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过关检测
A卷(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学校广播室发出了“书香沁校园,文化润心灵”读书活动的号召,请你认真看拼音,规范写词语。(8分)
阅读是思想的食粮。书中有bié chū xīn cái ( )、温暖人心的情节,可以抚慰你jǔ sànɡ( )的心情,为你tí ɡōnɡ( )精神的享受。书中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你可以从善于chóu huà( )的姜子牙、dāi tóu dāi nǎo( )的猪八戒等人物身上感受到东方小说的shén mì( )。
2.字音小组搜集了下面的读音,用“____”画出每组中的错误读音,并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3分)
(1)风靡(mí) 趴下(pā) 辐射(fú) ________
(2)矗立(zhù) 陨石(yǔn) 倾向(qīng) ________
(3)跺脚(duò) 起哄(hòng) 正月(zhèng) ________
3.字形小组把他们归纳的汉字展示了出来,让同学们辨认有误的一项。( )(2分)
A.枯萎 抽屉 斑马 B.冰棍 考察 氧气
C.猜测 干躁 颓然 D.雕刻 沙漠 疲倦
4.字义小组不甘示弱,亮出了他们的底牌。下面是“豁”字的读音及解释,加点字读音与“豁出去”的“豁”相同的是( ) (2分)
豁 huō ①残缺,裂开。
②舍弃,狠心付出高代价。 A.豁达 B.豁免
huò ③开通,敞亮。④免除。 C.豁口 D.豁亮
5.词语小组把他们搜集的词语融合在了句子中,请找出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2分)
A.对手技高一筹,我用尽全力也没能赢得比赛。
B.快上课了,他大步流星地往教室走去。
C.人徒有自信而无自卑,会变得忘乎所以,飘飘其然。
D.双方辩论时都念念有词,谁也不服谁。
6.技能小组搜集的是阅读方法,请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3分)
(1)读文章时,如果遇到与阅读目的关联性很强的内容,需要逐字逐句地读。( )
(2)在《竹节人》中,如果要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的任务,应重点阅读文中有关竹节人的制作过程的段落。 ( )
(3)《故宫博物院》由故宫主体建筑的介绍、太和门的故事、故宫博物院官网的部分内容等材料组成。如果要规划故宫一日游路线,所有材料都需要详细阅读。 (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10分)
宋有狙公①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②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③其家口④,充⑤狙之欲。俄而匮⑥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⑦之曰:“与若⑧芧⑨,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选自《列子·黄帝》)
【注释】①狙(jū)公:养猴子的人。狙,猕猴。②解:理解,懂得。③损:减少。④家口:家中的口粮。⑤充:满足。⑥匮:缺乏。⑦诳(kuáng):欺骗。⑧若:你,你们。⑨芋(xù):橡果。
8.解释下面加点字。(2分)
(1)将限其食_________________ (2)众狙皆起而怒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狙公想要“限其食”,当他提出“朝三而暮四”时,众狙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当他提出“朝四而暮三”时,众狙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众狙有这样可笑的反应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1.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历史脉络:在阅读中传承建筑文化。(11分)
学校组织参观了首都博物馆主题为“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的展览。同学们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及参观时的记录,整理了如下材料:
【材料一】北京中轴线,创建于元代,形成、完善于明清两代,是北京城市建筑东西对称布局的对称轴线,北京城诸多重要建筑位于此条轴线上。我国著名的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说,北京城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材料二】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中轴线不断延伸。中轴线向北延伸,以仰山作为终结标志,延长线两侧先后建起的国际会议中心、奥林匹克公园等,带来了北部萧条之地的巨变。中轴线向南延伸,在天安门正南46千米处,建起了一座现代化、高水准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中轴线的历史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材料三】北京中轴线是我国首都一张亮丽的“________”,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2011年6月11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文物工程正式启动。2018年7月,北京中轴线申遗确定了万宁桥、景山、故宫、天安门等十几处遗产点。2024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四】
12.要了解北京中轴线的产生及特点,应重点阅读材料________,阅读之后我会用“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北京中轴线。要了解北京中轴线今天的发展,应重点阅读材料_________,阅读之后我知道北京中轴线延伸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3.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北京中轴线南边的终结标志是仰山。
B.最适合填在材料三横线上的词语是“中国名片”。
C.梁思成的话让我们知道了中轴线对北京城建筑格局的重要作用。
14.下面哪一对建筑能体现北京中轴线东西两侧建筑对称的布局特点 ( )(2分)
A.德胜门——朝阳门 B. 广安门——广渠门 C. 钟楼——鼓楼
15.北京中轴线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请你根据材料,在下面表格中填写北京中轴线的申遗理由。用上“第一,……;第二,……;第三,……;……”的句式分条陈述。(至少三条)(3分)
景色之美:在阅读中培养审美能力。(11分)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②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似乎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④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6.这段话出自小语的摘抄本,其中有语病的是( )(2分)
A.句① B.句② C.句③ D.句④
17.此间所得美景,与朱熹诗句中“ ,无边光景一时新。 ,万紫千红总是春”描绘的盎然春景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18.公园里有一些正在跳广场舞的人,请你写一写其中一个人入迷的样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同学们准备去玉渊潭公园游览,要为此次活动规划出行路线,下面搜集到的信息中不需要重点阅读的是哪一项 ( )(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0-24题。(18分)
瓶盖上的童年
①我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穷,没什么玩具,我们基本上是就地取材,有什么玩什么,男孩子滚铁环,玩弹弓,弹玻璃球……女孩子踢毽子,跳绳,扔沙包……花样很多,玩得很开心。
②有一年暑假,永然的叔叔从城里带回一副象棋。那棋子光泽圆润,走棋时调兵遣将的气魄和铿锵声响,让我们羡慕不已。叔叔带我们玩了几盘,我们很快就学会了基本走法。那几天,我们几乎天天泡在永然家,瞅准机会就拿出象棋“杀”几盘。可好景不长,叔叔回城时带走了象棋,我们便像“丢了魂”似的,玩什么都没意思。
③不知是谁提议自己制作象棋,大家纷纷响应。找棋子材料时,我们试过硬纸片、小木块,都不合适,最后想到了饮料瓶盖。我们找来50多个瓶盖,挑出32个新的,用红蓝圆珠笔在皮垫上写上“将”“车”等字,棋子就做好了。棋盘则是从盛石灰的牛皮袋上剪了块牛皮纸,画出“楚河汉界”,这样就做成了。
④因为人多,我们做了三副象棋。整个暑假,【A】我们在树底下、院子中、门洞里快乐地玩着。【B】我们不懂“蹩马腿”,不会“连环炮”,却有自己的规则和套路。棋子坏了,再找个瓶盖就行。我们痛痛快快地玩了一段时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不再慌着下棋了,兴趣又转到钻研“兵法”上去了。童年的时光就这样在如斯的欢乐中悄然流逝。
⑤回想过去,尽管贫寒日子有失落和遗憾,但“少年不识愁滋味”,我们的童年也不乏快乐。其实,穷也罢,富也罢,生活总不是圆满的,快乐要靠自己去找。 (作者:王新文。选文有删改)
20.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1.要想了解“简易象棋”的制作方法,可以重点阅读第 段。读完后,我还能写一个制作指南。(5分)
22.阅读第④段,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句A中能看出“我们”下象棋的地点的广泛性。
B.从句B中能看出“我们”下象棋的形式的随意性。
C.从本段中能感受到“我们”玩耍时自由散漫、缺乏纪律。
23.请联系短文与生活实际,谈谈对画“ ”句子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文以“瓶盖上的童年”为题有什么好处?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制造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瓶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表现了短文的主要内容。
C.揭示了主旨,表达了“物质匮乏的时期,孩子们依然善于寻找快乐”的生活态度。
三、习作与表达(30分)
种花,可以颐养身心,达到忘我的境界;旅行,可以愉悦心情,开阔我们的视野……这些都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是什么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呢?它对你有怎样的影响呢?请你以“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语句通顺,不少于500字。
100
200
300
400
450
500
B卷(20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文物名称:《儿童斗草图》(见图 A、图 B)
时代:清代
作者:金廷标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描绘了儿童酣战百草的情景。
材料二
斗草,又称斗百草,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游戏,它分为文斗和武斗。“文斗”有这样一个规矩,找出无数奇花异草互说出名字,谁说的名字多,谁就可以获胜。而“武斗”就是两人相互比较所挑选的草的韧性———儿童采集野草,将草茎互相交结,并各持草柄向后拉扯,谁的断了谁就输了。欢乐的斗草游戏中,儿童不仅可以认识百草,还能了解它们的形态与特性。
材料三
文物名称:清乾隆款粉彩十六子灯笼瓶
时代:清代
现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
简介:因形似古代宫灯、表面绘画十六童子而得名。十六童子在种了芭蕉、梧桐树、鲜花等植物的庭院中游戏玩耍……姿态生动,栩栩如生。
材料四
骑竹马,即在两腿中间夹着一根竹竿模仿骑马的传统游戏,道具最早就是一根竹竿。李白诗歌《长干行》中“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就写了这一游戏。宋元以后,骑竹马游戏日益戏剧化,元杂剧剧本中,常见到“骑竹马上”等舞台提示语,可见竹马已经作为戏剧表演道具登上舞台。之后,竹马逐渐又简化为马鞭,成为传统戏剧中重要的道具。
1.古代儿童游戏种类丰富、趣味十足。现藏于 的《儿童斗草图》描绘了古代儿童斗草的画面。骑竹马是古人对于童年共同的美好回忆,李白在《长干行》中写道“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其中“ ”这个成语就是来源于这两句诗。(4分)
2.想了解“斗草”的玩法,我们可以阅读材料 。A、B两幅图中,图 描绘的是“武斗”的画面。我们可以梳理“武斗”的流程图:(6分)
3.阅读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3分)
(1)从博物馆的文物中也能发现一个童趣世界,儿童游戏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内容。 ( )
(2)材料三中介绍“清乾隆款粉彩十六子灯笼瓶”名字的来源用了打比方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
(3)传统戏剧中的马鞭就是由竹马演变而来的。 ( )
4.我们可以根据关键句把握主要内容。材料四的主要内容是 ( )(3分)
A.骑竹马是在两腿中间夹着一根竹竿模仿骑马的传统游戏。
B.竹马逐渐简化为马鞭,成为传统戏剧中重要的道具。
C.骑竹马玩法与从民间游戏到戏剧道具的演变。
D.李白诗歌《长干行》写了骑竹马的游戏。
5.古代儿童游戏取材质朴,竹竿、野草都能成为玩具,相较于现代玩具的智能精美,你更喜欢现代还是古代的玩具呢?请结合材料内容或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