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高考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跨文化路径课件(共5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高考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跨文化路径课件(共53张PPT)

资源简介

(共53张PPT)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的
跨文化路径
01
02
03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的特征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策略
目录
CONTENTS
04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什么是英语课程思政?
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陕西师范大学访问学者。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跨文化交际与传播,公开发表相关教科研论文十余篇,其中核心5篇;主持名级各类课题8项,出版教材4部、专著2部。多次获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
自2009年以来承担国培计划、省培项目多项,陕西省第三批、四批、五批中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理论导师陕西省第四批省级教学名师理论导师,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库成员。
张莉娟
专家简介
什么是课程思政?
01
01
01
什么是课程思政?
政策脉络
01
01
什么是课程思政?
时间 政策 课程思政
2001年 《基础教育改革课程纲要(试行)》 素质教育理念
2012年 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2014年 《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
2017年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 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2020年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 借助语言技能的提升实现跨文化交际,并在思想文化熏陶下促进健全人格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
01
01
什么是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指的是在各学科课程中,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掘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遵循有机融合的原则,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理论传播、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精神塑造和情感激发的教育方式。
(汪瑞林,2020)
01
01
什么是英语课程思政?
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与英语课堂教学各环节有机融合,在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涵养家国情怀,培养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 自信 。
(夏锦萍,纪越飞,2023)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的特征
02
01
02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元素
维度 育人要素
个性观念 珍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严于律己、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平等观念
行为习惯 强身健体、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安全意识、文明礼貌
个人发展 乐学善学、崇尚科学、理性思辨、人文精神、探索精神、理想远大、实践创新
人际交往 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孝亲敬长、团结友爱、知恩图报、乐善好施、利他主义
社会公民 遵纪守法、敬业为公、爱护环境、生态意识、公益精神、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高中英语思政育人价值融入概念框架
01
02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的特征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的特征
促进文化理解
重视文化交流
强调文化认同
指向文化自信
01
02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的特征
新 课 标 下高 中 英 语 课 程 思 政 的
实 践 框 架
01
02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的特征
课前阶段,具化思政目标。
在全面、深刻理解英语学科思政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进一步具化单元思政目标和课时思政目标。
课中阶段,重构教学内容。
重构语言类知识、能力类知识和思政类知识,并依此设计育人活动,通过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和迁移创新类活动,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领悟文化,建立认知、情感和体验,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思政目标。
课后阶段,实施多维评价。
教师维度上,对自己的课程思政理念、课程思政意识和课程思政实践路径进行内省性评价;学生维度上,对学生进行人本化、发展化评价;时间维度上,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化评价 。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的跨文化路径
03
01
03
英语课程思政的跨文化路径
时间 政策 跨文化元素
2017年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 发展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汲取中西优秀文化传统,树立多元文化意识;同时在剖析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017年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发挥英语课程的跨文化职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和跨文化赏析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9年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由此可见,培养具有“批判性文化意识”的跨文化思辨英语人才是重中之重。
01
03
英语课程思政的跨文化路径
跨文化思辨英语能力
01
03
英语课程思政的跨文化路径
基于跨文化思辨英语教学理念与方法,构建基于文本、融入思政的“语言-思辨-跨文化”三位一体的英语教学模式。
(张茂华,陈兴,强云,2023)
01
03
英语课程思政的跨文化路径
基于文本的跨文化思辨英语教学模式
01
03
英语课程思政的跨文化路径
基于文本的跨文化思辨英语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策略
04
01
04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策略
(一)注重显性和隐性相结合
一是基于课程思政的四个方面,梳理教材中的语篇内容和多模态素材(包含教材中的插图),提取语篇中直接体现的思政内容,为显性教学做准备;
二是深入分析语篇的语言特征,挖掘其中所隐含的价值观念,服务于隐性引导。
三是组织意义探究活动,将思政元素融于语言学习过程中。
01
04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策略
(二)注重对话性和生成性
课程思政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师生和生生的对话。
一是抓住教学契机,在关键教学时刻通过反馈和提问等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建构和生成对于思政元素的认识。
二是促进学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在交互启发中吸纳不同观点,在审辨探讨中达成共识,使学生对思政元素的认识从个体经验走向批判理性(党峰,2020),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01
04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策略
(三)指向情境中的问题解决
将语篇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现实世界进行关联,为语篇学习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开展项目式语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有意义地学习并使用语篇中的语言(徐国辉等,2023),从而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实践中体验和实践思政元素,实现课程育人,而非通过教师“贴标签式”的意义灌输。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05
01
05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文本解读: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四单元 Earthquake
从属于“人与自然”这一主题语境,上承第三单元“人与自我”Travel journal,下启第五单元“人与社会”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由内向外,由个人到社会,层层递进。
分析:本文为一篇典型的灾难报告文学,以时间线串联,讲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前后经过。全文由四个自然段构成,分别从地震前的种种预兆、地震发生的过程、地震造成的危害及地震后救援重建四个方面层层推进主题。
思政元素:通过介绍河北大地震及灾后重建工作,凸显坚韧的中国人在面临自然灾难时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学生勇于面对灾难的顽强意志,凝心聚力的团结精神以及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
01
05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分析:
1) 导入环节,学生观看一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片段后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这则影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问题二:谈谈看完影片的感受,并说明为何有这样的感受。
教师采用先观影后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与主题相关的问题。
问题一将本节课的话题直接引入到唐山大地震,直接明了,开门见山;
问题二遵循思辨探究原则,要求学生表述观感并说明缘由。
01
05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分析:
2 ) 读前活动,小组讨论
问题一:为什么这是地球的不眠之夜?
问题二:人们的反应如何?
讨论规则:以理服人,彼此尊重,寻求共识,促进课堂思辨文化的形成。
分析: 从课文标题入手,遵循思辨探究原则,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以集体思考的方式对文章主体内容进行预测和探究,利用两个递进的问题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发掘标题背后的含义。讨论规则的设定将思辨实现原则贯彻其中,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认知技巧的提升,也要重视良好的思维品质及积极心理倾向。
01
05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分析:
3) 读中活动:略读、精读,选择与归纳和小组讨论
略读活动,学生需要在快速阅读后将正确部分连线对应。
精读活动,要求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完成时间-事件表,实现对文章关键信息的抓取,进而对文章脉络和细节有更深层次的把握。
选择与归纳活动,依托前两部分活动归纳出灾难报告文学文体的特点、写作风格及文章结构,为作业布置环节铺垫。
01
05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分析:
3) 读中活动:略读、精读,选择与归纳和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围绕思政内核,挖掘文本中涵盖的跨文化思辨元素,即以“无形的联结(invisible bonds) ”为 核 心,探讨“国与国(county and county) ”中的民族凝聚力和中国速度,“国与民(countyian) ”中的团结主义,“人与自我(human and self) ”中的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精神 ,四者互为融入、相互融合,共同彰显“无形的联结”这一主题内涵。
01
05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分析:小组讨论活动的展开遵循了跨文化思辨英语教学中所倡导的跨文化探究和思辨探究原则,采取思-想-讨的方式对高阶思维进行常规化操练,该环节的小组讨论活动依旧要求学生遵循讨论规则。
无形的联结(invisible bonds)
01
05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分析:
4) 读后活动:基于课程思政,对文本中跨文化思辨元素进一步的拓展。
活动一:找出新冠疫情中体现“无形联结”的人物和事例。
活动二:如何看待中国和其他国家在疫情期间采取的措施?列出你所知道的积极或消极措施并解释原因。
活动三:假设你是一名日本交换生,你的同学想以参访的形式向你学习防震知识。
01
05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分析:
4) 读后活动:基于课程思政,对文本中跨文化思辨元素进一步的拓展。
分析:活动一作为承上启下的部分,将话题扩展到新冠疫情,并继续对“无形的联结”进行深入讨论,活动二和活动三将跨文化英语教学的思辨、反省和共情三者结合融入活动设计中。
01
04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分析:
4) 读后活动:基于课程思政,对文本中跨文化思辨元素进一步的拓展。
分析:活动二将话题引入中外应对疫情的态度及措施的对比分析,从消极和积极的两个层面探究其差异背后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避免陷入偏见和思维定式,通过视角转换去理解文化差异,做出审慎的评价,引导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定“四个自信”。
01
05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分析:
4) 读后活动:基于课程思政,对文本中跨文化思辨元素进一步的拓展。
分析:活动三将话题引回地震,遵循思辨反思原则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情景,以角色扮演和访谈的方式进行文化共情和反结束后,学生在班级中分享自己的学习和反思心得,提高自我思维调节能力。
01
05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分析:
5)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写作要求完成一篇以新冠疫情为主题的重大事件报告文学写作。
分析:主题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暴发后,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展现的中国速度和中国效率。其次,结构上,基于读中教学环节中对重大事件灾难报告文学格式
分析,学生须遵循重大事件报告文学结构框架来书写。
01
05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分析:
5)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写作要求完成一篇以新冠疫情为主题的重大事件报告文学写作。
分析:内容上,基于读中环节对“无形的联结”示意图的剖析,学生分散思维、拓展思路;同时,遵循思辨融合原则和内容原则,阅读《生命之证》这一课外语言输入材料,了解新冠疫情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在处理富有认知挑战性的语言信息,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融合培养思辨能力
01
04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分析:
5)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写作要求完成一篇以新冠疫情为主题的重大事件报告文学写作。
分析:遵循将跨文化思辨标准纳入评价体系的原则,引导学生根据所给写作评分标准,从主题、内容、格式等不同维度展开写作评价、修改和反思。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跨文化思辨意识及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提升。
01
05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
通过分析教学文本,确定教学内容,从而确定的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01
05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阅读前
活动:预测。
教师呈现图片和视频,学生猜测图片中的动物,之后教师对藏羚羊的现状进行提问,并让学生预测文本内容。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的先验知识,并为学生补充主与题相关的语言和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阅读文段作准备。逐步培养学生利用插图预测主旨大意的能力和文本的大概方向。
01
05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二、教学过程设计
(二)阅读中
步骤:基于语篇。
①活动一:
教师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快速阅读,学生读完文本后,教师给出几个体裁,让学生选择文本体裁,并且根据教师给出的例子和情境总结出旅游日志的特征。
②活动二:填空。
教师以旅游日志展示文章结构的思维导图,并要求学生去文本中寻找思维导图中缺失的信息。
01
05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二、教学过程设计
(二)阅读中
步骤:基于语篇。
③活动三:仔细阅读。
问题1:
预测(学生可能回答):He came here to observe the Tibetan antelope.
【课程思政设计】教师根据文本进行扩展——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同时学生了解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英文单词。教师接下来引入思政素材《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并让学生了解其英文表达,同时提取思政元素,以内隐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01
05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二、教学过程设计
(二)阅读中
步骤:基于语篇。
③活动三:仔细阅读。
问题2:What was the problem faced by the Tibetan antelope. Can you find more answers in the text
预测(学生可能回答):They are being killed by the hunter for their furs. Their populations dropped by more than 50 percent.Their habitats were destroyed by human.
01
05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二、教学过程设计
(二)阅读中③活动三:仔细阅读。
问题3:What does “national protection” mean
预测(学生可能回答):It is the reserve setting to keep the animals and plant safe.
【课程思政设计】教师基于问题3 以及学生找出的答案进一步提问:Can you list more examples of t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setting for the animals and plants
预测(学生可能回答):卧龙自然保护区、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等。之后为学生拓展几个著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广东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让学生关注本地文化特色,并了解相应的英文表达。
01
05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二、教学过程设计
(二)阅读中
③活动三:仔细阅读。
问题4:What did people do to help protect the Tibetan antelope
预测(学生可能回答):They set up the national protection.They keep them safe from attacks.
01
05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二、教学过程设计
(二)阅读中③活动三:仔细阅读。
问题5:Do the methods take effect Please find the effects of the methods.
预测(学生可能回答):Yes,their populations has recovered and the Tibetan antelope was removed from the endangered species list.
【课程思政设计】基于问题4、问题5 和学生找出的答案进一步提问Do you know more about the methods our countries adopt to save the endangered species
预测(学生可能回答):不知道。之后为学生介绍3 种国家设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方法。Method 1:Domestication and breeding of wildlife.Method 2:Introduction program.Method 3:Boost law enforcement and restrict commerci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01
05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二、教学过程设计
(二)阅读中③活动三:仔细阅读。
问题6:How does the writer feel about modern life
预测(学生可能回答):The writer hopes that we can live harmony with the nature.
问题7:Can you guess why the author uses the present continuous passive voice in here
预测(学生可能回答):He want to tell us many wildlife are being threatened by human activity.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信息、总结信息,即获取和梳理知识,了解更多与保护动物相关的词汇。同时,基于教材引入思政素材,体现主题思想,并挖掘语篇里面的思政元素。
01
05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三)阅读后
1)步骤1:深入语篇。
①活动1:讨论。
基于问题7 以及学生给出的答案进一步提问:Except for the hunting, what else could make the species in danger 让学生思考,之后邀请一位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
01
05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三)阅读后
②活动2:小组合作。
学生以6 人为一个小组,对文章第三段中的“We are not trying to save the animals.Actually, we are trying to save ourselves”进行讨论分析,讨论结束后请一个组代表进行发言。
【课程思政设计】任务结束后,教师通过PPT展示保护动物的重要性,之后从食用野生动物的角度,讲解野生动物携带多种病毒,进而引入思政素材“抗击新冠病毒”,提取的思政元素为道德修养、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希望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保护动物,拒绝食用野味,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③活动3:小组合作。
学生以6 人为一个小组,讨论How do we do to contribute ourselves to the protection of wildlife
【设计意图】让学生去思考、体验以及感悟主题,增强学生尊重自然的意识。
01
05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三)阅读后
2)步骤2:超越语篇。
活动:课后作业。
教师教导学生保护动物,并提供学习支架,让学生制作海报,鼓励学生收集关于濒危动物的更多信息;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信息,如濒危动物的名称、图片、现有数量、保护措施等,制作自己感兴趣的动物保护海报。
01
05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三)阅读后
2)步骤2:超越语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更多的濒危动物,收集相关信息,呼吁更多的人提高动物保护的意识,参与动物保护,同时能够超越语篇,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此教学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为主题,在语篇的基础上,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知识框架,通过教师的提问寻找文本信息和获取知识,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其感知主题的能力。与此同时,适当引入符合主题的思政素材,提取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深入语篇时,通过文本信息引入“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怎么保护动物”的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刻体验理解“我们不是在保护动物,而是在保护自己”的内涵。教师也可以适当引入思政素材,加深学生对主题的体验以及对价值观的塑造。在超越语篇阶段,教师提供学习支架,学生设计海报,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
01
小结
一、英语课程思政政策脉络
二、新课标下英语课程思政的特点
三、英语课程思政的跨文化路径
四、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策略
五、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析
01
小结
课程思政:
“无形的联结”—— 如盐在水,润物无声
THANKS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