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阶段性练习检测卷说明:1.本试题卷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2.请按试题序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答在试题卷或其他位置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2题。202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随着激昂的军乐响起,徒步方队率先入场,他们步伐铿锵、精神抖擞,展现出锐不可当的气势;装备方队紧随其后,铁甲生辉的战车()先进的导弹系统依次驶过,尽显大国军工实力;空中梯队从天际掠过,战鹰编队划出绚丽孤线,引来现场阵阵欢呼。观礼台上,人们望着这一幕幕振奋人心的场景,由(zhong)地鼓掌致敬,眼中满是对祖国的骄傲与祝福。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当(2)zhong2.在括号内填入的标点符号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一4题。伴着咆哮的寒风、漫天的飞沙和茫茫的冰雪,大家住帐篷、吃野菜,干得热火朝天;“以场为家,以苦为荣,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誓言,回响在茫茫荒原。不久,“东方巨响”震惊世界。尽管岁月远去但“两弹一星”还在更多领域得到诠释。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弹精竭虑冥思苦想),前赴后继,一个又一个科学奇迹镌刻在中国大地上,中国科技正在一步步崛起…3.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题。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古代诗人的诗作是精神养分,读诗能汲取力量。读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可感山河壮阔,拓宽心胸;读王绩的“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能品隐逸情怀,沉淀心境;;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悟边塞雄浑,触动心灵。可见,读这些诗作,既能提升素养,又能滋养精神。A.读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能品味孤寂愁绪,触动心弦。B.读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可叹生死别离,体味悲痛、伤感。C读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能感凌云壮志,激发豪情。D.读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感受羁旅孤独,生出愁思。6.教师节来临之际,晨光中学为弘扬尊师重教风尚,表彰教师在教学与育人中的辛勤付出,特评选出10位“最美教师”。下列最适合作为该事件新闻标题的一项是()A.晨光中学庆祝教师节B.晨光中学评出10位“最美教师”C.10位教师获“最美”称号D.教师节的教师荣誉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一8题。(4分)八年级语文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卷第1页共8页八年级语文检测卷参考答案1.(2分)(1)dāng 衷2.、(2分)(顿号)3.(2分) 殚精竭虑(“殚精竭虑”强调用尽全部精力、费尽心思,不仅体现思考的深度,更突出长期、持续的艰辛付出,能精准契合“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科研领域长期攻坚、奉献心血的语境,情感色彩积极且庄重。“冥思苦想”更侧重“深入思考”的动作本身,侧重短时间内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绞尽脑汁,没有体现“长期付出”和“精力耗尽”的程度,无法充分展现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坚守与奉献,语义深度和情感分量都稍显不足。)4. (2分)画波浪线的句子成分残缺,应在“两弹一星”后加上“的精神”。5.(2分)C(前文读李白诗是“山河壮阔”的昂扬、读王绩诗是“隐逸沉淀”的平和,后文读王维诗是“边塞雄浑”的豪迈,整体情感主线偏向积极、开阔。选项A“孤寂愁绪”、B“生死别离的悲戚”、 D“羁旅孤独的愁思”均为消极、伤感的情感,与前后文“拓宽心胸”“触动心灵”的开阔基调相悖,会割裂语段情感的连贯性;而选项C“凌云壮志的豪情”,既延续了积极基调,又能在“沉淀心境”与“边塞雄浑”间搭建自然过渡,让情感层次从“平和”升向“豪迈”,逻辑更顺畅。另外,从句式结构来看,C项也更切合。6.(2分)B(该事件的核心主体是“晨光中学”,核心事件是“评选10位‘最美教师’”,二者结合才能完整还原事件。选项A未提及“评选最美教师” 核心事件;选项C未明确“评选主体(晨光中学)”——读者无法知晓这10位教师来自哪所学校、该荣誉由谁评选;选项D“教师节的教师荣誉”表述极端笼统,既无主体、无人数,也无具体荣誉名称;选项B直接关联“晨光中学(主体)”与“评10位‘最美教师’(事件)”,要素完整,信息精准。)7. (2分)D(核心错误是对诗歌整体风格的误判——此诗虽有“海天茫茫”的壮阔写景,但语言仍保持白居易一贯的平易浅近的风格,并不是“豪放之作”,“与惯常风格不符”的表述不符合诗歌整体特点。)8. (2分)凉”字既指江楼夏夜实景的清爽;又暗含诗人对闲适景致的惬意;更借“较清凉”的对比,自然传递出邀友共享这份舒适的热情。(一点1分,两点满分)9. (1分)又 十 数 里 |为 紫 石 潭10.(3分)(1) 商量,商议 (2) 逆流 (3)睡觉11.(4分)(1)有人认为我们应该乘坐轻便的小船前往。(关键词:或、谓、宜、泛)(2)(看到)大石和碧绿的潭水,流水潺潺,令人想去拨弄。(关键词:磐、弄)12.(2分) C(解析:“听者惧然”的意思是听到的人都很害怕。这里体现的是大家因山路险峻,听到“一失足时千古笑”的话语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并非“厌恶”,所以D选项错误。A选项“霁景宜人”,天气晴朗、景色宜人,能体现出愉悦心情;B选项“禾黍丰年”指庄稼丰收,体现的是作者游历武功山时,见到沿途庄稼长势好、丰收在望的景象,内心生出的喜悦与舒畅之情;D选项“恋恋不喜去”,恋恋不舍不想离开,能感受到眷恋之情。)【参考译文】在嘉靖已亥年秋天的八月,月山子帷常、三溪子汝重、平野子应明和我商议游览武功山。有人认为我们应该乘坐轻便的小船前往。平野说:“我将命人准备好船只,在凤林等待。我们约定在九月登武功山。”于是九月的丁酉日我们开船,那天天气晴朗,景色宜人。逆流而上十多里后,看到了茂盛的树林。再行进十多里是紫石潭,两岸的青山,仿佛有越地的风味。黄昏时分,停泊在徐潭,在岩石峭拔险峻的地方看到残霞映照在树木上,新月如弯眉初生。戊戌日,前行了几里路,水流的声音变得湍急,我们寻来了拐杖和鞋子,舍弃船只离开。正午时分我们在龙果庵、白云庵休息,远望梅溪的几座山峰,景色美好绝妙,让人流连忘返。傍晚在平林庄住宿,那里庄稼丰收,我们再次吟诵起了“延秋”之句。己亥日,山里的人引导我们前行,路上多是险峻的山峰,有人委婉地提醒说:“一旦失足,就会成为千古笑柄啊。”听到这句话的人都感到害怕。沿着溪流弯曲而行,经过了月家山,看到大石和碧绿的潭水,流水潺潺,令人想去拨弄。对岸的鲜花竹子茂盛繁密,听到鸡犬的叫声,大家都留恋不舍,不愿离去。黄替时分我们到达了山口,在竹林深处住宿。夜里,听着泉水流动的声音,不能睡觉。13.(6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14. B(伟大抗战精神彰显了全人类对和平的永恒向往、对正义的执着坚守,不仅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注入了不可或缺的力量,并非只属于中国人民。)15.(4分)如(1)学习上发扬抗战精神的坚韧,面对困难不退缩,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知识,为未来报国打基础;(2)生活中主动了解抗战历史,向家人、同学讲述抗战故事,传递爱国情怀;(3)集体中团结同学,互帮互助,像抗战时期民众同心那样,凝聚集体力量,为社会、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一点2分,两点4分。也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其它方面,言之有理即可)16. (2分)C:(结合材料三,文中明确说AI技术能实现信息提炼、文本分析、实时回答与翻译等功能,还能将电子书转换成音频、图片和视频等形式来营造沉浸式阅读体验,并非“仅能通过信息提炼这一种方式提升阅读效率,在沉浸式体验营造上没有作为”,该归纳错误。)17.(3分)D(选项A:材料一仅提及AI能助力儿童阅读(如分析习惯、制订计划),但未提及“儿童阅读将完全依赖AI”,“完全依赖”属于过度推导,且不符合实际(儿童阅读仍需教师、家长的引导与情感互动);选项B:材料二中专家对AI的担忧集中在“满足深层次情感诉求”“回答深度问题”等方面,并非否定AI在阅读领域的所有价值——材料一、三均体现AI能提升阅读效率、丰富阅读形式,“所有应用都无实际价值”表述绝对;选项C:材料虽指出AI对阅读的影响有需警惕之处,但同时也强调其能为阅读带来便捷、提升效率等积极作用,“全面禁止应用”忽视了AI的价值,属于极端化推导;选项D:材料三明确提到AI可转换电子书格式(音频、图片等),且语音读书功能“接近真人声音”“能富有情感地朗读”,这些信息可合理推出“AI能为数字阅读提供更丰富的体验”,推理符合材料内容,正确。)18. (3分)示例:借助 A1 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想读的优质内容;借助 A1 制订个性化阅读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借助 A1 的信息提炼、文本分析、实时回答与翻译等功能辅助阅读,提高对书籍的阅读理解效率;借助 A1的便捷转化功能,实现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19.(4分)(1)“勇敢者”指毕业生们放弃安稳选择、奔赴西部克服困难,扎根基层奉献教育的人。(2分)(2)既贴合西部自然环境特点,又凸显学生在支教老师呵护下坚韧成长的特质,形象生动。(2分)20.(4分)细节一:王建超出发前只问“学校有体育场吗”(报名时仅问“学校有体育场吗”,见到仅有歪斜篮球架的黄沙操场,却反过来安慰校长“有图纸就能实现,能上好体育课”。)作用:既体现他作为体育教师的职业初心,也凸显其务实、乐观、不抱怨的品格,展现支教者扎根西部的坚定底色。(典型细节2分,作用2分)细节而二:荀轶娜“声带受损仍授课”(上课失声确诊“声带永久性受损”,收起休养医嘱,手持扩音器坚持讲课,声音变成“烟嗓”。)作用:用身体代价与坚守行动的对比,刻画她对支教事业的执着,凸显教师群体舍己为学生的奉献精神。细节三:吐逊江信中“我只流过两次泪。(一次是母亲去世时,一次是毕业临别您叮嘱我时)作用:凸显李桂枝对学生的关爱已远超普通师生情谊,达到“亦师亦母”的程度,生动展现了支教老师“用爱温暖学生、用真心呵护成长”的精神特质。 (说明:典型细节可概况,也可摘录,作用主要是围绕支教老师的精神品质和文章主旨来表达即可。文中还有其它典型细节也可。)21.(4分)作用:直接引用能让人物语言“说话”,既还原支教场景与师生互动的真实细节(1分),又能直观展现支教老师的奉献精神、崇高追求(1分),以及学生的成长感悟(1分),让人物形象更鲜活、立体,增强通讯的感染力与可信度(1分)。22.(4分)“用心里的火”是支教群体的精神内涵:是面对沙尘、高原反应不退缩的坚韧,是荀轶娜声带受损仍授课、李桂枝转化“刺头”学生的奉献,是25年接续赴西部的责任与热爱;(2分)“梦想的灯”有双重意义:对学生是成长希望(如吐逊江、国杰罗布考上大学),对支教者是用知识改变西部、实现青春价值的追求(2分)。二者相互成就,“火”为“灯”供能,“灯”为“火”指方向。23. (2分)D解析:该书最初于1937年在英国出版时名为《红星照耀中国》,后为便于在国民党统治区传播,才改名为《西行漫记》,选项中关于书名出版顺序和更名原因的描述颠倒。24. (3分)示例:(1)彭德怀与战士相处毫无架子,像和朋友一般。“与战士们围坐在一起,穿着和战士们没什么区别的粗布军装”,展现出他的质朴、平易近人,没有高高在上的官威,和战士们打成一片(从“人物性格”上批注);(2)“用树枝在地上比划,讲解飞机的样子和作战原理”,这个动作细节,生动地刻画出彭德怀耐心细致、知识丰富的形象,体现他关心战士对新事物的认知。(从“细节刻画”上批注);把马让给受伤小战士骑,自己步行,这一举动彰显了他关爱部下、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也反映出红军内部相互照顾、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 。(从“精神品质”上批注) (说明:从任何一个角度批注都可以)25.(3分)示例一:我从《西游记》中汲取“坚持”的力量。唐僧师徒一路斩妖除魔,无论是在火焰山受阻,还是在女儿国受到诱惑,他们都没有放弃取经,最终历尽磨难,取得真经。这本书教会了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定信念,不放弃目标,勇往直前。这种精神力量将成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伴随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示例二:我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坚定的革命信仰使保尔勇敢反抗压迫,投身革命,在战场厮杀;使他在修筑铁路时忍受着严寒,忘我地工作;支撑着他克服双目失明和身体瘫痪的困难,以顽强的毅力写出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保尔的故事鼓舞我在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时,要坚定信仰并为之不懈奋斗。示例三:我从《红星照耀中国》中汲取“勇气”的力量。红军战士们长途跋涉,穿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到达陕北。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遭受敌人的围追堵截。但是,他们凭借无畏的勇气,最终战胜了所有困难,取得了胜利。这本书教会了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不畏艰难,不惧风险,勇往直前。26.按中考要求评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练习八年级语文试题卷.pdf 八上语文月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