜明珠,发出青白色的光。
A.⑤④②①⑥③ B.④⑤②⑥①③ C.④②⑤①⑥③ D.⑤④②①⑥③
7.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搜集整理一些阅读小妙招。下列内容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通过画人物关系图、故事情节图等方式,梳理小说的情节。
B.留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C.关注小说的环境描写,领悟文章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D.小说中的人物特点都是单一的,可以只抓住一个特点评价人物。
8.下面的玩具秋千制作说明书写得不够清楚。下列修改建议有误的一项是( )
玩具秋千制作说明书
材料:几张彩纸、一小块硬纸板、一个牙膏盒、几根筷子、一些皱纹纸和几根彩绳。
做法:1.把四根筷子粘在一起,用另一根筷子作为秋千的横杆,绑好,插在牙膏盒上。
2.在硬纸板上穿好两根彩绳当作秋千的吊板。
3.把皱纹纸剪成波浪形纸条,再将纸条搓成枝条状,并染成绿色。
4.用几种不同颜色的彩纸做成一个小女孩,并为其画上眼睛和嘴巴。
5.将小女孩粘在吊板上,把吊板绑在秋千的横杆上,最后缠上绿枝条。
A.“把四根筷子粘在一起”应改为“将四根筷子分成两组,分别粘在一起”。
B.“在硬纸板上穿好两根彩绳”应改为“在筷子上绑好两根彩绳”。
C.“最后缠上绿枝条”应改为“最后在秋千架上缠上绿枝条”。
D.这张说明书中最好加上成品的图片。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王晓东用拼音写出自己的名字和花园街的地名,分别是Wang Xiaodong 和HUAYUAN JIE。
B.根据《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提供的材料,我可以很详细地给妈妈介绍太和殿。
C.《七律·长征》中描述“飞夺泸定桥”一事的诗句是“金沙水拍云崖暖”。
D.《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多处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充分表现了五位壮士英勇顽强的献身精神,又突出了战士个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四、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0分)
[诗词中有景]
夏天,当看到乌云密布、骤雨如注的情景,我不禁想起《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句子“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诗词中有情]
《回乡偶书》中的诗句“ , ”表达了诗人久客异乡,回乡却已老迈的哀伤心情;《送元二使安西》中,诗人举杯劝酒,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的诗句是“ , ”。
[诗词中含理]
《春日》中“ , ”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寻芳所得。
串门第三站——文苑暖心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0分)
落墨花
张树楠
①五代十国时期,宫廷画家黄签严谨细腻的花鸟画,被称为“黄家样”。当时想进入画院的画家都以“黄家体制”为准,几乎人人效仿,全国上下一时蔚然成风。然而,在江南,却有一位与黄筌画风截然不同的画家脱颖而出,这位画家名叫徐熙。
②徐熙是江南名门望族之后,世代书香。在诗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徐熙,性格洒脱不羁。他不做官,喜爱诗文绘画,尤其精于花鸟,平时在家与朋友谈诗论画,常以“江南布衣”自居。
③徐熙最喜欢在大自然中以步当车,享受江南明媚秀美的景色。每当他漫步在田间地头,那些生动多姿的杂花野草常常吸引他的注意。他最喜欢拈花在手,细细地观察每一片叶子的俯仰变化,然后把它们画到纸上,
④自由自在地生长在大自然里的汀花野竹、水鸟渊鱼,是徐熙所喜爱的绘画题材。一次,在郊外,他见到一株果实累累的石榴树,树上挂满了火红的石榴果,他拿出纸笔,调色磨墨,开始写生。
⑤徐熙饱蘸了墨,提起毛笔,眼前的石榴树果实晶莹剔透,十分可爱。从哪里开始画好呢?他略一犹豫,只听身后“啊”的一声叫。徐熙回头,只见一个小牧童正站在他身后,好奇地看着他的举动。
⑥徐熙对小牧童一笑,牧童说道:“你落下的墨汁在纸上开花了。”徐熙低头一看,原来笔上的一滴墨落到了纸上,那滴墨汁在纸上自由地涸开,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形状,真的像是开了一朵墨花一样。
⑦徐熙灵光一闪,提笔在这个墨点上略加点染,随后又用浓墨粗笔,草草地画了一些枝干和石榴叶,一株果实累累的石榴树就出现在纸上了。这幅画既没有用线精勾细勒,也没有经过反复渲染数色。落墨成画,敷彩为花,清新而又生动,彻底摆脱了“黄家样”的程式,呈现出一种与黄筌的“黄家富贵”完全相左的独特风格。
⑧徐熙回到家以后,反复琢磨,用这种写意的方法画了一幅《石榴图》。在《石榴图》中,徐熙共画了100多个石榴果,画面上枝叶繁茂,枝干、叶子均用墨笔画出,空隙间夹杂着石榴果。整幅画面墨不掩色,色不碍墨,只是略施颜彩。一眼望去,全画有一种洒脱奇伟的气势。
⑨所有见到这幅画的人,都惊叹于徐熙自成一格的画法。别人见他落墨成花,就称他的画法为“落墨花”。后来,徐熙的名声越传越远,他最常画的题材是杂花野鸟,画好的作品几乎张张都是精品,均令人啧啧称奇。人们因为知道他最常画的题材都是一些江边花、路边草,因此形容他的画风为“徐熙野逸”。
(选自《中国书画故事》,有删改
1.读了全文可知,黄筌擅长的 画被称为“黄家样”,在当时蔚然成风。而
的画却自成一体,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人们还把他的画法称为“ ”,这种画法用文中的八个字形容,就是“ , ”。(5分)
2.阅读第②—⑨自然段,请你用简洁的词语概括“落墨花”画法的由来。(4分)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徐熙之所以要自成一派,是因为他刻意要求,想要摆脱“黄家样”的程式。
B.宫廷画家黄筌严谨细腻的花鸟画,被称为“黄家样”,在全国蔚然成风。
C.徐熙能有“落墨花”的画法,全靠一次意外的滴墨。
D.本文主要介绍黄筌和徐熙这两位画家的绘画成就。
4.本文在第②自然段讲述徐熙的出身和喜好,这样写一方面写出了他
的特点,另一方面为后文 做铺垫。(4分)
5.为了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阅读本文时重点关注的段落和阅读收获也不相同。请把你的阅读过程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4分)
阅读任务 阅读段落 阅读收获
任务一:了解徐熙的性格爱好 第②自然段 (1)
任务二:读懂徐熙能脱颖而出的原因 (2) 大胆尝试、反复琢磨
任务三:了解徐熙的画法、画风 (3) (4)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8分)
雪墙
魏永贵
①99号楼的供暖锅炉在天空第一次飘雪花的时候轰隆启动了。从凌晨四点半到晚上九点半一直发出呼呼啦啦的吼声。不时还有一辆卡车碾过楼侧的地面,轰隆隆地向锅炉房倾倒黑煤,于是粗大的烟囱冒出的黑烟和着呼呼啦啦的吼声,随西北风压向99号楼。
②供暖几天后的一个晚上,99号楼二十几家的防盗门被人一一敲响了。这个露着七分微笑三分乞求的人是新搬来的101,起草了一份状纸,要起诉供热公司的供暖房噪声过大,影响居民生活,要求赔偿损失并改造锅炉减少噪声。请大家在状纸上签名。
③大家都不耐烦,觉得这个已届中年的101是小题大做,都说:“忍一忍吧,你是初来乍到,习惯就好了。”101不服气,说:“我测过这锅炉声,分贝太高,属于噪声,我们已经受到侵害。我几次打电话到供热公司,他们让我到法庭告去。我们当然应该维护合法权益。”面对101的理论,99号楼的居民们在哈欠声中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好吧好吧,你就代表咱们告吧。”
④两天后正赶上一场大雪,天寒地冻,99号楼的暖气忽冷忽热起来,随后的一个星期,暖气片干脆变得冰凉。居民们打电话到供热公司询问究竟,答复说:“去问你们同楼的101吧。”
⑤99号楼的居民们听懂了供热公司的弦外之音,纷纷去敲101的门。101听罢满怀歉意地一笑说:“对不起诸位,但是错的不是我们。供热公司竟然以这种方式报复,咱们更不能让步,这场官司非打不可!”
⑥第二天暖气还是不热,101室的天花板便叮叮当当一直响个不停。101敲开了201的防盗门。201赔着笑脸说:“不好意思,屋里太冷只好跺脚取暖,我注意点儿就是。”等101走回自己的屋子,天花板上的跺脚声更是一阵紧过一阵。
⑦几天后的一个晚上,99号楼的居民们突然感觉久违的暖气回来了,而且比先前还热。锅炉的声音也比以前小多了。更让人吃惊的是,当天晚上他们从本市电视台某栏目里看见了101。当夜,各家的防盗门又被101一一敲开。这次他是来送供热公司的赔偿费的。来到了201户,主人端上热茶,红着脸说:“兄弟,对不起,实在对不起。”101说:“跺跺脚其实没什么,那几天冷得受不了,我也是直跺脚。”
⑧几天后又下了一场大雪,天亮后,那雪快把99号楼的楼道封住了。人们很奇怪,要在以往,这雪早被101铲走了。被堵在楼道的人们便想起101,只有101有工具。于是,他们去敲门,可许久没有动静。眼尖的在门上看见一张纸条:我搬家了,有事请电话联系:101101。落款时间已是两天前。
⑨人们都愣了。面对眼前这堵半人高的雪墙,大家一时束手无策。
(选自《时文花雨》,有删改)
1.小说的环境“会说话”,请根据文章中画“ ”的环境描写,判断以下哪些是它真正在说的“话”,是的请画“√”,不是的请画“×”。(3分)
(1)它说明当时天气特别冷,人们急需供暖。 ( )
(2)它表明99号楼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为下文101维权埋下伏笔。( )
(3)它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是文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2.文中加点的“弦外之音”指的是 ;关于“跺脚”的事,201表面上说 ,其实是 。(3分)
3.请阅读第②—⑦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小说情节并完成填空。(6分)
从上图的对比中,你觉得101是 的人。
4.关于“雪墙”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雪墙”既是指封门的雪堆,又暗指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B.“雪墙”是99号楼居民们最熟悉的事物,是文章的线索。
C.“雪墙”指雪下得很大,厚得像堵墙,所以才更需要供暖。
D.“雪墙”之所以还存在着,是因为101没有及时将它铲走。
5.有三位同学为这篇小说补充了结尾,你最喜欢哪一个 在横线上写出理由。(3分)
串门第四站——表情达意
七、习作。(30分)
一座桥,塑造了老汉光辉的形象;一个丁香结,带来了人生无尽的思考……平凡的事物背后也有美好的故事。哪一个事物让你想起什么人或什么事?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选择一个事物,写写它背后的故事,表达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1.略 2.略
二、别出心裁 柔美 惊叹 瞬间 猛然 忧虑 平淡 乐趣
三、1.D 2.A 3.B 4.C 5.B 6.B 7.D 8.B 9.C
四、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五、1.花鸟 徐熙 落墨花 落墨成画 敷彩为花 2.滴墨落纸,散形成花 落墨成花,自成一格
3.B 4.性格洒脱不羁,喜爱诗文绘画 写徐熙创作新的画法“落墨花” 5.(1)性格洒脱不羁,喜爱诗文绘画 (2)第⑦⑧自然段 (3)第⑨自然段 (4)画法为“落墨花”,画风为“徐熙野逸”
六、1.(1)× (2)√ (3)√
2.以停止供暖的方式报复101 不好意思,屋里太冷只好跺脚取暖 故意制造噪声,干扰101
3.(1)起诉供热公司,为大家维权 (2)认为101小题大做 (3)对101的态度改变 (4)101坚持维权与其他住户的不理解形成对比 (5)101的大度与201的狭隘形成对比 示例:有正义感、坚持原则、愿意为公共利益发声,同时又宽容大度 4.A 5.示例:依依 这个结尾展现了201的积极改变和社区团结一心的精神,给人以正能量和希望,符合这篇小说提倡的相互理解和帮助的主题
七、提示:这是一篇自命题作文,应选择一个有故事的事物,确保这个事物有特殊的意义。思考这个事物与某个人或某件事的联系。是什么人或什么事让你对这个事物产生了特殊的情感?这个人或这件事如何影响了你的生活?写作时,应详细描述与事物相关的人或事。最后,在结尾部分,可以适当升华主题,表达对这个事物以及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的感激、思念或其他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