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查目标
知识:1.字形、标点、句子衔接、成语使用、修辞方法、语病、词语的语境义;
2.古诗文默写;诗词、文言文关键词、句子内容及情感的理解;
3.名著阅读、非连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议论文文本阅读。
能力:1.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能力;
2.古诗文识记和理解能力;文言文理解及比较阅读的能力;名著阅读理解及表达能力;
3.概括、提取、筛选、理解不同文体文章内容的能力;赏析文学类文本能力;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
4.综合表达能力
2025年5月,学校举办了科技节活动。校报小记者撰写了一期报道科技节的公众号推文。现在你根据编辑组成员的意见完善。
活动概况
创新的热情在初夏高涨,探索的号角已然吹响,我校以“科技无界,创新有我”为主题的科技节盛大启幕。本次活动打造了“前沿科技体验”“趣味创新挑战”“社团成果秀场”三大特色板块,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科技盛宴。这场科技与青春交织的嘉年华,让同学们在思维碰撞中激发创造潜能,在实践互动中采撷科技硕果。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小记者的脚步,共赴这场汇聚智慧的校园科技之约吧!
1. 小组成员请你确认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读音和字形。你根据词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表达的是“情绪饱满”的意思,所以“高涨”中的“涨”应读“zhàng”。
B. 因为表达的是“活动开始”的意思,所以“启幕”一词中有错字。
C. 因为表达的是“摘取,收获”的意思,所以“采撷”中的“撷”应读“xié”
D. 因为表达的是“集合在一起”的意思,所以“汇聚”一词中有错字。
2. 小组成员讨论如何理解文段中画横线的“嘉年华”,请你根据语境作出解释。
前沿科技体验
在虚拟现实体验区,同学们头戴VR设备,时而成为“星际探险家”,在浩瀚宇宙中追踪行星轨迹;时而成为深海访客,与光影构建的鲸群并肩遨游。全景渲染、动作捕捉、实时交互等技术的结合,让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呼之欲出。人工智能互动区同样人气爆棚,智能机器人踏着鼓点,摆臂,扭胯,旋转……动作控制得恰到好处;在成语接龙、逻辑推理等游戏中,面对同学们设计的复杂难题,机器人通过海量信息检索和严谨的思维推导,条分缕析,一一破解。这些活动打破了传统科普的单向传播模式,让抽象的理论知识从书本走向生活,令人耳目一新。
3. 你检查文段中使用的成语后发现,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呼之欲出 B. 恰到好处 C. 条分缕析 D. 耳目一新
趣味创新挑战
在挑战现场,同学们大胆尝试___①___各展所能。这边,“纸桥承重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___②___有的同学熟练地折叠纸张,利用三角支撑结构增强纸桥的稳定性;有的同学聚精会神地加粗桥墩,用多排圆柱形卷筒提高纸桥的承重能力。那边,挑战者化身“灌篮高手”,通过调试控制程序,向机器人发出指令,让机械臂托起篮球、精准投篮。这些活动增加了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在文段中①②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②。 B. ①、②: C. ①、②。 D. ①,②:
5. 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
社团成果秀场
在社团成果秀场,各社团带来了颇具校园特色的科技成果秀。美术社展区的“光影长廊”上,数字绘画作品借助全息投影,在光影交错间演绎出奇幻的艺术世界;扫描AR明信片上的二维码,动态的毕业寄语就会出现在眼前。3D打印社团的展台上,有印着“未来可期”标语的立体灯箱,有雕刻着校园标志性建筑的毕业纪念盒。这些创意与实用兼具的成果,___________,也将成为同学们青春记忆中别样的珍藏。
6. 根据小组建议,在横线处补写一个节奏匀称句子。下列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
A. 科技与艺术的相互融合,留存了校园的时光印记,社团送上了美好祝愿
B. 融合了科技与艺术,校园的时光印记得以留存,承载着社团的美好祝愿
C. 展示出科技与艺术的融合,留存了校园的时光印记,承载着社团的美好祝愿
D. 创新科技融合了艺术元素,校园留存了时光的印记,社团送上了美好的祝愿
活动倡议
7. 结合科技节中的所见所感,在公众号推文结尾处围绕主题写出倡议。要求: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二、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共5分)
8. 默写
(1)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崔颢《黄鹤楼》)
(4)《岳阳楼记》中在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二)(共5分)
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 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这首诗情感起伏,荡气回肠。面对朋友设下的宴席,“嗜酒见天真”的李白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其内心的 ①_____不言而喻;接着,诗人又用形象的语言隐喻 ②______,借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 ③______的渴望;最后,在自我叩问中,倔强的诗人唱出心中最强音。
10. 本诗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卒章显志,《观沧海》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请简要说说两位诗人借“沧海”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共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日薄西山 薄暮冥冥 薄情寡义
B. 去国怀乡 人去楼空 少时,一狼径去
C. 春和景明 良辰美景 四时之景不同
D. 不以物喜 俭以养德 蒙辞以军中多务
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等四言对偶句,读起来音韵协调,整齐流畅,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B. 文中“忧谗畏讥”的“忧”和“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都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用问句过渡,既承接上文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又开启了下文对“古仁人”之心的探寻。
D.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既包含着作者对滕子京的期许——希望他同自己一道以“古仁人”为榜样,也透露出难以寻觅同道中人的些许孤独和落寞。
13. 结合上文中的划线句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范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材料二
一日,命役徒芟①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②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③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④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⑤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⑥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⑦其名哉!宝元二年记。
(取材于范仲淹《清白堂记》,有删改)
注:①[芟](shān)除草。②[扃](jiōng)关门。③[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④[饵]吃。⑤[署]修建。⑥[庶几]表示希望的语气词。⑦[忝](tiǎn)玷污。
上面材料中的划线句意蕴丰富。《岳阳楼记》中的“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在写范仲淹努力追随“古仁人”,学习他们①______的伟大精神;材料一的划线句,写范仲淹带动全家践行②______的生活信条;材料二的划线句,写范仲淹希望自己努力做一名③______的官员。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4. 主要人物是小说着重表现的对象,次要人物的塑造同样有意义。请从《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简·爱》中任选一部,说说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要求:写出一位次要人物,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小说如何通过次要人物来展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揭示小说的主题。1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文化和旅游部制定了《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其中推动旅游业区域协同发展是目标任务之一。
②京津冀三地地缘相接,文脉相通,人缘相亲。北京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天津以海洋文化、洋楼文化、街头小吃和民间艺术闻名;河北则拥有山岳、草原等自然景观,烟火气浓……京津冀三地文旅资源互补,“和而不同”,能满足游客多样的旅行需求,旅游业区域协同发展有巨大的潜力。
图1 2023年京津冀三地客源关系图
③十年来,京津冀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从重点突破到全面推进,共办文体大会、共护文化遗产、共育文旅项目,成效显著。随着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形成,越来越多的游客可以实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大数据对客源地的客流监测显示,2023年,______,1亿人的互动旅游圈规模效应初显。京津冀三地正逐步成为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
材料二
①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既有利于非遗项目的系统性保护,也能提升旅游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如现实生活中濒临灭绝、难以维系传承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的云锦织造技艺,就适合博物馆展陈模式。
②云锦织造技艺繁复,至今无法用现代机器替代,仍需手工织造。云锦织机庞大,结构精密,需要上下两位匠人配合操作。游客们在南京云锦博物馆可以欣赏云锦织造的全过程。漫步在展厅之中,观赏着匠人们流畅熟练的操作,游客仿佛回到了千年前的织锦时代,感受这份独一无二的东方之美。
③精湛华美的云锦,代表着中国古代丝绸纺织品的最高工艺,也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十八世纪末,欧洲人正是根据中国这一技艺中的二进位制原理,发明了纹版提花机,其后,电报机、现代计算机也根据该原理相继发明。
材料三
①近期,《中国青年报》面向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发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的受访者注重旅行沉浸式体验。67.61%的受访者认为沉浸式旅游可以让人更好地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或人文,75.72%的受访者认为切身融入当地文化环境会让感受更为真切、印象更深,62.20%的受访者认为互动和体验新鲜感更强、更有趣。
②可见,创建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是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是集市井体验、沉浸演艺、百艺手作等为一体的沉浸式主题街区,自2022年4月28日开业以来,日平均接待游客超过7000人次,截至2024年1月底,已累计接待游客超350万人次。2023年,“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华彩万象”石窟艺术、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等全国24个项目首批入选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项目名单。
15. 根据材料一的文字内容和图1的信息,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内容。
16.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模式会受项目自身特点及所处环境等因素影响。
B. 云锦因织造技艺繁复,生活中已经消亡,只能在博物馆欣赏其风采。
C. 年轻人大都注重旅行沉浸式体验,这为开发旅游项目提供了新思路。
D.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融多种体验方式为一体,吸引了大量游客。
17. 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等举措能够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18岁的中国攀岩运动员骆知鹭历经比赛失手与状态起伏,却始终不放弃,在训练时经常“和自己较劲”。巴黎奥运会前夕,她终获两项全能项目奥运参赛资格。她的故事蕴含着朴素却不失深刻的人生道理:______。
②“和自己较劲”,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不服输、不畏难的精气神;一层是不敷衍、不应付的认真劲。
③世间之事,成功从来不会轻易降临,亦难有捷径可走。“和自己较劲”,就要有知难而上的勇气和斗志。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刚开始练习手控交会对接技术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操作极为吃力。然而,他并不气馁,而是不断加练,经过上千小时的训练,终于实现了精准操作。这一过程,便是“和自己较劲”的生动体现。“和自己较劲”,肯定是艰难的、有压力的,但只有怀揣迎难而上的勇气,秉持坚定的斗志,方可激发潜能,迈向更高境界。
④然而,“和自己较劲”不是盲目蛮干,而是积极主动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航空手艺人”胡双钱在加工C919关键零部件时,因精度要求极高,常规方法难以满足,他打破传统思路找到独特加工方法,攻克难关确保零件精度。胡双钱“和自己较劲”,既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方法;既是一种决心,也是一种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尝试探索中实现突破成长。
⑤此外,“和自己较劲”还需要坚持沉潜和专注。没有沉下心来,不能心无旁骛,不拿出“十年磨一剑”的静气,难以取得大的突破。汪曾祺的短篇小说《职业》只有2000多字,他仍然仔细研读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潜下心来进行了多次重写。经过反复打磨,小说的内涵更丰富,主题也得到了深化。“和自己较劲”,其实也是在提醒自己,要潜下心来,专心致志,把事情做精、做细、做实。
⑥成功的大门,永远是向敢于拼搏、善于挑战的人开启的。我们要勇于“和自己较劲”,以无畏的勇气、智慧的方法和潜心的专注,去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让生命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取材于《人民日报》陈凌的(文章)
18. 根据全文,在第①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
19. 阅读全文、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从两个层次诠释了“和自己较劲”的含义,为后文进一步论述奠定基础。
B. 第③段提出了“和自己较劲”要有勇气和斗志的观点,并用朱杨柱的事例证明。
C. 第④段列举胡双钱攻克难关的例子,证明在困难面前要坚持自己的选择不动摇。
D. 文章结尾再次强调了“和自己较劲”的重要性,号召人们要敢于拼搏、善于挑战。
20. 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句是如何推进文章论证的。
阅读《古朴的钟鼓楼》,完成下面小题。
古朴的钟鼓楼
①城市与时间交融的方式不止一种,每一种都会让人动心、动情,难以忘怀。
②北京的中轴线从钟鼓楼出发,胡同里北京的时间由钟鼓接奏响。
③钟鼓楼坐拥的胡同现在可是热闹的地方!各色店铺装点着胡同,透出红红火火的人气。开在胡同里的小店,与开在高楼大厦里的商铺带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它们像是自己邻家的买卖,亲切可爱。铺面不算大,灯光温暖,随意逛逛,和铺里店员闲聊两句,心情也随着轻快。
④我喜欢在那些胡同里遛弯儿。灰墙灰瓦大槐树,小店总藏在胡同深处,大都是杂货铺,什么都卖,零食玩具,日用百货,瓷罐的酸奶,橙汁汽水,让嘴巴和心里都甜美起来。在胡同里边走边吃,抬头就能看见古朴的钟鼓楼。
⑤钟楼由淡褐色砖石搭建而成,黑色的屋顶,绿色镶边,肃穆淡雅。其中的大钟,雄浑庄重。钢钟铸于明朝永乐年间,纹样精美,撞击时声音浑厚绵长,“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登上钟楼,仰望巨钟,仿佛仍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震耳轰鸣;闭眼想象,仿佛还能看到永乐年间繁盛的街景。
⑥鼓楼则是红墙绿瓦,廊檐下满是精致的彩绘。夜色中,鼓楼披上金红色的“灯光披风”,仿佛是深藏繁华市井中的古老宫殿,华美而大气。
⑦钟楼和鼓楼,两座建筑物相守相望,像一对穿越时光之旅的老友,默默记录属于北京的时间,守护着生气勃勃的胡同。
⑧我登上鼓楼,向南望去。左边是热闹的胡同,小铺子里热腾腾的炒肝儿、档口里泛着金光的冰糖葫芦,这些我童年就爱的小吃一直都在,就是这个味儿!右边是什刹海和银锭桥,湖上的冰场又开了,红绿牌坊掩映之间,人们兴致盎然地在银白色冰面上滑冰、玩冰车,欢声笑语不断。
⑨鼓楼的二层放置一面老鼓。这件传承自古代的旧物,鼓面已破,鼓身伤痕累累,记录着它所经历的漫长岁月与曲折故事。在它旁边,还设置二十五面更鼓,其中一面主鼓代表一年,二十四面群鼓代表二十四节气。古人对时光的解读实在浪漫,为一年中的节气变化都取了名字。从立春、雨水的万物萌动、草芽初发,到小寒、大寒的天凝地闭、落雪满城,二十四个节气里有时间,有万物,有人生。在鼓楼里,每敲醒一面鼓,就有一段美丽的时节应声而响。“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两遍敲下来,总共是一百零八下: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七十二候,再加上十二个月份,刚好一百零八下,一下不落,一段日子也不错过。咚咚锵锵,这是中国人吟诵的一首关于时间的诗。
⑩时辰到了,击鼓表演开始了!穿着白布衫、扎着红腰带的汉子排成一排,按照老规矩放起鼓来。有节奏的鼓声沿着廊檐传了出去,人们仿佛在这一刻穿越了古今,乘着鼓声游历于时光之上。
鼓楼里还有古代计时器展。这也是一座关于时间的小型博物馆,圭表、日晷、漏刻、时辰香……时间在这里有了声音,有了形状,有了香气。
我也置身于钟鼓楼的往昔时光。一更,夜幕初临,先击鼓,再撞钟,提醒城门关闭,人们回房安寝;五更,晨露初降,钟声与鼓声提醒守卫打开城门,恢复交通。待到天边露白,日光熹微,街面上淅淅有了行人,直至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北京这座古城真正醒来了!那时候,在这里生息劳作的百姓们,就靠这幕鼓晨钟记录天光的流逝。
千百年东升西落,云卷云舒,世事沧桑巨变,钟鼓楼巍然挺立,诉说着老北京城的悠悠历史。
等到纯白落满人间,一床雪做的被子轻轻柔柔地盖过中轴线,将钟鼓楼和周边的小胡同、四合院融融地团在一起。待到雪将化未化的时候,住在这附近的居民便会三五成群地走出来,在钟鼓楼广场晒晒太阳,踢踢毽子,或是和心爱的人,走过街边的小店铺,赏街景,聊心事。直至天边夕阳那火红里淌出一点金色,温温柔柔的余晖投在你身上,催促你快些返家。
在北京这样一座快节奏、多元化的国际大都市里,有这样一个地方,能见证北京人的市井生活,真是美妙!
每当白日将尽,倦鸟归林之际,仿佛总有穿越百年的钟鼓声在耳畔响起。钟鼓声温润而平和,就像那首歌所唱的:“一座城听你召唤,晨起,日作,夜眠,春秋冬与夏,沧海几千年。”
(取材于葛竞的同名文章)
21. 古朴的钟鼓楼,连结着北京城的古今。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时期 作用 文中具体表现
古 钟鼓楼作为古代城市时间管理核心,记录并传递着时间。 (1)鼓楼内设置二十五面更鼓:________。 (2)暮鼓晨钟:一更五更击鼓、撞钟,提示城门开关与作息。
今 钟鼓楼作为现代都市中传统文化的留存,见证着_________。 (1)_________。 (2)什刹海冰面上嬉戏。 (3)雪后广场休闲娱乐。
22. 请赏析文中第 段的画线句。
23. 漫步于钟鼓楼周边,作者动心,动情。请你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本文蕴含着作者怎样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五、作文(42分)
24. 按要求先完成作文提纲,再写一篇作文。
今年1月发表的新歌《你是旷野,是山间的风》受到许多人喜爱。歌中有这样的歌词:“请相信有人懂你的光芒,懂你的炙热,懂你受的伤,在这广阔世界,长成自己最喜欢的模样……”
请根据你对这段歌词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5. 故宫利用AI修复文物,敦煌有了数字供养人,AI生成了京剧脸谱……我们既看到科技让千年文化焕发新生,也听到了“机器能否替代匠心”的质疑。对此你有什么感受?你也可以发挥想象,构思一个故事,来表达你在AI时代来临的思考。
请将“当_________遇见AI”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出现真实校名、师生姓名等。
参考答案
【答案】1. C 2. 示例:集知识性、创新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技盛会。 3. A 4. D
5. 示例:这些活动加深了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6. C
7. 示例:在科技探索的路上,每一个奇思妙想都是创新的火种,每一次实践探索都是走向成功的阶梯,让我们大胆尝试,用创新之笔勾画美好未来。
8.【答案】 ①. 折戟沉沙铁未销 ②. 晓驾炭车辗冰辙 ③.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④. 朝晖夕阴 ⑤. 气象万千
【答案】9. ①. 茫然苦闷 ②. 前路艰难 ③. 期待受重用
10. 《行路难》中的“沧海”是虚写,诗人相信自己能够乘风破浪,扬起风帆渡过大海,表现直面困难的昂扬斗志和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坚定乐观;《观沧海》中的“沧海”是实写,诗人借波澜壮阔的大海,表达胸怀天下的豪情和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壮志。
【答案】11. B 12. B
13. 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 节俭 ③. 清白而有德义
14.【答案】示例:《骆驼祥子》中,老马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晕倒了,祥子买包子救济他。从老马的经历中,祥子意识到“买车翻身”是不现实的。作为次要人物,老马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像祥子一样的底层车夫的命运,揭露了旧社会将人毁灭的现实。
【答案】15. 示例:京津冀三地客源关系紧密(京津冀三地互为重要的客源地) 16. B
17. ①. 推动旅游业区域协同发展 ②.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 ③. 创建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
【答案】18. 示例:勇于“和自己较劲”,方能走向成功。 19. C
20. 示例:从反面阐明了不能沉潜专注的危害,强调了“和自己较劲”还需要坚持沉潜和专注观点,从而引出汪曾祺改写小说的事例,以其创作过程体现沉潜专注的重大作用,深化了论证。
【答案】21. ①. 敲鼓以呼应节气与月份(节令)。 ②. 北京人的市井生活。 ③. 胡同中闲逛(边走边吃)。
22. 示例:本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将雪比作“被子”,生动地写出雪覆盖中轴线的轻柔静谧之美,并赋予雪以人的温情,烘托出钟鼓楼周边环境的和谐氛围,表达了作者对此景的陶醉与喜爱之情。
23. 示例:对钟鼓楼及老北京生活的深情眷恋: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钟鼓楼的古朴风貌(如“灰墙灰瓦大槐树”“红墙绿瓦”),并多次提到胡同里的市井生活(如炒肝儿、冰糖葫芦、什刹海滑冰),流露出对老北京传统生活的怀念与热爱(如“就是这个味儿!”“北京这座古城真正醒来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敬重与赞叹:文中详细描写古代计时方式(日晷、漏刻)和节气更鼓(“紧十八,慢十八”),体现作者对古人时间智慧和文化传承的钦佩(“古人对时光的解读实在浪漫”);对现代都市中生活与传统交融的欣慰:文中写尽管北京是“快节奏、多元化的国际大都市”,但钟鼓楼依然守护着胡同的烟火气,作者欣喜于传统并未被现代淹没,而是与市井生活和谐共存(如雪后居民晒太阳、踢毽子的场景);对时间与历史的哲思:钟鼓楼见证了历史变迁(“世事沧桑巨变,钟鼓楼巍然挺立”),作者从中感受到时间的厚重与永恒。
24、25.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