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什么是青春?青春是一次次挑战生命极限航天训练的李聪,最终乘坐“神舟十八号”飞船奔向(hào hàn)太空;青春是乒乓球打得快到让人 甲(眼花海乱/扑朔迷离)、进攻又特别犀利的孙颖莎,以 乙 (振聋发聩/锐不可当)的攻势一次次夺得世界乒乓球赛冠军;青春是不改(chū zhōng)、不向命运低头的王心仪,成为“辽宁舰”航母掌舵手;青春是年方十七的中国姑娘全红婵在巴黎奥运会上凌空一跳,赢得跳水女子10米跳台金牌,让无数翘首以盼的中华儿女欢欣鼓舞……他们的事迹镌刻在亿万人民的心里,我们青年一代一定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不断谱写无愧于前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华章。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hào hàn) ②(chū zhōng)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翘(qiào)首以盼 镌(juān)刻 B.翘(qiáo)首以盼 镌(juàn)刻
C.翘(qiào)首以盼 镌(juàn)刻 D.翘(qiáo)首以盼 镌(juān)刻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 乙
(4)有同学读到“让无数翘首以盼的中华儿女欢欣鼓舞”时,思考“翘”的意思。依据“翘”的字形,他想到“翘”的意思可能与“羽”有关。结合语境推测,“翘”的意思应该是 (①抬起,向上②一头向上仰起③特出)(填序号)
二、综合性学习
2.中国科技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学校为此举办了“星河灿烂,科技闪耀”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面是学校关于本次主题活动的总体设计思路,请根据设计思路在“思路框架图”序号处补充出相应的内容。
本次“星河灿烂,科技闪耀”的主题活动分为“活动”和“讲座”两大版块。在此期间,会有手抄报制作活动、以神舟系列模型制作和机器人编程为主的社团活动、校园宣传和成果展示活动,同时,也会开展航天科技、天文世界、人工智能方面的讲座。
(2)在“手抄报制作”活动中,小冀从报纸上搜集到了一则关于航空航天的新闻,请你为下面的新闻拟写一则标题。
2024年4月12日,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完成在轨对接测试,为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国内外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中继通信服务支持。千百年来,中国人对神秘的宇宙一直怀抱着无限的遐想与强烈的探索意趣。现如今,航天科技的迅猛发展让古人笔下的种种幻想照进了现实,“嫦娥”奔月、“祝融”探火,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前赴后继,以格物致知的精神书写新时代的太空传奇。
三、名句名篇默写
3.学校举办“读诗文,赏美景”主题活动,请补全本次活动开场白。
经典诗文中,美景如画。王维《使至塞上》“ , ”描绘了大漠、长河,营造了雄浑开阔的意境;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 ④”勾勒了莺燕忙碌、生机盎然的早春图景;崔颢《黄鹤楼》“ ⑥ ”为我们展现了眼前所见色彩明丽之景;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⑦,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则描绘了月光澄澈,月下庭院的宁静之美。
四、文言文阅读
【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乙】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丙】
在瞿塘峡口,有孤石,冬出水二十余丈,夏即没入水中。人云:“滟滪①大如象翟塘不可上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以为水候②。庾子舆③奉父榇④还巴东至瞿塘,水壮。子舆哀号,峡水骤退,舟得安行。人为之语曰:“滟滪如幞⑤本不通,瞿塘水退为庾公。”
(节选自张岱《夜航船》)
①滟滪(yàn vù):水中的大石块、大石堆。②水候:水的候征。③庾子舆,南北朝时期的官员,以孝闻名。④榇(chèn):棺材。⑤幞(fú):占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急湍甚箭 甚箭: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
(3)良多趣味 良: (4)峡水骤退 骤:
5.下列对丙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
B.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
C.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
D.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冬出水二十余丈,夏即没入水中。
7.甲乙两文所描绘的“水”,有哪些共同特点?
8.乙文描写三峡秋季景色却不见“秋”字,作者是如何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②“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③“可以抄一点。”
④“拿来我看!”
⑤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⑥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地说道:
⑦“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⑧但是我还不服了,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着:
⑨“图还是我画的不;至于写在形情形。我心要自然记得的。”
⑩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9.选文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10.分析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11.选文“我”从藤野先生那里取回讲义打开看时,为什么“吃了一惊”?为什么感到“不安”又“感激”?
12.鲁迅说,藤野先生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藤野先生的“伟大”表现在哪里?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田中央的母亲
①起风了,风像从远方的战场上凯旋的将士,身披锦旗,在田野里驻足。风吹树响,草动麦黄,蝉鸣鸟唱。风放开喉咙,仿佛憋不住藏在心中许久的暗语,声音穿过麦浪,穿过林梢,穿过故乡,穿过远处的山岗。
②似乎一夜之间,麦子熟了,他们领会了风的暗喻,而这暗喻一经破解,仿佛一场酣畅淋漓的梦,墨绿的麦田便被风染成了金色的舞台。
③母亲握着镰刀,走进这舞台中央。几十年来,她始终以躬耕的姿势,谦卑地俯向大地,低着头站在农业中心。麦浪在风中起起伏伏,金黄的曲线波动着,随着母亲有节奏地挥镰,向远处延伸。一串一串的汗,大颗大颗从母亲头上落下,砸进麦田。
④干涸的麦地 张开干裂的嘴唇,贪婪地吮吸母亲头上的汗。我相信,那里面有许多许多咸咸淡淡的盐粒,我也相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劳作的姿势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的母亲,她脊背上渗出的盐渍,肯定能发出钻石的光芒,粮食的光芒,劳动的光芒。蓝天无语,白云有情,她们注目着苍穹下,一个农村妇女舵手一样驾驭着一把镰刀,驶向麦田深处。
⑤金黄的麦子,古铜一样的质地,沉甸甸,浑厚、结实。母亲把麦捆抱在怀中,这曾经哺育在襁褓中的孩子,今天,已经成熟了。或许沉甸甸的麦穗贪婪母亲肩头的那番温柔。它们伏在母亲的肩膀上,麦芒如竖琴,被母亲结茧的手指拨弄着,发出清脆的声音,干涩却又铿锵有力。母亲不懂音乐,她柔软的心,只懂蛙鸣、鸟叫、狗吠、牛哞、马嘶、猪嚎、羊咩。
⑥这凡俗的声音,没有金色大厅里那昂贵器乐奏出的优美旋律,也没有指挥家引领通晓乐律的演奏家集体抒情的高雅。而就是这些悦耳的声音,围着母亲,几番晨昏几番风雨,在岁月的轮回中,传颂了大半生。母亲老了,这些声音也一天天老了。
⑦只有庄稼拔节的声音、豌豆花爆裂的声音、麦子在烈日的揉搓下脱壳而出的声音,牲畜生产幼小生灵的声音是年轻的,新鲜的。就是这些声音,像一把糖果撒进她渐渐苍老的心窝里,撒进她渐渐矮下去的身影里,让母亲没有多少杂念的心安稳、熨帖、欣慰。
⑧母亲的脊背如一把张满的弓,汗珠如箭矢,一箭一箭射落夕阳。在农业的方圆里,从清晨到黄昏,她不怨不艾,背着晨曦,挥别晚霞,心里始终装着一个粮仓。这些汗,或者这些盐粒,一滴一点腌着农业部落里的家常春秋。春去,麦穗花开;秋来,麦香芬芳,飘过田野,飘进母亲澄明清净的心田。
⑨晚风吹来,母亲累了,坐在田堙上,我看到她脊背上的汗渍在汗衫上绘出一团团云烟,白色的汗渍、麦杆的黑枯叶、黄色的泥土,把她的汗衫染成一副水墨画。夕阳的余晖洒在静坐的母亲身上,时光静谧,我感觉母亲如佛,淡定、超然。一股说不出的气场让我不敢言语。
⑩我坐在母亲的背后,看着晚风吹着她稀疏的头发,晚霞绚丽如云锦,母亲的头发像镀了金,又像撒了一层霜。我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母亲说,回家吧,我们揉一把麦子带回家。几株干了的麦穗被母亲摁断后,放在掌心里轻轻揉了几下,片刻摊开手掌,吹了一口气,金色的麦壳,纷纷扬扬,像金箔像飞鸟。顿时,夕阳下,一只只金色的鸟,在麦田里飞翔。
农业是母亲一生的坐标。儿女、庄稼、蔬菜、牲畜是分布在这个坐标不同坐落的标点。沿着这个坐标,清晨她从庄廓出发,把我们带向麦田,认识农业这部古老典籍和生命坐标所蕴含的甘苦。经过三十多个春秋,我才明白,怎样的姿势才能抵达幸福深处。这一切是,站在麦田中央的母亲以弯腰拔苗到午后的姿势、信念教会我的人生箴言。
而今,我就像一粒脱壳的麦粒,乘着一股从远方来的风,远离故乡,远离母亲,远离田野,落在他乡的土地上,寻找一方供灵魂自由栖息的土壤。现在,我也在城里种田,不过我的田在流淌着唐诗宋词的方格纸上,我的汗滴在城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键盘上。
摊开一张白纸,我就拥有一大片故乡的雪;淌下一滴蓝墨水,我就拥有故乡的一方湛蓝天空;轻叩一个键钮,我就发掘出一眼故乡河流边上清澈的沙泉。蓝墨水滴在白纸上,我就看到母亲的蓝头巾渐渐隐没在麦浪深处。文字闪耀在电脑屏幕上,我更感受到了母亲握镰挥向麦杆的力量。
很多个夜晚,当我在方格纸上、键盘上画出一个圆满的句号,我默念着站在麦田中央的母亲,戴着草帽,挥臂拭汗的情景。
哦,亲爱的母亲,你赐予我们一方麦田。你说过“春种一粒种,秋收万把粟”。在春天里,我们总要种下些什么,不然,当秋风吹来,检验我们走过的岁月时,我们站在麦田角落,画不出一个圆满的句号。
(作者:马国福,有删改)
13.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从第④、第⑧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进行批注。
示例:第⑤段画线的句子,作者将麦捆比喻为襁褓中的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子在母求的精心呵护下成熟丰收的情景。
14.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谈一谈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15.习近平总书记说:“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春种一粒种,秋收万把粟”内涵的理解。
六、名著阅读
16.2024年10月,将迎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班级围绕《红星照耀中国》开展“重温红色经典,传承长征精神”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任务一 走进长征】
(1)为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历程,班长搜集了以下材料,从中你发现红军长征时期经历了哪些困难?请写出其中的三点。
长征的统计数字(摘编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章)
▲十五个整天的大决战▲平均每天一次遭遇战 ▲二百三十五天的白天行军 ▲十八天夜间行军 ▲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 ▲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 ▲爬过18条山脉 ▲渡过24条河流 ▲经过12个省份 ▲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 ▲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 ▲深入几十年来中国军队从没到过的地方
【任务二 感悟精神】
(2)回顾《红星照耀中国》,联系前面的任务,你感悟到的红军长征精神是什么?
七、作文
17.作文。
踢几脚球,赛几趟跑,听几首歌,画几笔画,来一次旅行,做一回志愿者,参加一次劳动……体育可以强身健体,艺术可以陶冶情操,旅行可以开阔视野,劳动可以增长生活技能、培养品质……
请你以参加过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为素材,写一篇文章,或记述活动经历,或讲述活动故事,或谈论活动意义。
要求:①选好角度,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500字;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校名、人名、地名。
参考答案
1.(1) 浩瀚 初衷
(2)D
(3) 甲:眼花缭乱 乙:锐不可当
(4)①
2.(1)①讲座 ②社团活动
(2)示例:鹊桥二号中继星在轨对接成功
3.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庭下如积水空明
4. 比箭还快 如果 甚,很 突然(或“疾速”“迅速”) 5.B 6.(1)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或“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
(2)(孤石)在冬天露出水面二十多丈,夏天就没入了水中。 7.清、急(意思对即可。比如:“清澈”、“水流湍急”) 8.示例一:选取典型景物,用“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表现秋季的萧瑟肃杀;引用渔者歌谣,衬托三峡秋季的悲凉凄清。
示例二:从视觉角度写“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表现秋季的萧瑟肃杀;从听觉角度写“高猿长啸”、渔者歌谣,衬托三峡悲凉凄清。
9.①添改讲义。②纠正解剖图。③关心解剖实习。 10.“从头到末”是从开头到结束(从头到尾);说明藤野先生对“我”的讲义改得非常认真仔细,突出藤野先生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表达了“我”对藤野先生的敬佩(感激)之情。 11.(1)“吃了一惊”的原因:想不到藤野先生竟为“我”这样的一个外国留学生细心(认真)添改讲义。
(2)不安:“我”的讲义错误多,让先生费神。
(3)感激:藤野先生对“我”的热情关心。 12.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他对一个来自弱国的留学生有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他对来自弱国的学生及其贫弱的祖国抱着同情和尊重;比如:认真修改“我”抄的讲义,诚恳指出“我”绘的解剖图的错误,关心“我”的解剖实习等。
13.示例一:第④段“干涸的麦地,张开干裂的嘴唇,贪婪地吮吸母亲头上的汗”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麦地的干涸状态及母亲劳作的辛苦。
示例二:第⑧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的脊背”比作“一把张满的弓”,把“汗珠”比作“箭矢”,形象生动地写出母亲的辛劳及劳作时的姿势。 14.示例一:热爱土地,吃苦耐劳:根据第③段“几十年来……站在农业中心”“一串一串的汗,大颗大颗从母亲头上落下,砸进麦田”,第⑧段“母亲的脊背……装着一个粮仓”,第 段“农业是母亲一生的坐标”可知;
示例二:温柔善良,利落淳朴:根据第⑤段“或许沉甸甸的麦穗贪婪母亲肩头的那番温柔,它们伏在母亲的肩膀上,麦芒如竖琴,被母亲结茧的手指拨弄着,发出清脆的声音,干涩却又铿锵有力”“母亲不懂音乐,她柔软的心,只懂蛙鸣、鸟叫、狗吠、牛哞、马嘶、猪嚎、羊咩”可知;
示例三:淡定超然,教子有方:根据第⑨段“时光静谧,我感觉母亲如佛,淡定、超然”,第 段“清晨她从庄廓出发……这一切是,站在麦田中央的母亲以弯腰拔苗到午后的姿势、信念教会我的人生箴言”可知。 15.只有耕耘,才会有收获。母亲一生站在麦田中央,给予“我”“一方麦田”。母亲用一生的辛劳,教会了“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学习也是一样,只有付出艰辛努力,才会有收获。
16.(1)行军路途遥远;自然环境险恶;敌方围追堵截;遭遇军阀包围;穿越陌生区域;战斗频繁等。
(2)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17.例文:
一次难忘的植树活动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植树的好时节。学校组织了一次植树活动,这不仅是一次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更是一次让我受益匪浅的劳动体验。
我们带着工具和树苗,来到了一片空旷的山坡。大家都热情高涨,跃跃欲试。一开始,我以为植树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不就是挖个坑,把树苗放进去,再填上土嘛。可实际操作起来,却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容易。
我拿起铲子开始挖坑,没挖几下,就感觉手臂发酸。泥土比我想象的要坚硬许多,每一次用力都像是在和大地进行一场艰难的拔河比赛。好不容易挖了一个浅浅的坑,却发现大小根本不合适,树苗放进去歪歪扭扭的。这时,旁边的同学过来帮忙,他告诉我挖坑也是有技巧的,要先把铲子插入土中,然后用脚踩住铲子的边缘,利用身体的重量把铲子压下去,这样才能更省力地挖土。在他的指导下,我重新调整了方法,果然轻松了一些,坑也逐渐挖好了。
接下来是放树苗和填土。我们小心翼翼地把树苗放入坑中,扶正树干,然后开始填土。填土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压得太实,不然会影响树苗的生长。填好土后,我们又给树苗浇了水。看着那棵亲手种下的树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们致谢,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次植树活动,让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让我明白了每一棵树木的来之不易。我们种下的不仅仅是树苗,更是绿色的希望。它教会我在面对困难时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能轻易放弃。同时,这次活动也让我更加珍惜大自然的馈赠,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我知道,我们的这一小步,对于保护地球环境来说,也许只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每个人都能行动起来,那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这次植树活动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我成长路上一段宝贵的经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